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九年級上冊滬教版課時3 原子的構成 相對原子質量學習目標新課引入新知學習課堂小結12341.知道原子的構成;能描述構成原子的粒子的電性、電量、質量以及數量關系。2.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會查找相對原子質量。能根據相對原子質量求算相對分子質量。3.知道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能看懂原子結構示意圖。4.知道原子結構與其化學性質的關系。難點重點重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的構成示意圖原子核電子質子中子(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不帶電)(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叫做核電荷數,核電荷數在數值上與質子數相同。(帶正電)即 核電荷數 = 質子數原子新知學習原子對外不顯電性電子帶1個單位負電荷,中子不帶電,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由于原子核內質子所帶電荷與核外電子的電荷數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原子呈電中性。如:碳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核外6個電子,質子與電子所帶電荷總數相等,電性相反。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氫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鈉 11 12 11氯 17 18 17觀察表格,你能發現哪些規律?質子數(核電荷數) = 核外電子數①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②氫原子中沒有中子!1. 同種原子: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2. 質子數與中子數不一定相等;3.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4. 原子種類不同,核內質子數不同。原子中存在的關系: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原子核很小,核外有很大的空間,電子就在這個空間里作高速的運動,這種運動不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經常出現在一定區域,科學家把這樣的區域稱為電子層。核外電子排布規律:(1)第一層最多排 2 個,第二層最多排 8 個, 最外層電子數不超過 8 個,(第一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 2 個)。(2)核外電子總是先排在離核較近的電子層,排滿第一層,再依次排第二層、第三層。第一層第二層原子種類 最外層電子數 化學性質稀有氣體原子 =8(He為2) 相對穩定,不易得失電子金屬原子 一般<4 不穩定,易失電子非金屬原子 一般>4 不穩定,易得電子結構決定性質!2+1118第三層(1個)鈉原子的結構(11個電子)第一層(2個)第二層(8個)原子結構示意圖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核電荷數(質子數)電子層電子層電子層原子核該電子層上的電子數原子核帶正電荷最外電子層你能嘗試畫出鎂、鋁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嗎??2+12282+1338鎂原子(Mg)鋁原子(Al)(1)原子中的質量關系:跟質子、中子相比,核外電子的質量很小。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質量粒子種類 質 量質子 1.6726×10-27kg中子 1.6749×10-27kg電子 質子質量的11836m(原子) = m(原子核) + m(電子) ≈ m(原子核)≈ m(質子) + m(中子)原子的結構模型(2)原子中的體積關系: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對原子核來說很大的空間。相對原子質量一個氫原子的質量是:1.67×10-27千克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是:2.657×10-26千克 一個鐵原子的質量是:9.288×10-26千克原子質量很小,計算不方便,怎么辦?原子質量數值很小,運用書寫都不方便,所以國際上一致同意采用了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 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號Ar)。計算式:相對原子質量=該原子的質量碳原子質量ד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質量”有什么區別呢 (1)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 “比值”,單位為“1” ,通常省略不寫。(2)而原子質量指的是原子的實際質量,一般以“克”或“千克”為單位。已知:碳-12原子的質量為1.993×10-26kg鐵原子的質量為9.288× 10-26kg,如何計算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該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該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56。≈569.288×10-26kg1.993×10-26kg×Ar(Fe)= =m(Fe)m(12C)×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鐵 26 30 26 56閱讀下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在一般的化學計算中,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的近似值。相對原子質量可從書后附錄Ⅱ中查到。試查閱磷、鋁、氮、鈉、硫、鎂6種元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磷P——31 鋁Al——27氮N——14 鈉Na——23硫S——32 鎂Mg——24(1)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原子質量數值很小,運用書寫都不方便,所以國際上一致同意采用了相對原子質量(3)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 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符號Ar)。(4)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 “比值”,單位為“1” ,通常省略不寫。(5)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關于原子的質量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青蓮教授(1908~2006)生于江蘇常州,是無機化學領域的杰出專家。他對原子量(亦稱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于1983年當選為國際原子量委員會銜稱委員(相當于常務委員)。他主持測定了銦、銥、銻、銪、鈰、鉺、鍺、鋅、釤和鏑等的原子量新值,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采用為國際新標準。知識視窗張青蓮(1908-2006)相對分子質量注意:相對分子質量也是是一個比值,單位“1”省略。例:計算水(H2O)的相對分子質量。解:水的相對分子質量Mr(H2O)=1×2+16=18答: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8。(1)定義:相對分子質量(Mr)等于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Ar)的總和。(2)計算: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相加。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課堂小結原子核電子(帶正電)質子中子(每個質子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不帶電)(每個電子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在原子中: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原子中粒子的質量關系: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對原子質量≈ 質子數 + 中子數(不顯電性)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的含義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原子結構示意圖1.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B.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質量集中在a和c上C2. 下列關于相對原子質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相對原子質量就是一個原子的質量B.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碳原子質量的C.相對原子質量的近似值為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D.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為“kg”C3. 如圖為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氯原子的質子數為17B. 氯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易失電子C. 氯原子的第二層電子數為8D. 氯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B4. 下圖是某同學學習了物質構成后,以氧氣為例進行的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相對應的是( )A. 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B. 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C. 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D. 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D5.為揭示原子結構的奧秘,人類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等做了如下實驗: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見圖1),看到下列現象(見圖2):現象一 ,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 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二,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三,有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根據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猜想三種現象產生的原因:(1)現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現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現象三: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的質量大得多,α粒子碰到金原子核時被彈了回來。現象一 ,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 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二,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現象三,有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金原子核的體積很小金原子核帶正電5.查閱K、Mn、O、C、N、H的相對原子質量, 計算高錳酸鉀(KMnO4)和尿素[CO(NH2)2]的相對分子質量。① 高錳酸鉀的相對分子質量Mr(KMnO4)=39+55+16×4=158② 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Mr【CO(NH2)2】=12+16+(14+1×2)×2=6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