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1導學案:人民解放戰爭【學習目標】1.運用知識結構圖,掌握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歷史發展脈絡和階段性特征。【基礎知識】一、爭取和平民族的斗爭背景 抗戰勝利后國內出現兩種方針:中共力爭和平民主;國民黨堅持獨裁內戰努力爭取和平 1945年重慶談判 簽署《 》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1946年政協會議 通過 綱領案等五項協議。結果 國民黨 很快否決了這些協議重慶談判的意義(1)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在人民面前表明了爭取和平的誠意。(2)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和各民主黨派中擴大了影響,(3)迫使國民黨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國民黨若破壞協定、發動內戰,就會在 政治上陷于被動二、全面內戰的爆發1.開始: 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進攻2.粉碎全面進攻:中共確定了自力更生、以自衛戰爭粉碎 軍隊進攻的方針,于1946年7-10月,粉碎了國民黨的 進攻。3.粉碎重點進攻: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西北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先后粉碎、打退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方面 表現 影響經濟危機 濫發 ,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 導致惡性的 ,物價飛漲信任危機 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 的巧取豪奪 國民黨在人民中的信譽一落千丈政治危機 國民黨包辦的“ ”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和內戰的真面目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勝利階段 基本進程 成果戰略反攻 背景: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 標志: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挺進 揭開了 的序幕,是人民解放戰爭的戰略轉折點戰略決戰 三大戰役:遼沈戰役、 、平津戰役 基本摧毀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為中國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最后勝利 ①1949年春,中共在 召開七屆二中全會 ②1949年4月,國共北平談判達成《國內和平協定》但 拒絕簽字; ③1949年4月21-23日,解放軍發起 戰役,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2.意義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是20世紀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的偉大事件之一。【思維點撥】三大戰役戰役名稱及時間 作戰部隊和指揮員 解放地區遼沈戰役( 年9-11月) 東北野戰軍;林彪、羅榮桓 解放東北全境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 年1月) 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 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 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基本解放 全境時期 階段特征 演變原因 結果或影響國民革命時期 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帝國主義的侵略、 的反動統治;兩黨共同的革命對象 發動國民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土地革命時期 兩黨對峙,進行“ ”與反“圍剿”的斗爭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中國共產黨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 中國共產黨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逐步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全面抗戰時期 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日本全面侵華, 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 抗日戰爭勝利解放戰爭時期 兩黨內戰 蔣介石在美國支持下,企圖消滅共產黨,維護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 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的勝利,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與祖國大陸分離中國共產黨軍隊的稱謂時期 稱謂 來源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工農革命軍、工農紅軍 在歐洲,紅色代表革命,共產國際成立時以紅色為標志,后紅色成為各國共產黨政權的代表顏色全民族抗戰時期 八路軍、新四軍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10月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人民解放戰爭時期 野戰軍、人民解放軍 適應人民解放戰爭的形勢,中國共產黨將軍隊陸續改編為野戰軍、人民解放軍【自我檢測】1.1945年 8月《大公報》報道毛澤東來到重慶的消息時稱:“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這是維系中國目前及未來歷史和人民幸福的一個喜訊?!边@反映了“愛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國共雙方消除隔閡,共同抗日B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國民黨的統治C.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合作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D國共和平協商,創建民主共和國2.1946 年,國民黨不斷進犯各解放區,但在口頭上仍 說遵守《雙十協定》,雙方在南京進行談判 1947年2月,談判破裂后,國民黨要求中共人 員限期撤離。中共代表經與美方緊急磋商 美國同意麥康內爾將軍執行“鯰魚行動”把中共人員安全送回延安。材料表明A.美國改變了對國民黨的支持 B.中共贏得了美國的輿論支持C.中共在內戰中處于弱勢地位 D.國共關系引起美國高度關注3.1947年,國民黨統治區的《觀察》周刊寫道:“整個戰局看來頗為有趣,不是拉鋸,而是推磨,從黃河到長江廣大的土地上構成了一個大轉盤,共軍聲東擊西,打南圖北,每動一根毫發也會牽動整個頭部?!辈牧显u述的“戰局”A.是中共軍事戰略調整的結果 B.表明國民黨已失去戰爭優勢C.說明國共雙方展開三大戰役 D.粉碎了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