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燃燒和滅火 安全知識一、燃燒和滅火1.燃燒的條件:需要可燃物、與空氣(或氧氣)接觸、溫度要達到著火點。 (1)著火點是物質固有的屬性,一般不會改變。(2)并非所有的燃燒都需要氧氣,如氫氣能在氯氣中燃燒,鎂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知識梳理2.滅火的方法:清除或隔離可燃物或隔絕氧氣(或空氣)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使溫度降(1)圖書檔案、貴重儀器失火要選擇__________滅火器。(2)關閉燃氣氣閥的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二氧化碳隔離可燃物3.燃燒條件的探究4.相關實驗(1)圖1為“蠟燭在不同條件下的燃燒”實驗,實驗Ⅰ、Ⅱ對比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Ⅲ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蠟燭燃燒需要氧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2)圖2是“粉塵爆炸”演示實驗,鼓入空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蠟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圖3為“水基型滅火器”模擬實驗,該實驗的滅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水基型滅火器要____(填“正”或“倒”)掛在墻上。形成粉塵,增大空氣與面粉的接觸面積點燃可燃物隔絕空氣、降溫正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識1.爆炸和緩慢氧化(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燃燒,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的爆炸。如瓦斯爆炸等。(2)緩慢氧化:有些氧化反應進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察覺,這種氧化叫緩慢氧化;緩慢氧化雖不劇烈、不發光、但會放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動植物呼吸、食物的腐爛等2.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1.正誤判斷,對的打“√”,錯的打“×”。炒菜時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 )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對點練習2.詩人陸游的筆記中記載“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中有夾瓷盞……可省油之半”“一端作小竅,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夾瓷盞被稱為省油燈,用棉繩做炷(燈芯),上層盞盛油,下層盞盛水,其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1)圖中屬于可燃物的是____和____,這是燃燒的___個條件之一。(2)省油燈的原理是:油燃燒______,上層盞內油溫______,下層盞內水吸熱,減少油的_______,以達到省油的目的。油炷3放熱升高揮發 3.飚”(即風)提供燃燒所需的______________。4.對比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的現象,分析室內起火時,如果打開門窗,火會燒得更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氣(或氧氣)門窗,給可燃物的燃燒提供了充足的空氣(或氧氣)打開5.(2023·廣西)學生承擔家務是勞動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務勞動的過程中,利用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的原理來滅火的是 ( )A.用水澆滅家庭聚會的篝火B.旋轉燃氣爐開關熄滅爐火C.蓋上鍋蓋熄滅鍋中的油火D.移除爐灶內木柴熄滅灶火A6. “燒番塔”是廣東省佛山、肇慶很多村莊的中秋保留節目,番塔一般用磚頭或瓦片砌成,下面有幾個入口用來放入木糠、禾稈草。請你聯系所學化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番塔堆砌時留有很多孔隙——加速空氣流動補充氧氣B.番塔外墻不燃燒——磚頭不是可燃物C.燒番塔過程中翻動稻草火焰更旺——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D.燒番塔前放入點燃的禾稈草——提高可燃物的著火點D7.(2023·惠州模擬)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蓋上時,內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輕輕一吹,可燃物就燃燒起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蓋上竹筒帽是為了減少與氧氣的接觸B.裝在竹筒內的可燃物燃燒時發生氧化反應C.打開竹筒帽,吹一吹,可燃物溫度升高,使可燃物劇烈燃燒D.打開竹筒帽,吹一吹,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可燃物劇烈燃燒C8.閱讀下列三段資料,用化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Ⅰ.蒙沖斗艦數十,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晉·陳壽《三國志》——火燒赤壁)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梅花》)Ⅲ.燒鐵器浮于膽礬水(硫酸銅溶液)中,即成銅色也。(明·宋應星《天工開物》)(1)資料Ⅰ中薪草和膏油能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風盛猛”說明______________越充足,物質燃燒越劇烈。(2)資料Ⅱ中從微觀角度分析,水結冰時,發生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有暗香來”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3)資料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氧氣(或空氣)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分子在不斷地運動Fe+CuSO4=== Cu+FeSO41.學校采購了一批含75%酒精的免洗消毒噴霧。你建議在存放處張貼的警示標識是 ( )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識和圖標D2.(2023·惠州模擬)下列標識中與燃燒和爆炸無關的圖標是 ( )D3.(2023·揭陽模擬)2022年9月16日下午,長沙“最高樓”電信大廈發生火災,現場濃煙滾滾,數十層樓體劇烈燃燒。截至2022年9月16日19時30分,樓體明火已經被撲滅,火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調查統計表明,很多火災傷亡事故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識造成的。下列自救措施中,正確的是 ( )A.家用電器著火時,立即用水撲滅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蓋上鍋蓋C.高層住房著火時,立即乘坐電梯逃離D.發現煤氣泄漏時,立即打開抽油煙機排氣B4. 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粉塵爆炸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 )A.燃著的蠟燭可提高面粉的著火點B.鼓氣的目的是增大面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C.實驗說明粉塵遇到空氣就會發生爆炸D.將面粉換成粉筆灰,也能完成該實驗B5.學生熄燈就寢后,五樓一名同學違規點蠟燭看書,不小心引燃蚊帳,導致火災。回答下列問題。(1)從物質燃燒的條件看,蚊帳是________。(2)該同學慌忙打開房門,致使火勢迅速擴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物提供了充足的空氣(或氧氣)(3)同寢室同學驚醒后,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確的是____(多選,填序號)。a.撥打“119” b.跳樓逃生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d.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離(4)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噴水將大火撲滅,水槍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ad降溫至著火點以下1.(2023·牡丹江)加油站應張貼的消防安全圖標是 ( )D強化練習2.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低氧氣濃度使煤燃燒得更充分B.使可燃物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可以滅火C.燃燒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反應D.炒菜時油鍋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B3.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B.風助火勢——提供充足的O2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D.鉆木取火——降低著火點D4.(2023·南寧模擬)下列物質與空氣混合后,遇明火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 )A.氮氣B.甲烷C.汽油D.面粉A5.(2023·棗莊改編)學習科學知識,樹立安全意識。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天然氣泄漏時,應立即打開排風扇B.室內發生火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盡量貼近地面逃離C.加油站、面粉加工廠嚴禁煙火D.電線著火,先斷電再滅火A6.如圖是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a、b處的現象說明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B.管口氣球的使用體現實驗綠色化C.熱水的作用只有隔絕氧氣D.實驗中a、c處的現象說明燃燒需要氧氣參與C7.某氣體由氫氣、一氧化碳和甲烷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點燃該氣體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水霧;把燒杯迅速倒轉過來,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下列對氣體組成的推斷正確的是 ( )A.可能只有氫氣一種氣體B.可能只有甲烷一種氣體C.三種氣體一定都存在D.一定是氫氣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氣體B8.(2023·汕頭模擬改編)二氧化碳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關系。(1)大棚種植蔬菜過程中,需要增施二氧化碳氣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2)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時,老師做了如圖甲所示實驗,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質。促進光合作用密度比空氣大(3)同學們受到老師的啟發,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家庭小實驗,結果發現“高的蠟燭”先熄滅了,你認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上述實驗得到啟發:從意外失火的高樓中逃生的正確方法是____(填序號)。①低頭彎腰沿墻迅速移向門外 ②打開窗戶跳出蠟燭燃燒放出的熱量使生成的CO2向上擴散①9.(2023·江門模擬)如圖,“紙火鍋”是用紙做容器盛放湯料的火鍋,加熱火鍋時紙不會燃燒。對此現象的解釋合理的是 ( )A.紙不是可燃物,所以不會燃燒B.紙被水浸濕,導致紙的著火點降低C.因沒有充足的空氣,所以紙不會燃燒D.水蒸發時吸收熱量,溫度達不到紙的著火點D10.下面是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活動的部分操作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1可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燃燒需要________,蘸水棉球不燃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可燃物燃燒需要可燃物(2)實驗2觀察到先燃燒的物質是______,若將銅片上的物質換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進行實驗,觀察到木屑先燃燒,說明木屑的著火點比煤粉____,此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低證明燃燒條件之一是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3)實驗3將蠟燭(足量)放置在密閉廣口瓶內燃燒至熄滅,該過程中O2和CO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通過分析,由該圖可推理出的結論是____(多選,填序號)。a.曲線①表示CO含量的變化b.蠟燭發生了不完全燃燒的反應c.蠟燭由碳、氫元素組成d.蠟燭熄滅時,容器內氧氣沒有耗盡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