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導學案: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變化【學習目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基礎知識】一、蘇聯的發展、改革和解體1、蘇聯改革的背景成就:相繼爆炸 、氫彈。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問題: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問題仍然存在2、蘇聯的改革(1)赫魯曉夫改革(1953—1964)A、內容政治:平反錯案、強調集體領導,改革干部制度。經濟:農業:墾荒種 ,實行收購制。工業:廢棄部門管理體制思想:打破對斯大林個人崇拜B、成就:①推進了農業發展,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有所增加。②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 。C、問題:①沒有突破計劃經濟體制,國民經濟比例仍然失調。②對斯大林的全面否定帶來嚴重后遺癥。(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A、內容①前期:政治:注重集體領導。工業:推行“ 新經濟體制 ”改革,擴大企業 ,利用獎金等經濟杠桿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農業:實行“固定收購,超售獎勵”制度;加大農業投資。冷戰:加強對東歐國家的控制。②后期:改革:注重科技進步,但整體改革停滯不前,日趨保守。冷戰:開展軍備競賽,入侵阿富汗。B、成就:① 一定程度推動工農業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②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增,成為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③改革放緩,經濟下滑,矛盾叢生。C、問題:①個人作風專斷;②未突破 體制;③軍備競賽加劇,制約發展;④改革重點依然集中于重工業,經濟結構進一步畸形(3)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1991)A、內容:經濟上:承認市場調節的作用政治上:取消蘇共領導地位,放棄社會主義制度意識形態上:拋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行“ ”B、結果:1991 解體C、問題:①急于求成,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②指導思想偏離了科學社會主義;蘇聯解體原因(1)直接原因: 改革。(2)根本原因: 弊端。(3)外部原因:西方“ ”和美蘇“冷戰”影響啟示:①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必由之路②無效的改革或者偏離方向的改革,都會導致社會主義事業的失敗③斯大林模式的失敗并非整個社會主義運動的失敗二、東歐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劇變:1.建設(1)背景:二戰勝利前后,東歐各國人民經過艱苦斗爭,在 的幫助下建立了一系列 。(2)建設模式及效果:東歐各國大多采取 模式,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2.改革(1)南斯拉夫改革① 改革內容:建立 制度,權力下放。②改革結果:調動了 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改革也導致地方主義抬頭,民族問題尖銳,為后來 埋下了隱患。(2)東歐其他國家改革的結果:取得顯著成效,但都沒有突破 束縛;經濟陷入困境,政局動蕩劇烈。(面臨的問題與挑)3.劇變(1)原因:① 內因:一些東歐國家經濟陷入嚴重困境,政局劇烈動蕩;實行政治 ,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②外因:蘇聯鼓勵東歐改革和西方“ ”戰略的影響。(2)表現:① 變化相對平穩。② 發生了流血沖突。③民主德國并入 德國。④捷克斯洛伐克分為 和 兩個獨立國家。⑤ 經過激烈內戰,最終解體。三、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1.新中國成立初期:(1)1949年10月1日, 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2)1956年底,中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政治、經濟制度。(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取得了包括“兩彈一星”在內的各個方面的巨大成就。2、改革開放時期:(1)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 ,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2)以農村改革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3)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1) 激勵中國人民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地走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對世界社會主義理論和建設的重大貢獻,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思維提升】蘇聯三次經濟改革的異同相同:①都是為了解決斯大林體制的弊端;②都擴大工農業生產單位自主權,引入激勵機制;③結果都是失敗的改革。不同:①赫氏改革側重農業,勃氏改革側重重工業,戈氏側重政治改革;②前兩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后者導致蘇聯解體;③前兩者失敗是因為未改變原有體制,對斯大林體制進行修修補補,后者雖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卻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自我檢測】1.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的標志是A.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B.2003年中國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載人飛天C.1970年中國發射了“東方紅一號”D.1958年1月美國發射“探險者1號”【知識鞏固】2.赫魯曉夫改革被認為是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開放的先河。赫魯曉夫改革與中國改革開放的共同之處是A.把農業作為改革的突破口B.實施社會經濟“加速發展戰略”C.對蘇聯模式的小修小補D.主張“多黨政治”3.赫魯曉夫對蘇聯經濟、政治等方面進行改革,其措施中我國可以借鑒的是A.推行政治多元化B.盲目地擴大玉米種植面積C.強化了階級斗爭D.擴大集體農莊經營自主權4.宣傳海報是一種特殊的政治藝術品。下面是蘇聯20世紀50年代的一個海報,它反映了A.蘇聯模式 B.赫魯曉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爾巴喬夫改革5.有人在評述蘇聯改革時說:“赫魯曉夫把蘇聯改亂了,勃列日涅夫把蘇聯改死了,戈爾巴喬夫把蘇聯改垮了?!本秃蒸敃苑蚝筒腥漳虻慕洕母锸〉脑颍瑥膶嵸|上來講都是由于A.把重點放在農業改革上B.把重點放在重工業改革上C.沒有改變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D.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6.東歐劇變的含義指A.東歐國家進行了經濟政治體制改革B.東歐國家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C.東歐國家改革成效顯著D.東歐國家社會矛盾尖銳7.東歐劇變前,導致東歐國家嚴重政治危機的根本原因是A.黨內出現了反對派B.執政黨放棄了社會主義原則C.自身嚴重的經濟困難D.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8.1989年德國民眾推倒柏林墻,1990年10月德國重新獲得統一。出現這種現象的國際背景是A.兩極格局已經形成 B.多極化格局形成C.不結盟運動興起 D.東歐劇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