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 導學案(含答案)--2024屆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 導學案(含答案)--2024屆高三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
一、古代非洲
1.班圖人
(1)培育出甜高粱、西瓜、棉花等。
(2)馴養了牛,掌握了冶鐵技術。
(3) 11世紀,班圖人成為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主要居民。
(4)11 世紀末,班圖人建立津巴布韋國家。
(5)14—15 世紀,津巴布韋進入鼎盛時期。
2.阿克蘇姆王國
(1)興起于今埃塞俄比亞地區。
(2)4世紀進入鼎盛時期。
3. 東非沿海
(1)10——15 世紀,產生桑給巴爾、蒙巴薩和摩加迪沙等國。
(2)廣泛使用奴隸,以園藝業為主。
(3)阿拉伯人從印度、波斯和中國等地把瓷器、紡織品等手工業品輸入非洲。
(4)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
4.西非
(1)8—15世紀,加納、馬里和桑海等國家興起。
(2)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買人馬、鹽和布匹。
(3)馬里國王曼薩 穆薩。
(4)馬里國廷巴克圖成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二、古代美洲
1.培育物種
馬鈴薯、玉米、番茄和花生。
2.瑪雅文明
1)以種植玉米為主的農業。
2)城市建筑精美。
3)波南帕克神廟壁畫。
4)歷法紀年。
5)20 進制,知道“零”的概念。
6)15 世紀中期,瑪雅文明衰落。
3. 阿茲特克
全城水渠和道路縱橫交錯。
4. 印加帝國
1)12世紀,以庫斯科為都城建立國家
2)15 世紀末 16世紀初為鼎盛時期。
3)將全國劃分為四大政區。
4)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
5)編制詳細的人口調查表。
6)將征服地區居民遷移到新地區。
拓展:
·歐洲受古希臘羅馬文明影響較深,東亞受中國儒家文明影響較深,西亞和非洲受阿拉伯文明影響較深,美洲則是完全獨立地發展起自己的文明。
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區與歐亞大陸聯系密切,該地區更多地被視為亞歐大陸文明區的一部分。東非和南非主要通過環印度洋貿易與外界發生聯系。西非地區主要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經北非與外界進行貿易。
東北非的古埃及和中美洲的瑪雅文明都建造過金宇塔,但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瑪雅人的金宇塔則是用于祭祀的神廟。
古代美洲印第安人雖然獨立發明了農業,也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稅收和行政系統,甚至有相當完善的道路系統,但印第安人中只有瑪雅人發明了文字。
古代美洲的瑪雅、阿茲特克和印加文明并非先后續接的關系,它們在相當的時期內是同時存在、并行發展的。
·三大文明都在16世紀前期在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下滅亡全球航路的開辟
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它“修筑了通向全國的驛道,驛站要塞和烽火臺及兩條干線和無數支線將全國聯成一個整體;沒有鐵器、文字、不使用貨幣……這一切不妨礙其成為擁有先進農業技術的16世紀的集權帝國”。這一帝國是( )
A.波斯帝國 B.羅馬帝國 C.印加帝國 D.蒙古汗國
2.公元7-10世紀,許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遷移到非洲東海岸,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隨之傳入,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業城市逐漸興起。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發展程度高 B.外來移民促進東非社會轉型
C.東非中古文明具有開放性 D.文化交流延續東非古代文明
3.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觀察下圖,下列對其描述正確的是
A.瑪雅人在①處建造了大量金字塔廟宇
B.阿茲特克人在②處發明“浮動園地”
C.印加帝國在③處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
D.印第安人在④處開鑿了巴拿馬運河
4.《全球通史》中寫道,“瑪雅人的城市,如果它們可以這樣稱呼的話,是舉行儀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這是因為瑪雅人從事的是刀耕火種的農業,在兩三年內便耗盡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們需要不斷地遷移駐地”。據此可以判斷
A.瑪雅人尚未建立起最初的國家 B.古代美洲沒有出現戰爭和軍隊
C.瑪雅人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 D.古代美洲畜牧業占有較大比重
5.學者指出:瑪雅人的城市,如果它們可以這樣稱呼的話,是舉行儀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這主要是因為( )
A.生產類型較為原始 B.國家組織尚未成熟
C.宗教信仰地位崇高 D.軍事技術比較落后
6.古代某一地區文明中沒有統一的帝國,全盛期建立了眾多城市國家;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簡單的土墳組成,后來演化為金字塔;農業以玉米為主,沒有牛馬豬羊,也沒有出現畜牧業的痕跡。以下文明成果與該文明相符的是( )
A.知道“零”的概念并創造出20進制 B.王宮大門的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
C.通過結繩進行重要信息的交流與計數 D.當地特產植物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紙
7.迄今為止,考古工作者已發現上千座古代瑪雅城市遺址,大量的精美彩陶、拱頂式的石料建筑物、刻有文字的碣石以及雕塑和繪畫藝術珍品得以出土。1946年發現的波南帕克神廟壁畫,精美程度和與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國莫高窟、克里特島的克諾薩斯宮媲美。據此可知,古代瑪雅人( )
A.以神廟為活動中心 B.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國家
C.廣泛吸納異域文化 D.創造出高度繁榮的文明
8.桑海帝國時期,農業生產中廣泛使用奴隸勞動,手工業中在尚能知道的十二個部落中存在職業分工,如瓦利、特內等部落是鐵匠;鹽礦和金礦的開采,更是大規模地使用奴隸勞動。這反映出此時桑海帝國( )
A.統治階層腐化墮落 B.社會發展水平較高
C.資本原始積累加速 D.階級矛盾異常尖銳
9.在古埃及,尼羅河的節奏主宰著古埃及人的生活。狹隘的空間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擁擠在一條狹長的綠洲,尼羅河兩岸集中了早期埃及90%以上的人口。人們彼此依存,沒有任何人能夠獨自生存。古埃及自然生態系統不僅造就了古埃及人的民族性格,而且催生了古埃及人的自然崇拜。材料表明( )
A.自然生態導致宗教觀念的興起 B.尼羅河是埃及文明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埃及文明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D.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內在規律
10.古代瑪雅人在公元4世紀時就開始運用數字“0”的概念。在當時瑪雅人的計數體系中,“0”通常用一種類似貝殼形狀的象形文字表示,它為瑪雅人的計數方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礎。由于“0”這個符號,瑪雅的20進位制的數字寫法就合乎科學要求,這無疑也具有了重要的世界首創意義。據此可知,瑪雅文明( )
A.發展的程度較高 B.長期領先于世界各國
C.以發展科技為主 D.善于吸收外來的文化
11.觀察下圖《古代非洲的國家》,由此對非洲文明解讀正確的是( )
A.多源多元交流共進 B.沙漠阻隔了非洲與外界的交流
C.不同區域均衡發展 D.環印度洋貿易推動東非的強盛
12.公元1世紀的希臘著作《厄立特里亞海航記》中首次提到阿克蘇姆王國。阿杜利斯是阿克蘇姆王國最重要的貿易中心。來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鐵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斷運到此地,同時運出大量的黃金、象牙和香料。據此推斷,阿克蘇姆王國繁榮得益于( )
A.古希臘的殖民活動 B.優越的地理位置
C.阿拉伯帝國的建立 D.西非農業的發展
13.玉米神是瑪雅人崇拜的神靈之一。瑪雅神話中玉米神是一個經歷了死亡重生循環的神明,而且會在農作物的每一個生長周期開始時重生。這說明,瑪雅人( )
A.產生了較完整的宗教信仰 B.形成了完備歷法紀年方法
C.已掌握了玉米種植的規律 D.熟知了“零”的數值概念
14.有研究者論及某一古代文明時說道:它非起源于大河平原,而是崛起在貧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熱帶雨林之中。它沒有金屬工具,沒有牛馬豬羊,沒有輪車,生產力水平只停留在石器時代,卻建起了20層樓高的金字塔、遍飾精美浮雕的巨石祭壇、觀測天體運行的天文臺,培育出了世界文明之苑中耀眼的一朵奇葩。“它”位于( )
A.巴爾干半島南部 B.北非的尼羅河流域
C.中美洲尤卡坦半島 D.歐亞非三洲交界處
15.20世紀上半期,經過對古代加納首都遺址的多次挖掘,發現了大量鐵器、各種農具、玻璃錘,以及77塊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的彩石。這座古城約2.5平方公里,估計有3萬居民。據此可知( )
A.阿拉伯文化被古今加納人追捧 B.非洲與歐洲貿易歷史悠久
C.古代加納匯聚了多種外來文明 D.中古時期加納首都的繁榮
16.印加帝國法律要求國民統一學習克丘亞語,并規定不懂克斤亞語的人不能擔任公職。印加大道舉世聞名,它形成一個以首都為核心的龐大交通網,印加人在道旁建立了許多驛站,也建立了以接力郵政為特點的信使制度。印加帝國的這些做法旨在( )
A.推動各地間的經濟交流 B.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 D.服務帝國的對外擴張
17.1324年,馬里國王曼薩·穆薩率領一支龐大商隊,帶著100頭駱駝馱著的黃金前往麥加,史稱“黃金朝圣”。 1339年,歐洲地圖上首次出現了曼薩·穆薩和馬里帝國(見圖)。以上史實表明( )

A.人類歷史逐步從分散走向整體 B.歐亞非三洲的宗教趨于同質化
C.國家實力取決于區域位置優勢 D.交流使西非文明國際影響擴大
18.2022年,考古學家在危地馬拉的一座金字塔內發現了數千個壁畫的碎片,其中兩片展示的是瑪雅文化使用的歷法,是迄今所知的關于瑪雅歷法的最早記錄,大約制作于公元前300-公元前200年。此項發現可以確定瑪雅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一樣早就擁有自己的歷法。這表明( )
A.遠古文明的研究依賴考古 B.考古可以豐富人們對歷史的認知
C.瑪雅文明是世界先進文明 D.是否擁有歷法是文明的重要標識
19.如圖所示是瑪雅人建造的庫庫爾坎金字塔,每逢春分和秋分的這兩天下午3點鐘,西邊的太陽把邊墻的棱角光影投射到北石階的邊墻上,整個塔身從上到下看上去起起伏伏,猶如一條巨蛇從塔頂向大地爬行,象征著羽蛇神蘇醒,人們開始進行播種和收獲。每逢這一天,古代瑪雅人就歡聚在一起,高歌起舞。據此可知,庫庫爾坎金字塔( )

A.映射出瑪雅文明的領先 B.反映了宗教和農業的需要
C.得益于發達的生產力水平 D.受到外來文化的深刻影響
20.一考古學家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三年時間考察了長達數千千米的驛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脈上的古城馬丘比丘,觀察了用于記事的結繩,收集了帝國如何管理四大政區的資料。該文明( )
A.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 B.發明“浮動園地”
C.法隆寺是其古建筑代表 D.創造出20進制
二、材料分析題
21.典例實證:
材料一
印加帝國在地理上有緊緊連成一個整體的完整的道路系統,其中有幾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當時的通訊靠由驛站和信差組成的綜合系統維持。復雜的朝廷儀式和基于太陽崇拜的國教,進一步促進了帝國的統一。帝國的其他統治方法還包括將土地、礦產和牲畜收歸國家所有;編制詳細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稅收和擴充軍隊。毫不奇怪,印加帝國被認為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權主義國家之一。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斷《全球通史》
材料二
瑪雅文明的輝煌正是建立在其較高的農業發展水平基礎之上的,然而,印第安人創造農業奇跡竟依賴于極其簡陋和落后的生產工具,其農業生產成就與使用的農業生產工具存在著巨大反差。印第安人在天文、歷法和建筑等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但社會形態進化過程卻十分地緩慢,這在東半球文明體系中是十分罕見的。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是與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關系的科學技術都過度發達,而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卻十分落后。甚至在印第安文明中很多被稱為“城市”的地方,既非“城”也非“市”,而是宗教活動的中心,亦即宗教城市,它們的長期延續性與東半球文明城市的遷移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摘編自程洪《論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點》
(1)根據材料二,歸納印加帝國統治的特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特點。
三、論述題
22.廷巴克圖(Timbuktu)—“尼日爾河之岸”
14世紀,世界黃金的三分之二來自于西非,絕大多數都要從廷巴克圖轉運至北非、歐洲,廷巴克圖就是一個轉運黃金的中轉站。巨大利潤吸引了眾多商人參與“黃金一鹽”貿易,經過廷巴克圖的駝隊成百上千,進城門就要花上一整天時間。桑海帝國時代,廷巴克圖的經濟有了更大的發展,并于16世紀達到最高峰,是帝國的經濟首都。
14世紀末,廷巴克圖興建了著名的桑科爾大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蘭學者講學交流,使這座城市聲名遠揚。若論社會公共機構的穩固、道德純潔、人身安全、對外邦人的體貼和同情、對學生和學者的謙恭有禮,沒有哪里能與廷巴克圖相比。故而有“鹽來自北方,黃金來自南方,知識和文化來自廷巴克圖”之說。
廷巴克圖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與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們習慣在夜間漫步于城中,彈奏樂器,載歌載舞,這里儲備了大量的醫生、法官、教士和其他有學問的人,這種儲備是靠國王慷慨地支付種種費用來維持的。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評析14-16世紀的廷巴克圖在西非文明史上的地位。
參考答案:
1.C
【詳解】據材料“修筑了通向全國的驛道”“沒有鐵器、文字、不使用貨幣”和“先進農業技術的16世紀的集權帝國”及所學知識可知,印加帝國符合材料信息,印加帝國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對地方進行了有效的控制,印加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世襲繼承,擁有行政、立法和軍事大權,但考古發現,印加帝國并沒有使用鐵器、沒有文字也不使用貨幣,C項正確;波斯帝國的持續時間為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排除A項;羅馬帝國使用鐵器和貨幣,排除B項;蒙古汗國使指13世紀由蒙古乞顏部鐵木真建立的蒙古政權,排除D項。故選C項。
2.C
【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東非盛產黃金、象牙、犀角、龜甲等貴重物品,與阿拉伯、印度等東方國家發生貿易關系。7至10世紀,有許多阿拉伯人、波斯人遷移到這里,同當地土著黑人融合,形成斯瓦希里人。隨著阿拉伯商人和移民的到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也傳入東非。在東非沿海國際貿易中。興起許多商業城市。逐漸發展為城邦,故東非中古文明具有開放性,C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非洲中古文明發展的情況,得不出非洲中古文明發展程度高,排除A項;此時非洲中古文明處于奴隸社會時期,并非出現轉型,排除B項;材料得不出是文化交流延續東非古代文明,排除D項。故選C項。
3.C
【詳解】根據所學,13 世紀,印加人崛起于秘魯的庫斯科地區。帝國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用于傳遞政府的命令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C項正確;①是阿茲特克人,排除A項;阿茲特克人在①處發明“浮動園地”,排除B項;巴拿馬運河是美國人開鑿的,排除D項。故選C項。
4.C
【詳解】依據題干“瑪雅人從事的是刀耕火種的農業,在兩三年內便耗盡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們需要不斷地遷移駐地”,可見瑪雅人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因此需要不斷地遷移駐地,不具有固定的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C項正確;瑪雅人有建立眾多城市國家,排除A項;古代美洲也曾經出現部落之間的戰爭,排除B項;題干反映的是瑪雅人的農業水平比較落后,沒有體現古代美洲畜牧業占有較大比重,排除D項。故選C項。
5.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美洲。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古代美洲與世界其他地區長期處于隔絕的狀態,生產方式和生產力水平都相對較為落后,城市發展相較亞歐大陸水平要低,所以之所以將瑪雅人的城市稱呼為舉行儀式的中心,是因為瑪雅人的生產類型較為原始,A項正確;瑪雅人的城市被稱為舉行儀式的中心和他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有關,并不是國家組織尚未成熟、宗教信仰地位崇高和軍事技術比較落后,排除BCD項。故選A項。
【點睛】
6.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題干“所建造的宗教性建筑,最早由一些簡單的土墳組成,后來演化為金字塔;農業以玉米為主,沒有牛馬豬羊,也沒有出現畜牧業的痕跡”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玉米原產美洲,所以這個帝國應該是美洲的帝國。而美洲的帝國中修建金字塔的是瑪雅帝國,瑪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并創造出20進制,A項正確;亞洲兩河流域的亞述帝國王宮大門的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排除B項;瑪雅人已經不使用結繩進行重要的信息交流和計數,排除C項;古代埃及當地特產植物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紙,排除D項。故選A項。
7.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美洲)。據本題材料可知,古代瑪雅考古發掘出大量精美建筑物和藝術珍品,說明其創造了高度繁榮的文明,D項正確;材料只提到古代瑪雅出土的文明成就,并未提到神廟的作用,排除A項;古代雅典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國家,排除B項;瑪雅文明位于山地高原,受地理因素影響,比較封閉,排除C項。故選D項。
8.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桑海帝國時期。根據材料可知,桑海帝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廣泛使用奴隸勞動,并且手工業存在眾多職業分工,反映了此時桑海帝國社會發展水平較高,B項正確;材料反映出此時桑海帝國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未體現統治階層腐化墮落,排除A項;材料反映出此時桑海帝國社會發展水平較高,但未涉及資本原始積累,排除C項;材料反映出此時桑海帝國社會發展水平較高,未體現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排除D項。故選B項。
9.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據材料可知,尼羅河深刻影響了埃及文明的發展和特點,體現了埃及文明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宗教觀念興起的原因是經濟原因,排除A項;尼羅河影響了埃及文明,但不能決定埃及文明發展,這夸大了自然環境的作用,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埃及與其他文明的對比,不能反映文明發展的規律性,排除D項。故選C項。
10.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美洲。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瑪雅人在數學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文明發展程度是比較高的,A項正確;美洲文明并不領先世界,標注中也沒有與世界進行比較,排除B項;瑪雅文明并不以發展科技為主,排除C項;美洲的文明相對封閉,與外界交流非常少,不善于吸收外來的文化,排除D項。故選A項。
11.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非洲)。據本題材料地圖信息“班圖人遷徙方向”,“鐵器技術非洲傳播路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非洲的人類遷徙路線波瀾壯闊,從早期人類起源地東非蔓延到整個非洲大陸及周邊地區,早期非洲人類遷徙是尋找新資源、適應環境變化和增加人口的過程,古代非洲文明呈現出多源多元交流共進的特點,A項正確;早在17世紀以前,西部非洲的中世紀王國已經在歐洲的地圖上留下印記,撒哈拉長途貿易將非洲內陸與包括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及外部世界聯系起來,所以沙漠并未阻隔非洲與外界的交流,排除B項;“均衡發展”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東部非洲海岸與南部非洲內陸已被卷入印度洋貿易,但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判斷東非是否強盛,排除D項。故選A項。
12.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1世紀(東北非洲的阿克蘇姆王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厄立特里亞海航記》記載了阿克蘇姆王國對外貿易繁榮,阿杜利斯是阿克蘇姆王國最重要的貿易中心,物資交流頻繁,可知阿克蘇姆王國繁榮得益于優越的地理位置,B項正確;材料只是說希臘著作中記載了阿克蘇姆王國,不能證明古希臘的殖民活動,排除A項;阿拉伯帝國建立于8世紀,時間不符,排除C項;阿克蘇姆王國在東北非洲,排除D項。故選B項。
13.C
【詳解】本題為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設問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范圍為古代(美洲)。根據材料可知,瑪雅人崇拜玉米神,而玉米神經歷的生死循環與農作物的生長周期一致,這說明當時的瑪雅人已經掌握了玉米種植的規律,總結出了種植經驗,C項正確;僅僅通過信仰玉米神無法證明當時的瑪雅人產生了較為完整的宗教信仰,排除A項;材料內容與歷法紀年方法無關,排除B項;“零”的數值概念與瑪雅人信仰玉米神以及玉米神的重生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14.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的美洲。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崛起在貧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熱帶雨林之中”“建起了20層樓高的金字塔、遍飾精美浮雕的巨石祭壇、觀測天體運行的天文臺”和所學知識可知,該文明是瑪雅文明,位于中美洲尤卡坦半島,C項正確;瑪雅文明位于美洲尤卡坦半島,非巴爾干半島南部、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及北非的尼羅河流域,排除ABD項。故選C項。
15.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據材料可知,考古發現古代加納首都“大量鐵器、各種農具、玻璃錘,以及77塊刻有阿拉伯文《古蘭經》經文的彩石”,且古城約“2.5平方公里,估計有3萬居民”,可見當時加納首都較為繁榮,D項正確;材料僅顯示古代加納首都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加納與歐洲貿易,排除B項;材料只是反映了古代阿拉伯文化對加納首都的影響,沒有體現其他外來文明,排除C項。故選D項。
16.C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印加)。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印加帝國統一語言,要求公職人員必須懂克丘亞語,建成以首都為核心的交通網和信使制度等措施,旨在強化統治,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C項正確;其他選項分別為具體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目標,并非印加帝國的本質目的,排除A、B、D項。故選C項。
17.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324至1339年(歐洲、西亞、非洲)。據材料“馬里國王帶著100頭駱駝馱著的黃金前往麥加”可知,地處西非的馬里與西亞之間有聯系;由材料“歐洲地圖上首次出現了曼薩·穆薩和馬里帝國”可知,馬里與歐洲之間有聯系,因此,“交流使西非文明國際影響擴大”的說法符合題意,D項正確;A項表述錯誤,A項表述是從新航路開辟開始的,新航路開辟開始于15世紀,題干涉及時間是14世紀,排除A項;B項表述明顯不符史實,歐亞非三大洲每個地方宗教信仰的情況不盡相同,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關于國家實力影響因素的消息,無法得出國家實力取決于區域位置優勢的認識,排除C項。故選D項。
18.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古代美洲。根據題干信息可知,有關瑪雅歷法的考古發現推動了對古代瑪雅歷史文化的研究和了解,表明考古學為歷史研究提供資料,豐富了人們對歷史的認知,B項正確;遠古文明的研究有多種方式,并非只依賴考古一途,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瑪雅歷法領先世界,排除C項;一般認為,金屬工具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和國家的形成是人類跨入文明社會的三大標志。且題干主旨不是“文明的標志”,排除D項。故選B項。
19.B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美洲)。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瑪雅人把蛇作為圖騰,金字塔的設計選擇了春分和秋分兩個重要時間,說明金字塔功能適應了圖騰崇拜和農業發展的需要,B項正確;材料沒有瑪雅文明與其他文明的比較,得不出瑪雅文明的領先,排除A項;庫庫爾坎金字塔反映了宗教和農業的需要,C項表述明顯與史實不符,瑪雅文明生產力水平并不發達,排除C項;庫庫爾坎金字塔反映了宗教和農業的需要,但不能表明庫庫爾坎金字塔受到外來文化的深刻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
20.A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美洲。材料中有安第斯山脈,用于記事的結繩,帝國如何管理四大政區可知這是印加文明,而印加人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A項正確;阿茲特克文明中有“浮動園地”,印加文明沒有,排除B項;法隆寺是在日本,不是印加文明,排除C項;瑪雅人創造出了20進制,不是印加文明,排除D項。故選A項。
21.(1)特點:注重交通與通信建設;借助宗教進行統治;國家重視對人口與資源的控制。(答出兩點即可)
(2)特點:生產工具落后,但農業成就突出;生產生活方面的科技落后;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社會發展緩慢;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城市是宗教活動中心,具有長期延續性。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印加帝國)。據材料一“印加帝國在地理上有緊緊連成一個整體的完整的道路系統,其中有幾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當時的通訊靠由驛站和信差組成的綜合系統維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注重交通與通信建設”;根據材“復雜的朝廷儀式和基于太陽崇拜的國教,進一步促進了帝國的統一”可得出“借助宗教進行統治”;據材料“帝國的其他統治方法還包括將土地、礦產和牲畜收歸國家所有;編制詳細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稅收和擴充軍隊”可得出“國家重視對人口與資源的控制”。
(2)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據材料二“印第安人創造農業奇跡竟依賴于極其簡陋和落后的生產工具”可得出“生產工具落后,但農業成就突出”;根據材料二“而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卻十分落后”可得出“生產生活方面的科技落后”;根據材料“在印第安文明中很多被稱為“城市”的地方,既非“城”也非“市”,而是宗教活動的中心,亦即宗教城市”可得出“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根據材料“它們的長期延續性與東半球文明城市的遷移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得出“具有長期延續性”;根據材料”可得出“社會形態進化過程卻十分地緩慢”。
22.14—16世紀,位于尼日爾河岸的廷巴克圖,處于撒哈拉商路之上,在馬里和桑海帝國時期,官方注重對外貿易發展,使得廷巴克圖成為經濟貿易的中心。
隨著經濟的繁榮,馬里和桑海帝國重視學校建設,吸引各地學者,鼓勵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氛圍,使得廷巴克圖成為西非地區的文化知識中心。
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發展,使得廷巴克圖的居民生活安逸,形成了良好社會秩序的風俗。也使得這座城市人才匯聚,欣欣向榮。
總之,14—16世紀,廷巴克圖作為西非地區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中心,繁榮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西非地區的經貿交往與文明進步。
【詳解】根據“廷巴克圖,位于撒哈拉商路上的“尼日爾河之岸”“絕大多數都要從廷巴克圖轉運至北非、歐洲”可得出西非地區(撒哈拉商路上)重要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中.心。根據"尼日爾河之岸”可得出位于尼日爾河岸,農業發展較好;處于撒哈拉商路,貿易興盛;根據"廷巴克圖興建了著名的桑科爾大學”可得出修建大學,吸引各地學者,擴大了影響力;根據"這里的居民十分富有,谷物與牲畜充足。人民天性平和,他們習慣在夜間漫步于城中,彈奏樂器,載歌載舞”可得出經濟繁榮,形成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和風俗。具體可以論述為14—16世紀,位于尼日爾河岸的廷巴克圖,處于撒哈拉商路之上,在馬里和桑海帝國時期,官方注重對外貿易發展,使得廷巴克圖成為經濟貿易的中心。隨著經濟的繁榮,馬里和桑海帝國重視學校建設,吸引各地學者,鼓勵文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氛圍,使得廷巴克圖成為西非地區的文化知識中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的發展,使得廷巴克圖的居民生活安逸,形成了良好社會秩序的風俗。也使得這座城市人才匯聚,欣欣向榮。總之,14—16世紀,廷巴克圖作為西非地區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中心,繁榮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西非地區的經貿交往與文明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密云县| 肇庆市| 金平| 山阴县| 玉溪市| 荔波县| 蒲城县| 仪征市| 克山县| 万州区| 成安县| 元谋县| 班玛县| 高邑县| 原平市| 深州市| 依安县| 祁东县| 青州市| 东乡县| 英山县| 岳阳县| 济源市| 尤溪县| 沛县| 前郭尔| 江安县| 安化县| 台中县| 宜州市| 南平市| 蒙山县| 河曲县| 含山县| 大竹县| 志丹县| 拉孜县| 弥勒县| 琼海市| 龙岩市|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