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章末復習1.能說明單糖,二糖和多糖的區別與聯系,能探究葡萄糖的化學性質,描述淀粉和纖維素的典型性質;2.能說明蛋白質的基本結構特點,辨識蛋白質結構中的肽鍵,判斷氨基酸的縮合產物和多肽的水解產物;3.能辨識核酸中的磷脂鍵,基于氫鍵分析堿基的配對原理,能說明核糖對于生命遺傳的意義。知識點一:糖類1.葡萄糖葡 萄 糖 分子式結構簡式官能團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主要用途C6H12O6HOCH2(CHOH)4CHO—OH、—CHO白色晶體,有甜味,能溶于水制鏡業、糖果制造業、醫藥工業加成(與H2)氧化[與銀氨溶液、與Cu(OH)2]使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酯化(與羧酸)2.果糖(3)組成和結構:C6H12O6多羥基酮(5個羥基,1個羰基)屬于酮糖,與葡萄糖互為同分異構體(2)物理性質:無色晶體,易溶于水,吸濕性強,比蔗糖的甜度高。(1)分子式:①加成反應②酯化反應③與活潑金屬反應(4)化學性質CH2OHCHO—C—HH—C—OHH—C—OHCH2OHO3.蔗糖和麥芽糖蔗糖 麥芽糖分子式物理性質是否含醛基水解產物化學性質主要來源二者關系C12H22O11C12H22O11無色晶體、溶于水、有甜味白色晶體,易溶于水,有甜味無有葡萄糖 果糖葡萄糖甘蔗、甜菜同分異構體農產品(大米、玉米)水解水解、銀鏡、斐林4.淀粉和纖維素淀 粉 纖維素通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存在與 制法用途(C6H10O5)n(C6H10O5)n不溶于冷水,白色粉末白色無嗅無味物質,不溶于水,不溶于一般的有機溶劑水解、酯化、與碘作用呈藍色植物的種子、塊莖和根里食物、制葡萄糖、酒精水解、酯化木材、棉花制硝酸纖維、纖維素乙酸酯、造紙、粘膠纖維知識點二:蛋白質1.氨基酸(1)氨基酸的結構與物理性質性質(2)氨基酸化學性質R—CH—COOHNH2天然氨基酸均為 ,熔點 。一般 溶于水,而 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無色晶體較高能難①兩性a.與鹽酸的反應:b.與氫氧化鈉反應:R—CH—COOH+NaOHNH2R—CH—COONa+H2ONH2R—CH—COOH+HClNH2R—CH—COOHNH3Cl②成肽反應一定條件下H2N—CH—C—OHROH—N—CH—COOHR1H+二肽OH2N—CH—CR—N—CH—COOHR1H+H2O多種氨基酸分子間脫水以肽鍵相互結合,可形成蛋白質。2.蛋白質蛋白質含有 等元素,屬于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a.水解:在酸、堿或酶的作用下最終水解生成氨基酸。b.兩性:氨基-NH2有堿性,-COOH羧基有酸性。c.鹽析d.變性e.顯色反應:含有苯環的蛋白質遇濃HNO3變黃色。f.灼燒:蛋白質灼燒有燒焦羽毛的氣味。多種氨基酸分子按不同的排列順序以肽鍵相互結合,可以形成千百萬種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質和生理活性的多肽鏈。相對分子量在10 000以上的,并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多肽,稱為蛋白質。C、H、O、N、S化學性質蛋白質的鹽析和變性的比較名稱 鹽析 變性定義 當某些可溶性鹽在蛋白質溶液中達到一定濃度時,會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從溶液中析出 在某些物理或化學因素的影響下,蛋白質的性質和生理功能發生改變的現象稱為蛋白質的變性特征實質條 件用途堿金屬、鎂、鋁等輕金屬鹽或銨鹽的濃溶液加熱、加壓、振蕩、超聲波、放射線、紫外線、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乙醇等分離、提純蛋白質殺菌、消毒溶解度降低,物理變化結構、性質改變,化學變化可逆不可逆①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易變性。②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催化作用具有以下特點3.酶a.條件溫和,不需加熱;b.具有高度的專一性;c.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知識點三:核酸核酸是一類含磷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它在生物體的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等生命現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分類 脫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存在生理作用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異同磷酸核苷 戊糖堿基 相同不同大量存在于細胞核中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生物體遺傳信息的載體;蛋白質合成的模板參與生物體內蛋白質的合成都含有脫氧核糖核糖腺嘌呤(A)、鳥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考點一】有機化合物的水解反應及規律1.下列有關有機化合物水解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油脂在酸性條件下水解與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程度不同,但產物完全相同B.可用碘水檢驗淀粉水解是否完全C.蛋白質水解的最終產物均為氨基酸D.纖維素在牛、羊等食草動物的體內水解的最終產物為葡萄糖A【考點二】鑒別有機化合物的常用方法1.可用于鑒別以下三種化合物的一組試劑是( )①銀氨溶液?、阡宓乃穆然既芤骸、勐然F溶液④氫氧化鈉溶液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A鑒別有機化合物的常用方法(1)溶解性法有機化合物的溶解性不盡相同,有的易溶于水,如醇、醛、羧酸、單糖、二糖等;鹵代烴、油脂等酯類化合物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根據它們的溶解性不同,可以進行檢驗和鑒別。(2)密度法有機化合物的密度存在著差異。根據有機化合物密度的不同,尤其是相對于水的密度大小,通過觀察不溶于水的有機化合物在水中的沉浮,而達到檢驗和鑒別的目的。如用水可以鑒別苯和硝基苯,也可以用水鑒別乙醇、苯和四氯化碳等。(3)燃燒法觀察有機化合物能否燃燒,以及燃燒過程中的實驗現象,燃燒后產生的氣體氣味等,可以檢驗和鑒別某些有機化合物。如觀察燃燒時是否產生黑煙和黑煙的多少可以檢驗和鑒別乙烷、乙烯和乙炔等;通過觀察是否燃燒可以區別四氯化碳和其他有機化合物,因為四氯化碳在空氣中不燃燒;通過聞燃燒時的氣味可以區別聚氯乙烯和蛋白質等。(4)官能團法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差別在于其官能團,根據有機化合物官能團的差別檢驗和鑒別有機化合物,是最常用的化學方法。其一般思路是:官能團→性質→方法。常用的試劑和方法如下表。鑒別有機化合物的常用方法物質 試劑和方法 現象和結論飽和烴和不飽和烴苯和某些苯 的同系物含醛基的物質醇羧酸酯酚類物質淀粉溶液蛋白質檢驗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不飽和烴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苯的同系物銀氨溶液、水浴加熱或與新制Cu(OH)2共熱產生銀鏡;加熱后出現紅色沉淀金屬鈉有氣體放出紫色石蕊溶液或NaHCO3溶液顯紅色;有氣體逸出加稀硫酸檢驗水解產物FeCl3溶液或加溴水顯紫色;白色沉淀碘水顯藍色濃硝酸或灼燒顯黃色;類似燒焦羽毛氣味2.鑒別下列物質所用試劑不正確的是( )A.乙醇溶液和乙酸溶液用CaCO3固體B.乙烷和乙烯用NaOH溶液C.苯、CCl4和甲酸用水D.乙烯和乙烷用溴水3.在實驗室中區別下列物質選用的試劑不正確的是(括號內為所選試劑,必要時可加熱)( )A.苯和己烯(溴水)B.礦物油和植物油(NaOH溶液)C.乙醛和乙酸[新制Cu(OH)2]D.硝基苯和CCl4(水)BD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質核酸二糖肽核苷酸單糖氨基酸水解縮合水解縮合水解縮合水解縮合水解縮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