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素養目標】1.梳理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過程,搜集與五四運動相關的史料和視頻,從唯物史觀和史料實證角度認識五四運動爆發的必然性和歷史意義,感悟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精神。2.結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情況以及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史實,從唯物史觀和家國情懷角度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3.通過學習國民革命的歷程,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對中國革命的影響。4.通過梳理教材,了解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等史實,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統一全國的意義及國民政府的性質。5.通過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確立及意義。6.結合紅軍長征的過程,從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角度認識紅軍長征的歷程,體會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信仰不怕犧牲、克服困難的精神,從史料實證角度認識長征的意義。【重點難點】1、重點(1)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及其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深刻影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影響;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深遠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原因及國民革命的重要意義。(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及實踐、紅軍長征2、難點(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影響;國民革命的重要意義。(2)多角度認識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時空定位】構建時空【階段特征】知識框圖階段特征【單元要點】整合歸納一、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現和原因1.表現(1)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創建了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革命力量在斗爭中發展壯大。(2)克服了自身缺點,加強了黨的建設。①糾正右傾機會主義錯誤。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②克服悲觀主義情緒。針對黨內有人提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毛澤東發表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一文,進一步充實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克服了黨內的悲觀主義情緒。③糾正“左”傾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紅軍進行戰略轉移。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妥善地處理了黨內長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國共產黨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原因(1)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2)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總結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認識到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正確性。(3)中國共產黨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獨立自主地解決了自己的問題。(4)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一批領導人的思想日益成熟。二、近代中國人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過程1.走西方人的路(1)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向日本學習,通過改良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結果失敗。實踐證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2)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向美國學習,通過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結果,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落入袁世凱手中。實踐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共和國道路也行不通。2.走俄國人的路(1)俄國十月革命后,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試圖通過學習俄國的“城市中心論”來奪取政權。(2)中共“一大”規定黨的中心任務是在城市組織領導工人運動。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失敗后,第一次工人運動轉入低潮。(3)1927年,中國共產黨發動了多次起義,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為目標,結果都失敗了。實踐證明俄國的“城市中心論”不符合中國國情。3.走自己的路(1)國民革命失敗后,為了挽救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武裝起義為中國革命創建了人民軍隊,揭開了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2)1927年,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3)1927年,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4)毛澤東及時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從理論上說明了中國革命應該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5)在“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引下,井岡山的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項建設也取得巨大成就。到1930年夏,全國已建立起大小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革命武裝力量逐步壯大。三、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比較新民主主義革命 舊民主主義革命不同點 領導階級 無產階級 資產階級指導思想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群眾基礎 廣泛 不廣泛革命目標 建立人民民主國家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結果 取得勝利 失敗,沒有改變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革命范疇 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相同點 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四、比較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辛亥革命 國民革命不 同 點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革命派 以第一次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群眾基礎 以革命黨人和新軍為主,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 多個階級結成革命統一戰線,群眾基礎廣泛軍事基礎 主要依靠新軍的力量,沒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 創建了新式的革命軍隊——國民革命軍,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北伐戰爭斗爭方式 武裝起義 采取工人運動和革命戰爭相結合的方式革命成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相同點 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最終都失敗了,即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也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五、國民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的比較國民革命時期(1924—1927年) 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年)主要矛盾 中國人民與列強、北洋軍閥的矛盾 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工人和農民階級與國民黨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矛盾主要任務 打倒列強,除軍閥 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領導組織 革命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革命主力 國共兩黨代表的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工農大眾結果 革命的高潮是北伐戰爭,革命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但革命統一戰線內部發生分裂,國民革命最終失敗 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和軍隊,開創出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但由于“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長征北上,打開中國革命新局面【本課小結】【鞏固練習】1.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習近平曾指出,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中共“一大”確定了黨的奮斗目標是( )A.“打倒列強,除軍閥” B.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D.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一大”確立的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故選B項;“打倒列強,除軍閥”是國民革命時期的目標,排除A項;“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是五四運動時期的口號,排除C項;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是中共“二大”的內容,排除D項。2.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某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中國革命的性質是民主主義革命;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這次全國代表大會( )A.正式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成立 B.為中國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確方向C.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D.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實現[解析]根據材料時間和大會內容可知,這次會議是中共“二大”,這次會議明確指出了中國革命的性質,明確了中國革命的基本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選B項。3.農民根本弄不清楚蘇維埃是怎么回事。對于大多數農民而言,他們理解的蘇維埃,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政府和“埃(我)政府”。就當時而言,蘇維埃的確是農民最喜歡的政府。材料中農民喜歡蘇維埃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領導開展土地革命 B.社會主義思想獲農民認可C.武裝斗爭取得重大勝利 D.農村革命根據地日益擴大[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建立后實行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使農民分得了土地,由此得到農民的支持和喜歡,A項正確;農民喜歡蘇維埃的原因主要是通過土地革命獲得了土地,而非農民認可社會主義思想和武裝斗爭取得重大勝利,排除B、C兩項;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日益擴大是農民支持和喜歡蘇維埃后取得的成果,而非原因,排除D項。4.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在其著作中說:“它是一首人類求生存的凱歌,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場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場險象環生、危在旦夕的戰斗。”這場“戰斗”指的是( )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土地革命 D.紅軍長征[解析]從材料中的“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場生死攸關、征途漫漫的撤退”來看,這場“戰斗”指的是紅軍長征。紅軍長征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之后的戰略轉移,最終取得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故選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