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蘇州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講練卷(2)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一、知識架構二、要點梳理考點1 夏朝的建立 夏、商、西周的更替 西周的分封制2011版課標:知道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國家的產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夏朝的建立 約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 夏(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 商(約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建立者 禹 湯 周武王都城 陽城(今河南登封) 亳(今河南鄭州)、殷(今河南安陽) ______(今陜西西安)亡國之君 桀 商紂王 周幽王重要事件 王位________代替禪讓制 盤庚遷殷 推行分封制;“國人暴動”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周初分封諸侯國示意圖要點信息:都城鎬京、東都洛邑;晉、宋、魯、齊、吳、燕等諸侯國依據 ________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分封對象 宗親和功臣等主要內容 (2015.2、2017.2)貴族等級 天子——______——卿大夫——士作用 積極: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消極: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春秋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考點2 青銅工藝 甲骨文2011版課標:了解青銅工藝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青銅工藝 概況 商周時期,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商代后期,青銅鑄造業規模宏大,組織嚴密,分工細致功能 商朝以后,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更成為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征典型代表 四羊方尊史料實證:印證了商周時期青銅工藝技法高超 司母戊鼎歷史解釋:也稱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利簋及銘文史料實證:腹內銘文記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紂的過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甲骨文(2021.1) 概念 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史料實證:甲骨文的發現不僅標志著我國有三千多年文字可考的歷史,而且為我們研究商代的社會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記載內容 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造字方法 使用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地位 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影響 (1)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______開始(2)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考點3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都江堰2011版課標: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______出現并在戰國時期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2020.3)(2)手工業:春秋時期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3)商業:春秋時期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商品交換市場出現,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都江堰 時間 公元前256年(戰國后期) 修建者 秦國蜀郡郡守_____ 都江堰示意圖構成 (1)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2)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為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個主體工程功能 是一座綜合性的水利樞紐,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為一個系統,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 (2014.6)影響 (1)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________”(2)2200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考點4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2011版課標: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了解這一時期的社會變化。東周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將國都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中國歷史進入東周時期(2)東周分為____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和____時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 背景 (1)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2)周王室衰微,諸侯國勢力崛起,分封制逐漸遭到破壞(3)諸侯國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為自身利益相互斗爭;當時,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展主要霸主 ________(春秋首霸)、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口號 “尊王攘夷”(尊天子,攘四夷)主要戰役 晉楚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晉楚邲之戰(問鼎中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吳越爭霸(臥薪嘗膽)影響 (1)促進局部統一: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國家出現了走向統一的趨勢(2)民族交融:中原民族在同周邊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背景 經過春秋時期的諸侯紛爭,大部分小諸侯國被兼并,幾個大諸侯國左右著政局,維系周王室統治的各種制度已經完全崩潰戰國七雄 齊、楚、燕、韓、趙、魏、秦重大戰役 齊魏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齊魏馬陵之戰(減灶誘敵)、秦趙長平之戰(紙上談兵)特點 戰爭規模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結果 ________成為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春秋爭霸形勢圖要點信息:有晉、秦、齊、楚、越、吳等主要諸侯國;城濮等戰役地點諸侯國分布特點:黃河中下游地區集中分布 戰國形勢圖要點信息:有韓、趙、魏、秦、齊、楚、燕等主要諸侯國;長平、桂陵、馬陵等地發生重要戰役特點:主要諸侯國間多次進行大規模兼并戰爭考點5 商鞅變法2011版課標:通過商鞅變法,認識改革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背景 (1)經濟:戰國時期,鐵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2)政治: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各諸侯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目的 富國強兵概況 公元前356年開始,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變法(2014.2)內容 政治 (1)確立______,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商鞅銅方量史料實證:是商鞅變法時頒布的標準量器(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印證了商鞅變法時實行的統一度量衡措施,是研究秦國量制的重要史料經濟 (1)廢除______,允許土地自由買賣(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統一________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影響 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019.2)考點6 老子 孔子 百家爭鳴2011版課標: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老子 簡介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國人,______學派創始人。他的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________》)一書中,是道家的經典思想主張 (1)政治主張:主張“__________”,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2020.2)(2)哲學主張: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孔子 簡介 春秋后期魯國人,______學派創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一書(2013.2)思想主張及貢獻 核心思想 “____”: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2016.2)政治主張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________(“為政以德”),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反對苛政,認為統治者只有實行德政,使人民心悅誠服,社會才會穩定教育貢獻 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________”;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文化貢獻 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影響 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百家爭鳴 概念 戰國時期,學術思想領域活躍,形成不同學派,史稱“諸子百家”。學派之間展開辯論,相互抨擊;又相互影響,取長補短。這一思想文化的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___________”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張 學派 代表人物及著作 主要思想及主張墨家 墨子(墨家創始人)、《墨子》 (1)主張“______”“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2)提出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3)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儒家 孟子、《孟子》 (1)主張實行“______”,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2)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荀子》 主張實行“______”,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道家 莊子、《莊子》 (1)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2)認為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韓非、《韓非子》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________,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影響 (1)對當時: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2)對后世: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三、備考精練1.如圖片說明青銅器( ?。?br/>A.產量極高 B.工藝精美 C.種類豐富 D.區分等級2.如圖均為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重要的歷史文物,按其出現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3.“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2022年春晚節目中,以“三星堆”文化為背景的舞蹈《金面》驚艷四方,節目中還原青銅神樹、青銅面具等出土文物造型,部分文物與河南安陽殷墟、山西陶寺遺址、江西新干遺址等地出土的青銅器有相似之處又各具特色。這些考古發現( )A.確定了中華文化的新起源 B.動搖了中原傳統文化的地位C.印證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D.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4.甲骨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如表中的商周時期甲骨文可以印證當時的( )甲骨文現代文字 馬 犬 牛A.土地制度 B.定居農耕生活C.分封制度 D.天文歷法5.七年級(1)班的同學來到山西博物院參觀國寶級文物——“侯馬盟書”。盟書多用朱筆寫于玉石片上,記載了春秋到戰國時期,晉國趙氏等六卿內爭演化為四卿并立直至三家分晉的歷史。下面對該文物的解讀正確的是( ?。?br/>A.見證了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B.表明中國最早的文字出現在山西C.盟書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屬于第二手史料D.盟書中的小篆文字,字形古雅,有書法藝術價值6.這項水利工程的科學奧妙之處,集中反映在以上三大工程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大系統,形成無壩限量引水并且在岷江不同水量情況下的分洪除沙、引水灌溉的能力,使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適應了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這描述的是( ?。?br/>A.靈渠 B.都江堰 C.鄭國渠 D.大運河7.《三字經》記載:“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從材料中,我們能提取的正確歷史信息是( ?。?br/>A.啟建立了夏朝 B.夏朝開創了世襲制C.商朝建立者是紂 D.武王伐紂西周滅亡8.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如圖歷史事件發生在①對應朝代的是( ?。?br/>A.大禹治水 B.盤庚遷殷 C.國人暴動 D.平王東遷9.殷商甲骨卜辭中已有代表個、十、百、千、萬的數字,還記錄了多種疾病,涵蓋后世的內、外、婦產、小兒等科,見于卜辭的治療方法有艾灸、按摩等,卜辭記載當時還有“小疾臣”的官職,專門管理醫藥疾病事務。這些考古研究成果表明商代( ?。?br/>A.醫學十分發達 B.社會秩序穩定C.科技已有進步 D.數學領先世界10.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界呈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家提倡“仁政”“禮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和民心;法家提出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國家。其中的哪一學派符合當時的歷史潮流,被統治者采納?( ?。?br/>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二.材料題(共2小題)11.2022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三星堆青銅大面具發布亮相(材料一),這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的青銅面具,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文物講述人說:“根據考古研究,青銅大面具的分鑄技術和合金比例與安陽殷墟屬于同一系統,反映了中原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響……”。材料三:三星堆出土的圓尊紋飾:獸面有粗壯的向外卷的雙角,巨眼凸睛……與流行于殷墟一期的獸面紋十分相似?!幾躁惞?、張長壽《殷墟青銅容器上獸面紋的斷代研究》(1)文物講述人得出的“中原文化對三星堆文化的深刻影響”這一觀點引起了小趙同學的興趣,他和同學們來到上海博物館探究。以下正在展出的展覽中,他們可以選擇的有 、 。A.宅茲中國一一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B.塔拉薩:海洋文明與希臘藝術展C.上海博物館古代青銅館展覽D.“海上生民樂——上海博物館建館70周年文物民樂展演”(2)觀展中,同學們發現了出土于中原地區的青銅面具(材料二)。對比中原地區的面具和三星堆青銅大面具,能得出什么結論?(3)觀展后,同學們又在上海圖書館查閱到材料三,發現殷城出土圓尊上的紋飾與三星堆圓尊上的紋飾十分相似。綜合以上所有信息,請歸納早期中華文明的特點。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如圖1所示(1)材料一中①②兩處應填入的制度分別是什么?材料二 如圖2所示材料三 諸侯國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與西周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實際上擴大了周文化影響,使得人們逐漸形成了趨同的文化和政治觀念,并在相近的觀念下逐漸產生了對周王室的認同感,實際上為秦漢時期的大一統打下了一定基礎。(2)依據材料二諸侯要對周天子盡哪些義務?依據材料三概況分封制有何進步性。參考答案1-10 CADBA BBBCD11.(1)A、C。(2)中國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一體。(3)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起源,具有鮮明的本土特點。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起源,具有鮮明的多元起源、多區域不平衡發展的特點。12.(1)①:禪讓制;②:世襲制。(2)義務: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分封制意義:加強對國家的統治,使國家與地方緊密聯系,促進國家繁榮,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文化認同,為后來秦漢時期的大一統奠定了一定的基礎。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