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六 選擇題專攻 1.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應(yīng)用(共45張PPT)-2024年高考化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六 選擇題專攻 1.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應(yīng)用(共45張PPT)-2024年高考化學(xué)二輪復(fù)習(xí)

資源簡介

(共45張PPT)
選擇題專攻
1.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應(yīng)用
核心精講
01
1.對比剖析“三大”平衡
平衡類型 電離平衡CH3COOH CH3COO-+H+ 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 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 研究對象 弱電解質(zhì)溶液 能水解的鹽溶液 難溶電解質(zhì) 影 響 因 素 升溫 促進(jìn)電離 Ka增大 促進(jìn)水解 Kh增大 若難溶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促進(jìn)溶解;反之,則抑制溶解 若難溶物的溶解度與溫度成正比,Ksp增大;反之,則Ksp減小
影 響 因 素 加水 促進(jìn)電離 Ka不變 促進(jìn)水解 Kh不變 促進(jìn)溶解 Ksp不變
加入相 應(yīng)離子 (或物質(zhì)) 加入CH3COONa或HCl,抑制電離 Ka不變 加入CH3COOH或NaOH,抑制水解 Kh不變 加入AgNO3或NaCl,抑制溶解 Ksp不變
加入反應(yīng) 離子(或 物質(zhì)) 加入OH-,促進(jìn)電離 Ka不變 加入H+,促進(jìn)水解 Kh不變 加入氨水,促進(jìn)溶解 Ksp不變
2.證明弱電解質(zhì)的思維方法(以醋酸為例)
(1)測定常溫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pH>1,說明醋酸為弱酸。
(2)測定常溫下CH3COONa溶液的pH,pH>7,說明醋酸為弱酸。
(3)同溫度、同濃度的鹽酸的導(dǎo)電性強(qiáng)于醋酸溶液的導(dǎo)電性,說明醋酸是弱酸。
(4)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c(H+)約為0.01 mol·L-1,說明醋酸為弱酸。
(5)取pH=3的醋酸1 mL,用蒸餾水稀釋到100 mL,pH<5,說明醋酸為弱酸。
(6)向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H4(水溶液呈中性)固體,溶液的pH變大,說明醋酸為弱酸。
3.走出溶液稀釋、混合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不能正確理解酸、堿的無限稀釋規(guī)律
常溫下任何酸或堿溶液無限稀釋時,溶液的pH都不可能大于7或小于7,只能接近7。
誤區(qū)二:不能正確理解弱酸、弱堿的稀釋規(guī)律
溶液 稀釋前 溶液pH 加水稀釋 到原來體 積的10n倍 稀釋后
溶液pH
酸 強(qiáng)酸 pH=a pH=a+n
弱酸 a堿 強(qiáng)堿 pH=b pH=b-n
弱堿 b-n誤區(qū)三:不能正確掌握混合溶液的定性規(guī)律
常溫下,pH=n(n<7)的強(qiáng)酸和pH=14-n的強(qiáng)堿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pH=7;pH=n(n<7)的醋酸和pH=14-n的氫氧化鈉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pH<7;pH=n(n<7)的鹽酸和pH=14-n的氨水等體積混合,混合溶液pH>7。
4.25 ℃時,不同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H+)或c(OH-)與溶液中c(H+)或c(OH-)的關(guān)系
舉例 由水電離出的 c(H+)/( mol·L-1) 說明
pH=3的HCl、CH3COOH溶液 ______ ①酸(或顯酸性的酸式鹽)溶液中:
c水(H+)=c水(OH-)=
②堿溶液中:c水(H+)=
③強(qiáng)酸弱堿鹽溶液中:c水(H+)=
c溶液(H+)
④強(qiáng)堿弱酸鹽溶液中:c水(H+)=
c水(OH-)=c溶液(OH-)
pH=12的NaOH、NH3·H2O溶液 ______ 10-11
10-12
舉例 由水電離出的 c(H+)/( mol·L-1) 說明
pH=3的AlCl3、FeCl3溶液 ______ ①酸(或顯酸性的酸式鹽)溶液中:
c水(H+)=c水(OH-)=
②堿溶液中:c水(H+)=
③強(qiáng)酸弱堿鹽溶液中:c水(H+)=
c溶液(H+)
④強(qiáng)堿弱酸鹽溶液中:c水(H+)=
c水(OH-)=c溶液(OH-)
pH=11的CH3COONa、Na2CO3、NaHCO3溶液 ______ 10-3
10-3
真題演練
02
1
2
3
1.(2022·全國乙卷,13)常溫下,一元酸HA的Ka(HA)=1.0×10-3。在某體系中,H+與A-不能穿過隔膜,未電離的HA可自由穿過該膜(如圖所示)。
4
5
6
設(shè)溶液中c總(HA)=c(HA)+c(A-),當(dāng)達(dá)到平衡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溶液Ⅰ中c(H+)=c(OH-)+c(A-)
C.溶液Ⅰ和Ⅱ中的c(HA)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c總(HA)之比為10-4

1
2
3
常溫下,溶液Ⅰ的pH=7.0,則溶液Ⅰ中c(H+)=c(OH-)=1×10-7 mol·
L-1,c(H+)<c(OH-)+c(A-),A錯誤;
4
5
6
根據(jù)題意,未電離的HA可自由穿過隔膜,
故溶液Ⅰ和Ⅱ中的c(HA)相等,C錯誤;
1
2
3
4
5
6
1
2
3
2.(2023·浙江1月選考,13)甲酸(HCO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廢水中的甲酸及其鹽,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含固體活性成分R3N,R為烷基)因靜電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樹脂上甲酸根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分?jǐn)?shù))與廢水初始pH關(guān)系如圖(已知甲酸Ka=1.8×10-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活性成分R3N在水中存在平衡:
 R3N+H2O R3NH++OH-
B.pH=5的廢水中c(HCOO-)∶c(HCOOH)=18
C.廢水初始pH<2.4,隨pH下降,甲酸的電離
 被抑制,與R3NH+作用的HCOO-數(shù)目減少
D.廢水初始pH>5,離子交換樹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H+形態(tài)存在
4
5
6

1
2
3
由圖可知,工業(yè)廢水中的甲酸及其鹽,通
過離子交換樹脂后,溶液pH增大,說明
R3N溶液呈堿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R3N+H2O R3NH++OH-,當(dāng)廢水初
始pH>5時,平衡向左移動,離子交換樹
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態(tài)存在,故A正確、D錯誤;
4
5
6
1
2
3
由圖可知,溶液pH=2.4時,廢水中的甲酸及其鹽回收率最高,當(dāng)溶液中pH<2.4時,隨溶液pH下降,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甲酸的電離被抑制,溶液中HCOO-的濃度減小,與R3NH+作用的數(shù)目減小,故C正確。
4
5
6
1
2
3
3.(2023·北京,3)下列過程與水解反應(yīng)無關(guān)的是
A.熱的純堿溶液去除油脂
B.重油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作用下轉(zhuǎn)化為小分子烴
C.蛋白質(zhì)在酶的作用下轉(zhuǎn)化為氨基酸
D.向沸水中滴入飽和FeCl3溶液制備Fe(OH)3膠體

4
5
6
1
2
3
4
5
6
熱的純堿溶液因碳酸根離子水解顯堿性,油脂在堿性條件下能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故可用熱的純堿溶液去除油脂,A不符合題意;
重油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裂化或裂解反應(yīng)生成小分子烴,與水解反應(yīng)無關(guān),B符合題意;
蛋白質(zhì)在酶的作用下可以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生成氨基酸,C不符合題意;
Fe3+能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生成Fe(OH)3,加熱能增大Fe3+的水解程度,D不符合題意。
1
2
3
4
5
6
4.(2018·北京,11)測定0.1 mol·L-1Na2SO3溶液先升溫再降溫過程中的pH,數(shù)據(jù)如下。
實(shí)驗過程中,取①④時刻的溶液,加入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對比實(shí)驗,④產(chǎn)生白色沉淀多。
時刻 ① ② ③ ④
溫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1
2
3
4
5
6
時刻 ① ② ③ ④
溫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④的pH與①不同,是由 濃度減小造成的
C.①→③的過程中,溫度和濃度對水解平衡移動方向的影響一致
D.①與④的Kw值相等

1
2
3
4
5
6
時刻 ① ② ③ ④
溫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1
2
3
4
5
6
時刻 ① ② ③ ④
溫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1)鹽類水解易受溫度、濃度、溶液的酸堿性等因素的影響。以氯化鐵水解為例,當(dāng)改變條件,如升溫、通入HCl氣體、加水、加鐵粉、加碳酸氫鈉等時,應(yīng)從平衡移動方向、pH的變化、水解程度、現(xiàn)象等方面去歸納總結(jié),加以分析掌握。
(2)多元弱酸的酸式鹽問題。酸式鹽一般既存在水解,又存在電離。如果酸式鹽的電離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顯酸性,如NaHSO3溶液;如果酸式鹽的水解程度大于其電離程度,則溶液顯堿性,如NaHCO3溶液。
規(guī)律探究
1
2
3
5.(2023·浙江1月選考,15)碳酸鈣是常見難溶物,將過量碳酸鈣粉末置于水中達(dá)到溶解平衡:
CaCO3(s) Ca2+(aq)+ (aq)[已知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H2CO3的電離常數(shù)Ka1=4.5×10-7,Ka2=4.7×10-11],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上層清液中存在c(Ca2+)=
B.上層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 形式存在
C.向體系中通入CO2氣體,溶液中c(Ca2+)保持不變
D.通過加Na2SO4溶液可實(shí)現(xiàn)CaCO3向CaSO4的有效轉(zhuǎn)化
4
5
6

1
2
上層清液為碳酸鈣的飽和溶液,碳酸根離子水解生成碳酸氫根離子,因此c(Ca2+)> ,A錯誤;
3
4
5
6
1
2
由題干可知,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碳酸鈣比硫酸鈣更難溶,加入硫酸鈉后碳酸鈣不會轉(zhuǎn)化成硫酸鈣,D錯誤。
3
4
5
6
1
2
6.(2016·海南,5)向含有MgCO3固體的溶液中滴加少許濃鹽酸(忽略體積變化),下列數(shù)值變小的是

3
4
5
6
(1)沉淀溶解平衡與化學(xué)平衡、電離平衡一樣,具有動態(tài)平衡的特征,平衡時溶液中各離子濃度保持恒定,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的影響,與濃度無關(guān)。
(2)溶度積(Ksp)的大小只與難溶電解質(zhì)的性質(zhì)和溶液的溫度有關(guān),相同類型的難溶電解質(zhì)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難溶。
反思?xì)w納
考向預(yù)測
03
1
2
3
4
5
1.一定溫度下,水溶液中H+和OH-的濃度變化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升高溫度,可能引起由c向b的變化
B.該溫度下,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為1.0×10-13
C.該溫度下,加入FeCl3可能引起由b向a的變化
D.該溫度下,稀釋溶液可能引起由c向d的變化

1
2
3
4
5
由圖可知,a、b、c三點(diǎn)對應(yīng)的平衡常數(shù)不
變,該曲線上的點(diǎn)溫度相等,升高溫度,
不能引起由c向b的變化,故A項錯誤;
b點(diǎn)c(H+)=c(OH-)=1.0×10-7 mol·L-1,
故Kw=1.0×10-14,故B項錯誤;
FeCl3為強(qiáng)酸弱堿鹽,F(xiàn)e3+結(jié)合水電離出的OH-,促進(jìn)水的電離平衡右移,c(H+)增大,c(OH-)減小,可能引起由b向a的變化,故C項正確;
由c點(diǎn)到d點(diǎn),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減小,但溫度不變,Kw不變,則稀釋溶液不能引起由c向d的變化,故D項錯誤。
1
2
3
4
5
2.某溫度下,將pH和體積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溶液分別加水稀釋,其pH隨加水體積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稀釋前溶液的濃度:c(HCl)<c(CH3COOH)
B.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b點(diǎn)<c點(diǎn)
C.從b點(diǎn)到d點(diǎn),溶液中c(H+)·c(OH-)逐漸增大
D.溶液的導(dǎo)電能力:d點(diǎn)>e點(diǎn)

1
2
3
4
5
稀釋前兩溶液的pH相等,由于醋酸是弱酸,部分
電離,因此稀釋前溶液的濃度:c(HCl)<
c(CH3COOH),故A正確;
b點(diǎn)pH小于c點(diǎn)pH,說明c點(diǎn)酸性弱,水的電離程度
大,因此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b點(diǎn)<c點(diǎn),故B正確;
從b點(diǎn)到d點(diǎn),由于溶液的溫度不變,因此溶液中c(H+)·c(OH-)不變,故C錯誤。
1
2
3
4
5
3.實(shí)驗測得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pH隨溫度變化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OM段隨溫度升高溶液的pH減小,原因
 是   的水解被抑制
B.O點(diǎn)溶液和P點(diǎn)溶液中c(OH-)相等
C.將N點(diǎn)溶液恢復(fù)到25 ℃,pH可能大于8.62
D.Q點(diǎn)、M點(diǎn)溶液中均有

1
2
3
4
5
水解吸熱,升高溫度, 的水解平
衡向右移動,而根據(jù)圖像可知,M點(diǎn)
之前升高溫度,溶液pH減小,主要原
因是升溫促進(jìn)了水的電離,故A錯誤;
O點(diǎn)溶質(zhì)只有NaHCO3,P點(diǎn)溶質(zhì)有NaHCO3和Na2CO3,兩點(diǎn)溶液水解程度不同,且溫度不同,Kw不同,c(OH-)不相等,故B錯誤;
1
2
3
4
5
溫度升高后,碳酸氫鈉可能部分發(fā)生
分解得到碳酸鈉,將N點(diǎn)溶液恢復(fù)到
25 ℃,由于碳酸鈉的水解程度大于
碳酸氫鈉,故溶液pH可能大于8.62,
故C正確;
1
2
3
4
5
4.BiOCl是一種具有珍珠光澤的材料,利用金屬Bi制備BiOCl的工藝流程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酸浸工序中分次加入稀HNO3可降低反應(yīng)的劇烈程度
B.轉(zhuǎn)化工序中加入稀鹽酸可抑制生成BiONO3
C.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CH3COONa(s)可提高Bi3+水解程度
D.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NH4NO3(s)有利于BiOCl的生成

1
2
3
4
5
硝酸為強(qiáng)氧化劑,可與金屬鉍反應(yīng),酸浸工序中分次加入稀HNO3,可降低反應(yīng)的劇烈程度,A正確;
金屬鉍與硝酸反應(yīng)生成的硝酸鉍會發(fā)生水解反應(yīng)生成BiONO3,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Bi3++ +H2O BiONO3+2H+,轉(zhuǎn)化工序中加入稀鹽酸,使氫離子濃度增大,硝酸鉍的水解平衡左移,可抑制生成BiONO3,B正確;
1
2
3
4
5
氯化鉍水解生成BiOCl的離子方程式為Bi3++Cl-+H2O BiOCl+2H+,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CH3COONa(s),醋酸根離子會結(jié)合氫離子生成弱電解質(zhì)醋酸,使氫離子濃度減小,氯化鉍水解平衡右移,促進(jìn)Bi3+水解,C正確;
1
2
3
4
5
結(jié)合C項分析水解工序中加入少量NH4NO3(s),銨根離子水解生成氫離子,使氫離子濃度增大,氯化鉍水解平衡左移,不利于生成BiOCl,且部分鉍離子與硝酸根離子、水也會發(fā)生反應(yīng):Bi3++
+H2O BiONO3+2H+,也不利于生成BiOCl,D錯誤。
1
2
3
4
5
5.某同學(xué)設(shè)計下述實(shí)驗檢驗[Ag(NH3)2]Cl溶液中的Ag+,實(shí)驗如表: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Ⅰ中的c(Ag+)較小,不足以與
 Cl-沉淀
B.Ⅱ中存在平衡:AgI(s)
 Ag+(aq)+I(xiàn)-(aq)
C.Ⅲ說明NH3與H+的結(jié)合能力小于
 與Ag+的結(jié)合能力
D.配離子與其他離子能否反應(yīng),其本質(zhì)是平衡移動的問題

1
2
3
4
5
25 ℃時,Ksp(AgCl)>Ksp(AgI),
對比實(shí)驗Ⅰ和Ⅱ,說明Ⅰ中的
c(Ag+)較小,不足以與Cl-沉
淀,故A正確;
Ⅱ中產(chǎn)生黃色沉淀即生成AgI
沉淀,AgI沉淀存在溶解平衡:
AgI(s) Ag+(aq)+I(xiàn)-(aq),故
B正確;
1
2
3
4
5
根據(jù)Ⅰ和Ⅲ的實(shí)驗現(xiàn)象,說明
[Ag(NH3)2]Cl和氫離子反應(yīng),有大
量銀離子生成,銀離子和氯離子
反應(yīng)生成AgCl沉淀,則Ⅲ中NH3
與H+的結(jié)合能力大于與Ag+的結(jié)
合能力,故C錯誤;
通過對比實(shí)驗Ⅰ和Ⅲ可知,NH3與
H+的結(jié)合使[Ag(NH3)2]+(aq) Ag+(aq)+2NH3(aq)正向移動,即配離子與其他離子能否反應(yīng),其本質(zhì)是平衡移動的問題,故D正確。
本課結(jié)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新绛县| 蕉岭县| 依安县| 绥阳县| 南澳县| 阿巴嘎旗| 皮山县| 且末县| 台东县| 手机| 葵青区| 专栏| 承德县| 河曲县| 建昌县| 哈巴河县| 托克逊县| 福海县| 远安县| 乌兰察布市| 鹤山市| 栾川县| 南皮县| 青川县| 平安县| 鹤岗市| 集贤县| 荥经县| 迭部县| 青河县| 会泽县| 米易县| 兰西县| 准格尔旗| 乌苏市| 昌乐县| 黄陵县| 启东市| 永胜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