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選擇題專攻3.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圖像分析核心精講01化學平衡與平衡轉化率(1)轉化率和平衡轉化率轉化率有未達到平衡的轉化率和已達到平衡的平衡轉化率,在審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轉化率是否為平衡轉化率。(2)轉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可逆反應的焓變ΔH 升高溫度吸熱反應,ΔH>0 未達到平衡的轉化率增大已達到平衡的平衡轉化率增大放熱反應,ΔH<0 未達到平衡的轉化率增大已達到平衡的平衡轉化率減小(3)增大反應物的濃度與平衡轉化率的關系(其中A、B、C均為氣體)可逆反應 改變條件 平衡移動方向 反應物轉化率 備注A+B C 增大A的濃度 正向移動 α(A)減小 α(B)增大 -A B+C 增大A的濃度 正向移動 α(A)減小 反應物轉化率實際是考慮壓強的影響2A B+C 增大A的濃度 正向移動 α(A)不變 3A B+C 增大A的濃度 正向移動 α(A)增大 (4)如果兩氣體物質的投料比按照化學計量數投料,那么無論是否達到化學平衡,兩者的轉化率一直相等。真題演練021231.(2023·江蘇,13)二氧化碳加氫制甲烷過程中的主要反應為CO2(g)+4H2(g)===CH4(g)+2H2O(g) ΔH=-164.7 kJ·mol-1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l-1在密閉容器中,1.01×105 Pa、n起始(CO2)∶n起始(H2)=1∶4時,CO2平衡轉化率、在催化劑作用下反應相同時間所測得的CO2實際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CH4的選擇性可表示為 ×100%。4512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2CO(g)+2H2(g)===CO2(g)+CH4(g)的焓變 ΔH=-205.9 kJ·mol-1B.CH4的平衡選擇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C.用該催化劑催化二氧化碳反應的最佳溫度范圍 約為480~530 ℃D.450 ℃時,提高 的值或增大壓強,均能使CO2平衡轉化率達 到X點的值45√123由蓋斯定律可知反應2CO(g)+2H2(g)===CO2(g)+CH4(g)的焓變ΔH=-2×41.2 kJ·mol-1-164.7 kJ·mol-1=-247.1 kJ·mol-1,A錯誤;CO2(g)+4H2(g)===CH4(g)+2H2O(g)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H4的含量降低,故CH4的平衡選擇性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B錯誤;45123450 ℃時,提高 的值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轉化率,增大壓強第一個反應平衡正向移動,可提高二氧化碳的平衡轉化率,均能使CO2平衡轉化率達到X點的值,D正確。451232.(2022·江蘇,13)乙醇-水催化重整可獲得H2。其主要反應為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 kJ·mol-1,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l-1,在1.0×105 Pa、n始(C2H5OH)∶n始(H2O)=1∶3時,若僅考慮上述反應,平衡時CO2和CO的選擇性及H2的產率隨溫度的變化如圖所示。45√123根據已知反應①C2H5OH(g)+3H2O(g)===2CO2(g)+6H2(g) ΔH=173.3 kJ·mol-1,反應②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l-1,且反應①的熱效應更大,故溫度升高對反應①影響更大一些,即CO2選擇性增大,同時CO的選擇性減小,根據CO的選擇性的定義可知③代表CO2的選擇性,①代表CO的選擇性,②代表H2的產率,A、B錯誤;45123兩種物質參加反應增大一種物質的濃度,會降低該物質的平衡轉化率,C錯誤;加入CaO(s)與水反應放熱,對反應①影響較大,可以增大H2產率,或者選用對反應①影響較大的高效催化劑,也可以增大H2產率,D正確。451233.(2021·江蘇,14)NH3與O2作用分別生成N2、NO、N2O的反應均為放熱反應。工業尾氣中的NH3可通過催化氧化為N2除去。將一定比例的NH3、O2和N2的混合氣體以一定流速通過裝有催化劑的反應管,NH3的轉化率、生成N2的選擇性[ ×100%]與溫度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NH3的平衡轉化率增大B.其他條件不變,在175~300 ℃范圍,隨溫度的升 高,出口處N2和氮氧化物的量均不斷增大C.催化氧化除去尾氣中的NH3應選擇反應溫度高于250 ℃D.高效除去尾氣中的NH3,需研發低溫下NH3轉化率高和N2選擇性高的催化劑45√12345NH3與O2作用分別生成N2、NO、N2O的反應均為放熱反應,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氨氣的平衡轉化率降低,故A錯誤;根據圖像,在175~300 ℃范圍,隨溫度的升高,N2的選擇性降低,即產生氮氣的量減少,故B錯誤;根據圖像,溫度高于250 ℃ N2的選擇性降低,且氨氣的轉化率變化并不大,浪費能源,故溫度應略小于225 ℃,此時氨氣的轉化率、氮氣的選擇性較大,故C錯誤;12345氮氣對環境無污染,氮的氧化物污染環境,因此高效除去尾氣中的NH3,需研發低溫下NH3轉化率高和N2選擇性高的催化劑,故D正確。123454.(2023·遼寧,12)一定條件下,酸性KMnO4溶液與H2C2O4發生反應,Mn(Ⅱ)起催化作用,過程中不同價態含Mn粒子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n(Ⅲ)不能氧化H2C2O4B.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反應速率 逐漸減小C.該條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123由圖像可知,隨著時間的推移Mn(Ⅲ)的濃度先增大后減小,說明開始反應生成Mn(Ⅲ),后Mn(Ⅲ)被消耗生成Mn(Ⅱ),Mn(Ⅲ)能氧化H2C2O4,A項錯誤;隨著反應物濃度的減小,到大約13 min時開始生成Mn(Ⅱ),Mn(Ⅱ)對反應起催化作用,13 min后反應速率會增大,B項錯誤;45123Mn(Ⅶ)的濃度為0后才開始生成Mn(Ⅱ),該條件下Mn(Ⅱ)和Mn(Ⅶ)不能大量共存,C項正確;H2C2O4為弱酸,在離子方程式中不拆成離子,總反應為 +5H2C2O4+6H+===2Mn2++10CO2↑+8H2O,D項錯誤。451235.(2023·山東,14改編)一定條件下,化合物E和TFAA合成H的反應路徑如下:45123已知反應初始E的濃度為0.10 mol·L-1,TFAA的濃度為0.08 mol·L-1,部分物種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忽略反應過程中的體積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1時刻,體系中有E存在B.t2時刻,體系中無F存在C.E和TFAA反應生成F的活化能很大D.反應達平衡后,TFAA的濃度為0.08 mol·L-1√4512t1時刻TFAA濃度為0,則TFAA完全反應,消耗的E為0.08 mol·L-1,E剩余0.02 mol·L-1,故體系中有E存在,A正確;由題給反應路徑和元素質量守恒知,體系中TFAA、G、F的總濃度應為0.08 mol·L-1,由題圖知,t2時刻TFAA和G的濃度之和小于0.08 mol·L-1,則體系中一定存在F,B錯誤;34512由圖可知,反應剛開始TFAA的濃度迅速減小為0,則E和TFAA的反應速率非常快,該反應的活化能很小,C錯誤;只有F、G全部轉化為H和TFAA時,TFAA的濃度才能為0.08 mol·L-1,而G H+TFAA為可逆反應,所以反應達平衡后,TFAA的濃度一定小于0.08 mol·L-1,D錯誤。345考向預測03123451.(2022·江蘇蘇北、蘇中七市三模)優化焦炭水蒸氣重整工藝可制得CO含量較低的氫燃料。0.1 MPa 下, =4,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焦炭和水蒸氣。體系中發生如下反應:反應Ⅰ.C(s)+H2O(g)===CO(g)+H2(g) ΔH=+131.3 kJ·mol-1反應Ⅱ.CO(g)+H2O(g)===CO2(g)+H2(g) ΔH=-41.2 kJ·mol-1反應Ⅲ.2CO(g)+2H2(g)===CH4(g)+CO2(g) ΔH=-205.8 kJ·mol-1達到平衡時,H2的產率和CO、CO2、CH4干態體積分數( )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曲線B表示CO2干態體積分數隨溫度變化B.制備CO含量低的氫燃料應選擇200~600 ℃C.800~1 400 ℃,隨溫度升高H2的產率降低,是因為反應Ⅲ正向進行程 度增大D.1 200 ℃,向平衡體系中通入水蒸氣,再次達到平衡時,c(CO)·c(H2)的 值比原平衡的大√1234512345由CH4干態體積分數變化可知升高溫度反應Ⅲ平衡逆向移動,故升高溫度CO的量增加,即升高的曲線B代表CO,曲線A代表CO2,A錯誤;由圖像分析,制備CO含量低的氫燃料應選擇H2產率高且CO干態體積分數低的溫度范圍,即600~800 ℃,B錯誤;12345由CH4的干態體積分數線可知,當溫度高于800 ℃時,反應Ⅲ幾乎不發生,故H2產量降低與反應Ⅲ無關,C錯誤;由反應Ⅰ的K= ,溫度不變,平衡常數K不變,通入c(H2O)增大,故 c(CO)·c(H2)數值變大,D正確。123452.(2023·海安高級中學高三下學期月考)CO2催化加氫合成甲醇是重要的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技術。CO2催化加氫主要反應有:反應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4 kJ·mol-1反應Ⅱ.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壓強分別為p1、p2時,將 =1∶3的混合氣體置于密閉容器中反應,不同溫度下體系中CO2的平衡轉化率和CH3OH、CO的選擇性如圖所示。1234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反應CO(g)+2H2(g)===CH3OH(g)為吸熱 反應B.曲線③④表示CO的選擇性,且p1>p2C.相同溫度下,反應Ⅰ、Ⅱ的平衡常數: K(Ⅰ)>K(Ⅱ)D.一定溫度下,調整 =1∶2,可提高CO2的平衡轉化率√12345CO(g)+2H2(g)===CH3OH(g)可由反應Ⅰ-反應Ⅱ得到,ΔH=-49.4 kJ·mol-1-41.2 kJ·mol-1<0,故該反應為放熱反應,A錯誤;隨著溫度的升高,反應Ⅰ平衡逆向移動,反應Ⅱ平衡正向移動,則CH3OH的選擇性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CO的選擇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曲線③④表示CO的選擇性,壓強增大,反應Ⅰ平衡正向移動,反應物濃度減小,促使反應Ⅱ化學平衡逆向移動,使CO選擇性減小,故p1>p2,B正確;12345未給定具體溫度,無法比較反應Ⅰ、Ⅱ的化學平衡常數大小,C錯誤;調整 =1∶2,CO2的起始濃度增大,則CO2的平衡轉化率減小,D錯誤。123453.在恒壓、NO和O2的起始濃度一定的條件下,催化反應2NO(g)+O2(g)2NO2(g)在相同時間內測得不同溫度下NO轉化率如圖中實線所示(虛線表示相同條件下NO的平衡轉化率隨溫度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平衡常數:KMB.M點條件下,反應恰好達到平衡C.N點條件下,增加O2濃度能提高NO轉化率D.若P點條件下,O2起始濃度為a mol·L-1,則其 平衡常數K=√12345由圖可知,在相同時間內,隨著溫度的升高,NO的轉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說明溫度較低時反應未達到平衡,溫度較高時反應速率加快,再升高溫度時,NO轉化率反而降低,平衡逆向移動,所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即ΔH<0,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減小,則平衡常數:KM>KN>KP,故A錯誤;由圖可知,M點NO的轉化率低于相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所以M點不是平衡點,故B錯誤;12345P點條件下,NO的轉化率為50%,O2起始濃度為a mol·L-1,設NO的濃度為x mol·L-1,列三段式如下: 2NO(g)+O2(g) 2NO2(g)起始/(mol·L-1) x a 0轉化/(mol·L-1) 0.5x 0.25x 0.5x平衡/(mol·L-1) 0.5x a-0.25x 0.5x123454.(2023·海安高級中學高三下學期模擬)飛機在平流層飛行時,尾氣中的NO會破壞臭氧層。如何有效消除NO成為環保領域的重要課題。某研究小組用新型催化劑對CO、NO催化轉化進行研究,測得一段時間內NO的轉化率、CO剩余的百分率隨溫度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已知NO可發生下列反應:反應Ⅰ:2CO(g)+2NO(g) 2CO2(g)+N2(g) ΔH1反應Ⅱ:2NO(g) N2(g)+O2(g) ΔH212345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ΔH1<0,ΔH2<0B.溫度大于775 K時,催化劑活性降低C. =1時,控制溫度875 K已可較好的 去除NOD.775 K, =1時,不考慮其他反應, 該時刻n(CO2)∶n(N2)≈3∶2√12345根據反應Ⅱ的圖像可以看出在775 K時達到平衡狀態,后隨溫度的升高NO的轉化率下降,因此ΔH2<0,而反應Ⅰ曲線走勢來看應該是先升高后降低,因此ΔH1<0,A正確; =1的條件下,在溫度大于775 K時,NO轉化為N2的轉化率仍增大,說明催化劑活性沒有降低,B錯誤;12345根據圖像可以看出 =1時,溫度875 K時NO的轉化率已經很高,已經能夠較好的去除NO,C正確;根據表中數據775 K時,CO轉化率為30%,=1,設起始加入NO和CO各1 mol,利用三段式處理數據如下:12345 2CO + 2NO 2CO2 + N2轉化/mol 0.3 0.3 0.3 0.15又NO的轉化率為40%,說明共消耗0.4 molNO,則有0.1 mol NO參與反應Ⅱ:2NO N2 + O2轉化/mol 0.1 0.05 0.05n(CO2)=0.3 mol,n(N2)=(0.15+0.05) mol=0.2 mol,因此n(CO2)∶n(N2)≈3∶2,D正確。123455.(2023·海安高級中學高三下學期階段考試)CO2熱還原制CH4和CO。在常壓、Ru/TiO2催化下,CO2和H2混合氣體(體積比1∶4)進行反應,測得CO2轉化率、CH4和CO的選擇性隨溫度變化如圖所示。反應Ⅰ:CO2(g)+4H2(g) CH4(g)+2H2O(g) ΔH1反應Ⅱ:CO2(g)+H2(g) CO(g)+H2O(g) ΔH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溫度為320 ℃至370 ℃,CH4的產率降低B.一定溫度下,加入CaO(s)能提高CO的平衡產率C.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CH4的平衡產率增大D.改變壓強,對CO產率沒有影響√12345從圖中可以看出,升高溫度,反應Ⅰ中CH4的選擇性降低,則平衡逆向移動,ΔH1<0;升高溫度,反應Ⅱ中CO的選擇性增大,則平衡正向移動,ΔH2>0。由圖可知,溫度升高,甲烷的選擇性降低,則溫度為320 ℃至370 ℃,反應Ⅰ平衡逆向移動,CH4的產率降低,A正確;一定溫度下,加入CaO(s),與CO2反應生成CaCO3,使反應Ⅱ的平衡逆向移動,從而降低CO的平衡產率,B不正確;ΔH1<0,則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反應Ⅰ平衡逆向移動,CH4的平衡產率減小,C不正確。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