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9張PPT)月球 地球的衛星第三單元 太陽、地球和月球教科版(2017)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CONTENTS目錄導入新課PART 01新知探究PART 02課堂練習PART 034PART 05拓展延伸PART 0401PART導入新課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幾十億年來一直陪伴著地球。月球,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星球。通過觀察,你對月球了解了哪些?★月球是圓的★有月相變化★看上去和太陽大小相似★有環形山新課聚焦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一直都以正面對著地球,它的背面始終是“神秘”的。2019年,中國“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為人類揭開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新課聚焦月球是一個怎樣的星球 月球還有什么秘密呢 月球有很多領域值得我們去探索。新課聚焦新課聚焦觀察月球,你發現了什么?平原或盆地(月海)山脈平原或盆地(月海)山脈正面有很大黑色的區域,像地球上的大海一樣。背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坑,比正面要多得多。月球的正面月球的背面月海環形山02PART新知探究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月球的地形主要有兩種:月海和環形山。環形山月海盆地(黑色部分)科學探索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遙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塊,這些大面積的陰暗區就叫做月海。環形山,是月球表面布滿的大大小小圓形凹坑,又叫“月坑”。科學探索查閱有關資料,對月球的基本情況又有哪些了解。①查找相關資料;②制作月球小檔案;③交流小檔案。活動任務科學探索⊙ 有關月球的基本數據1. 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42. 月球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803. 月球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4. 月球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月球環形山數量很多月球沒有大氣層環形山可能是被小行星等撞擊而成科學探索資料卡片科學探索2.3.4.5.科學探索03PART1.整理我的月球小檔案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么形成的?科學實驗:模擬制造環形山實驗材料思考:這些材料用來模擬什么?模擬月球表面模擬小行星、彗星等科學探索探 索 三實驗步驟:1.把面粉平鋪在托盤里,用尺子刮平。2.用大小不同的球體撞擊沙盤。3.拿起球體(小的用鑷子夾出),觀察“環形山”。撞擊出大小重疊的“環形山”。模擬制造環形山實驗,你發現了什么?托盤的細沙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坑,有的大坑套小坑,有的坑與坑是重疊的。科學探索把制造的環形山與真實環形山比一比,能得出怎樣的結論?通過實驗:月球上的環形山有可能是小行星、彗星、隕石等撞擊形成的。科學探索記錄環形山模擬實驗后的“月球表面”科學探索分享把我們知道的月球特征填寫在第1課的維恩圖中。說一說,月球和太陽有哪些不同呢?太陽月球恒星衛星體積大體積小與地球距離遠與地球距離近本身發光本身不發光,它的光時反射太陽光有黑子有環形山球體關于月球,我們還關心什么問題?把它寫下來。科學探索我想知道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么?如果沒有月球,地球會有什么變化呢?太陽還能發光、發熱多少年呢?通過前面的探索,我們知道了月球的哪些特征?交流研討(1)月球的運動:圍繞地球逆時針運行,即自西向東運行。(2)月球的基本數據:月球的年齡約45億年;月球的直徑大約是3500千米,大約是地球的1/4;月球的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49;月球的引力大約是地球的1/6。(3)月球的表面特征: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是環形山和月海。月球上沒有大氣層,也沒有水。根據我們查找的月球資料,月球適合人類居住嗎?第一,水、氧氣、溫度、食物等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資源都不具備。第二,晝夜溫差很大,可達三百多度。第三,沒有大氣層。第四,受地球引力而來的小行星會直擊月球。人類不適合在月球生存。交流研討01PART課堂練習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環形山。在 科學探究中,觀察對比圖片,發現月球的特征;學會查找資料、整理信息;能模擬制造環形山,認識環形山特點,激發了探索月球秘密的興趣。課堂總結月球——地球的衛星觀察照片查閱資料模擬實驗板書設計課后拓展人類是如何探索月球的呢?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左右,中國成功發射內了嫦娥一號月球容探測器。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五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1969年阿姆斯特朗等人搭載阿科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圍繞地球逆時針運行,即自西向東運行。月球的公轉周期約是28天,自轉周期也約是28天,因此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為什么我們永遠只能看見月球的正面?課堂小結點擊放大觀看02PART拓展延伸單擊此處添加副標題月球除了夜晚給地球提供“光明”之外,還有哪些影響?月球對地球的影響有許多方面,一個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是潮汐。月球對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引力就是物體之間的吸引力。拓展提高月球的引潮力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