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烴 第三節 芳香烴 課時1 凱庫勒在1866年提出三點假設: 1.苯的六個碳原子形成閉合環狀,即平面六邊形 2.每個碳原子均連接一個氫原子 3.各碳原子間存在著單、雙鍵交替形式 凱庫勒式 能否反映苯的真實結構? 各碳原子間單雙建交替? 1.能基于苯環的大π鍵認識苯的結構特點; 2.能說出苯的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的規律,并能將反應規律與苯的結構特點相聯系,寫出相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2-1】 向兩只各盛有2 mL 苯的試管中分別加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用力振蕩,觀察現象。 視頻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現象 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②溴水 結論 液體分層,下層溶液不褪色 液體分層,上層顯橙紅色 苯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也不與溴水 反應。苯不溶于水,苯分子中不含碳碳雙鍵; 溴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各碳原子間單雙建交替出現? ①苯的鄰二氯代物: 同分異構體 實際:只有一種 ②C—C:1.54×10-10m C=C:1.33×10-10m 不可能出現正六元環 事實:苯環中含有正六元環結構 苯中碳原子間的化學鍵:介于碳碳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特殊的鍵 一、苯 1.苯的分子結構 苯分子中的6個碳原子均采取sp2雜化,分別與氫原子及相鄰碳原子以σ鍵結合,鍵間夾角均為120°,連接成六元環狀。每個碳碳鍵的鍵長相等(139pm)每個碳原子余下的p軌道垂直于碳、氫原子構成的平面,相互平行重疊形成大π鍵,均勻地對稱分布在苯環平面的上下兩側。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 。 σ鍵 π鍵 視頻 苯 分子式: 結構特點: 結構簡式: 結構式: C6H6 ①具有平面正六邊形結構,鍵角120° ②6個C原子等效,6個H原子等效,12個原子共平面 2.苯的物理性質 (1)無色帶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有毒 (2)常溫下密度0.88g/cm3,比水小,不溶于水 (3)熔沸點低,沸點80.1℃,熔點5.5℃,易揮發 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機溶劑。 3.苯的化學性質 苯的結構穩定,不與酸性KMnO4溶液、溴水反應。但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 現象:明亮火焰,并伴有大量黑煙 (1)可燃性 2C6H6+15O2 12CO2+6H2O 點燃 視頻 (2)取代反應 FeBr3作催化劑,苯環上氫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 ①鹵代反應: 溴苯 + Br2 FeBr3 Br+HBr↑ a.苯只與純鹵素反應,遇到溴水發生萃取分層。 b.必須有催化劑;反應中加入的催化劑是鐵粉,實際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c.苯與Br2只發生一元取代反應 純凈的溴苯是一種無色液體,有特殊氣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注意】 Ⅰ.怎樣說明發生了取代反應而不是加成反應? Ⅱ.純凈的溴苯應是無色的,為什么實驗所得溴苯為褐色?怎樣除雜? 苯與溴反應生成溴苯的同時有溴化氫生成,將氣體通入硝酸銀溶液,若有淺黃色沉淀生成,則說明它們發生了取代反應而非加成反應。因加成反應不會生成溴化氫。 因為未發生反應的溴溶解在溴苯中。水洗后分液(除去溶于水的雜質如溴化鐵等)→再用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后分液(除去溴)→最后水洗(除去氫氧化鈉溶液及與其反應生成的鹽)、干燥(除去水),蒸餾(除去苯)可得純凈的溴苯 思考與討論 濃硫酸的作用:催化劑和脫水劑 ②硝化反應: 在濃硫酸的作用下,苯在50~60℃時與濃硝酸發生硝化反應。 硝基苯(具苦杏仁味,無色油狀液體,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硝基苯 + HNO3 NO2+H2O 濃硫酸 ? 思考與討論 Ⅰ.水浴加熱的優點有什么?溫度過高會怎樣? 水浴加熱的優點:容易控制溫度,受熱均勻 溫度過高,苯揮發,硝酸分解。 Ⅱ.純凈的硝基苯是無色,為什么實驗所得產物為淡黃色?怎樣除雜? 實驗室制得的硝基苯呈淡黃色,是因為溶解了NO2, 將產物→蒸餾水→NaOH→蒸餾水→無水CaCl2→純物質 ③磺化反應: 注:苯磺酸易溶于水,是一種強酸。該反應可用于制備合成洗滌劑。 苯與濃硫酸在70~80℃時可以發生磺化反應,生成苯磺酸。 苯磺酸 + HO—SO3H SO3H+H2O ? 工業制取環己烷的主要方法 + 3H2 (3)加成反應 在以Pt、Ni等作催化劑并加熱的條件下,苯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 催化劑 ? 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1.一元取代苯的命名 a.當苯環上連的是烷基(R-),-NO2,-X等基團時,則以苯環為母體,叫做某基苯。 b.當苯環上連有-COOH,-SO3H,-NH2,-OH,-CHO,-CH=CH2或R較復雜時,則把苯環作為取代基,叫做苯基某某。 取代基的位置用鄰、間、對或1,2; 1,3; 1,4表示。 2.二元取代苯的命名 3.多取代苯的命名 a.取代基的位置用鄰、間、對或2,3,4,……表示 b.母體選擇原則(按以下排列次序,排在后面的為母體,排在前面的作為取代基。)選擇母體的順序如下: -NO2、 -X、 -OR(烷氧基)、 -R(烷基)、 -NH2、 -OH、 -COR、 -CHO、 -CN、-CONH2(酰胺)、 -COX(酰鹵)、 -COOR(酯)、 -SO3H、 -COOH、 -N+R3等 [練一練] 1.有關苯的結構和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苯分子中碳碳鍵是單鍵和雙鍵交替排列的 B.易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C.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 D.苯分子中存在大π鍵,碳原子采取sp2雜化 D 2、下列關于苯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鄰二甲苯有兩種同分異構體 B.苯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苯屬于烯烴 C.苯分子中6個碳碳化學鍵完全相同 D.苯可以與溴水、高錳酸鉀溶液反應而使它們褪色 C 3. 杭甬高速公路蕭山路段一輛運送化學物品的槽罐車側翻,罐內15 t苯泄入路邊300 m長的水渠,造成嚴重危險。許多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連續報道,以下報道中有科學性錯誤的是( ) A. 由于大量苯溶入水中,滲入土壤,會對周邊農田、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 B. 由于苯是一種易揮發、易燃的物質,周圍地區如果有一個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 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層液體的辦法,達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 處理事故時,由于事故發生地周圍比較空曠,有人提出用點火焚燒的辦法來清除泄漏物,但由于苯燃燒會產生大量的黑煙擴大污染,所以該辦法未被采納 A 4. 實驗室用溴和苯在FeBr3催化下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提純:①蒸餾;②水洗;③用干燥劑干燥;④用10%的NaOH溶液洗滌。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④①②③ D. ②④②③① D 5. 下列區分苯和己烯的實驗方法和判斷中,不正確的是( ) A. 分別點燃,無黑煙生成的是苯 B. 分別加入溴水振蕩,靜置后分層,上層呈橙紅色的為苯 C. 分別加入溴水振蕩,靜置后紅棕色都消失的是己烯 D. 分別加入酸性KMnO4溶液振蕩,靜置后不分層,且紫色消失的是己烯 A 6. 在實驗室中,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正確的是( ) A. 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蕩,用汽油萃取溴 B. 硝基苯中混有濃硝酸和濃硫酸,將其倒入到NaOH溶液中,靜置,分液 C. 乙烷中混有乙烯,通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使乙烯轉化為乙烷 D. 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將其先后通入NaOH和KMnO4溶液中洗氣 B 苯 結構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平面正六邊形。鍵角120° 大π鍵 碳碳鍵的鍵長相等 無色帶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有毒 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熔沸點低,易揮發 可燃性 取代反應 加成反應 與液溴 硝化反應 磺化反應 催化劑 H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