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6環境與健康(2)教學設計課題 4.6環境與健康(2)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九下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華師大版九下科學第四章第6節,主要由兩大塊內容構成,一是傳染病及其預防,二是環境污染及健康內容。關于傳染病的知識,尤其是流感及新冠肺炎的影響,學生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但可能是前概念,所以首先要求對學生掌握的相關知識的情況有所了解,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在老師指導下,逐步建構傳染病的科學概念;并知道其傳播的途徑;然后才可討論歸納出預防的措施和方法。由傳染病的特點到流動途徑,再到預防措施,步步為營,步步緊扣;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鏈。關于環境與健康,教材通過介紹環境污染源、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損害以及介紹一些常見的急救方法,提倡從“搞好環境衛生,增強人民體質”的角度來重視環境衛生問題。本課內容擬用2課時完成,第1課時為傳染病內容;第2課時為環境與健康。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常見傳染病的分類;了解環境污染現象及其危害;了解蛇蟲咬傷等急救方法; 科學思維:理解“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形成積極參與環保的意識; 探究實踐: 通過、討論、分析、體驗等手段,了解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初步掌握急救的一般方法;態度責任:樹立環保意識,養成愛護環境、選擇衛生、安全生活方式的習慣。重點 傳染病的分類;環境對健康的影響;難點 形成環保意識,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選擇衛生、安全的生活方式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知識回顧:1、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是 ; 2、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體表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分別是 、 、 ; 3、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措施有 。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人類的傳染病 1、四類傳染病: 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傳播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 2、四類傳染病的主要特點: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艾滋病 二、環境污染與健康 1、環境污染: 由于人類活動使環境質量惡化,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人類正常的生活條件的現象,稱為環境污染。 2、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污染環境的有毒有害物質,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人體。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內濃度很高,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可以對人體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于人體產生的危害。如大氣污染對呼吸道慢性炎癥發病率的影響等。 (3)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后才表現出來,如環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 視頻:水俁病3、環境的污染源: (1)生產性污染: 工業三廢(廢水、廢液、廢渣);農業生產過程中過量使用農藥與化肥造成的殘留; (2)生活性污染: 垃圾、糞便等生活廢棄物處理不當,或燃燒釋放的煙霧,造成空氣、水和土壤的污染。垃圾堆放成為蚊蠅孳生地,造成傳染病的傳播; (3)交通造成的污染: 汽車排放的廢氣、噪聲等,以及自然災害造成的煙塵等污染。閱讀:說一說:環境污染可通過哪些途徑對人體造成危害? 視窗:PM2.5三、蛇蟲咬傷的急救 1、毒蛇咬傷的急救措施: (1)蛇毒: 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為多肽類物質。 (2)中毒的后果: 萬一被毒蛇咬傷中毒后,在復雜的蛇毒成分的刺激下,身體會釋放出組織胺、血清素等物質。中毒反應復雜,既可以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也可以引起明顯的心血管功能的變化或血液效應。在傷口周圍會出現紅腫、淤血、水泡及血泡,出現感覺運動障礙,甚至還會有全身中毒表現,如出血、溶血、休克、呼吸變弱、眼瞼下垂、張口伸舌困難、癱瘓、昏迷等。 (3)毒蛇咬傷的急救: (附視頻) ①一旦被毒蛇咬傷,應立即安靜制動,不可驚亂、奔跑,以防止毒素加快入血。應安慰患者,消除驚慌。 ②用有彈性的繃帶在傷口近心端結扎,用力不可過大,繃帶貼近傷口處下方要有一指可以通過。其目的是阻斷淋巴回流而非靜脈回流。 ③在咬傷后60 min內,在牙痕處作一表淺十字切口,切口僅及皮下,同時可借助拔火罐、吸奶器,或口腔無潰瘍者直接吸吮,促使毒液排出,如有蛇齒存留,應立刻將其拔除。傷口不可冷敷。 ④在作了初步處理后,應立即送往醫院,由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處理和治療。 2、毒蟲咬傷的急救措施: (1)毒蟲的毒液: 毒蟲的毒液中均含有多肽類、酶類及胺類物質。毒蟲咬傷常見于陸生有毒節肢動物的叮咬、蜇傷,其中蜜蜂、馬蜂、大黃蜂以及蝎、蜈蚣等動物,對人體的傷害多局限于叮咬部位。 (2)毒蟲咬傷的后果: 毒蟲咬傷的全身反應多見于繼發性的過敏反應,少數年幼、體弱者或同時被多只毒蟲叮咬者會造成死亡?;颊叩膫诔霈F明顯的水腫、瘀斑及劇痛,甚至伴有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全身過敏反應及過敏性休克;少數患者還會伴有意識喪失、抽搐等。死亡多因急性腎功能衰竭及心力衰竭所致。 (3)毒蟲咬傷的急救: 仔細檢查受傷部位有無毒刺,如有毒刺,予以拔除或刮除。過度緊張的患者,應讓其保持冷靜;可用皂水沖洗蜇傷部位,劇痛者可用冰塊冷敷。 作初步處理后,急送患者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三、搞好環境衛生,增強人民體質 1、保護環境勢在必行: 目前,人類生存的環境正被各種污染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這些都與人類活動有關,同時又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所以防止環境污染已成為保證人類健康生存的一項迫切的任務。 2、保護環境的措施: 我國為了搞好環境保護,防止環境污染,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如綜合治理“三廢”、合理使用農藥、加強污水灌溉農田的衛生管理、垃圾的回收綜合利用、糞便的無害化處理等。 3、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工作,它涉及許多部門和學科,需要全民共同努力。青少年應積極主動參加保護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活動,使我們生活的家園天藍、地綠、水凈、家潔、園美,國家更加美麗。 在前1課時了解傳染病及其預防的基礎上,歸納出人類常見的傳染病類型及其特點;了解艾滋病,防止恐艾心理;正確對待艾滋病患者理解傳染病及其他疾病的產生都與環境有關,引導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認識到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危害蛇蟲咬傷是常見現象,引導學生正確對侍,初步學會緊急處理與自救視頻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處理毒蛇咬傷的方法,這也是本課時的難點之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樹立環保意識,這也是本課時的主要重點之一。課堂練習 1、下列有關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錯誤的是( B?。? A.即使是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后,也不可以食用 B.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傳播,所以我們要避免與艾滋病患者接觸C.桶裝水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完,否則容易滋生細菌D.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學生,應適當多吃魚、肉、奶、蛋等食品2、瘧疾由侵入人體的瘧原蟲引起,主要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瘧疾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致死率高。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體內瘧原蟲的發育,治療瘧疾效果顯著,將瘧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面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A.瘧原蟲是傳染病瘧疾的傳染源B.隔離并用青蒿素治療患者屬于控制傳染源C.消滅傳播瘧疾的蚊子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瘧疾屬于寄生蟲性傳染病3、作為初中生,同學們應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識.下列急救措施中,錯誤的是( B?。? A.發現有人觸電昏迷時,應立即切斷電源 B.發現有人溺水時,無論是否會游泳,都應下水救援 C.發現路人昏迷倒地時,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 D.遇到煤氣中毒的緊急情況,應先開窗通風4、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得力的控制措施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下列關于傳染病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D?。? A.冬春季節是流行感冒的高發期,應盡量避免前往空氣不流暢的場所 B.夏秋季節是細菌性痢疾高發期,應注意滅蠅和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C.艾滋病的發生沒有季節性,潔身自好和避免輸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是關鍵 D.易感人群沒有明顯的年齡的差異,可通過預防接種獲得對傳染病的非特異性免疫 5、下列有關環境污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 A.燃煤時加入適量石灰石,可減少廢氣SO2的排放量 B.空氣中臭氧的含量越高,對人體健康越有利 C.pH在5.6-7之間的降水通常稱為酸雨 D.含磷洗滌劑易于被細菌分解,故不會導致水體污染 6、下列關于人口與環境污染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 A.人口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后果 B.人口壓力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在不同的社會技術背景下是一樣的 C.人口數量增長是導致環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D.人口數量增長對環境惡化沒有直接影響 7、請運用學過的知識,回答下列與健康有關的問題:(1)偶爾有點小傷小病時,我們可以自己判斷病情并服用一些藥物,但這些藥物的包裝盒上必須有的標記是 ?。唬?)當遇到意外傷害時,需要馬上播打急救電話,號碼是 ??;(3)當有人溺水,救上岸時,呼吸和心跳都停止.在等待急救車的同時,應該為他做 和 ,次數分別是每分鐘 、 ?。唬?)進入燃氣泄露的室內,最危險的做法是 ,因為這樣做可能引發爆炸。 [參考:(1)OTC (2)120 (3)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臟擠壓;15﹣20次;60﹣100次 (4)打開電源開關或打電話]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傳播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 2、由于各種人為因素,引起環境不同程度的污染,對人體健康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危害。嚴重的環境污染引起的環境破壞,導致對人類的健康或生態系統較為嚴重的損害,甚至造成公害。 3、環境污染源主要指生產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污染環境的有毒有害物質,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人體。 4、毒蛇咬傷時要冷靜制動、排出毒液、近心端包扎、不可冷敷;毒蟲咬傷時保持冷靜、去除毒刺、皂水沖洗、冰塊冷敷。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華師大版九下§4.6環境與健康(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常見傳染病的分類;2、了解環境污染現象及其危害;3、了解蛇蟲咬傷等急救方法。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人類的傳染?。?br/>1、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傳播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 傳染病、 傳染病、 傳染病和 傳染病。2、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 傳播;消化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 傳播;血液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 傳播;體表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 傳播。3、抗生素的作用是 病人體內的 。知識點2、環境與健康1、環境污染源主要指 污染和 污染。2、污染環境的 物質,可通過各種途徑 地作用于人體。3、在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或周報中的 顆粒物和 顆粒物是人們較為熟悉的兩種大氣污染物。4、一旦被毒蛇咬傷,應立即 ,不可驚亂、奔跑,以防止毒素加快入血。用有彈性的繃帶在傷口 端結扎,用力不可過大,繃帶貼近傷口處下方要有一指可以通過。在咬傷后60 min內,在牙痕處作一表淺十字 ,切口僅及皮下,同時可借助拔火罐、吸奶器,或口腔無潰瘍者直接吸吮,促使毒液排出,如有蛇齒存留,應立刻將其拔除。傷口 冷敷。5、毒蟲咬傷時,仔細檢查受傷部位有無 ,如有毒刺,予以拔除或刮除。過度緊張的患者,應讓其保持 ;可用 沖洗蜇傷部位,劇痛者可用 。二、例題講解例題1、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之一。下列關于現代生活與人類健康的敘述,正確的是( )A.感冒藥是家庭常備藥物,過期一兩周仍可服用B.香煙中的煙草燃燒時產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會損害人體的呼吸系統C.吸毒能使人在短時間內極度興奮,可以少量使用毒品D.遇到好玩的網絡游戲,可以廢寢忘食地連續數日去攻關例題2、夏季是細菌性痢疾的多發季節,為預防該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防疫部門嚴禁學校食堂二次銷售部分剩余飯菜,該傳染病的類型和防疫部門要求的防護措施分別屬于( ?。?br/>A.消化道傳染病 切斷傳播途徑 B.呼吸道傳染病 控制傳染源C.消化道傳染病 保護易感人群 D.消化道傳染病 控制傳染源例題3、安全生活離不開科學知識。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發生室內著火,立即打開窗通風B.發現CO中毒者,迅速將其轉移到室外通風處C.為防止火腿腸變質,加工時加入大量亞硝酸鈉D.誤食重金屬鹽中毒后,可服用大量食鹽水自救例題4、有關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的敘述,正確的是( )A.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都是間接引起的B.環境污染能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毒害,危害人體健康C.環境污染以人體的危害都是直接的D. 污染物通過食物危害人體健康對人體造成直接危害例題5、我國每年逾5萬遭遇意外死亡的0~14歲兒童中,近6成是因為溺水而身亡的。當兒童溺水時,若無任何求生本領,2分鐘后便會失去意識,4~6分鐘后身體即遭受不可逆轉的傷害。針對現狀,我國已連續9年開展了兒童安全教育活動。請回答:(1)由于急救技術專業性較強,當發生意外時首先應該撥打 ,然后在有把握的情況下 實施現場急救。(2)當溺水的兒童被救后,一旦發生心搏驟停,必須立即進行 和 。在現場心肺復蘇過程中先要使 保持暢通。判斷有無血液循環的最好方法是觸摸 。(3)人工呼吸的主要方法是 。(4)若溺水者既無呼吸,也無脈搏,則需在人工呼吸的基礎上進行胸外按壓。當單人進行心肺復蘇術時,按壓與人工呼吸應分別為 次和 次。三、隨堂練習:1、 下列屬于人為原因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是( )A. 海嘯和泥石流 B. 城市酸雨C. 我國北方的一種不明原因的心肌病 D. 華北平原的土地鹽堿化問題2、下列有關傳染病或免疫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稱為傳染源B.傳染病都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辦法進行預防C.對食物過敏是人體抵抗抗原侵入功能過強造成的D.溶菌酶破壞病菌細胞壁使其溶解屬于特異性免疫3、社會上有人特意去穿耳洞、紋身刺青,可能會引起下列哪些傳染?。ā 。?br/>①傷寒 ②艾滋病 ③胃潰瘍 ④心臟病 ⑤糖尿病 ⑥乙肝 ⑦腫瘤A.①②⑥⑦ B.②⑥ C.②④⑤⑥⑦ D.②⑥⑦4、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得力的控制措施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下列關于傳染病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A.冬春季節是流行感冒的高發期,應盡量避免前往空氣不流暢的場所B.夏秋季節是細菌性痢疾高發期,應注意滅蠅和養成勤洗手的習慣C.艾滋病的發生沒有季節性,潔身自好和避免輸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是關鍵D.易感人群沒有明顯的年齡的差異,可通過預防接種獲得對傳染病的非特異性免疫5、在公共場合咳嗽或打噴嚏時,口腔或鼻腔液滴噴出2米以外,對他人帶來最大危害是( ?。?br/>A.在公共場合咳嗽或打噴嚏不禮貌,影響他人B.在公共場合咳嗽或打噴嚏,液滴容易濺到別人衣服上,不文明C.在公共場合咳嗽或打噴嚏,液滴中細菌等會四處散布,危害他人健康D.以上說法都正確6、下列關于環境污染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環境污染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B.水體中N、P等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含量越多,對水生植物生長越有利C.在西部大開發過程中,首先應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D.環境污染是造成多基因遺傳病發病率升高的原因之一7、中東呼吸綜合征(簡稱MERS )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呼吸道傳染病。目前,在我國已發現首例病例,患者是從香港入境的韓國人,患病前他曾與患病的親屬接觸過。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是 ?。?br/>(2)為防止該病在我國暴發流行,有關部門采取緊急措施,將該患者以及與他有過接觸的人員進行強制隔離,這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 ?。?br/>(3)若患者患病后能痊愈,說明他的體內已產生了相應的 ,這種免疫屬于 免疫。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煙草燃燒時會產生約1400多種有害物質(如尼古丁、CO、焦油等),全球11億煙民中,每年死于肺病、冠心病等與吸煙相關的疾病超過結核、艾滋病、車禍和自殺等死亡的總和。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20倍,吸煙者吸煙時對周圍人的危害比對自己還大,我國煙民約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其中15~25歲的煙民約占70%。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我國已禁止在公共環境中吸煙。為了解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某實驗小組進行了“煙草浸出液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的實驗;用10只大小一致、10s心跳范圍在30~36次之間的成年水蚤進行實驗,煙草浸出液是用四等份的煙絲中分別加入20、30、40、50mL蒸餾水浸泡一天而成。表中是實驗的相關數據:組號 1 2 3 4 5用不同量的蒸餾水配制的煙草浸出液 清水 50mL 40mL 30mL 20mL10s內心跳次數 35 36 37 39 42(1)資料顯示,吸煙者首先危害的是人體的 系統,進而引起各種不同慢性病,嚴重時還會導致肺癌、冠心病等。(2)實驗數據表明,隨著煙草浸出液濃度增加,水蚤心率的變化是 。(3)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從我做起,除不吸煙外,請你再寫出兩條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課后練習:1、水痘是一種春季多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常用接種水痘疫苗的方法來進行預防。接種的水痘疫苗所屬的免疫類型分別是( ?。?br/>A.抗體 特異性免疫 B.抗原 特異性免疫C.抗體 非特異性免疫 D.抗原 非特異性免疫2、人類的健康一直受到某些微生物的威脅,下列相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br/>A.侵入人體的寨卡病毒是一種特定的抗原B.艾滋病的患者、SARS病毒攜帶者屬于該病的傳染源C.細菌性痢疾的病原體有細胞結構但沒有成形的細胞核D.卡介苗是一種能有效殺滅肺結核病原體的特殊抗體3、下列關于禁毒、預防艾滋病的認識正確的是( ?。?br/>A.吸毒食品對身體沒有傷害,是一種時尚B.作為青少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拒絕不良誘惑C.艾滋病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我們要與艾滋病患者隔離D.靜脈注射毒品沒有感染艾滋病的風險4、美洲出現的一種通過蚊蟲叮咬傳播的蟲媒病,病原體為寨卡病毒。我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寨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畸形有直接關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br/>A.可以使用抗生素來治療這種蟲媒病B.寨卡病毒屬于細菌病毒C.為了預防該傳染病,要盡量消滅蚊蟲,這屬于保護易感人群D.患者和寨卡病毒的攜帶者都是該病的傳染源5、廣東某鎮發生了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肝感染事件。據調查,感染丙肝的居民都曾到未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的鎮衛生所打過針。由此推斷( ?。?br/>A.帶毒針頭是丙肝的傳染源 B.丙肝和肺結核的病原體具有相同的結構組成C.丙肝屬于血液傳染病 D.丙肝與甲型肝炎的傳播途徑相同6、下列有關青霉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A.青霉素是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藥物,是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B.青霉素是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發現的C.青霉素可以使細菌的細胞壁變薄,并使細菌破裂而死亡D.青霉素是一種殺菌力弱、毒性大、應用廣的抗生素7、生活中遇到危險或意外傷害時,下列采取的方法錯誤的是( )A.當人溺水造成呼吸停止時,可用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B.擦破皮膚有血滲出時,可將出血部位消毒沖洗后貼上創可貼C.將煤氣中毒的人轉移到通風的地方進行搶救D.被毒蛇咬了以后,立即指壓傷口的遠心端8、下列關于非傳染性疾病、防護與急救的認識正確的是( ?。?br/>A.腫瘤細胞都會不斷分裂并轉移侵犯新的組織B.食用農藥超標的西瓜引起的中毒屬于細菌性食物中毒C.麻杏止咳片的包裝盒上有“OTC"標志,它屬于非處方藥D.遇到有人觸電倒下時,應立即用手拉起觸電者9、安全用藥事關人體健康 ,下列有關安全用藥的敘述 ,正確的是( ?。?br/>A.中藥無副作用 ,常吃可防病B.處方藥一定要按醫囑服用C.如果想縮短治療時間 ,可以增加用藥劑量D.只要感冒發燒 ,就可以服用抗生素進行治療10、下列與人體健康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長期吸煙,會造成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減少,影響血液運輸氧氣的能力B.當沙子進入眼睛時,應立即用水沖洗,不要揉搓眼睛,以免傷害虹膜C.非處方藥雖然可以自行購買,但都必須根據特定的醫囑謹慎用藥D.青春期應適當學習性知識,悅納自己的性別及性征,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11、下列搶救措施中,錯誤的是( ?。?br/>A.對溺水者應立即用救生器材拉他上岸B.對觸電者應立即用手把他與電源分開C.對誤服農藥者應立即用手或筷子等刺激其咽部催吐D.對氣體中毒者應立即轉移到空氣新鮮且通風的地方12、健康問題,人人關心。請分析回答:(1)引起艾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入并瓦解人體免疫系統,嚴重威脅人體健康。目前預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是切斷傳播途徑。下列行為中,不會感染艾滋病的是 (填序號)。①與艾滋病患者擁抱 ②輸入含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血液 ③叮咬過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叮咬正常人 ④不安全的性行為 ⑤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婦女生育孩子⑥與艾滋病患者共同進餐⑦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2)下列生物中與艾滋病病毒基本結構相同的是____。A.草履蟲 B.銀杏 C.大腸桿菌噬菌體 D.酵母菌13、近年,每到春天,由諾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腸胃炎患者就會增多,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發熱等。該病以腸道傳播為主,病程較短,沒有疫苗和特效藥,但即使不治療,一般患者3天也會自愈,對腹瀉者只需防脫水等。(1)感染病毒性腸胃炎后,不能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原因是 。(2)從免疫學角度看,諾如病毒屬于 。上述患者即使不治療,也會自愈,是因為諾如病毒引起了人體的免疫反應,這種免疫屬于 。(3)醫生建議,生吃蔬菜水果前要徹底清洗,必要時應去掉果皮食用,此外一定要養成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從預防傳染病措施來看,這些措施屬于 。14、星期六,初三的小王同學去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回家后不久就感覺身體不適,去醫院就診時,主訴癥狀如下:①體乏無力、無食欲、發熱并伴有寒戰、頭痛、咽喉痛、全身酸痛、關節痛;經醫生檢查的結果是:②血壓:16/10.5千帕;③腋窩溫度39.6 ℃;④血液檢查:RBC 4.3×1012/L;WBC 4.5×109/L(其中淋巴細胞相對增多);Hb 140g/L;PLT 220×109/L。(1)此病經診斷屬于傳染病,小王可能患流行性感冒,上述可作為醫生診斷的依據是 (用序號表示)。(2)此病的病原體是 ,主要通過 傳播。(3)針對病情,醫生采取了①~⑥項措施控制和預防傳染。其中,③屬于 ??;⑤、⑥屬于 。①輸液和服相關藥物治療; ②清淡飲食,多飲水,充足睡眠,減少活動量;③給家人和同學接種疫苗; ④對病人隔離治療; ⑤不讓老師和同學去探視;⑥對她家中住所及用具進行消毒。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1、人呼吸道 消化道 血液 體表 2、飛沫、空氣 飲水和食物 吸血昆蟲 接觸3、 抑制和殺死 細菌知識點2、1、生產性污染 生活性 2、有毒有害 直接或間接3、可吸入 總懸浮 4、 安靜制動 近心 切口 不可5、毒刺 冷靜 皂水 冰塊冷敷二、例題講解:例題1、 B解析:A.藥物具有一定的保質期,過期的藥物藥效會有變化,不能服用,A錯誤。B.香煙中的煙草燃燒時產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會損害入體的呼吸系統,B正確。C.吸毒是違法的行為,毒品嚴重危害入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毒品具有成癮性,少量吸食也會染上毒癮,C錯誤。D.青少年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不能廢寢忘食玩游戲,D錯誤。故B符合題意。例題2、A解析:為預防該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防疫部門嚴禁學校食堂二次銷售部分剩余飯菜,說明細菌性痢疾是通過消化道傳播,屬于消化道傳染?。辉撨^程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故A符合題意。例題3、B解析:A.發生室內著火時,立即打開門窗通風,會加速空氣流動,導致火勢加大,A錯誤; B. 發現CO中毒者,迅速將其轉移到室外通風處,B正確;C. 亞硝酸鈉有毒,火腿腸中不能大量加入,C錯誤;D. 誤食重金屬鹽中毒后,可服用雞蛋清成牛奶等進行自救,D錯誤。故B符合題意。例題4、B解析: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如嚴重的大氣污染引起呼吸道疾病屬于直接污染,通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引起人類疾病屬于間接污染,A、C、D項錯誤。食用被劇毒農藥污染的蔬菜可引起急性中毒,長期食用污染嚴重水體灌溉的的糧食、蔬菜可能會引起慢性危害,故B為正確選項。例題5、(1)120 (2)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呼吸道;頸動脈(3)口對口吹氣法 (4)15;2解析:(1)由于急救技術專業性較強,當發生意外時首先應該撥打120,然后在有把握的情況下 實施現場急救。(2)當溺水的兒童被救后,一旦發生心搏驟停,必須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在現場心肺復蘇過程中先要使呼吸道保持暢通。判斷有無血液循環的最好方法是觸摸頸動脈。(3)人工呼吸的主要方法是口對口吹氣法。(4)若溺水者既無呼吸,也無脈搏,則需在人工呼吸的基礎上進行胸外按壓。當單人進行心肺復蘇術時,按壓與人工呼吸應分別為15次和2次。三、隨堂練習:1、B 2、C 3、B 4、D 5、C 6、D7、(1)空氣(飛沫)(2)控制傳染源(3)抗體;特異性8、(1)呼吸(2)逐漸加快(3)不飲酒、合理膳食(或按時作息、積極運動等合理即可)四、課后練習:1、B 2、D 3、B 4、D 5、C 6、D 7、D 8、C9、B 10、D 11、B 12、(1)①③⑥ (2)C13、(1)病毒性腸胃炎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只能對細菌起作用。(2)抗原;特異性免疫 (3)切斷傳播途徑14、(1)①③④(2)流感病毒;空氣、飛沫(3)保護易感人群;切斷傳播途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0張PPT)第四章 健康與保健華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6節 環境與健康(2)---傳染病分類、環境與健康、急救常識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常見傳染病的分類;了解環境污染現象及其危害;了解蛇蟲咬傷等急救方法;科學思維:理解“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形成積極參與環保的意識;探究實踐:通過、討論、分析、體驗等手段,了解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初步掌握急救的一般方法;態度責任:樹立環保意識,養成愛護環境、選擇衛生、安全生活方式的習慣。知識回顧1、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是 ;2、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體表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分別是 、 、 ;3、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措施有 。傳染源、傳染途徑、易感人群空氣與飛沫 食物與水 接觸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新知導入一、人類的傳染病1、四類傳染病: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傳播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2、四類傳染病的主要特點:社會環境:艾滋病新知講解二、環境污染與健康1、環境污染:由于人類活動使環境質量惡化,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人類正常的生活條件的現象,稱為環境污染。2、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污染環境的有毒有害物質,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人體。(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內濃度很高,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可以對人體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于人體產生的危害。如大氣污染對呼吸道慢性炎癥發病率的影響等。(3)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后才表現出來,如環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視頻:世界上眾所周知的公害事件已發生數十起,其中較為嚴重的倫敦煙霧事件、日本神通川“痛痛病”事件、熊本水俁病事件、四日市哮喘及洛杉磯哮喘、日本米糠油事件等,主要都是化學污染造成的。(點擊圖片播放)新知講解3、環境的污染源:(1)生產性污染:工業三廢(廢水、廢液、廢渣);農業生產過程中過量使用農藥與化肥造成的殘留;(2)生活性污染:垃圾、糞便等生活廢棄物處理不當,或燃燒釋放的煙霧,造成空氣、水和土壤的污染。垃圾堆放成為蚊蠅孳生地,造成傳染病的傳播;(3)交通造成的污染:汽車排放的廢氣、噪聲等,以及自然災害造成的煙塵等污染。說一說:環境污染可通過哪些途徑對人體造成危害?閱讀:環境污染可通過大氣和水等對人體直接造成危害;環境污染還可由土壤與生物等通過食物鏈對人體造成危害;……。視窗:PM2.5 簡介新知講解三、蛇蟲咬傷的急救1、毒蛇咬傷的急救措施:(1)蛇毒:蛇毒的主要毒性成分為多肽類物質。(2)中毒的后果:萬一被毒蛇咬傷中毒后,在復雜的蛇毒成分的刺激下,身體會釋放出組織胺、血清素等物質。中毒反應復雜,既可以引起神經系統功能的變化,也可以引起明顯的心血管功能的變化或血液效應。在傷口周圍會出現紅腫、淤血、水泡及血泡,出現感覺運動障礙,甚至還會有全身中毒表現,如出血、溶血、休克、呼吸變弱、眼瞼下垂、張口伸舌困難、癱瘓、昏迷等。新知講解(3)毒蛇咬傷的急救:①一旦被毒蛇咬傷,應立即安靜制動,不可驚亂、奔跑,以防止毒素加快入血。應安慰患者,消除驚慌。②用有彈性的繃帶在傷口近心端結扎,用力不可過大,繃帶貼近傷口處下方要有一指可以通過。其目的是阻斷淋巴回流而非靜脈回流。③在咬傷后60 min內,在牙痕處作一表淺十字切口,切口僅及皮下,同時可借助拔火罐、吸奶器,或口腔無潰瘍者直接吸吮,促使毒液排出,如有蛇齒存留,應立刻將其拔除。傷口不可冷敷。④在作了初步處理后,應立即送往醫院,由醫生作進一步的檢查、處理和治療。新知講解2、毒蟲咬傷的急救措施:(1)毒蟲的毒液:毒蟲的毒液中均含有多肽類、酶類及胺類物質。毒蟲咬傷常見于陸生有毒節肢動物的叮咬、蜇傷,其中蜜蜂、馬蜂、大黃蜂以及蝎、蜈蚣等動物,對人體的傷害多局限于叮咬部位。(2)毒蟲咬傷的后果:毒蟲咬傷的全身反應多見于繼發性的過敏反應,少數年幼、體弱者或同時被多只毒蟲叮咬者會造成死亡。患者的傷口常會出現明顯的水腫、瘀斑及劇痛,甚至伴有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全身過敏反應及過敏性休克;少數患者還會伴有意識喪失、抽搐等。死亡多因急性腎功能衰竭及心力衰竭所致。視頻:蛇咬傷急救(點擊圖片播放)新知講解(3)毒蟲咬傷的急救:仔細檢查受傷部位有無毒刺,如有毒刺,予以拔除或刮除。過度緊張的患者,應讓其保持冷靜;可用皂水沖洗蜇傷部位,劇痛者可用冰塊冷敷。作初步處理后,急送患者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新知講解三、搞好環境衛生,增強人民體質1、保護環境勢在必行:目前,人類生存的環境正被各種污染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壤污染等,這些都與人類活動有關,同時又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所以防止環境污染已成為保證人類健康生存的一項迫切的任務。新知講解2、保護環境的措施:我國為了搞好環境保護,防止環境污染,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如綜合治理“三廢”、合理使用農藥、加強污水灌溉農田的衛生管理、垃圾的回收綜合利用、糞便的無害化處理等。新知講解3、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環境保護是一項綜合工作,它涉及許多部門和學科,需要全民共同努力。青少年應積極主動參加保護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活動,使我們生活的家園天藍、地綠、水凈、家潔、園美,國家更加美麗。隨堂練習1、下列有關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認識,錯誤的是( ?。?br/>A.即使是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后,也不可以食用B.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接觸傳播,所以我們要避免與艾滋病患者接觸C.桶裝水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完,否則容易滋生細菌D.正處在身體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學生,應適當多吃魚、肉、奶、蛋等食品B隨堂練習2、瘧疾由侵入人體的瘧原蟲引起,主要通過蚊子叮咬進行傳播。瘧疾傳播速度快、范圍廣、致死率高。我國科學家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能有效抑制患者體內瘧原蟲的發育,治療瘧疾效果顯著,將瘧疾致死率降低了一半。屠呦呦因此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面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A.瘧原蟲是傳染病瘧疾的傳染源B.隔離并用青蒿素治療患者屬于控制傳染源C.消滅傳播瘧疾的蚊子屬于切斷傳播途徑D.瘧疾屬于寄生蟲性傳染病A隨堂練習3、作為初中生,同學們應掌握一些必要的急救常識.下列急救措施中,錯誤的是( ?。?br/>A.發現有人觸電昏迷時,應立即切斷電源B.發現有人溺水時,無論是否會游泳,都應下水救援C.發現路人昏迷倒地時,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D.遇到煤氣中毒的緊急情況,應先開窗通風B隨堂練習4、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得力的控制措施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的關鍵。下列關于傳染病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br/>A.冬春季節是流行感冒的高發期,應盡量避免前往空氣不流暢的場所B.夏秋季節是細菌性痢疾高發期,應注意滅蠅和養成勤洗手的習慣C.艾滋病的發生沒有季節性,潔身自好和避免輸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是關鍵D.易感人群沒有明顯的年齡的差異,可通過預防接種獲得對傳染病的非特異性免疫D隨堂練習5、下列有關環境污染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燃煤時加入適量石灰石,可減少廢氣SO2的排放量B.空氣中臭氧的含量越高,對人體健康越有利C.pH在5.6-7之間的降水通常稱為酸雨D.含磷洗滌劑易于被細菌分解,故不會導致水體污染A隨堂練習6、下列關于人口與環境污染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口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后果 B.人口壓力對環境污染的影響在不同的社會技術背景下是一樣的 C.人口數量增長是導致環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D.人口數量增長對環境惡化沒有直接影響A隨堂練習7、請運用學過的知識,回答下列與健康有關的問題:(1)偶爾有點小傷小病時,我們可以自己判斷病情并服用一些藥物,但這些藥物的包裝盒上必須有的標記是 ;(2)當遇到意外傷害時,需要馬上播打急救電話,號碼是 ;(3)當有人溺水,救上岸時,呼吸和心跳都停止.在等待急救車的同時,應該為他做 和 ,次數分別是每分鐘 、 ??;(4)進入燃氣泄露的室內,最危險的做法是 ,因為這樣做可能引發爆炸。OTC120人工呼吸 人工胸外心臟擠壓15﹣20次 60﹣100次打開電源開關或打電話課堂總結1、人類的傳染病種類很多,按傳播途徑不同,可以分為四大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2、由于各種人為因素,引起環境不同程度的污染,對人體健康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危害。嚴重的環境污染引起的環境破壞,導致對人類的健康或生態系統較為嚴重的損害,甚至造成公害。3、環境污染源主要指生產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污染環境的有毒有害物質,可通過各種途徑直接或間接地作用于人體。4、毒蛇咬傷時要冷靜制動、排出毒液、近心端包扎、不可冷敷;毒蟲咬傷時保持冷靜、去除毒刺、皂水沖洗、冰塊冷敷。板書設計4.6 環境與健康(2)---人類的傳染病、環境污染、急救常識1、人類的傳染?。汉粑?、消化道、血液、體表傳染病2、環境污染:直接或間接危害健康;環境污染,你我有責3、急救常識:毒蛇:冷靜、排毒液、近心端包扎、送醫(不可冷敷)毒蟲:冷靜、除毒刺、冷敷、送醫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4、預習下一課時主要內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6環境與健康(2).pptx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6環境與健康(2)學案.doc 2024華師大版九下科學4.6環境與健康(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水俁病.mp4 蛇咬傷的急救.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