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烴的衍生物 章末復習 1.掌握鹵代烴、醇、酚、醛、酮、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結構特點,能列舉典型物質的物理性質,并能根據其化學鍵與官能團推測化學性質,能寫出相關化學方程式; 2.能綜合應用有關知識完成推斷有機化合物、檢驗官能團、設計有機合成路線等任務。 知識點一:鹵代烴 1.鹵代烴的結構與物理性質 (1)鹵代烴的定義: 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鹵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可表示為R—X 飽和一鹵代烴的通式為: CnH2n+1X (2)鹵代烴的物理性質: 密度: 沸點: 狀態: 溶解度: 常溫下鹵代烴中除個別為氣體(如一氯甲烷)外,大多為液體或固體。 鹵代烴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機溶劑。 鹵代烴的密度高于相應的烴;一般隨著烴基中碳原子數目的增加而減小 鹵代烴的沸點高于相應的烴;一般隨碳原子數增多,沸點依次升高 (3)鹵代烴的化學性質: ①取代反應——又稱水解反應 C2H5Br+NaOH C2H5OH+NaBr 水 ? 稀硝酸酸化 白色沉淀(AgCl) 淡黃色沉淀(AgBr) 黃色沉淀(AgI) NaOH水溶液 R—X ? AgNO3溶液 鹵代烴中鹵素原子的檢驗: 取上層清液 NaBr+AgNO3===AgBr↓+NaNO3 ②消去反應——又稱消除反應 CH2=CH2 ↑ + NaBr+H2O △ 乙醇 CH2—CH2 Br H + NaOH a 必須有相鄰的碳,否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b 鄰位碳原子上必須有氫原子,否則不能發生消去反應。 c 直接連接在苯環上的鹵原子不能消去。 發生消去反應的規律: ③加成反應和加聚反應 含不飽和鍵的鹵代烴可以發生加成反應和加聚反應。 聚氯乙烯管道 含氟聚合物制成的充氣薄膜建材 四氯化碳滅火器 清洗劑 氟氯代烷(氟利昂)破壞臭氧層 (4)鹵代烴的應用與危害 知識點二:醇 1.醇的結構及物理性質 (1)醇的定義: 羥基與飽和碳原子相連的化合物稱為醇 (2)醇的物理性質: ①沸點 氫鍵 a.飽和一元醇,隨分子中碳原子個數的增加,醇的沸點升高。 b.碳原子數相同時,羥基個數越多,醇的沸點越高。 c.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醇和烷烴相比,醇的沸點遠遠高于烷烴的沸點。 ②溶解性 c.醇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分子中碳原子數的增加而降低。 a.低級醇可與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b.醇的溶解度大于含有相同碳原子數烴類的溶解度。 2.醇的化學性質 (1)與活潑金屬(如Na)發生反應 2C2H5OH+2Na→2C2H5ONa+H2↑ (2)酯化反應 (3)氧化反應 2C2H5OH+O2 2CH3CHO+2H2O Cu或Ag ? 濃硫酸 ? C2H5OH+CH3COOH CH3COOC2H5+H2O 點燃 C2H5OH+3O2 2CO2+3H2O (4)取代反應 ①與氫鹵酸反應: ②分子間脫水生成醚 C2H5—OH+HO—C2H5 C2H5—O—C2H5+H2O 濃硫酸 140℃ C2H5—OH+H—Br C2H5—Br+H2O ? (5)消去反應 CH3CH2—OH CH2=CH2↑+H2O 濃硫酸 170℃ (6)氧化反應 乙醇被酸性重鉻酸鉀(K2Cr2O7)溶液氧化的過程為 CH3CH2OH CH3CHO CH3COOH 氧化 氧化 生成醛(或羧酸) 生成酮 不能被催化氧化 2~3個H 1個H 沒有H 知識點三:酚 1.酚的結構、物理性質及其應用 (1)酚的定義: 羥基與苯環直接相連的化合物稱為酚。 (2)苯酚的物理性質 無色有特殊氣味晶體,久置被O2氧化呈 ,有毒;密度比水 ;熔點 ;易溶于 等有機溶劑,高于65 ℃時,與 混溶。 苯酚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產 等。 (3)苯酚的應用 粉紅色 大 低 乙醇 水 酚醛樹脂、染料,醫藥,農藥 (1)酸性——俗稱石炭酸 +H2O +NaOH OH ONa 酸性強弱: H2CO3 > C2H5OH > ①可燃性 ②與氧氣反應 ③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 (2)氧化反應 2.苯酚的化學性質 (3)取代反應 +3Br +3HBr OH OH Br Br Br HCO3? ? 苯酚遇到氯化鐵溶液變紫色 (4)苯酚與Fe3+顯色反應 (5)苯酚也能像苯一樣發生硝化、磺化、加成等反應。 濃硫酸 +3HNO3 +3H2O OH OH NO2 O2N NO2 ? +3H2 OH ? Ni OH 環己醇 有機化合物分子中“基團”的相互影響 烷烴和苯均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苯的同系物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苯酚分子中,苯環影響羥基,使酚羥基比醇羥基更活潑,使苯酚具有弱酸性 鏈烴基對苯環的影響:甲苯的硝化反應產物是三硝基甲苯,而同樣條件下的苯的硝化反應只能生成一硝基苯 羥基對苯環的影響:使苯環鄰、對位上的氫原子更易被取代 苯環對 支鏈影響 支鏈對 苯環影響 基團相 互影響 知識點四:醛 1.醛的結構與物理性質 (1)醛的定義: 醛基(—CHO)與烴基(或氫原子)相連構成的一類化合物 (2)乙醛的物理性質: 無色液體 有刺激性氣味 密度比水小 沸點20.8℃,易揮發 能與水、乙醇等互溶 —CHO 官能團: 飽和一元醛通式: CnH2nO —C— O H (1)加成反應 2.醛的化學性質 ①催化加氫(還原反應) CH3—C—H+H2 CH3CH2—OH 催化劑 ? O ②與一些極性試劑發生加成反應(與氫氰酸加成) O CH3—C—H+H—CN CH3—CH—CN 催化劑 ? OH (2)氧化反應 特征反應 現象 注 意 事 項 銀鏡反應 與新制的Cu(OH)2 反應 產生光亮的銀鏡 產生磚紅色沉淀 (1)試管內壁必須潔凈。 (2)銀氨溶液隨用隨配,不可久置。 (3)水浴加熱,不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4)醛用量不宜太多,如乙醛一般滴3滴。 (5)銀鏡可用稀硝酸浸泡洗滌除去 (1)新制的Cu(OH)2要隨用隨配,不可久置。 (2)配制新制的Cu(OH)2時,所用NaOH溶液必須過量 使溴水、KMnO4(H+)溶液褪色的有機物 {2D5ABB26-0587-4C30-8999-92F81FD0307C} 碳碳雙鍵 碳碳三鍵 苯的同系物 醇 酚 醛 溴水 KMnO4(H+) 官能團 試劑 × √ √ √ √ √ √ √ √ √ × √ 2.常見醛 (1)甲醛 俗名 , 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 , 溶于水; 甲醛水溶液( ),可用于 。 蟻醛 無 氣體 易 福爾馬林 消毒和制作生物標本 (2)苯甲醛 苯甲醛是最簡單的 ,俗稱苦杏仁油,是一種有苦杏仁氣味的無色 ,也是制造染料、香料及藥物的重要原料。 芳香醛 液體 知識點五:酮 1.酮的結構與物理性質 羰基與兩個烴基相連的化合物 (1)醛的定義: (2)乙醛的物理性質: —C— O 常溫下,丙酮是無色透明的液體,易揮發,能與水、乙醇等互溶。 (3)化學性質 ①加成(還原)反應: ②難被氧化(燃燒除外):難被銀氨溶液或新制氫氧化銅氧化 —C— O R2 R1 —CH— OH R2 R1 +H2 催化劑 ? 知識點六:羧酸 1.酮的結構與物理性質 (1)羧酸的定義: —C—OH O 由烴基(或氫原子)與羧基相連而構成的有機化合物。 (2)羧酸的物理性質: 隨著分子中碳原子數的增加,熔沸點逐漸升高。 ①沸點 氫鍵 ②溶解性 a.甲酸、乙酸等分子中碳原子數較少的羧酸能夠與水互溶。 b.隨著分子中碳原子數的增加,一元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減小。 c.高級飽和脂肪酸是不溶于水的蠟狀固體。 2.化學性質 (1)酸性: 乙酸 > 碳酸 > 苯酚 (2)酯化反應: 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濃硫酸 △ 酸脫羥基 醇脫氫 羥基氫的活潑性(酸性)即電離出的H+能力 CH3COOH H2CO3 HCO3- H2O C2H5OH > > > > C6H5OH > 3.常見的酸 名稱 甲酸 苯甲酸 乙二酸 俗稱 結構 簡式 ? 物理 性質 化學 性質 用途 COOH HOOC-COOH HCOOH 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有腐蝕性,能與水、乙醇等互溶 無色晶體,易升華,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無色晶體,通常含有兩分子結晶水,可溶于水和乙醇 既表現羧酸的性質,又表現醛的性質 表現羧酸的性質 表現羧酸的性質 工業上可用作還原劑,也是合成醫藥、農藥和染料等的原料 用于合成香料、藥物等,其鈉鹽是常用食品防腐劑 化學分析中常用的還原劑,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蟻酸 安息香酸 草酸 知識點七:羧酸衍生物 1.酯 —C—O— O 酯化反應和酯水解反應的比較 酯化反應 水解 反應關系 催化劑 催化劑的其他作用 反應類型 濃H2SO4 稀H2SO4或NaOH溶液 酯化反應,取代反應 水解反應,取代反應 吸水,提高乙酸和乙醇的轉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乙酸,提高酯的水解率 其中 和 是飽和脂肪酸, 是不飽和脂肪酸。 2.油脂 (1)組成結構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油脂是由 與 形成的 。 高級脂肪酸 甘油 酯 ①高級脂肪酸分為 和 ; 軟脂酸 油酸 硬脂酸 飽和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 (2)化學性質 ①水解反應 ②油脂氫化(油脂的硬化) 3.酰胺 (1)胺: 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氨基所替代。 一般可寫作R—NH2 化學性質: 胺類化合物具有 。 堿性 (2)酰胺: 羧酸分子中羥基被氨基所替代得到的化合物。 化學性質: 在酸或堿存在并加熱的條件下可以發生水解反應。 應用: 酰胺常被用作溶劑和化工原料。 知識點八:有機合成 1.構建碳骨架 (1)碳鏈的增長 ①炔烴與氫氰酸的加成反應 ②醛與氫氰酸的加成反應 ③酮與氫氰酸的加成反應 ④羥醛縮合反應 (2)碳鏈的縮短 ①烯烴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碳鏈縮短的羧酸或酮 ②炔烴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碳鏈縮短的羧酸或酮 ③芳香烴的側鏈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碳鏈縮短的羧酸 (3)成環反應 ①第爾斯-阿爾德反應 ②形成環酯 2.引入官能團 官能團 引入方法 碳碳雙鍵 碳鹵鍵 羥基 醛基 羧基 酯基 鹵代烴的消去或醇的消去或炔烴的不完全加成 醇、酚、烷烴、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取代,烯烴、炔烴的加成 烯烴與水的加成或鹵代烴的水解或醛的還原或酯的水解 醇的催化氧化或烯烴的氧化 醇的氧化或醛的氧化或酯的水解 酯化反應 3.有機合成路線的設計與實施 方法 內容 正合成分析法 采用正向思維方法,從已知原料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間接的中間體,逐步推向待合成有機化合物,其思維程序:原料→中間體→產品 逆合成分析法 采用逆向思維方法,從產品的組成、結構、性質入手,找出合成所需要的直接或間接的中間體,逐步推向已知原料,其思維程序:產品→中間體→原料 綜合比較法 采用綜合思維的方法,將正向或逆向推導出的幾種合成途徑進行比較,從而得到最佳合成路線 【考點一】多官能團有機物的性質判斷 1.從中草藥中提取的calebin A(結構簡式如下)可用于治療阿爾茨海默癥。 下列關于calebin A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可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B.其酸性水解的產物均可與Na2CO3溶液反應 C.苯環上氫原子發生氯代時,一氯代物有6種 D.1 mol該分子最多與8 mol H2發生加成反應 D 2.(雙選)化合物Y能用于高性能光學樹脂的合成,可由化合物X與2-甲基丙烯酰氯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得: 下列有關化合物X、Y的說法正確的是( ) A.X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Y與Br2的加成產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 C.X、Y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X→Y的反應為取代反應 BD 【考點二】有機反應類型的判斷 1.氯普魯卡因鹽酸鹽是一種局部麻醉劑,麻醉作用較快、較強,毒性較低,其合成路線如下: 寫出序號相應的反應類型,供選擇的反應類型如下:氧化、還原、硝化、氯代、酸化、堿化、成鹽、酯化、酯交換、水解。 ①硝化 ②氯代 ③氧化 ④酯化 ⑥還原 (1)判斷有機化學反應類型的基本思路 方法歸納: (2)常見的反應類型 ①取代反應——“有進有出” 常見的取代反應: 烴的鹵代、芳香烴的硝化、鹵代烴的水解、醇分子間的脫水、醇與氫鹵酸的反應、酚的鹵代、酯化反應、酯的水解以及蛋白質的水解等。 方法歸納: ②加成反應——“只進不出” 常見的加成反應:氫氣、鹵素單質、氫鹵酸、水等與分子中含碳碳雙鍵、碳碳三鍵的有機化合物發生的加成反應;苯環與氫氣的加成;醛、酮與H2、HCN的加成等。 ③消去反應——“只出不進” 常見的消去反應:醇分子內脫水、鹵代烴分子內脫鹵化氫是中學階段必須掌握的消去反應。 ④根據反應條件推斷反應類型 NaOH的水溶液 酯或鹵代烴的水解反應等 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熱 鹵代烴的消去反應 濃硫酸,加熱 醇的消去反應、酯化反應、成醚反應或硝化反應等 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 烯烴、炔烴的加成反應 H2,Ni 烯烴、炔烴、芳香烴、醛的加成反應或還原反應 O2、Cu(或Ag)、加熱(或CuO、加熱) 醇的氧化反應 O2或新制的Cu(OH)2或銀氨溶液 —CHO的氧化反應 稀硫酸,加熱 酯、低聚糖、多糖的水解反應 光照、X2 烷基上的取代反應 FeX3、X2 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A.取代、消去、酯化、加成 B.酯化、消去、縮聚、取代 C.酯化、取代、縮聚、取代 D.取代、消去、加聚、取代 B 2.結構簡式為 的有機化合物可以通過不同的反應得到下列四種物質,生成這四種有機化合物的反應類型依次為( ) COOH CH2CH2OH 【考點三】解答有機推斷題的方法和策略 氟他胺G是一種可用于治療腫瘤的藥物。實驗室由芳香烴A制備G的合成路線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 。C的化學名稱是 。? (2)③的反應試劑和反應條件分別是 , 該反應的類型是 。? CH3 三氯甲苯 濃硝酸和濃硫酸、加熱 取代反應 (3)F的結構簡式為 。 吡啶是一種有機堿,其作用是 。? (4)H是G的同分異構體,其苯環上的取代基與G的相同但位置不同,則H 可能的結構有 種。? 9 吸收反應產生的HCl,提高反應轉化率 方法歸納: 善于尋找解題的突破口 銀鏡反應或與新制氫氧化銅 ——-CHO 能與鈉反應放出H2——-OH或-COOH 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放出CO2或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有機化合物——-COOH 能發生消去反應——醇或鹵代烴 遇FeCl3溶液顯紫色——酚羥基 能發生連續氧化的有機化合物——具有-CH2OH結構 烴的衍生物 酚 鹵代烴 醇 醛 羧酸 酯 不飽和烴 有機合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