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三單元 計量時間 整理與復習教科版 五年級上整理與復習一、時間在流逝(第1課)做喜歡的事情感覺時間過得快,做不喜歡的事情感覺時間過得慢,靠感覺估計時間不準確。計量時間二、日晷、水鐘和擺鐘的構造原理(第2~4課)(1)原理:利用光影計時。1、日晷(2)優(yōu)點:結構簡單。(3)缺點:陰雨天、夜晚無法使用。(1)原理:滴水的等時性。2、水鐘(受水型和泄水型)(2)優(yōu)點:可以在夜晚使用。(3)缺點:需要有人看守。(1)原理:擺的等時性。3、擺鐘(2)優(yōu)點:計時更準確。(3)缺點:擺幅越來越小。整理與復習計量時間三、深入研究擺鐘的制造原理(第5~6課)四、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第7課)1、擺錘質量不影響擺動快慢。2、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日晷→水鐘→擺鐘→鐘表整理與復習易混易錯分析易混點時辰和小時自人類具有“時間”這一概念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經年累月不斷地尋求著準確計量時間的方法。古人經過長時間的觀測和經驗積累,發(fā)現太陽在天空中有規(guī)律地改變著位置,月亮在天空中的移動也有一定的周期。擁有了這樣的認識,古代人類將天文現象與自己的生活進行了密切的聯系。根據天文現象固有的周期性,形成了歷法和時間的概念——一年分為360天加5天,每天24小時,午前、午后各12小時,這就是我們能夠追溯到的時間劃分。古代的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2小時。整理與復習易混易錯分析易混點時辰和小時例:在古代,人類用太陽計時,晝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類最早的時間單位( )。A.天 B.月 C.小時解析:在古代,人類用太陽計時,晝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類最早的時間單位——天。晝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時,即一天。答案:A整理與復習易錯點一擺的等時性同一個單擺每擺動一次所需的時間是相等的,據此人們制造了擺鐘,使時間的計量誤差更小。無論擺幅(擺角小于5°時)大一些還是小一些,擺來回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總是相等的,這就是擺的等時性。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質量和擺動幅度無關,與擺長有關。例:各種擺鐘的擺每分鐘都擺動( )次。A.90 B.60 C.30解析:各種擺鐘的擺擺動一個來回都需要1秒,每分鐘都擺動60次。答案:B整理與復習易錯點二擺長和擺繩的長度擺長不等于擺繩的長度,真正的擺長是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長有關。同一個擺,擺長越長,擺動越慢;擺長越短,擺動越快。整理與復習易錯點二例:下面的三個擺,擺動速度最快的是( )。A.1號擺 B.2號擺 C.號擺解析:擺長是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1號擺的支架到擺錘重心的距離最短,所以它擺動的速度最快。答案:A1號擺2號擺3號擺單元測試一、判斷題1、時間的流逝是由快到慢的。(×)解析:時間是以不變的速度在流逝的。2、長久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求精確的計時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制作的計時工具越來越精確。(√)3、古埃及人把天空劃分為36個星座,并利用星座來計時。(√)4、擺錘質量越大,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越多。(×)解析:擺每分鐘擺動的次數與擺錘質量無關,與擺長有關。5、日晷不僅在白天能用來計時,在夜間也能用來計時。(×)6、水鐘是一種很精密的計時儀器。(×)解析:水鐘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與現代精密的計時工具相比,存在一定的誤差。單元測試二、選擇題1、在下面的計時工具中,(B)的計時精確度是最高的。A.日晷 B.鐘擺 C.水鐘2、在單位時間內,擺擺動的次數與(C)有關。A.擺錘的質量 B.擺錘的大小 C.擺長3、如果一個擺鐘的擺擺動得很太快,我們可以用(A)的方法來校準它。A.調長擺繩 B.調短擺繩 C.增加擺錘質量解析:如果一個擺鐘的擺擺動得太快,調長擺繩可以使擺擺動的速度減慢。4、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A)。A.長→短→長 B.短→長→短 C.長短基本不變5、像鐘擺這樣的運動是(B)。A. 移動 B. 擺動 C. 晃動單元測試三、簡答題1、在沒有精確的計時工具的條件下,你有幾種方法估測一分鐘有多長?說說你的方法。答:可以用數心跳,數脈捕,有節(jié)奏地拍打等方法估測一分鐘有多長。(合理即可)2、什么時擺的等時性?擺的等時性是哪位科學家發(fā)現的?答:擺的等時性是指擺長一定的情況下,擺每擺動一次的時間是相等的。擺的等時性是伽利略發(fā)現的。單元測試四、實驗探究題請你根據這個實驗裝置圖,回答以下問題。1、這套器材是研究(擺繩長度)對擺擺動快慢的影響的實驗裝置。2、小明在進行這個實驗時,需要保持不變的實驗條件是(擺錘質量)和(擺動幅度)。3、小明在測A、B兩個擺一分鐘擺動的次數時,一個擺一分鐘擺動30次,另一個擺一分鐘擺動45次,請你幫助小明把數據填到表格中。A擺 B擺一分鐘擺動的次數 45次 30次AB1.在塑料瓶中裝入200毫升水,在瓶底鑿一小孔。如果流出前50毫升水需要15秒鐘,那么流出最后50毫升水需要的時間。( B )A等于15秒 B大于15秒 C小于15秒2.下列用來研究擺擺動的快慢與擺錘質量關系的實驗的一組擺是( C )。3.成成觀察到擺擺動15次時,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鐘后再觀察一次,同一個擺擺動15次時,這個滴漏中滴下的水滴(A)A 少于30滴 B正好30滴 C 多于30滴易錯題A.B.C.易錯題1.根據“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變化規(guī)律”制作的計時工具是(A )A 日晷 B 圭表 C渾天儀 D水運儀象臺2.古代科學家發(fā)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是(B)A 日晷 B 圭表 C渾天儀 D水運儀象臺3.陽陽、小明、苗苗自制了如圖所示的水鐘,標注的時間刻度正確的是( B )。塔吊吊起和移動重物的過程與( A)相似。A.手臂拿起啞鈴 B.鳥用翅膀飛行 C.血液在血管流動“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探究。下面是小柯制作的4個不同的擺,他測試并記錄了其中兩個擺的擺動快慢。(1)如果小柯想要探究擺錘質量對擺動快慢的影響,他應該選擇 1 號和 2 號擺。(2)用2號擺和4號擺進行對比實驗,可以探究的問題是擺的快慢是否( C )。A.隨時間發(fā)生變化B.和擺錘質量有關C.和擺繩長短有關(3)根據對比實驗要求和小柯的記錄,我們可以推測出他用的是__3_號擺和1號擺。(4)根據小柯的“20秒內的擺動次數比較”記錄表,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5)小柯想要做一一個1分鐘擺動60次的擺,可以選擇哪一個擺 怎樣調節(jié) 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擺繩越長,擺的越慢,擺繩越短,擺的越快。兩種方法任選其一即可。方法一:選擇1號擺(1分),一次減少2(5)厘米繩長,多次測試,直至每分鐘擺動60次為止;方法二:選擇另一個擺(1分),一次增加2(5)厘米繩長,多次測試,直至每分鐘擺動60次為止同學們用兩個礦泉水瓶做成了簡易水鐘,請回答下列問題。①如圖甲,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水位從0開始線下降到1厘米位置,比水位從1厘米下降到2厘米位置,所花的時間要_ 短 (填“長”或“短”)一些。②上述實驗是研究( B )對水流速度的影響。A.孔徑大小B.水位高度C.瓶身粗細③如果給這個水鐘標上刻度,圖乙中刻度標注正確的是_A_ (填“A”或“B")。④用水來計量時間,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A)。A.水流速度B.水質好壞C.水瓶大小(2)右圖為我國古代的水鐘。①隨著時間的流逝浮標的位置會_升高 (填“升高”“下降”或“不變”)。②漏斗邊上的泄水孔的作用是_保持水位一致 ,從而讓水以均勻的速度下流。③與我們自制的水谷相比,古代水鐘水流的速度非常慢。請問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 在現代生活里,人們通過鐘表來掌握時間、安排工作或做出決定。計時工具發(fā)展的歷史,就是不斷滿足人們計量時間需求的過程。1)請根據計時工具的發(fā)展過程,在下圖方格中填寫相應信息。(2)請你設計一件計時工具,要求能計時一分鐘。請在下列方框中畫出設計示意圖,并寫出使用方法。我的一分鐘計時器 示意圖 使用方法缺點:。缺點:。陰天、晚上不能使用水流速度不好控制陽光下影子方向有規(guī)律變化原理:。原理:。日晷水鐘擺鐘石英鐘石英鐘晶體有規(guī)律振動24小時誤差不超過1秒精確度高水流速度基本均勻擺的等時性小科和小明發(fā)現秋千就相當于擺,所以就繼續(xù)研究了1分鐘內一人和兩人坐上不同秋千后擺動次數的比較。記錄數據如下。1.秋千在擺動時的計數方法應該是 ( C )。A.來回擺動算2次 B.擺到最低點算1次C.來回擺動算1次 D.擺到最高點算1次2.比較上表中的數據,可發(fā)現甲秋千與乙秋千的不同之處是 ( A )。A.甲秋千的擺繩比乙秋千長 B.甲秋千的擺繩與乙秋千一樣長C.乙秋千的擺繩比甲秋千長 D.無法比較3.從上表“一人坐甲秋千”與“兩人坐甲秋千”的測試中,我們發(fā)現 ( B )。A.“擺錘”越輕,擺得越慢 B.“擺錘”的質量不影響擺的快慢C.“擺錘”越重,擺得越慢 D.無法得出結論第 一 次 測 試 第 二 次 測 試 第 三 次 測 試 我的取值一人坐甲秋千 11 12 12 12兩人坐甲秋千 12 12 12 12兩人坐乙秋千 14 14 13 141.“兩人坐甲秋千”與“兩人坐乙秋千”的測試中,需要控制的條件是 ( D )。A.擺動幅度 B.重物(兩人) C.擺動時間 D.以上均是2.課堂上某個擺1分鐘擺了55次,想要它擺60次,可以 ( C)。A.增加擺繩長度 B.增大擺錘質量 C.縮短擺繩長度 D.減小擺錘質量3.小科和小明在做接水和秋千測試時,兩人的配合需要非常默契,他們在喊起始口令時,最理想的口令是( D )。A.預備-開始 B.3-2-1-開始 C.3-2-1-放 D.以上都行4.如右圖所示,水從水缸的溢水口不斷溢出,如果我們在水缸底部打一小孔,小孔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勻速的嗎 請簡要說明理由。小科和小明發(fā)現秋千就相當于擺,所以就繼續(xù)研究了1分鐘內一人和兩人坐上不同秋千后擺動次數的比較。記錄數據如下。是勻速的;水位一致,水流速度均勻。第 一 次 測 試 第 二 次 測 試 第 三 次 測 試 我的取值一人坐甲秋千 11 12 12 12兩人坐甲秋千 12 12 12 12兩人坐乙秋千 14 14 13 14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