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3.1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 導學案學 習 目 標1.通過聯系實際,體會思維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掌握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和可檢驗性,樹立科學精神。 2.通過學習科學思維的含義及特征,自覺樹立科學思維。基礎知識科學思維的含義1.基本條件:和 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2.含義:泛指符合 、遵循 的思維,是能夠達到 結果的思維。①科學思維與不科學思維相對立。不科學思維的特征: 的、 的、片面僵化的②從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的關系看科學思維不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列的思維形態,而是對實踐中遵循 要求、運用 方法、 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稱。科學思維的特征1.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①科學思維總是 ,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②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 的結果,注重 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2.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 。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 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 的推斷。3.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 。①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 。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②科學思維能夠以 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小組合作(活動方式:學生分組合作探究,每組至少出一人回答問題其中一個問題。)自主探究一:材料一:我國的探月計劃雖然起步較晚,但不會重復別人已經做過的工作。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后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中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中國探月工程2004年立項,規劃了“繞、落、回”三步走目標。從2007年,嫦娥一號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環繞探測到嫦娥五號首次月球采樣返回,中國人探索月球的六次探測任務實現“六戰六捷”。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圓滿收官后,探月四期已全面啟動,中國航天事業正全面開啟星際探測的新征程材料二:印度曾主張“外太空資源為人類共同占有和使用”。印度媒體稱:嫦娥五號在月面著陸之后,著陸艙的面積為4平方米,而印度人稱他們的月表軟著陸未成功的“月球2號”顯然做的更好,理由是該探測器在降落到距離月面2.1公里時失聯,直接撞到了月球上碎成了幾百萬塊,散布在月球表面幾平方公里的面積上,因此這幾平方公里的月面是印度領土,幾平方公里當然要比4平米大,所以印度勝出。思考:(1)結合所學知識,從哲學和邏輯規律的角度指出印度媒體思維的錯誤之處和中國探月計劃成功之處?(2)試概括科學思維的基本條件和內涵?自主探究二:材料: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確定中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1-3期探月工程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為以后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和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人類在探測月球之前,預測月球擁有豐富獨特的資源,經過對月壤的分析,發現月球上蘊藏的氦-3大約為100萬噸到500萬噸,可供人類使用一萬年以上。我國開展月球探測,可為將來開發利用月球資源,進行技術上的準備,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實施月球探測工程,也將促進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發展。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圓滿收官,再次印證了中國探月計劃的科學性和我國航天技術的科學性。思考:我國的探月計劃作為科學思維,它有哪些特征?課堂練習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科學思維,這是因為( )。①其結果具有預見性,能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②它們都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有指導作用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它們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④它們與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相對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消息,決定刪除其官網上關于抗疫“常見問題”一欄中“不應使用傳統草本藥物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關內容。此舉被認為是中醫藥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臨床效果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認同。中醫藥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認同,體現出科學思維( )。①追求認識的客觀性②結果具有可檢驗性③結果具有預見性④結果具有普適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認識永無止境。”這表明( )。A.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 B.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定量化C.科學思維的結論具有可檢驗性 D.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三、課堂小結(自我總結)四、課后練習1.福島第一核電站已蓄積了123萬噸的核污水處理水,蓄水罐容量將在2022年達到極限。2021年4月9日,日本政府決定將核污水處理水排入海洋,遭到各方反對。有環保組織警告稱,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存放的核污水除了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氚外,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碳-14,可能影響人類的DNA。材料說明科學思維( )。①結果具有可檢驗性②追求認識的客觀性③必須接受實踐檢驗④結果具有預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月6日凌晨,天宇出現了“半影月食”現象,當時月亮的“臉色”經歷了一場從亮變暗,再從暗變亮的過程。本次半影月食的食分(月球被食的程度)不到0.6,食始于北京時間6月6日1時43分,食終于6日5時7分,全部過程歷經三個多小時。在我國全境都可以欣賞到其完整過程。這一事實表明( )。A.科學思維特別重視對認識對象進行定量分析B.人們可以改變或創造條件,使規律符合人們的意志C.人們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把握規律D.科學思維能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結果具有預見性3.8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球約有165種疫苗處于試驗階段,26種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全球6種新冠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其中3種來自中國,短期內取得如此成果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接下來就是要確保疫苗安全有效,三期臨床試驗將開展大規模測試,世衛組織希望將有更多候選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階段。這說明( )。①科學思維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②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和相信書本結論③科學思維能對前景作出合理判斷④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這表現在科學思維( )。①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 ②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③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 ④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某氣象專家指出,除非人類認識到自身行為對氣候變化的長期影響,并采取切實行動來減緩這種影響,否則,人們所熟悉的自然界“將不再存在”。這表明( )A.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 B.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C.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 D.科學思維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6.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舉行的國家天文學會議上,來自英國普茨茅斯大學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一群科學家肯定了愛因斯坦在宇宙膨脹方面的理論。他們稱,研究顯示,愛因斯坦在宇宙膨脹問題上的觀點精確得令人難以置信,他的理論如今對科學家們研究神秘莫測的宇宙膨脹問題仍有幫助。材料主要體現了科學思維①追求認識的客觀性②結果具有預見性③能指導人們的實踐④結果具有可檢驗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真理,從理論上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在實踐中成為指引人們改造世界的行動依據。這些規律的揭示,不僅是我們理解過去、把握現在的鑰匙,也是我們預見未來的科學指南。這表明( )①科學思維有助于發揚科學精神,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覺悟②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具體性③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 ④科學思維具有永恒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這一論斷表明思維具有( )①概括性,能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本質的屬性②能動性,能動地認識對象,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③間接性,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④預見性,正確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并達到預期的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亞里士多德曾經斷言:輕重不同的物體從同一高度下落,重物落得快,輕物落得慢。伽利略對此提出質疑:如果把輕重不同的兩個物體捆綁在一起,兩個物體之和,比原來重的物體更重,其下落速度應該比原來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更快;由于輕的物體下落速度慢,這兩個綁在一起的物體的下落速度,應該比那個重的物體的下落速度更慢。既是更快又是更慢,不可能都成立,所以亞里士多德的斷言是錯誤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結論的質疑充分表明( )①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 ②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③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檢驗 ④科學思維能夠對事物的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醫術高明的醫生可以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上,推斷病情可能的發展趨勢,進而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助患者早日康復。這一事例主要體現的科學思維的特征是①追求認識的客觀性 ②具有直接現實性③結果具有可檢驗性 ④結果具有預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