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使用說明:將第1頁左上方的三個按鈕置于顯示狀態(所有對象處于隱藏狀態)如圖1 2、按顯示常數按鈕,顯示三個常數a,b,s,c如圖23、按“顯示對勾函數”按鈕,顯示對勾函數y=的圖象,引導學生觀察圖象(第一象限內的最低點的位置)如圖3 4、拖動a,b,s,觀察對勾函數y=的圖象的變化。5、按“顯示實際函數”按鈕,顯示實際函數y=的圖象(先讓c大于L=)如圖45、相對L,左右拖動c,觀察實際函數圖象隨定義域的變化而變化機及其最低點(最小值)使用意圖:1、形象地感知對勾函數的大致圖象2、感知定義域與L=的相對位置,對函數最小值的影響,從而突破要分類討論的難點。制作步驟:1、打開新繪圖。2、用[選擇]工具單擊[圖表]菜單中的[定義坐標系],建立直角坐標系。(隱藏網格)3、用[文本]工具給原點加注標簽A,并改為O,給單位點加注標簽,并改為數字1。4、用[畫點]工具在X軸的負半軸上三點C,D,E。5、用[選擇]工具選擇點C,D,E以及X軸,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垂線],分別過C,D,E三點作出X軸的(三條)垂線。6、及時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垂線上的點],分別在各直線上畫出三點F,G,H。7、用[選擇]工具選擇三條直線CF,DG,EH。按ctrl+H,隱藏這三條垂線CF,DG,EH。8、用[畫射線]工具畫射線CF,DG,EH。9、及時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射線上的點],分別在各射線上畫出三點I,J,K。10、及時單擊[度量]菜單中的[縱坐標],度量出三點I,J,K的縱坐標。11、用[文本]工具把y[I],y[J],y[K]分別改為a,b,s。12、用[選擇]工具選擇射線CF,DG,EH,單擊[顯示]菜單中的[隱藏垂線],隱藏這三條射線。13、用[畫線段]工具畫線段CI,DJ,EK。14、用[文本]工具把點I,J,K的標簽改為a,b,s15、隱藏點C,D,E,F,G,H。16、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新函數],打開函數式編輯器。17、依次單擊s、*、(、b、*、x、+、a、/、x、),除a,b,s在屏幕上外,其余都在編輯器內。單擊[確定]即出現對勾函數y=的圖象(這里x=v)18、選中對勾函數y=的圖象,(將它設置成虛線),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函數圖象上的點],即在對勾函數的圖象上畫出一點L;用[文本]工具鍵入文本y=并將文本設置成蘭色。19、用[選擇]工具選擇點L和文本y=,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y=”,原屏幕上的文本y=仍然保留。20、單擊[度量]中的[計算],打開計算器。依次單擊[函數]下面的sqrt、(、a、/、b、),單擊[確定]得到計算值,同理計算出,21、先后選擇,;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得到點M,依次選擇,,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得到點N22、選中點M,N,按ctrl+L,用線段聯結MN,及時單擊[構造]菜單中的[線段上的點],畫出一點O。 用[文本]工具鍵入文本L=23、用[選擇]工具選擇點O和文本L=,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L=”,原屏幕上的文本 L=仍然保留。24、用[選擇]工具選擇計算值,,,文本y=,文本 L=,單擊[顯示]中的[隱藏所有對象],隱藏這些對象。25、用[選擇]工具選擇對勾函數y=的圖象,及其上面的點L和標簽“y=”,點M?,N,O,標簽“L=”和線段MN。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對勾函數圖象”。隨即變為“隱藏對勾函數圖象”按鈕。按此按鈕,隱藏對勾函數的圖象,再按此按鈕,重新出現對勾函數圖象。下面畫定義在一個區間上的函數y=的圖象26、選擇原點O和單位點1,用“射線”工具畫射線(?x軸的正半軸)27、及時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射線上的點],在射線上畫點P。給這點加注標簽,并改為C。28、選中點O,C,按ctrl+L,用線段連接OC,及時單擊[構造]中的[線段上的點],在線段OC上畫出點Q29、及時單擊[度量]菜單中的[橫坐標],度量出點Q的橫坐標。30、選中點C,度量出點C的橫坐標。用[文本]工具把x改為c。31、用[選擇]工具單擊[度量]菜單中的[計算],打開計算器。依次單擊S、*、(、b、*、x、+、a、/、x、再單擊[確定],得到計算值 27、選中x,,單擊[圖表]中的[繪制點],畫得一點R,用[文本]工具將該點的標簽改成D。28、選中Q點(點D仍被選中),單擊[構造]菜單中的[軌跡]。即得到實際函數的圖象29、用[選擇]工具選擇計算值x,,單擊[顯示]中的[隱藏所有對象],隱藏這些對象。30、用[選擇]工具選擇y=的圖象(并將它設置為粗線,棕色),同時選擇圖象上面的點D,點Q,點C;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實際函數圖象”。隨即變為“隱藏實際函數圖象”按鈕。按此按鈕,隱藏實際函數的圖象,再按此按鈕,重新出現實際函數圖象。31、選擇計算值a,b,s,c;點a,b,s及其對應線段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常數”。隨即變為“隱藏常數”按鈕。腳本說明制作步驟 :這個課件是用幾何畫板制作的。打開幾何畫板,新建一個空白頁。建立直角坐標系。選取 圖表,繪制點,繪制點p(20,0)。選取原點o,和點p,構造線段op。在線段op上構造動點b。選取b點,選取度量 ,橫坐標,記之為x。打開計算器計算修改其屬性為y。選擇x,y,選取 圖表,繪制點c(x,y)。依次選取點c,點b,選取 構造,軌跡。得到分段函數的圖象軌跡,選擇此軌跡,再選取 編輯,操作類按鈕,隱藏/顯示,創建一個軌跡的隱藏/顯示按鈕,更改名稱為函數圖象。選擇點b,再選取 編輯,操作類按鈕,動畫,創建一個運動按鈕。選擇點c,再選取 顯示,追蹤點。使用說明:打開本課件。點擊 運動點 的按鈕,就可以看到點c的運動過程,其產生的軌跡就是分段函數的圖象。點擊 函數圖象 按鈕,就得到了完整的分段函數的圖象,如若再次點擊 函數圖象 按鈕就隱藏分段函數的圖象。也可以直接拖動點b,b的變換就是x的變化,從課件可以看到響應的y的變化以及點的位置的變化。使用完后關閉本課件,在彈出的是否保存窗口,選擇否。使用說明:將第1頁左上方的七個按鈕中的五個顯示/隱藏按鈕置于顯示狀態(所有對象處于隱藏狀態)如圖1按顯示函數圖象按鈕,顯示函數f(x)=x+x的圖象。如圖2 按“顯示旋轉對象”按鈕,若出現圖3的情形,則把點I拖到點G,如圖4。 按“旋轉圖象180與復位”按鈕,可以將圖象繞原點旋轉180度如圖5。并能多次演示。按“隱藏旋轉對象”按鈕。整潔畫面。按“顯示畫點P”按鈕,顯示點P及其坐標。按“顯示點Q的坐標”按鈕,顯示坐標Q(-x,(-x)+(-x)) (讓學生猜點Q的位置)再按“顯示畫點Q”按鈕,顯示點Q的位置。如圖36、按“運動點P”按鈕,讓學生觀察當點P在圖象上任意運動時,對應點Q也在圖象上動。從而說明,奇函數的圖象關于原點對稱。制作步驟:1、打開新繪圖。2、用[選擇]工具單擊[圖表]菜單中的[定義坐標系],建立直角坐標系。單擊[圖表]菜單中的[隱藏網格],從而將坐標系的網格隱藏。3、用[文本]工具給原點加注標簽A,并改為O,給單位點加注標簽,并改為數字1。4、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新函數],打開函數式編輯器。5、依次單擊x、+、x、乘方、3;再單擊[確定] 即出現函數y=x+x的圖象6、用[畫點]工具在X軸上畫點C。7、及時單擊[度量]菜單中的[橫坐標],得到點C的橫坐標。8、用[選擇]工具單擊[度量]菜單中的[計算],打開計算器。依次單擊、+、、乘方、3再 單擊[確定],得到計算值 + 同樣可得到計算值(-)+(-,-9、先后選擇,+?再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得到點D;先后選擇- ,(-)+(-?再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得到點E;10、用[文本]工具把計算值改成x,把點C,D,E的標簽分別改為x,P,Q。11、用[文本]工具鍵入文本“P:(x,x+x)”“Q:(-x,(-)+(-)”12、用[選擇]工具選擇點P和文本“P:(x,x+x)”,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P:(x,x+x)”,原屏幕上的文本“P:(x,x+x)”仍然保留。13、用[選擇]工具選擇點Q和文本“Q:(-x,(-)+(-)”,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Q:(-x,(-)+(-)”,原屏幕上的文本“Q:(-x,(-)+(-)”仍然保留。14、用[選擇]工具選擇函數y=x+x的圖象,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函數圖象上的點],得到點F15、選中點F和文本f(x)=x+x?,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f(x)=x+x”。16、用[選擇]工具選擇計算值,+,-,(-)+(-,文本“P:(x,x+x)”“Q:(-x,(-)+(-)”,“f(x)=x+x”,按Ctrl+H,隱藏這些對象。17、用[選擇]工具選擇函數y=x+x的圖象,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函數圖象上的點],得到點G。選中O,單擊[變換]中的[標記中心],選中G,單擊[變換]中的[旋轉],按固定角度旋轉180度,得到點G,以點O為圓心,過點G畫圓,在圓上取一點H,選中G,H,G單擊[構造]中的[過三點的弧]得到半圓。在半圓上取一點I,選中G,O,I,度量出。選中G,O,I,單擊[變換]中的[標記角度],選中P,單擊[變換]中的[旋轉],按標記角度旋轉,得到點P,選中點P,點x,單擊[構造]中[軌跡]得到可以旋轉的圖象(軌跡L1)。依次選中G,O,I,及時單擊[構造]中的[圓上的弧],及時單擊[構造]中[弧內部]下的[扇形內部]。18、選中I,G,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移動],得到按鈕“從IG移動”選中I,G,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移動],得到按鈕“從I G移動”選中這兩個按鈕,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系列],得到按鈕“系列2個動作”,用[文本]工具將此按鈕修改為“旋轉圖象180度與復位”, 按“旋轉圖象180度與復位”按鈕,可以將圖象繞原點旋轉180度或復位。并能多次演示。19、隱藏按鈕“從I到G移動”,按鈕“從I到G移動”,點G,點H,半圓,圓20、[選擇]工具選擇函數的圖象及其上的點F和標簽f(x)=x+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函數圖象”。隨即變為“隱藏函數圖象”按鈕。按此按鈕,隱藏函數的圖象,再按此按鈕,重新出現函數圖象。21、用[選擇]工具選擇點P和標簽P(x,x+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點P”。隨即變為“隱藏點P”按鈕。22、用[選擇]工具選擇點Q和標簽Q(-x,(-x)+(-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點Q”。隨即變為“隱藏點Q”按鈕。23、用[選擇]工具選擇文本Q(-x,(-x)+(-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點Q的坐標”。隨即變為“隱藏點Q的坐標”按鈕。24、選擇點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動畫],即得按鈕“運動點”,用[文本]工具雙擊“運動點”按鈕,把它改為“運動點P”。隨即變為“運動點P”按鈕。25、選中點G,I,弧GI,扇形GI,度量值m角GOI,軌跡L1,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旋轉對象”。隨即變為“隱藏旋轉對象”按鈕。使用說明:第2頁左上方的七個按鈕中的5個顯示/隱藏按鈕置于顯示狀態(所有對象處于隱藏狀態)如圖1按顯示函數圖象按鈕,顯示函數f(x)=x的圖象。如圖2 按“顯示旋轉對象”按鈕,按“旋轉圖象”按鈕,可以將圖象繞x軸旋轉180度如圖3。并能多次演示。按“隱藏旋轉對象”按鈕,隱藏有關對象。按“顯示畫點P”按鈕,顯示點P及其坐標。按“顯示點Q的坐標”按鈕,顯示坐標Q(-x,(-x)) (讓學生猜點Q的位置)再按“顯示畫點Q”按鈕,顯示點Q的位置。8、按“運動點P”按鈕,讓學生觀察當點P在圖象上任意運動時,對應點Q也在圖象上動。從而說明,偶函數的圖象關于y軸對稱。制作步驟:繪制函數y=x圖象。繪制點A(0,4),B(1,4),C(2,4),D(-2,4)以點A為圓心,分別過C,B,作兩個大小圓。在大圓上取點E,連結AE,交小圓于F,過E,F點分別作x、y軸的垂線,兩垂線的交點G,先后選中G,E,單擊[構造]中的[軌跡],得到橢圓L1。選中C,E,D,單擊[構造]中的[過三點的弧]得到半圓,及時單擊[構造]中[弧上的點]得到點H。連結AH,交小圓于I,過H,I點分別作x、y軸的垂線,兩垂線的交點J,選中J,H,單擊[構造]中的[軌跡],得到半橢圓L2。選中點J,度量出點J的橫、縱坐標, 計算a=,用[畫點]工具在X軸上畫點K,及時單擊[度量]菜單中的[橫坐標],得到點K的橫坐標。計算a,先后選擇,a?再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得到點L;選中L,K,單擊[構造]中的[軌跡],得到軌跡L3(能旋轉的圖象)8、選中H,C,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移動],得到按鈕“從HC移動”選中I,D,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移動],得到按鈕“從H D移動”選中這兩個按鈕,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系列],得到按鈕“系列2個動作”,用[文本]工具將此按鈕修改為“旋轉圖象”。9、計算,-,(-;先后選擇?, ,再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得到點M;先后選擇-,(-,再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得到點N;10、用[文本]工具把計算值改成x,把點M,N的標簽分別改為P,Q。11、用[文本]工具鍵入文本“P:(x,x)”“Q:(-x,(-)”12、用[選擇]工具選擇點P和文本“P:(x,x)”,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P:(x,x)”,原屏幕上的文本“P:(x,x)”仍然保留。13、用[選擇]工具選擇點Q和文本“Q:(-x,(-)”,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Q:(-x,(-))”,原屏幕上的文本“Q:(-x,,(-))”仍然保留。14、用[選擇]工具選擇計算值,-,(-,, a=,a,文本“P:(x,x)”,所有垂線,和線段AE,AH以及點A,B,C,D,E,F,G,H,I,J,大圓,半大圓,小圓;按Ctrl+H,隱藏這些對象。15、用[選擇]工具選擇函數y=x的圖象,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函數圖象上的點],得到點O16、選中點O和文本f(x)=x?,按住shfit,單擊[編輯]中的[合并文本到點],則在圖象上出現一個標簽“f(x)=x”。17、用[選擇]工具選擇函數的圖象及其上的點O和標簽f(x)=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函數圖象”。隨即變為“隱藏函數圖象”按鈕。按此按鈕,隱藏函數的圖象,再按此按鈕,重新出現函數圖象。18、用[選擇]工具選擇點P和標簽P(x,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點P”。隨即變為“隱藏點P”按鈕。19、用[選擇]工具選擇點Q和標簽Q(-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點Q”。隨即變為“隱藏點Q”按鈕。20、用[選擇]工具選擇文本Q(-x,(-),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對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對象”按鈕,改為“隱藏點Q的坐標”。隨即變為“隱藏點Q的坐標”按鈕。21、選擇點K,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動畫],即得按鈕“運動點”,用[文本]工具雙擊“運動點”按鈕,把它改為“運動點P”。隨即變為“運動點P”按鈕。22、選中L1,L3,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鈕]下的[隱藏/顯示]即得按鈕“隱藏軌跡”,用[文本]工具雙擊“隱藏軌跡”按鈕,改為“隱藏旋轉對象”。隨即變為“隱藏旋轉對象”按鈕。恩格爾系數變化表使用說明:打開本課件。彈出恩格爾系數變化表。當鼠標指到相應的年份的時候,相對應的恩格爾系數的顏色就會發生改變,這表示對于每一個年份,都有唯一一個恩格爾系數和它對應。使用后關閉本課件,在彈出的窗口是否保存選擇否。用“Excel”繪制表格。打開Excel;同時選中單元格A1,B1,C1,D1,E1,F1,G1;(先單擊單元格A1,再按住shift,然后依次單擊B1,C1,。。。,一直到G1)單擊右鍵,在彈出的對話框內,單擊“設置單元格格式”,選中合并單元格,單擊[確定],(入圖1)將A1至G1七個單元格合并成一個。在其上鍵入文字“高一(1)班三位同學在高一學年度幾次數學測試的成績”;單擊單元格A2,按住左鍵,拖動鼠標到單元格G2,釋放鼠標。就同時選中單元格A2,B2,C2,D2,E2,F2,G2,再單擊右鍵,通過“設置單元格格式”,將這些單元格合并成一個單元格。在其上鍵入文字“及班級平均分表”;在單元格A4,A5,A6,A6中分別輸入“王偉”“張城”“趙磊”“班平均分”;在單元格B3,C3,D3,E3,F3,G3分別輸入文字“第一次”,“第二次”,。。。,“第六次”;在單元格B4,B5,B6,B7分別輸入數字98,90,68,88.2;同理可以完成C4至G7區域數字輸入。從而繪制出一張表格如圖2。用“Excel”處理分析表格中的數字。求平均分在單元格H3中輸入文字“平均分”;單擊單元格H4,輸入“=(B4+C4+D4+E4+F4+G4)/6)”,按回車鍵,在H4中出現“91.83333”;單擊單元格H4,按住左鍵,將鼠標拖到單元格H7,從上而下,依次出現“82.5”,“72.5”,“81.75”,如圖3。(二)求方差在單元格I3中輸入文字“方差”;單擊單元格I4,輸入“=(B4-H4)*(B4-H4)+(C4-H4)*(C4-H4)+(D4-H4)*(D4-H4)+(E4-H4)*(E4-H4)+(F4-H4)*(F4-H4)+(G4-H4)*(G4-H4)”,按回車鍵,在I4中出現“86.833”;單擊I4,把光標移到該單元格的右下方,按住左鍵,拖到I7,從上而下,依次出現“203.5”,“173.5”,“106.255”,如圖4。選中A4至G7區域,單擊[插入]中的[圖表],在“圖表類型”中選擇“折線圖”,根據需要在“子圖表類型”中選擇其一(如圖5)。然后按照對話框中的提示,完成制圖操作,就可得到如圖6的圖象。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圖象之間的關系問題1(祥見頁面1——“畫圖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及其反函數的圖象。操作步驟:打開新繪圖,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新函數],在“新建函數”對話框內依次單擊2,^,x,這些均在函數編輯器上,單擊[確定]后立即出現函數的圖象。把上述圖象設置成粗線,并選擇一種顏色。(選中曲線,單擊[顯示]菜單中的[線型]中的粗線。)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新函數],在“新建函數”對話框內依次單擊ln,(,x,),/,ln,(,2,),ln在函數編輯器的函數選擇菜單上,如圖1,單擊[確定]后立即出現函數的圖象。把上述圖象設置為粗線 ,并選擇一種顏色。(選中曲線,單擊[顯示]菜單中的[線型]中的粗線。)屏幕上出現圖象2。讓學生觀察上述圖象,發現它們的對稱關系。問題2操作步驟: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出現繪制點對話框,如圖3。在直角坐標處分別輸入-1,0.5,單擊[繪制],就在屏幕上出現一個點。再分別輸入0,1,單擊[繪制],屏幕上又出現一個點,再分別輸入1,2,單擊[繪制],屏幕上又出現一個點,單擊[完成]。在的圖象上出現了三個點,選擇[文本工具],將上述三個點的標簽分別改為P1,P2,P3。如圖4。繪制點(1,1),選擇[直線工具],過原點和(1,1)點繪制直線,選擇[文本工具],將直線標簽為“”,并雙擊直線,即將直線[標記鏡面],用[選擇箭頭工具]同時選中P1,P2,P3,單擊[變換]菜單中的[反射],屏幕上出現它們的對稱點,用[文本工具]分別將它們P1/,P2/,P3/。用[選擇箭頭]同時選中P1,P2,P3,單擊[度量] 菜單中的[坐標],屏幕上出現圖5;用[選擇箭頭工具]同時選中P1/, P2/,P3/單擊[度量]菜單中的[坐標],屏幕上出現圖6。學生既可以從點的位置上形象的看到點P1/, P2/,P3/均落在函數的圖象上;也可以利用點的坐標驗證點P1/, P2/,P3/均落在函數的圖象上。問題3用[選擇箭頭工具]選中的圖象,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對象上的點],用[文本工具]給點標簽為P0,再用[選擇箭頭工具]選中點P0,單擊[度量]菜單中的[坐標],屏幕上出現P0的坐標。畫出點P0關于直線的對稱點P0/,并度量出它的坐標。發現點P0/也在函數的圖象上。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扭],單擊[動畫],出現圖7,單擊[確定]。屏幕上出現[運動點]按扭,單擊按扭點P0與P0/同時在各自的曲線上運動或停止。可以清楚得看到P0/始終落在函數的圖象上。可以先將函數的圖象隱藏,將P0/點設置追蹤點(單擊[顯示]菜單中的[追蹤點])。當點P0/隨點P0的運動而運動時會留下痕跡;再顯示的圖象,發現點P0/的痕跡與的圖象重合。或同時選中P0與P0/,單擊[構造]菜單中的[軌跡],立刻得到點P0/的軌跡與的圖象重合。問題4由上述探究過程都可以得到以下結論:函數及其反函數的圖象關于直線對稱。(問題2、3、4祥見頁面2——“對稱點”)問題5(祥見頁面3——“a變化”)單擊[圖表]菜單中的[建立坐標系],屏幕上出現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用[直線工具]畫一條過原點和(5,0)點的線段,用[選擇箭頭工具]選擇線段,單擊[構造]菜單中的[射線上的點],在線段上出現一個點,點的標簽為A,單擊[度量]菜單中的[橫坐標],屏幕上出現xA=3.36,利用[文本工具]將標簽改為。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新函數],在“新建函數”對話框內依次單擊,^,x,其中^,x在函數編輯器上,在屏幕上,單擊[確定]后立即出現函數的圖象。把上述圖象設置成粗線,并選擇一種顏色。(選中曲線,單擊[顯示]菜單中的[線型]中的粗線。)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新函數],在“新建函數”對話框內依次單擊ln,(,x,),/,ln,(, ,),ln在函數編輯器的函數選擇菜單上,在屏幕上,其他在函數編輯器上,單擊[確定]后立即出現函數的圖象。把上述圖象設置成粗線 ,并選擇一種顏色。(選中曲線,單擊[顯示]菜單中的[線型]中的粗線。)選中點A,單擊[編輯]菜單中的[操作類按扭]中的[動畫],出現對話框,單擊[確定],出現[運動點]按扭,選擇[文本工具],將按扭標簽改為“運動點A”,單擊按扭,點A在線段上運動,函數圖象也跟著動。再畫直線,讓學生觀察上述圖象,發現它們的對稱關系。重復上述第8,第9,第10三個步驟,得到圖8,單擊[運動點A]或單擊[運動點B]按扭,也可同時單擊這兩個按扭,讓學生觀察,點B與點B/的坐標的變化情況。從而進一步驗證了上述結論對于()的情況下仍然成立。驗證兩個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關于對稱任取圖象上的一個點B,在度量出 B的橫坐標和縱坐標,再依次點擊,再單擊[圖表]菜單中的[繪制點],即繪制點B關于 的對稱點C,單擊[顯示]菜單中的[追蹤點],讓點B在上運動,可以發現點C的軌跡與的反函數的圖象重合。畫出過點B與點C的線段,單擊[構造]菜單中的[線段的中點],單擊[文本工具],將中點的標簽記為點M,單擊[度量]菜單中的[坐標],得點M的坐標,單擊[構造]菜單中的[軌跡],當B運動時,發現M在直線上運動。 上述作圖過程一般是隨堂進行,若事先作好上課時直接應用,則可以制作一些隱藏與顯示按扭(具體見課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7高考應用題使用說明:.doc 公交車票價腳本說明.doc 奇偶性使用說明:.doc 恩格爾系數變化表使用說明:.doc 王張趙數學成績.xls 用“Excel”繪制王張趙成績表格.doc 互為反函數的兩個函數圖象之間的關系.doc 冪函數.doc P104二分法.doc P104二分法.xls 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例1.doc 不同增長的函數模型——例1.xls 函數的應用——例6.doc 函數的應用——例6.xls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