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滬教版課時2 金屬的化學性質九年級上冊學習目標新課引入新知學習課堂小結12341. 知道鐵、鋁、鎂、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酸的反應;2. 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認識常見金屬主要化學性質及金屬活動性順序3. 初步認識置換反應;4. 通過化學史了解金屬在推動社會進步中的作用。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為什么它們的發現和利用的年代差距如此之大?這與它們的化學性質有關嗎?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鋁的使用距今3000年前距今1500年前距今僅100多年前新課引入鎂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2Mg + O2 2MgO點燃3Fe + 2O2 Fe3O4點燃我們已經知道鎂和鐵都能與氧氣反應。同學們是否還記得鎂和鐵燃燒的現象,其他金屬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呢?鐵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新知學習銅在加熱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銅與氧氣反應2Cu + O2 2CuO△鋁與氧氣反應鋁片在空氣中加熱。表面失去光澤,內部逐漸熔化,但不滴落。在常溫下,鋁和氧氣能發生反應,在鋁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4Al + 3O2 2Al2O3新買的鋁鍋放在空氣中逐漸變暗,會失去原來的金屬光澤。小明用鋼絲清潔球將它擦亮如新,他做法科學嗎?“真金不怕火煉” 這句話蘊含什么化學原理 ?金的化學性質很不活潑,即使在高溫條件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金屬 反應條件 實驗現象 化學方程式鎂 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鐵 在氧氣中燃燒 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銅 在酒精燈上加熱 生成黑色固體鋁 在常溫下反應 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金 在高溫下不反應4Al+3O2 2Al2O3大多數金屬可以與氧氣反應:某些金屬+氧氣 金屬氧化物2Cu+O2 2CuO△3Fe+2O2 Fe3O4點燃2Mg+O2 2MgO點燃化合反應(2)我們從上述實驗事實可以發現金屬的活潑性:Mg、Al>Fe>Cu>Au。(1)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難易(條件)和劇烈程度不同。由此可在一定意義上反映金屬的活潑程度。4Al+3O2 2Al2O32Cu+O2 2CuO△3Fe+2O2 Fe3O4點燃2Mg+O2 2MgO點燃小結金屬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觀察實驗現象并認真記錄1.能與稀酸反應的金屬是哪些?2.反應的劇烈程度如何?3.反應后生成的氣體是什么?4.請根據能否與稀酸反應分類金屬鎂Mg、鐵Fe、鋅Zn鎂最劇烈、其次是鋅、然后是鐵。氫氣 H2(可以點燃)Mg、Zn、FeCu不活潑金屬(不與稀酸反應)活潑金屬金屬 現象 化學方程式 稀鹽酸 稀硫酸 稀鹽酸 稀硫酸鎂 表面產生氣泡非常快、放熱鋅 表面產生氣泡較快鐵 產生氣泡較慢,溶液由無色變為淺綠色銅 無氣泡產生Mg + 2HCl MgCl2 + H2↑Fe + 2HCl FeCl2 + H2↑Zn + 2HCl ZnCl2 + H2↑Mg + H2SO4 MgSO4 + H2↑Fe + H2SO4 FeSO4 + H2↑Zn + H2SO4 ZnSO4 + H2↑+2 +2鎂與酸 鋅與酸 鐵與酸 銅與酸大多數金屬可以與酸反應:某些金屬+酸 金屬化合物+H2歸納(2)我們從上述實驗事實可以發現:金屬的活動性順序:Mg>Zn>Fe(H)>Cu。(1)有的金屬不能與酸反應,有的金屬能與鹽酸或稀硫酸發生反應生成氫氣,控制變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由此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判斷金屬活動性的方法一:可根據金屬是否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或控制變量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如溫度、酸的種類、酸的濃度、金屬的大小形狀等)反應的劇烈程度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早在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就記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實際上是鐵將銅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制取出來。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鐵的活動性比銅強,又有記載鐵能把銅置換出來,有什么啟示呢?將鐵釘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有何現象?Fe + CuSO4 Cu + FeSO4藍色溶液紅色淺綠色溶液FeCuSO4CuFeSO4觀察實驗現象并認真記錄實驗 現象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鋁絲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物質,溶液由藍色逐漸變為無色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 浸入溶液中的銅絲表面覆蓋一層銀白色物質,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銅絲浸入硫酸鋁溶液中 無明顯現象2Al + 3CuSO4 3Cu + Al2(SO4)3Cu + 2AgNO3 2Ag + Cu(NO3)2(2)我們從上述實驗事實可以發現:金屬的活動性順序:Al、Fe>Cu>Ag。(1)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制取出來,由此可判斷金屬的活動性。歸納判斷金屬活動性的方法二:可根據金屬是否能與另一種金屬的化合物溶液反應,來判斷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金屬活動性越強,冶煉難度越高。因此被開發利用的時間越晚。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鋁的使用距今3000年前距今1500年前距今僅100多年前混合物 除去雜質的化學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驟銅粉(Fe)FeCl2溶液(CuCl2)填寫下列表格(“混合物”欄中括號內為雜質)。Fe+2HCl ==== FeCl2+H2↑Fe+CuCl2 ==== FeCl2+Cu加足量鹽酸至無氣泡產生,過濾,洗滌,干燥加足量無銹鐵釘或鐵粉,過濾運用金屬化學性質解決實際問題Mg + H2SO4 MgSO4 + H2↑Fe + H2SO4 FeSO4 + H2↑Zn + H2SO4 ZnSO4 + H2↑2Al + 3H2SO4 Al2(SO4)3 + 3H2↑Fe + CuSO4 ==== FeSO4 + Cu單質化合物上述實驗中鎂、鋅、鐵與鹽酸(或稀硫酸)的反應,觀察有何特點?單質化合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置換反應A+BC → AC+B反應類型 反應特點 反應特征 聯系化合反應 多變一 A+B+ →N 都屬于化學基本反應類型分解反應 一變多 A→B+C+ 置換反應 單換單 A+BC → AC+B 化合反應、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的比較:課堂小結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常見活潑金屬有哪些化學性質,請舉例說明.2.如何判斷一個反應是否為置換反應?1. 關于置換反應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A. 置換反應一定在溶液中進行B. 置換反應發生時一定有元素化合價的改變C. 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D. 元素存在形態發生改變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B隨堂練習3. 常溫下,下列物質不能由金屬與稀硫酸反應制得的是( )A. ZnSO4 B. Al2(SO4)3 C. FeSO4 D. CuSO4D2. 下列有關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鐵絲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B. 金屬與氧氣發生的反應大多屬于化合反應C. 銅片在空氣中加熱,表面由黑色逐漸變為紅色D. 金屬與氧氣反應都需要在點燃或加熱的條件下才能發生B3. 如圖,將形狀相同的鋁片、鐵片、銅片分別放入盛有等體積、等濃度稀鹽酸的試管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A. 甲中發生的反應為Al+HCl=== AlCl3+H2↑B. 乙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淺綠色C. 甲、乙試管中反應的劇烈程度相同D. 三支試管中都觀察到有氣泡產生5. 我國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中記載的“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成為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 FeSO4+Cu,關于該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參加反應的物質都為化合物B. 反應中有紅色固體析出C. 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D. 該反應在常溫下就可進行A6.經過實驗探究,人們總結出了金屬活動性順序規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實驗室可以用鈉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B. 工業上可以利用單質鐵回收硫酸鋅溶液中的金屬鋅C. 光亮的鐵片與未經打磨的鋁片分別與稀鹽酸混合,鋁片上先產生氣泡D. 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作為金屬能否在溶液中與其他金屬鹽或酸發生置換反應的一種判斷依據D(1)圖1實驗前調節杠桿平衡,點燃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停止加熱后觀察到杠桿_____(填“左側”或“右側”)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7.課外活動探究中,小明和小組同學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已知氧化銅能與酸反應生成對應的金屬化合物和水):左側2Cu+O2 2CuO(2)圖2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在圖2中反應后的細銅絲團用水沖洗晾干后重新放回圖1的杠桿上(假設其他條件不變),杠桿最終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色,細銅絲團表面的黑色物質逐漸溶解 不平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