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杜鵑花與杜鵲鳥體細胞中都有的能量轉換器是()碧江區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檢測試卷A.細胞核B.葉綠體C.線粒體D.細胞膜七年級生物·地理9.《民法典》中規定,小區應有足夠的綠化面積。因為綠色植物,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凈化空氣注意事項:降低了環境溫度。這些功能是通過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動實現的(留1.本試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2.答題前,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準確填寫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等信息。3.答題時,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遠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C.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D.氣體交換和吸收作用將答案書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字體工整,筆跡清楚,在試卷上作答無效。10.在銅仁周邊鄉鎮,常常能看到人們用溫室大棚栽種農作物。采取適當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4.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增加產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這種作用的是(圓密生物部分、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請把正確選項的序號字母填在答題卡,對4.合理密植B.降低光照強度C.增加二氧化碳D.適當延長光照時間的知一個得2分,共30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古詩中的萬條枝條和綠葉1.形“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體現了生物的特征是()是由下列哪一結構發育來的(存縣A.需要營養以B.能進行呼吸C.能生長、繁殖D.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2.下列詩句或俗語中,體現了生物因素對生物影響的是(A.根B.莖C.芽D.葉感A.草盡狐兔悲B.雨露滋潤禾苗壯C.萬物生長靠太陽D.春來江水綠如藍12.如下圖表示果實形成的簡略過程,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嬋長3.在生物學發展歷程中,科學家與相應的研究成果對應正確的是(發育成A.拉馬克—生物進化理論B.哈維—生物分類系統子房壁③包括構成C.林奈一血液循環D.沃森和克里克一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①發育成果實4.“大豆玉米手牽手,糧穩定又增收”,大豆玉米立體種植提高了產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②④A.我們平時吃的大豆油主要是出子葉榨取的B.玉米種子只需要適量的水分就能萌發A.子房、珠被、果皮、種皮B.子房、胚珠、果皮、種子C.大豆和玉米都屬于單子葉植物C.胚珠、受精卵、種子、胚D.子房、受精卵、果皮、種子黛D.處于休眠期的種子也能萌發13.大米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人民的主要食品,它主要是水稻種子的哪一部分()5.實驗課上,小樂在低倍鏡下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發現視野較暗,他應如何調節亮度()A.胚乳B.胚芽C.胚D.子葉①選用小光圈②選用大光圈③選用平面鏡④選用凹面鏡14.梵凈山自然保護區生活著許多珍稀植物,有6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還有25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其中,具有“活化石”之稱,俗稱“鴿子樹”的是()6.麗麗在食用火龍果時,手指和舌頭上都沾上了紅色汁液,這些紅色汁液來自果肉細胞的(A.銀杉B.珙桐C.紅豆杉D.桫欏A.細胞膜B.葉綠休C.細胞壁D.液泡15.7月12日是2023年“全國低碳日”,號召人們一起踐行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7.“兔圓圓”是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吉祥物,它是一個可愛的兔子形象。兔主要以牧草為食。下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非常重要,以下做法錯誤的是(列關于兔和收草的敘述,錯誤的是(A.它們具有不同的組織A.積極參加“我為校園添綠色”植樹節活動B.它們都能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實現生長B.出行盡量步行或乘坐公交車C.牧草的葉和免的眼晴都屬于器官C.清明節由燒紙祭祀改用鮮花祭祀D.它們的結構層次都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生物體D.白色垃圾露天焚燒處理七年級生物·地理第1頁(共8頁)七年級生物·地理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