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正確運用簡單判斷 課后練習一、單選題1.邏輯學與哲學密不可分,邏輯思維與哲學思維具有相通性,我們應該用邏輯學來輔助哲學學習。下列觀點正確是( )A.“應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是一個直言判斷B.“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概念的外延之間是矛盾關系C.因為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具有豐富的內涵,所以“物質”的外延也很寬泛D.哲學基本派別被劃分為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辯證法、形而上學。這個劃分所犯的錯誤是劃分標準不統一2.“我們不靠天吃飯,而靠天吃飯是自然界的奴隸,所以我們不做自然界的奴隸?!边@個三段論( )①是三段論有效式②犯小項不當周延的邏輯錯誤③犯大項不當周延的邏輯錯誤④違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項或小項,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的規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為喜迎黨的二十大的勝利召開,某校舉辦了“矢志不渝聽黨話,青春奮斗跟黨走”征文比賽,下面是該校某班級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的對話。若其中只有兩位同學說的是真話,那么說真話的同學是( )甲:“我們四個人有人獲獎了。乙:“我們四個人都沒有獲獎?!?br/>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沒有獲獎?!?br/>?。骸拔覜]有獲獎?!?br/>A.甲丁 B.乙丁 C.甲丙 D.乙丙4.下列關系判斷屬于非對稱關系的是( )①黎明與張曄是同學②黎明比張曄歲數大③黎明信任張曄④黎明借張曄10元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需要對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判斷,下列關系判斷正確的是( )①小明的語文分數比小華的語文分數高 對稱關系②玉龍雪山高于點蒼山,點蒼山高于哀牢山…… 傳遞關系③我十分佩服小黃同學的球技 反對稱關系④我在你前面5分鐘來的,你在他前面5分鐘來的…… 反傳遞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小明說:“爸爸到抗震救災物品分發點領取了大米、豬肉、化肥等物品,今天我們全家可以美美地吃一頓了!”小明這句話的錯誤在于( )A.缺少主項和謂項B.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C.量項和聯項使用不準確D.斷定過量7.“王芳比周玉大兩歲,周玉比王艷大兩歲。”這個關系判斷為( )A.傳遞關系 B.反傳遞關系 C.非傳遞關系 D.非對稱關系8.下列關系判斷正確的是( )①小明是小麗的同學——反對稱關系②小華是小李的鄰居——對稱關系③小王比小張高,小張比小紅高——傳遞關系④小劉認識小張——反傳遞關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下列表達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是( )①逆水行舟,不進則退②放開一點,你的課會上得更好③除非遇到大刺激,她才會哭④不出成績,絕不甘心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0.小李是山東人,他喜歡吃饅頭;小王也是山東人,她也喜歡吃饅頭;小陳也是山東人,她也喜歡吃饅頭。我所認識的山東人都喜歡吃饅頭。因此,可以得出( )A.并非有的山東人喜歡吃饅頭 B.有的山東人喜歡吃饅頭C.所有山東人都喜歡吃饅頭 D.并非所有山東人都喜歡吃饅頭11.“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就不去旅游”和“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也去旅游”這兩個判斷( )A.不可能同時為真 B.只能是一真一假 C.可能都是真的 D.可能同時為假12.“所有的馬都是動物,所有的白馬都是馬,所以,所有的白馬都是動物”的推理的形式結構符合邏輯規則,推理是正確的;“所有的馬都是動物,所有的牛都不是馬,所以,所有的牛都不是動物”的推理的形式結構不符合邏輯規則,推理是錯誤的。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①思維形式結構正確,結論一定正確②思維形式結構不正確,它就是無效的推理③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的是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④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二、主觀題13.根據男嬰出生率,甲和乙展開了辯論。甲認為在新生嬰兒中,男嬰的出生率總是擺動于22/43這個數值,而不是1/2。乙認為不對,許多資料都表明,多數國家和地區,例如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等,都是女人比男人多,可見,認為男嬰出生率總在22/43上下波動是不成立的。對此有以下判斷:(1)甲所說的統計規律不存在;(2)甲的統計調查不符合科學;(3)乙的資料不可信;(4)乙混淆了概念。試分析甲乙的對話,指出上述說明甲或乙的邏輯錯誤的判斷并說明理由。14.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我們為偉大的祖國而自豪,為偉大的人民而自豪!我們要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道一聲辛苦!對思維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基本特征,即判斷對于對象必須有所肯定或否定。由于判斷總是有所斷定,所以總是有真有假,斷定本身存在著是否與實際相符的問題。正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反之就是假判斷。例如,“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是真判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是假判斷。如何認識真假判斷的標準?(2)“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屬于什么判斷類型?答案:1.B【解析】A:直言判斷是指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也叫性質判斷。而A不是判斷句,A錯誤。B:“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概念的是對位統一的,都是圍繞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外延是矛盾關系,B正確。C:外延是指一個概念所概括的思維對象的數量或者范圍。如:“國家的外延就是指古今中外的一切國家。其中概括了對象的時空范遇(數量)。而物質的外延不寬泛,C不選。D:劃分所犯的錯誤是基本派別內涵把握不準確,D不選。故本題選B。2.D【解析】①:材料所述的三段論是無效的,因為“靠天吃飯是自然界的奴隸”這一大項不當周延,起不到確定大項與小項關系的媒介作用,由前提到結論沒有保真關系,①錯誤。②:“靠天吃飯是自然界的奴隸”犯大項不當周延的邏輯錯誤,而不是犯小項不當周延的邏輯錯誤,②錯誤。③④:“靠天吃飯是自然界的奴隸”這一大項不當周延,因此,材料所述的三段論違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項或小項,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的規則,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D。3.C【解析】ABCD:甲乙二人所說的話存在矛盾,根據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如果乙真,則丙丁也真,這與“若其中只有兩位同學說的是真話”相矛盾,因此,甲是真的。不考慮其他條件,丙丁說的話可以同真,也可以同假,但甲真,則丙丁為一真一假,如果丁為真,則丙也為真,因此丙真丁假。C正確,排除ABD。故本題選C。4.D【解析】①:黎明與張曄是同學,張曄與黎明肯定是同學,這是對稱關系,①不符合題意。②:黎明比張曄歲數大,張曄肯定不比黎明大,而是小,這是反對稱關系,②不符合題意。③:黎明信任張曄,張曄可能信任黎明,也可能不信任黎明,為非對稱關系,③符合題意。④:黎明借張曄10元錢,張曄可能借了黎明10元錢,也可能沒借黎明10元錢,為非對稱關系,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5.C【解析】①:對稱關系是指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小明的語文分數比小華的語文分數高”不能推導出小華的語文分數比小明的語文分數高的結論,因此,“小明的語文分數比小華的語文分數高”屬于反對稱關系,①錯誤。②:傳遞關系是指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第三個對象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之間還具有那種關系,“玉龍雪山高于點蒼山,點蒼山高于哀牢山……”可以推導玉龍雪山高于哀牢山的結論,因此,“玉龍雪山高于點蒼山,點蒼山高于哀牢山……”屬于傳遞關系,②正確。③:反對稱關系是指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我十分佩服小黃同學的球技”可能得出小黃同學十分佩服我的球技的結論,也可能得出小黃同學不是十分佩服我的球技的結論,因而斷定“我十分佩服小黃同學的球技”是非對稱關系③錯誤。④:該對象與第三個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我在你前面5分鐘來的,你在他前面5分鐘來的”不能推導出我在他前面5分鐘來的,因而“我在你前面5分鐘來的,你在他前面5分鐘來的”屬于反傳遞關系,④正確。故本題選C。6.B【解析】B:大米、豬肉可以吃,化肥不能吃,小明這句話的錯誤在于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故B符合題意。ACD: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故ACD不選。故本題選B。7.B【解析】A:在甲和乙之間,如果甲對乙有某種關系,而乙對甲也有同樣的關系,那么,甲和乙之間的這種關系就是對稱關系,A不符合題意。B:在對象甲、對象乙和對象丙之間,如果甲對乙有某種關系,乙對丙也有這種關系,但是甲對丙肯定沒有這種關系,那么,這種關系就是反傳遞關系。“王芳比周玉大兩歲,周玉比王艷大兩歲”這個關系判斷很顯然是反傳遞關系,因為王芳比王艷一定不是大兩歲,B符合題意。C:在對象甲、對象乙和對象丙之間,如果甲對乙有某種關系,乙對丙也有這種關系,但是甲對丙可能有這種關系、也可能沒有這種關系,那么,這種關系就是非傳遞關系,C不符合題意。D:在甲和乙之間,如果甲對乙有某種關系,而乙對甲可能有同樣的關系,也可能沒有同樣的關系,那么,甲和乙之間的這種關系就是非對稱關系,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8.C【解析】①:小明是小麗的同學,那么,小麗也是小明的同學,①屬于對稱關系,①不符合題意。②:小華是小李的鄰居,那么,小李也是小華的鄰居,屬于對稱關系,②正確。③:傳遞關系指的是對任意的元素A、B、C來說,若元素A與元素B有某關系并且元素B與元素C有該關系,則元素A與元素C也有該關系,因此,小王比小張高,小張比小紅高,屬于傳遞關系,③正確。④:小劉認識小張不存在傳遞關系,④錯誤。故本題選C。9.C【解析】①:“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意指頂著水流行船,即比喻不努力前進就要被其他競爭者超過,從而相對位移會往后退,置自己于更不利的地位??梢钥闯觥澳嫠兄邸笨梢酝瞥觥安贿M則退”,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①符合題意。②:“放開一點,你的課會上得更好”可以看出“放開一點”可以推出“你的課會上得更好”,是表達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②符合題意。③:“除非遇到大刺激,她才會哭”可以看出“她會哭”可以推出“她遇到了大刺激”,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③不符合題意。④:“不出成績,絕不甘心”可以看出“不出成績”可以推出“絕不甘心”,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故本題選C。10.B【解析】ACD:題干中強調的是單稱肯定判斷與特稱肯定判斷的從屬關系,所以結論也應該是部分肯定,故ACD不選。B:由單稱肯定判斷與特稱肯定判斷的從屬關系,即某個S是P,可推出有些S是P,同樣地,根據我認識的山東人的個體喜歡吃饅頭,可推出部分即有的山東人喜歡吃饅頭,故B正確。故本題選B。11.C【解析】A:由“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就不去旅游”得到只要甲去旅游,則乙不去,若甲不去,則乙有可能去。由“如果甲去旅游,那么乙也去旅游”得到如果甲不去旅游,則乙有可能去也有可能不去。這兩個判斷不能同時為真。A錯誤。B:根據題意,這兩個判斷也不符合一真一假的條件。B錯誤。C:由于這兩個判斷得出的結論是當甲不去旅游,則乙有可能去也有可能不去,所以可能都是真判斷。CD:根據題意,這兩個判斷也不符合同時為假的條件。D錯誤。故本題選C。12.C【解析】①:思維形式結構正確,結論不一定正確,①錯誤。②④:材料中的兩種推理表明,思維形式結構不正確,它就是無效的推理,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②④正確。③: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的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③錯誤。故本題選C。13.乙混淆了概念。材料中乙因為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女人比男人多,推出男嬰的出生率低于女嬰,其實出生率和人口比例是沒有關系的,所以乙的邏輯是錯誤的。【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分析甲乙的對話,指出上述說明甲或乙的邏輯錯誤的判斷并說明理由。無主體,需要調用“邏輯與思維”的有關知識?;卮疬@類主觀題,一般需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中的第一句說明甲的觀點是男嬰的出生出率總是擺動于22/43這個數值,第二句說明乙的觀點是,由于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是女人比男人多,所以男嬰出生率總在22/43上下波動是不成立的。其次,結論:甲的觀點沒有邏輯錯誤。乙混淆了概念,理由是出生率和人口比例是沒有關系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乙混淆了概念。得分點②:出生率和人口比例是沒有關系的。14.(1)檢驗判斷真假的標準是社會實踐。如果一個判斷所斷定的,是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與事實相一致的,這個判斷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2)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也叫性質判斷?!爸袊嗣袷乔趧谟赂业摹笔菍χ袊嗣窨隙ǖ乃季S形式,是直言判斷、性質判斷。【解析】(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該問要求回答:如何認識真假判斷的標準。無主體,需要調用“判斷的概述”的有關知識。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斷定本身存在著是否與實際相符的問題→聯系檢驗判斷真假的標準是社會實踐。有效信息②:正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反之就是假判斷→聯系如果一個判斷所斷定的,是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與事實相一致的,這個判斷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檢驗判斷真假的標準是社會實踐。得分點②:如果一個判斷所斷定的,是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與事實相一致的,這個判斷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該問要求回答:“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屬于什么判斷類型。無主體,需要調用“判斷的概述”的有關知識。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對思維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基本特征→聯系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有效信息②:“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是真判斷→聯系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也叫性質判斷?!爸袊嗣袷乔趧谟赂业摹笔菍χ袊嗣窨隙ǖ乃季S形式,是直言判斷、性質判斷。有效信息③:→聯系。有效信息④:→聯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得分點②: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也叫性質判斷。得分點③:“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是對中國人民肯定的思維形式,是直言判斷、性質判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