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24 封建時代的歐洲【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全國版)(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24 封建時代的歐洲【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全國版)(原卷版 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
(全國版)
專題24 封建時代的歐洲
(解析版)
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誕生。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基督教會依靠羅馬帝國統治者的支持,不斷發展和向外傳播。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時期,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教會神學對文化絕對控制。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許多新興城市建立起來,成為工商業和文化中心。這些城市在斗爭中發展壯大,用贖買等方式爭取城市自治。
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
通過封君封臣制、莊園生活、基督教的傳播,以及歐洲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知識點一  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
1.基督教的興起
(1)創立:   世紀,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
(2)教義:   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3)發展: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 確定為國教。
2.法蘭克王國
(1)建立:481年,   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最為強大的。
(2)鞏固: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承認羅馬教廷在歐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土地賜給教會和部下。
3.封君與封臣
(1)形成: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   的分封形式進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  服務。
(2)內容: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帶有一定的 意義。
(3)影響:11世紀時,以土地的 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
4.查理曼帝國
(1)稱帝:查理時將“   ”貢獻給教會,800年的圣誕節,查理加冕稱帝,史稱“查理曼帝國”。
(2)分裂:   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5-6世紀的法蘭克王 克洛維 締結封君封臣國形勢圖 關系的儀式
封君封臣制 查理大帝 查理曼帝國的分裂
(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圖片反映了歐洲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最先開始于哪一個國家?圖中上下級之間分別被稱為什么?他們之間聯系的紐帶是什么?
答案:
(3)唯物史觀:
法蘭克王國對歐洲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經濟上,它開啟了歐洲封建制的大門;政治上,它奠定了歐洲特色的封君封臣制度……法蘭克王國在西歐歷史上不僅是一個樞紐,更是影響歐洲文明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摘編自《歐洲中世紀法蘭克王國歷史地位評析》
根據材料,概括法蘭克王國在歐洲文明發展進程中的“轉折點”意義。
答案:
知識點二 西歐莊園
1.興起與發展:  世紀莊園開始流行,到11世紀遍布歐洲各地。
2.特點:一個獨立的   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3.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   和缺少自由的農奴。
4.土地:由領主直接經營稱為“   ”,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   ”;莊園周圍稱為“公用地”。
5.莊園法庭
(1)司法權力: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基本手段通常是處以  。
(2)法庭形式: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主持法庭的是 或他的管家;開庭時間、地點不固定。
(3)作用: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維護了 的利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莊園圖解 勞動中的農奴
(2)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根據材料中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歐封建社會的特點。
答案:
知識點三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1.西歐城市的興起
(1)興起時間:從10世紀起。
(2)爭取自由和自治:
①手段:包括   和武力斗爭。
②標志: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  ”。
③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 。
④意義:逐漸形成  ;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成為   。
2.大學的興起
(1)興起時間: 世紀。
(2)自治地位:體現在免賦稅特權、 特權、  。
(3)課程設置:基礎課程包括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專業課程,包括法學、醫學和 。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分布圖 中世紀大學課堂
歷史解釋:
19世紀的歐美大學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為西方工業化提供了不竭動力。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層出不窮,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
——摘編自元鵬《大學與第二次工業革命》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釋近代大學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列舉兩項當時的“新技術、新發明”。
答案:
知識點四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1.帝國強盛
(1)興盛: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囊括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經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定,進入“黃金時代”。
(2)法典:查士丁尼命人編寫《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和  ,統稱為   ,奠定了    的基礎。
(3)文化:對東西方文化 ,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    ,保存了大量的 古籍,為后來西歐的 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4)啟示: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要在現有成就的基礎上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居安思危,不斷創新。
2.帝國衰亡
(1)衰亡原因:阿拉伯人等外部軍事勢力的進攻,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   的打擊等。
(2)滅亡:   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 查士丁尼一世
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示意圖
(2)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拜占庭文明是亞歐中世紀文明中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東方希臘化地區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從其產生的那一時刻起就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國統治下的地中海地區建立的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決定了帝國文化的發展從此被納入基督教的軌道中。最后拜占庭文明還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政治法律體系及官僚統治體系方面、拜占庭幾乎全面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使之成為中世紀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自徐家玲《走進拜占庭文明》
根據材料,指出拜占庭文明融匯了哪些因素?寫出拜占庭文明對后世的影響。由此你認為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答案:
1.公元紀年將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定為公元元年。
2.在封建莊園經濟中,領主擁有莊園,佃戶進行農業勞動。生產上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由于中世紀歐洲戰亂頻繁,影響了經濟發展,所以在生產技術改造方案上遠遠落后于中國、阿拉伯等地區,生產力也就顯得低下。
3.西歐的城市都是在封建領主和教會的領地上產生的,因而城市不屬于國家,而是屬于教會或封建主,要向領主交納租稅。
4.《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5.地跨歐亞非三洲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1.(2023年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1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的天使報喜大教堂(圖所示)參加了東正教禮拜活動。在禮拜場所舉行的儀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劃了十字。據此判斷,普京信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猶太教
2.(202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法蘭克王國信奉基督教,并發展出以莊園為基礎的封建制度。( )
3.(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十字架本是殘酷的刑具,但現在十字架已成為救贖、愛、寬恕的象征,如紅十字會,醫院的紅十字架。這種變化與哪種宗教有關( )
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蘭教 D.基督教
4.(2023年江西省)11世紀,西歐封建主之間普遍結成封君封臣關系,在這種關系下( )
A.封君沒有保護封臣的義務 B.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約關系
C.封臣要直接承擔國家賦稅 D.封君與封臣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5.(2023年四川省宜賓市)“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踐履契約……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一誓詞指向中世紀西歐的( )
A.莊園經濟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6.(2023年貴州省銅仁市)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及專職手工業者,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這說明歐洲莊園( )
A.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體現了王權專制的色彩 D.帶來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7.(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某中學正在舉行歷史知識搶答賽,有道題的提示信息為:“中世紀西歐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此題的答案是( )
A.基督教會 B.西歐莊園 C.自治城市 D.歐洲大學
8.(2023年甘肅省蘭州市)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這個記錄說明莊園具有( )
A.行政權 B.立法權 C.司法權 D.監督權
9.(2023年廣東省)1287年,西歐某莊園的莊頭將一名農奴帶到莊園法庭,指控他裝病拒服勞役,但農奴不承認。法庭調查后證實,莊頭出于宿怨偽造了事實,故以誣告罪對其處以罰款。據此可知,莊園法庭( )
A.危及了領主人身安全 B.擴大了城市的自主權
C.加速了市民階層形成 D.有利于維護莊園秩序
10.(2023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從9世紀開始逐漸流行,大約到11世紀遍布歐洲各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是( )
A.莊園 B.租地農場 C.手工工場 D.自由城市
11.(2023年湖北省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中世紀西歐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由此可見,西歐莊園( )
A.農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 B.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
C.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D.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
12.(2023年山東省濱州市)歐洲中世紀流行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這種組織既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單位,也是一個獨立的政治王國,享有行政權、司法權等權力,國王不能干涉。這種組織是( )
A.西歐莊園 B.自治城市 C.租地農場 D.手工工場
13.(2023年江蘇省蘇州市)《騎士時代:中世紀的歐洲》中寫道,“在領主自營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頭六臂。毫無疑問,經常出現在他頭腦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們可以處罰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認為他偷懶的話。”由此推斷,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莊園佃戶 B.莊園領主 C.城市商人 D.行會學徒
14.(2023年江蘇省揚州市)圖中可以用來解釋中世紀西歐( )
A.莊園經濟 B.手工工場 C.文藝復興 D.“三角貿易”
15.(2023年福建省)中世紀西歐大學生的生活既艱苦又愉快。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余,還有唱歌、跳舞、擊劍和打球等活動。據此可知,中世紀西歐大學( )
A.推動城市興起 B.關注人的發展 C.擺脫教會控制 D.強化國王權力
16.(2023年山東省東營市)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大學的興起 C.物理學的出現 D.生物學的革命
17.(2023年貴州省貴陽市)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公布改革內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凡爾登條約》
C.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18.(2023年廣東省深圳市)某班歷史復習課展示了三張圖片。圖一封君和封臣。圖二莊園地圖。圖三大學分布圖。這節復習課的主題應該是( )
A.古代亞非文明 B.歐洲封建時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奪
19..(2023年湖南省張家界市)歐洲中世紀常常被認為是最黑暗的時代,但在這黑暗之中也盛開了“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莊園法庭的建立
C.大學的興起 D.工商業的繁榮
20.(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那時一批知名的羅馬法學者在該校任教,其精湛的學識和高超的論辯術吸引了歐洲各國的學生,波隆那大學也就應運而生。”據此可知,波隆那大學應運而生的原因是( )
A.一批知名學者的推動 B.新興市民階層要求
C.該校有建大學的特權 D.國王與教皇的支持
21.(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和同時期世界其他地區城市相比,歐洲中世紀城市具有的突出特點是( )
A.封閉和狹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敗和落后 D.割據和獨立
22.(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有學者說,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許光亮。這“些許光亮”就包括了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城市的自治 B.莊園的流行 C.大學的興起 D.教會的統治
23.(2023年安徽省)13世紀中葉,牛津大學校長羅伯特·哥羅塞特斯特曾對亞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質疑,并用數學和實驗證明自己的哲學觀點,其學生也曾進行科學實驗和講學,批評神學。這可用以說明英國早期大學( )
A.引領文藝復興的潮流 B.擺脫了教會的思想束縛
C.鼓勵質疑的科學精神 D.推動了自治城市的出現
24.(2023年四川省內江市)下圖是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的帝國形勢圖。這一帝國是( )
A.西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帝國
25.(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528年,東羅馬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法典。這部法典是( )
A.《漢謨拉比法典》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拿破侖法典》
26.(2023年山東省臨沂市)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與其前身羅馬帝國截然不同,總體來說呈現守勢狀態,其目標以收復失土為主,并非開拓新疆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國( )
A.其前身是波斯帝國 B.版圖一直在擴大
C.長期進行防御戰爭 D.被阿拉伯人滅亡
27.(2023年四川省廣安市)下列各項,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
28.(2022年江蘇鹽城)中古西歐社會,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作戰的人,農民是勞作的人,其中“僧侶”來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印度教
29.(2022年陜西) 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典型組織形式,其特點是( )
A. 政治上實行民主政體 B. 經濟上自給自足
C. 莊園法庭由農奴主持 D. 教育上大學興起
30.(2022年湖北宜昌)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下列符合莊園佃戶生活情景的是( )
A.無需繳納“什一稅” B.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
C.免費使用領主的磨坊 D.無需為領主提供勞役
31. (2022年江蘇揚州)在英國,倫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的代價,獲得了亨利一世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紀城市獲得自治權的方式是( )
A. 金錢贖買 B. 武力斗爭 C. 政治協商 D. 制定法律
32.(2022年山東東營)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給予林肯城的特許狀》提到“將林肯城人民在英王愛德華、威廉與亨利時代所享有之自由、習慣于法律賜予彼等”該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的自由與自治 D.大學的自治地位
33. (2022年江西)古巴比倫王國與拜占庭帝國的相同點是( )
A. 實行森嚴的種姓制度 B. 統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 疆域跨歐亞非三大洲 D. 頒布維護統治的成文法典
34.(2022年湖北宜昌)羅馬法學成就輝煌,其中由查士丁尼組織編纂,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羅馬民法大全》 D.《拿破侖法典》
35.(2022年河南)查士丁尼被譽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獲此殊榮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 B.《十二銅表法)》的制定
C.《羅馬民法大全》的編纂 D.《拿破侖法典》的推行
36.(2022年廣東)《羅馬民法大全》中規定“釋放奴隸也列入列國通法”“被釋放,便是從管轄下得到釋放”。這一記載,說明拜占庭帝國( )
A.專制統治日益鞏固 B.奴隸處境有所改善
C.法制時代全面開啟 D.廢除封建領主特權
37.(2022年內蒙古通遼)在世界古代歷史上,帝國的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關于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的表述準確的是( )
A.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催生了伊斯蘭教
B.阿拉伯帝國的不斷擴張孕育了佛教
C.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
D.中國的造紙術在波斯帝國擴張時傳到歐洲
38.(2022年湖南張家界)宗教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某同學用引擎搜索關鍵詞“1世紀”“耶穌”“救世主”等,他查找到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
39.(2022年湖南婁底)在西歐,莊園為領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為領主提供衣物。莊園有鐵匠、金銀匠、鞋匠等各類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很少需要對外交換。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歐莊園( )
A.具有自給自足的特征 B.以農業為主
C.是獨立的政治單位 D.領主特權受到限制
40.(2022年湖北黃岡)中世紀西歐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由此可見,西歐莊園( )
A.農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 B.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
C.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D.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
41.(2022年海南)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繁榮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 )
A.莊園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學的興起 D.資本主義制度確立
42.(2022年福建)“《查士丁尼法典》無疑是羅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現,也是羅馬法發展到完備、成熟階段的標志性成就”。材料敘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編纂背景 B.適用范圍 C.具體內容 D.歷史地位
43.(2022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買賣、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據此可知,《羅馬民法大全》( )
A.保證了皇帝的專制權力 B.標志“種姓制度”的建立
C.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D.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鑒
44.(2022年江蘇泰州)東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組織編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獻,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它們被統稱為( )
A.《漢謨拉比法典》 B.《羅馬民法大全》
C.《權利法案》 D.《拿破侖法典》
45.(2021 年湖北黃石)814年查理曼去世后, 843 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 后形成三個國家的雛形分別是( )
A. 法蘭西 英格蘭 意大利 B. 德意志 法蘭西 英格蘭
C. 德意志 法蘭西 意大利 D. 德意志 意大利 英格蘭
46.(2021 年江西) “農奴為自己的勞動和他為地主的勞動在空間上和時間上是分開的。” 材料中這種現象出現在( )
A. 西歐封建莊園 B. 英國租地農場
C. 北美奴隸制種植園 D. 蘇聯集體農莊
47.(2023年江蘇省宿遷市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1—12世紀,隨著城市的興起,新興市民階層對文化知識迫切需求,歐洲許多工商業繁榮的城市出現了城市學校。這些學校開設實用知識課程,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在單一學科的私人學校或教會學校整合演變的基礎之上,產生了中世紀歐洲的大學。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世紀歐洲大學的特征。
48.(2023年四川省達州市節選)“大學”一詞的本義是指一個團體或行會。大學最初與中世紀城市中的手工業行會和商人行會的性質是一樣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2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當時,大學的基礎課程包括天文、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學習專業課程,有法學、醫學和神學。
——摘編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1)根據材料一概括出西歐中世紀大學的“美好”之處。
49.(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
(3)根據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頒布法典的目的。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法制建設的認識。
50.(2022年湖南湘潭節選)古代世界相對孤立閉塞,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
請回答:
(1)公元前3500年開始,亞洲大陸誕生了古代文明。請列舉一例文明成果。
(2)歐洲文明發源于哪里?把地中海變為“內湖”是在哪個帝國時期?此時溝通歐洲與中國的陸上通道是什么?
(3)8世紀。以伊斯蘭教為旗幟進行征戰并最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是哪一帝國?請列舉該帝國為亞歐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4名師導航】中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學案
(全國版)
專題24 封建時代的歐洲
(解析版)
1世紀,在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誕生。4世紀末,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基督教會依靠羅馬帝國統治者的支持,不斷發展和向外傳播。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西羅馬帝國滅亡后,西歐逐漸進入封建社會,歐洲人稱之為“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時期,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教會神學對文化絕對控制。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許多新興城市建立起來,成為工商業和文化中心。這些城市在斗爭中發展壯大,用贖買等方式爭取城市自治。
中世紀的鼎盛時期,經濟的繁榮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大學紛紛興起。
通過封君封臣制、莊園生活、基督教的傳播,以及歐洲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了解中世紀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變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通過伊斯蘭教的創立、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日本大化改新,以及非洲、美洲的社會發展概況,初步了解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知識點一  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
1.基督教的興起
(1)創立: 1 世紀,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
(2)教義: 耶穌 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3)發展: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 基督教 確定為國教。
2.法蘭克王國
(1)建立:481年, 克洛維 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是最為強大的。
(2)鞏固: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承認羅馬教廷在歐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土地賜給教會和部下。
3.封君與封臣
(1)形成: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 土地 的分封形式進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 提供兵役 服務。
(2)內容: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帶有一定的 契約 意義。
(3)影響:11世紀時,以土地的 封賜為紐帶 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
4.查理曼帝國
(1)稱帝:查理時將“ 什一稅 ”貢獻給教會,800年的圣誕節,查理加冕稱帝,史稱“查理曼帝國”。
(2)分裂: 843 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5-6世紀的法蘭克王 克洛維 締結封君封臣國形勢圖 關系的儀式
封君封臣制 查理大帝 查理曼帝國的分裂
(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圖片反映了歐洲的什么制度?這一制度最先開始于哪一個國家?圖中上下級之間分別被稱為什么?他們之間聯系的紐帶是什么?
答案:
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法蘭克王國;
封君和封臣;
土地;
(3)唯物史觀:
法蘭克王國對歐洲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經濟上,它開啟了歐洲封建制的大門;政治上,它奠定了歐洲特色的封君封臣制度……法蘭克王國在西歐歷史上不僅是一個樞紐,更是影響歐洲文明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摘編自《歐洲中世紀法蘭克王國歷史地位評析》
根據材料,概括法蘭克王國在歐洲文明發展進程中的“轉折點”意義。
答案:
確立了歐洲的封建制度,使歐洲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知識點二 西歐莊園
1.興起與發展: 9 世紀莊園開始流行,到11世紀遍布歐洲各地。
2.特點:一個獨立的 自給自足 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3.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 自由的農民 和缺少自由的農奴。
4.土地:由領主直接經營稱為“ 直領地 ”,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 份地 ”;莊園周圍稱為“公用地”。
5.莊園法庭
(1)司法權力:莊園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審判依據習慣法或村法,基本手段通常是處以 罰金 。
(2)法庭形式: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主持法庭的是 領主 或他的管家;開庭時間、地點不固定。
(3)作用:維護了莊園的公共秩序;維護了 領主和佃戶 的利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莊園圖解 勞動中的農奴
(2)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根據材料中的圖片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西歐封建社會的特點。
答案:
思想上基督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占有統治地位;政治上封君與封臣的封建等級制度形成與發展;
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一時。
知識點三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1.西歐城市的興起
(1)興起時間:從10世紀起。
(2)爭取自由和自治:
①手段:包括 金錢贖買 和武力斗爭。
②標志: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 特許狀 ”。
③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 商人 。
④意義:逐漸形成 市民階層 ;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成為 早期的資產階級 。
2.大學的興起
(1)興起時間: 12 世紀。
(2)自治地位:體現在免賦稅特權、 司法 特權、 教育自主權 。
(3)課程設置:基礎課程包括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專業課程,包括法學、醫學和 神學 。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分布圖 中世紀大學課堂
歷史解釋:
19世紀的歐美大學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為西方工業化提供了不竭動力。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科研成果在生產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明層出不窮,推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
——摘編自元鵬《大學與第二次工業革命》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釋近代大學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源頭”。列舉兩項當時的“新技術、新發明”。
答案:
解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得益于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的緊密結合;而豐碩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紀的大學在眾多科學領域方面的新發展,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說大學是為工業革命提供了不竭動力。
列舉:電的應用(電燈);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化學工業和新材料(人造纖維)。
知識點四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
1.帝國強盛
(1)興盛: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囊括了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經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定,進入“黃金時代”。
(2)法典:查士丁尼命人編寫《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和 《新法典》 ,統稱為 《羅馬民法大全》 ,奠定了  歐洲民法 的基礎。
(3)文化:對東西方文化 兼收并蓄 ,創造出了獨具特色的  拜占庭文化 ,保存了大量的 希臘、羅馬 古籍,為后來西歐的 文藝復興 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4)啟示: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輝煌成就,要在現有成就的基礎上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居安思危,不斷創新。
2.帝國衰亡
(1)衰亡原因:阿拉伯人等外部軍事勢力的進攻,長期的對外戰爭導致帝國財政枯竭, 十字軍東征 的打擊等。
(2)滅亡: 1453 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
核心素養——(1)史料實證:
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的拜占庭帝國 查士丁尼一世
拜占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示意圖
(2)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拜占庭文明是亞歐中世紀文明中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東方希臘化地區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從其產生的那一時刻起就帶有明顯的東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國統治下的地中海地區建立的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決定了帝國文化的發展從此被納入基督教的軌道中。最后拜占庭文明還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政治法律體系及官僚統治體系方面、拜占庭幾乎全面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使之成為中世紀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自徐家玲《走進拜占庭文明》
根據材料,指出拜占庭文明融匯了哪些因素?寫出拜占庭文明對后世的影響。由此你認為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答案:
因素:古希臘文明、基督教文明、古羅馬文明;
影響: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保存延續了希臘羅馬文化;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基礎;對歐洲近代法律產生了重要影響。
相處:互相尊重、相互學習。
1.公元紀年將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定為公元元年。
2.在封建莊園經濟中,領主擁有莊園,佃戶進行農業勞動。生產上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由于中世紀歐洲戰亂頻繁,影響了經濟發展,所以在生產技術改造方案上遠遠落后于中國、阿拉伯等地區,生產力也就顯得低下。
3.西歐的城市都是在封建領主和教會的領地上產生的,因而城市不屬于國家,而是屬于教會或封建主,要向領主交納租稅。
4.《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被譽為歐洲民法的基礎。
5.地跨歐亞非三洲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1.(2023年湖南省邵陽市)2023年1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的天使報喜大教堂(圖所示)參加了東正教禮拜活動。在禮拜場所舉行的儀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劃了十字。據此判斷,普京信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猶太教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東正教禮拜活動”“劃了十字”,結合所學可知,“劃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儀式,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一支,B項正確;佛教誕生于印度,信奉者主要在東亞東南亞,伊斯蘭教誕生于西亞,信奉者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等地區,猶太教的信奉者主要是猶太人,均與題意不符,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
2.(202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法蘭克王國信奉基督教,并發展出以莊園為基礎的封建制度。( )
【答案】正確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動下,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11世紀,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從9世紀開始,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這就是莊園。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本題正確。
3.(2023年湖南省衡陽市)十字架本是殘酷的刑具,但現在十字架已成為救贖、愛、寬恕的象征,如紅十字會,醫院的紅十字架。這種變化與哪種宗教有關( )
A.佛教 B.印度教 C.伊斯蘭教 D.基督教
【答案】D
【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十字架原是一種處死犯人的殘酷刑具,流行于古羅馬、波斯帝國等地,通常用來處死叛逆者和奴隸等。后演變為基督教信仰的標記,象征著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受難死亡,救贖罪人,代表著愛與救贖,D項正確;佛教印度教的標記是“卍”,不是十字架,排除AB項;伊斯蘭教的標記是星星和新月,不是十字架,排除C項。故選D項。
4.(2023年江西省)11世紀,西歐封建主之間普遍結成封君封臣關系,在這種關系下( )
A.封君沒有保護封臣的義務 B.封君封臣具有一定的契約關系
C.封臣要直接承擔國家賦稅 D.封君與封臣以血緣關系為紐帶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可知,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土地無償地賞賜給貴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這種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無償地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錢等;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安全;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而且權利、義務交織在一起,帶有一定的契約意義,B項正確;西歐封建制度下,封君有保護封臣的義務,排除A項;“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封臣要直接承擔封君的賦稅、兵役,而不是國家,排除C項;封君與封臣以土地關系為紐帶,排除D項。故選B項。
5.(2023年四川省宜賓市)“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踐履契約……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一誓詞指向中世紀西歐的( )
A.莊園經濟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自治制度 D.宗教文化制度
【答案】B
【詳解】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土地無償地賞賜給貴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封君封臣制形成。“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踐履契約……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反映的是中世紀的歐洲的封君封臣制,B項正確;莊園是自給自足的政治經濟單位,材料中沒有涉及莊園經濟制度,排除A項;城市自治制度與“效忠我的主人”不符,排除C項;宗教文化制度與“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踐履契約……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等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6.(2023年貴州省銅仁市)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及專職手工業者,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這說明歐洲莊園( )
A.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體現了王權專制的色彩 D.帶來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答案】A
【詳解】據題干“歐洲中世紀的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馬廄、倉庫等設施,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還有一些手工作坊及專職手工業者,可以生產各種生活和生產所需的物品。”可知,歐洲中世紀的莊園生產和生活設施齊全,生產和生活所需物品自給自足,基本不需要同外界進行物質交換,體現了中世紀西歐莊園經濟上自給自足的特點,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A項正確;城市自治是在新興城市出現之后,與歐洲莊園不符,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紀西歐莊園經濟上的特點,不能體現王權專制的色彩,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中世紀西歐莊園呈現出自然經濟的特點,而不是商品經濟,排除D項。故選A項。
7.(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某中學正在舉行歷史知識搶答賽,有道題的提示信息為:“中世紀西歐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此題的答案是( )
A.基督教會 B.西歐莊園 C.自治城市 D.歐洲大學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中世紀西歐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西歐莊園里主要生活著領主、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莊園的耕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自營地”,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在領主統治下,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B項正確;基督教會不符合材料“中世紀西歐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信息,排除A項;自治城市不符合“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排除C項;歐洲大學于材料“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8.(2023年甘肅省蘭州市)13世紀的西歐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土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這個記錄說明莊園具有( )
A.行政權 B.立法權 C.司法權 D.監督權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13世紀的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人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可知,此內容反映了西歐中世紀莊園具有司法權,C項正確;司法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是由審判的形式將相關法律適用于具體案件的專門化活動而享有的權力,在中國,司法權包括審判權與檢察權,題干沒有涉及行政權、立法權、監督權,排除ABD項。故選C項。
9.(2023年廣東省)1287年,西歐某莊園的莊頭將一名農奴帶到莊園法庭,指控他裝病拒服勞役,但農奴不承認。法庭調查后證實,莊頭出于宿怨偽造了事實,故以誣告罪對其處以罰款。據此可知,莊園法庭( )
A.危及了領主人身安全 B.擴大了城市的自主權
C.加速了市民階層形成 D.有利于維護莊園秩序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法庭調查后證實,莊頭出于宿怨偽造了事實,故以誣告罪對其處以罰款。”表明莊園法庭對違法公共規則的行為進行處理,結合所學可知,莊園法庭起到維護莊園秩序的作用,D項正確;“以誣告罪對其處以罰款”不代表危及領主人身安全,排除A項;莊園法庭的審判不會擴大城市的自主權,排除B項;商品經濟的繁榮促進了市民階級的興起,排除C項。故選D項。
10.(2023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從9世紀開始逐漸流行,大約到11世紀遍布歐洲各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是( )
A.莊園 B.租地農場 C.手工工場 D.自由城市
【答案】A
【詳解】據所學可知,從9世紀開始,莊園作為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大約到11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A項正確;14 世紀中葉以后,歐洲出現租地農場,排除B項;13 世紀開始,歐洲農村出現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出現集中的手工工場,排除C項;自由城市不是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排除D項。故選A項。
11.(2023年湖北省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中世紀西歐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由此可見,西歐莊園( )
A.農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 B.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
C.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D.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表明莊園里的東西是自給自足的,D項正確;莊園配備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不能說明農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排除A項;工商業的發展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排除B項;西歐莊園在9世紀到11世紀之間,資本主義萌芽13—14世紀才出現,排除C項。故選D項。
12.(2023年山東省濱州市)歐洲中世紀流行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這種組織既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單位,也是一個獨立的政治王國,享有行政權、司法權等權力,國王不能干涉。這種組織是( )
A.西歐莊園 B.自治城市 C.租地農場 D.手工工場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這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且具有司法權,設有莊園法庭,A項正確;自治城市的經濟支柱不是農業,而是手工業和商業,與“農業經濟組織形式”不符,排除B項;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采用雇傭的方式進行生產,產品面向市場,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與“自給自足”不符,排除CD兩項。故選A項。
13.(2023年江蘇省蘇州市)《騎士時代:中世紀的歐洲》中寫道,“在領主自營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頭六臂。毫無疑問,經常出現在他頭腦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們可以處罰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認為他偷懶的話。”由此推斷,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莊園佃戶 B.莊園領主 C.城市商人 D.行會學徒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內容“在領主自營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頭六臂。毫無疑問,經常出現在他頭腦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們可以處罰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認為他偷懶的話。”和所學知識可知,該內容反映的是中世紀歐洲的莊園制度。莊園的土地分為領主自營地和農民份地兩部分。領主自營地由依附于莊園的佃戶無償耕作,其收獲全歸領主,A項正確;莊園領主是莊園的主人,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B項;中世紀歐洲的莊園是在農村,與城市商人無關,排除C項;中世紀歐洲的莊園與行會學徒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14.(2023年江蘇省揚州市)圖中可以用來解釋中世紀西歐( )
A.莊園經濟 B.手工工場 C.文藝復興 D.“三角貿易”
【答案】A
【詳解】根據材料中耕地的分類為自營地和份地可知,這是歐洲中世紀的經濟基礎—莊園經濟,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莊園經濟,不是手工工場,排除B項;文藝復興是14世紀中葉開始的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排除C項;“三角貿易”是新航路開辟之后歐洲殖民者進行殖民掠奪的一種手段,排除D項。故選A項。
15.(2023年福建省)中世紀西歐大學生的生活既艱苦又愉快。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余,還有唱歌、跳舞、擊劍和打球等活動。據此可知,中世紀西歐大學( )
A.推動城市興起 B.關注人的發展 C.擺脫教會控制 D.強化國王權力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世紀西歐大學生的生活既艱苦又愉快。學生在學習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余,還有唱歌、跳舞、擊劍和打球等活動。”可知,中世紀西歐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之余,還有唱歌、跳舞、擊劍和打球等活動。由此可見中世紀西歐大學既關注學科的實用性,又關注人的自身發展,B項正確;題干主要強調中世紀大學課程關注人的發展,未涉及城市興起,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中世紀大學課程關注人的發展,未體現擺脫教會控制,排除C項;題干主要強調中世紀大學課程關注人的發展,未闡述強化國王權力,排除D項。故選B項。
16.(2023年山東省東營市)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大學的興起 C.物理學的出現 D.生物學的革命
【答案】B
【詳解】根據“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和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西歐的教育和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極大地促進了歐洲社會思想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為近代大學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豐富的辦學經驗。西歐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項正確;城市的自治與“歐洲中世紀教育”不符,排除A項;物理學的出現、生物學的革命都與“最美好的花朵”稱號不符,排除CD項。故選B項。
17.(2023年貴州省貴陽市)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646年,孝德天皇頒布《改新之詔》,公布改革內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凡爾登條約》
C.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答案】C
【詳解】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12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根據題干內容可知,“最美好的花朵”是對大學在歐洲中世紀教育中所起作用的評判,C項正確;ABD項都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敘述,排除ABD項。故選C項。
18.(2023年廣東省深圳市)某班歷史復習課展示了三張圖片。圖一封君和封臣。圖二莊園地圖。圖三大學分布圖。這節復習課的主題應該是( )
A.古代亞非文明 B.歐洲封建時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奪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圖一封君和封臣。圖二莊園地圖。圖三大學分布圖。”可知,封君和封臣是西歐封建主之間普遍結成封君封臣關系;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故這節復習課的主題應該是歐洲封建時代,B項正確;題干材料不涉及亞非文明,排除A項;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文藝復興的開始被稱為近代文明的曙光,排除C項;新航路開辟后,西歐國家開始早期殖民掠奪,排除D項。故選B項。
19..(2023年湖南省張家界市)歐洲中世紀常常被認為是最黑暗的時代,但在這黑暗之中也盛開了“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 )
A.城市的自治 B.莊園法庭的建立
C.大學的興起 D.工商業的繁榮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在這黑暗之中也盛開了‘最美好的花朵’”和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項正確;城市的自治,與材料反映的大學興起無關,排除A項;莊園法庭的建立,與材料反映的大學興起無關,排除B項;工商業的繁榮,與材料反映的大學興起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20.(2023年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那時一批知名的羅馬法學者在該校任教,其精湛的學識和高超的論辯術吸引了歐洲各國的學生,波隆那大學也就應運而生。”據此可知,波隆那大學應運而生的原因是( )
A.一批知名學者的推動 B.新興市民階層要求
C.該校有建大學的特權 D.國王與教皇的支持
【答案】A
【詳解】據題干“那時一批知名的羅馬法學者在該校任教,其精湛的學識和高超的論辯術吸引了歐洲各國的學生,波隆那大學也就應運而生。”可知,一批知名的羅馬法學者擁有精湛的學識和高超的論辯術吸引了歐洲各國的學生,推動波隆那大學的誕生,A項正確;新興市民階層要求,題干未涉及,排除B項;題干未說明該校有建大學的特權,排除C項;國王與教皇的支持與題干中“知名的羅馬法學者”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21.(2023年湖北省宜昌市)和同時期世界其他地區城市相比,歐洲中世紀城市具有的突出特點是( )
A.封閉和狹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敗和落后 D.割據和獨立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13世紀開始,許多歐洲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自治權,成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成為自治城市。所以和同時期世界其他地區城市相比,歐洲中世紀城市具有的突出特點是自由和自治,B項正確;歐洲中世紀城市并不封閉和狹隘,排除A項;歐洲中世紀城市經濟有了一定發展,并不衰敗和落后,排除C項;歐洲中世紀城市不能完全擺脫國王與領主的控制,所以割據和獨立不正確,排除D項。故選B項。
22.(2023年湖南省岳陽市)有學者說,中世紀的歐洲是黑暗的,但也有些許光亮。這“些許光亮”就包括了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最美好的花朵”是指( )
A.城市的自治 B.莊園的流行 C.大學的興起 D.教會的統治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其中,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它推動了歐洲科學文化的發展,C項正確;城市的興起與發展催生了早期資產階級,而且城市的自治不屬于教育方面,排除A項;莊園的興起體現了歐洲封建制度的發展,排除B項;教會的統治與題干“歐洲中世紀教育”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23.(2023年安徽省)13世紀中葉,牛津大學校長羅伯特·哥羅塞特斯特曾對亞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質疑,并用數學和實驗證明自己的哲學觀點,其學生也曾進行科學實驗和講學,批評神學。這可用以說明英國早期大學( )
A.引領文藝復興的潮流 B.擺脫了教會的思想束縛
C.鼓勵質疑的科學精神 D.推動了自治城市的出現
【答案】C
【詳解】依據題干信息“13世紀中葉”“對亞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質疑”“其學生也曾進行科學實驗和講學,批評神學”可知,中世紀大學鼓勵質疑的科學精神,C項正確;文藝復興興起在14世紀中葉,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中世紀大學仍然受到基督教會和國王的影響,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城市居民常用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權,D項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24.(2023年四川省內江市)下圖是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的帝國形勢圖。這一帝國是( )
A.西羅馬帝國 B.拜占庭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奧斯曼帝國
【答案】B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在希臘古城拜占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通常稱東羅馬帝國為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國的國王,B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知,題干是拜占庭帝國地圖,而不是西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地圖,排除ACD項。故選B項。
25.(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528年,東羅馬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法典。這部法典是( )
A.《漢謨拉比法典》B.《十二銅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拿破侖法典》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528年,東羅馬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法典。”可知,這部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結合知識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528年,查士丁尼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匯編《法學匯纂》、編成《法理概要》和編輯《新法典》,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頒布的法律匯編,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排除B項;《拿破侖法典》是近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對整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民法確立,有著深刻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
26.(2023年山東省臨沂市)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與其前身羅馬帝國截然不同,總體來說呈現守勢狀態,其目標以收復失土為主,并非開拓新疆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國( )
A.其前身是波斯帝國 B.版圖一直在擴大
C.長期進行防御戰爭 D.被阿拉伯人滅亡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與其前身羅馬帝國截然不同,總體來說呈現守勢狀態,其目標以收復失土為主,并非開拓新疆土”可知,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以收復失土為主,版圖一直在擴大,B項正確;拜占庭帝國的前身是羅馬帝國,排除A項;拜占庭帝國的軍事戰略呈現守勢狀態,其目標以收復失土為主,但不是長期進行防御戰爭,排除C項;拜占庭帝國最后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排除D項。故選B項。
27.(2023年四川省廣安市)下列各項,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民法大全》雖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源遠流長,但《漢謨拉比法典》并沒有奠定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但《十二銅表法》也沒有奠定歐洲民法的基礎,排除B項;《權利法案》規定,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不得征收捐稅。這與題干“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不符,且奠定了歐洲民法基礎的是《羅馬民法大全》,而不是《權利法案》,排除D項。故選C項。
28.(2022年江蘇鹽城)中古西歐社會,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作戰的人,農民是勞作的人,其中“僧侶”來自于(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蘭教 D.印度教
【答案】B
【詳解】由題意可知中古西歐社會,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作戰的人,農民是勞作的人,它體現了中古西歐社會的分工。在中古西歐社會基督教會統治之下,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所以其中“僧侶”來自于基督教,而非佛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
29.(2022年陜西) 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典型組織形式,其特點是( )
A. 政治上實行民主政體 B. 經濟上自給自足
C. 莊園法庭由農奴主持 D. 教育上大學興起
【答案】B
【詳解】莊園制指的是中央把土地作為采邑分給大封建主形成莊園。莊園是封建主占有和經營的大片地產,包括一個或若干個村莊,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B項正確;西歐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領主與佃戶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的關系,并非民主政體,排除A項;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主持法庭的是領主或他的管家,排除C項;12世紀,大學在城市興起,排除D項。故選B項。
30.(2022年湖北宜昌)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下列符合莊園佃戶生活情景的是( )
A.無需繳納“什一稅” B.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
C.免費使用領主的磨坊 D.無需為領主提供勞役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西歐中世紀鄉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莊園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直領地”,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當佃戶和莊園領主或其他農奴發生訴訟糾紛時,可經過莊園法庭審理來維護自己的權益,B項正確;領主還向佃戶收取捐稅,排除A項;佃戶使用領主的磨坊需要繳納使用費,排除C項;為領主提供勞役是佃戶的基本義務,排除D項。故選B項。
31. (2022年江蘇揚州)在英國,倫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的代價,獲得了亨利一世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紀城市獲得自治權的方式是( )
A. 金錢贖買 B. 武力斗爭 C. 政治協商 D. 制定法律
【答案】A
【詳解】根據“倫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的代價,獲得了亨利一世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可得出其方式是金錢贖買,A項正確;BC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BCD項。故選A項。
32.(2022年山東東營)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給予林肯城的特許狀》提到“將林肯城人民在英王愛德華、威廉與亨利時代所享有之自由、習慣于法律賜予彼等”該材料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的自由與自治 D.大學的自治地位
【答案】C
【詳解】據“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給予林肯城的特許狀》”“將林肯城人民在英王愛德華、威廉與亨利時代所享有之自由、習慣于法律賜予彼等”及所學知識可知,中世紀后期,隨著城市的興起,到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與特權,成為自由城市,在這樣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部分城市還取得選舉市長、市政官員和設立城市法庭的權力,成為自治城市,而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權的主要形式是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一種證書,這種證書就是“特許狀”,由此可見題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與自治,C項正確;依據題干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紀城市的自由與自治,與古希臘雅典民主政治并沒有關系,排除A項;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紀歐洲的封建等級制度,與題干不符,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城市的自治,與大學的自治地位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
33. (2022年江西)古巴比倫王國與拜占庭帝國的相同點是( )
A. 實行森嚴的種姓制度 B. 統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
C. 疆域跨歐亞非三大洲 D. 頒布維護統治的成文法典
【答案】D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頒布了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拜占廷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期組織編撰著名的羅馬《民法大全》,因此兩者的相同點是頒布維護統治的成文法典,D項正確;古印度實行森嚴的種姓制度,排除A項;古巴比倫王國統治中心位于西亞兩河流域,排除B項;古巴比倫王國的疆域并沒有跨歐亞非三大洲,排除C項。故選D項。
34.(2022年湖北宜昌)羅馬法學成就輝煌,其中由查士丁尼組織編纂,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羅馬民法大全》 D.《拿破侖法典》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馬民法大全》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該法奠定了后世法學尤其是大陸法系民法典的基礎,是法學研究者研究民法學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獻資料之一。C項正確;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大約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實施,排除B項;拿破侖頒布的《拿破侖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D項。故選C項。
35.(2022年河南)查士丁尼被譽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獲此殊榮的是( )
A.《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 B.《十二銅表法)》的制定
C.《羅馬民法大全》的編纂 D.《拿破侖法典》的推行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527年,查士丁尼繼任東羅馬帝國皇帝,528年,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撰委員會,529年,委員會把2世紀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后來,委員會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會篆》,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查士丁尼還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撰為《新法典》,以上這四部法律文獻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與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有關,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的制定是羅馬共和國時期,排除B項;《拿破侖法典》的推行與拿破侖有關,排除D項。故選C項。
36.(2022年廣東)《羅馬民法大全》中規定“釋放奴隸也列入列國通法”“被釋放,便是從管轄下得到釋放”。這一記載,說明拜占庭帝國( )
A.專制統治日益鞏固 B.奴隸處境有所改善
C.法制時代全面開啟 D.廢除封建領主特權
【答案】B
【詳解】材料提到“釋放奴隸也列入列國通法”“被釋放,便是從管轄下得到釋放”,就是說釋放了的奴隸也能獲得法律的保護,但前提是這個釋放是主人親自進行了合法釋放,而不是自己逃亡,可以看出奴隸處境有所改善,B項正確;材料闡述的是關于奴隸的規定,與專制統治無關,排除A項;《羅馬民法大全》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但不能說法制時代全面開啟,排除C項;材料闡述的是關于奴隸的規定,沒有涉及廢除封建領主特權,排除D項;故選B項。
37.(2022年內蒙古通遼)在世界古代歷史上,帝國的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關于戰爭與擴張客觀上促進文明交流的表述準確的是( )
A.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催生了伊斯蘭教
B.阿拉伯帝國的不斷擴張孕育了佛教
C.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教
D.中國的造紙術在波斯帝國擴張時傳到歐洲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確定為國家,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C項正確;伊斯蘭教創立于阿拉伯半島,故“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催生了伊斯蘭教”說 法錯誤,排除A項;佛教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阿拉伯帝國帝國擴張是公元7世紀開始的,排除B項;中國的造紙術在阿拉伯帝國擴張時傳到歐洲,排除D項。故選C項。
38.(2022年湖南張家界)宗教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某同學用引擎搜索關鍵詞“1世紀”“耶穌”“救世主”等,他查找到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1世紀”“耶穌”“救世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他查找的宗教是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他教導人們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救世主”在希臘語中稱作“基督”,這種信仰耶穌基督的宗教后來被稱為“基督教”,B項正確;佛教創立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 ,創始人是釋迦牟尼,排除A項;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排除C項;伊斯蘭教創立公元7世紀,創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D項。故選B項。
39.(2022年湖南婁底)在西歐,莊園為領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為領主提供衣物。莊園有鐵匠、金銀匠、鞋匠等各類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個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很少需要對外交換。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歐莊園( )
A.具有自給自足的特征 B.以農業為主
C.是獨立的政治單位 D.領主特權受到限制
【答案】A
【詳解】材料反映出西歐莊園不僅為領主提供衣食資源,還制造各類日常物品,很少對外交換,這體現了西歐莊園具有自給自足的特征,故選A;材料反映的是西歐莊園是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的單位,而沒有強調農業或者手工業為主,故排除B;材料強調的是西歐莊園是一個自然經濟單位,而是不會政治單位,故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到領主特權受到限制,故排除D。
40.(2022年湖北黃岡)中世紀西歐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由此可見,西歐莊園( )
A.農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 B.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
C.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D.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莊園的產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表明莊園里的東西是自給自足的,D項正確;莊園配備耕畜和各種生產工具不能說明農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排除A項;工商業的發展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排除B項;西歐莊園在9世紀到11世紀之間,資本主義萌芽13—14世紀才出現,排除C項。故選D項。
41.(2022年海南)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繁榮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 )
A.莊園的流行 B.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大學的興起 D.資本主義制度確立
【答案】C
【詳解】根據材料“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繁榮對當時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再結合所學,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12世紀大學興起,屬于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C項正確;中世紀城市發展從10世紀開始,莊園的流行9世紀就開始了,排除A項;封君封臣制度形成在8世紀,排除B項;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從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排除D項。故選C項。
42.(2022年福建)“《查士丁尼法典》無疑是羅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現,也是羅馬法發展到完備、成熟階段的標志性成就”。材料敘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編纂背景 B.適用范圍 C.具體內容 D.歷史地位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敘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歷史地位,D項正確;東羅馬帝國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查士丁尼法典》的編纂背景,羅馬統治范圍內的一切自由民是《查士丁尼法典》的適用范圍,《查士丁尼法典》包括公民法和萬民法等內容,其他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
43.(2022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買賣、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據此可知,《羅馬民法大全》( )
A.保證了皇帝的專制權力 B.標志“種姓制度”的建立
C.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D.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鑒
【答案】D
【詳解】根據材料“《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可知,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鑒,D項正確;材料中“《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買賣、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沒有涉及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排除A項;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與羅馬無關,排除B項;《羅馬民法大全》由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與西羅馬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44.(2022年江蘇泰州)東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組織編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獻,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它們被統稱為( )
A.《漢謨拉比法典》 B.《羅馬民法大全》
C.《權利法案》 D.《拿破侖法典》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東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組織編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獻”再結合所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時期,編撰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這四部法律被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B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排除A項;《權利法案》是英國的法案,排除C項; 《拿破侖法典》是法國的,排除D項。故選B項。
45.(2021 年湖北黃石)814年查理曼去世后, 843 年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 后形成三個國家的雛形分別是( )
A. 法蘭西 英格蘭 意大利 B. 德意志 法蘭西 英格蘭
C. 德意志 法蘭西 意大利 D. 德意志 意大利 英格蘭
【答案】 C
【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查理曼帝國。 814 年, 查理曼去世, 強盛一時的帝國很快走向分裂。 843 年, 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 將帝國一分為三, 形成以后德意志、 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 選項 C 符合題意。 故選 C。
46.(2021 年江西) “農奴為自己的勞動和他為地主的勞動在空間上和時間上是分開的。” 材料中這種現象出現在( )
A. 西歐封建莊園 B. 英國租地農場
C. 北美奴隸制種植園 D. 蘇聯集體農莊
【答案】 A
【詳解】 本題考查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 從 9 世紀開始, 一種新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逐漸流行開來, 這就是莊園。 莊園的耕地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 直接經營, 稱為“自營地”, 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 1/3 到 1/2, 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 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 是佃戶的生活來源。 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自營地”, 一般每周要在自營地上勞動 3 天。 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 故材料中這種現象出現在西歐封建莊園。 故選 A。
47.(2023年江蘇省宿遷市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1—12世紀,隨著城市的興起,新興市民階層對文化知識迫切需求,歐洲許多工商業繁榮的城市出現了城市學校。這些學校開設實用知識課程,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在單一學科的私人學校或教會學校整合演變的基礎之上,產生了中世紀歐洲的大學。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世紀歐洲大學的特征。
【答案】
(1)特征:順應了城市興起后新興市民階層對文化知識的道切需求;課程實用,采用新的教學方式:由單一學科的學校整合而成。(兩點即可)
【詳解】
(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11—12世紀,隨著城市的興起,新興市民階層對文化知識迫切需求,歐洲許多工商業繁榮的城市出現了城市學校”可知,這體現的特征是,順應了城市興起后新興市民階層對文化知識的道切需求;根據所學和材料二“這些學校開設實用知識課程,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在單一學科的私人學校或教會學校整合演變的基礎之上,產生了中世紀歐洲的大學”可知,這體現的特征是,課程實用,采用新的教學方式,由單一學科的學校整合而成。
48.(2023年四川省達州市節選)“大學”一詞的本義是指一個團體或行會。大學最初與中世紀城市中的手工業行會和商人行會的性質是一樣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2世紀,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當時,大學的基礎課程包括天文、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學習專業課程,有法學、醫學和神學。
——摘編自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
(1)根據材料一概括出西歐中世紀大學的“美好”之處。
【答案】
(1)大學的課程種類多,專業面廣,學習進度相對科學,課程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詳解】
(1)根據材料一“大學的基礎課程包括天文、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學習專業課程,有法學、醫學和神學”可知西歐中世紀大學的“美好”之處是大學的課程種類多,專業面廣,學習進度相對科學,課程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49.(2023年四川省樂山市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
(3)根據材料三,指出查士丁尼頒布法典的目的。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法制建設的認識。
【答案】
(3)目的: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認識:法制建設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等。
【詳解】
(3)根據材料三“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他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從529年起,委員會歷時6年,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查士丁尼頒布法典的目的,是為了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使我們認識到,法制建設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等。
50.(2022年湖南湘潭節選)古代世界相對孤立閉塞,隨著經濟、政治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逐漸出現較多的交往。
請回答:
(1)公元前3500年開始,亞洲大陸誕生了古代文明。請列舉一例文明成果。
(2)歐洲文明發源于哪里?把地中海變為“內湖”是在哪個帝國時期?此時溝通歐洲與中國的陸上通道是什么?
(3)8世紀。以伊斯蘭教為旗幟進行征戰并最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是哪一帝國?請列舉該帝國為亞歐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
【答案】
(1)造紙術。
(2)古希臘;羅馬帝國;絲綢之路。
(3)拜占庭帝國;保留了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的古籍,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4)奧斯曼帝國;達·伽馬;第一個找到歐洲通往東方的航路。
【詳解】
(1)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3500年亞洲中國新石器時代產生,文明成果有造紙術、指南針等等。
(2)第一小問,發源地:結合所學可知,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歐洲古代體育運動的圣地;第二小問,帝國時期: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路上通道:傳統的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經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
(3)第一小問,帝國:結合所學可知,拜占庭帝國以伊斯蘭教為旗幟進行征戰并最終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第二小問,貢獻:拜占庭帝國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特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留了大量古希臘、古羅馬的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思南县| 富平县| 闽侯县| 汉沽区| 沾益县| 余江县| 丰台区| 四子王旗| 临漳县| 陕西省| 古交市| 冷水江市| 钟山县| 江永县| 永和县| 大渡口区| 南江县| 高阳县| 锦屏县| 枣强县| 鄂托克旗| 海城市| 股票| 绿春县| 江永县| 浙江省| 邮箱| 阿勒泰市| 台安县| 雷州市| 四平市| 共和县| 高邮市| 福贡县| 汤原县| 南通市| 托克托县| 利津县| 襄城县|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