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單元 物質及其變化 課件(共107張PPT)(單元教學設計)高一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單元 物質及其變化 課件(共107張PPT)(單元教學設計)高一化學(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共107張PPT)
第一單元
物質及其變化
物質的分類及轉化
離子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第一單元
物質及其變化
一、教材與教學內容
作為高中化學的第一章,本章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承前”是指復習初中化學的重要內容;“啟后’是指在初中復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和拓展,從而為高中化學必修課程的學習,乃至整個高中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本章所介紹的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等內容,是中學化學重要的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以及本章初步建立的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兩個重要視角一—物質類別和元素價態,是元素化合物、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與平衡、化學反應與能量等后續內容學習的基礎。因此,本章內容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一、教材與教學內容
物質及其變化是化學的重要研究對系。對于超過1億種的物質和更為豐富的化學變化,人們要想認識它們的規律性,就必領運用分類的方法。這既反映了化學的發展規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通過觀察能辯識一定條件下物質的形態及變化的宏觀現象,初步掌握物質及其變化的分類方法,能運用行號表征物質及其變化:能從不同視角對紛繁復雜的化學變化進行分類研究,逐步揭示各類變化的特征和規律。因此,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研究是本章教材編寫的一條基本線索,如下圖所示。
一、教材與教學內容
二、單元教學設計思路及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真情境、真問題、真解決、真研究,在問題中建立思維模型、在任務中運用思維模型
物質及其變化是化學的重要研究對系
以日常生活生產中同學們熟知事物為真實情景
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分類研究為基本線索
建立認知模型
二、單元教學設計思路及教學目標
基于物質類別研究物質性質的認知模型
根據物質的分類,可以更好地認識某類物質的性質,以及不同類別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從而制備新物質。
物質的分類
物質的性質
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認識
認識
人類生活和生產所需要的新物質
制備
制備
三,單元目標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常見物質及變化的分類方法——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夠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
2,在了解分散系概念的基礎上知道膠體是一種分散系,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膠體。
3,通過對不同物質進行導電性測試分析,從宏觀、微觀和符號等多方面逐步建立對電離概念的認識。
4,能觀察并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
5,通過實驗探究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氧化還原現象。
6,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宏觀辨識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幾種常見的酸、堿、鹽、氧化物、金屬、非金屬的組成、性質的分析比較,歸納出它們在組成、性質上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從而了解對物質進行分類的幾種方法。
2,通過對化學實驗模型的觀察、比較、分析,得出膠體的概念;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膠體的重要性質——丁達爾現象。
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
過程與方法 3、通過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微觀探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初步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認知模型。
4,通過實驗探究常見的化合物水溶液的導電性,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物質的分類方法”的研究幫助學生建立和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分類觀,幫助學生應用分類的觀點來學習和研究化學,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2,通過對膠體性質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通過溶液導電與生產生活實例的聯系,依據所學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科學準確的分析,將化學知識應用到生產生活中,發揮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通過設計方案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氧化還原反應價值,初步形成綠色應用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單元目標
四,學情分析
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其情緒和心理都處于較興奮狀態,而且此年齡段的學生具有學習能力強、較容易接受新事物、思維活躍等特點。經過初中一年的化學學習,對化學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具有了一定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仍有待提高。
五、教學目標及教學課時安排
課時1 物質的分類
1. 依據物質的組成與性質對學過的物質進行分類,可采用圖、表等多種形式,列舉鈣、碳等元素的典型代表物; 2. 能依據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對分散系進行分類,能舉例說明膠體的典型特征。 課時2 化學反應的分類
1.依據不同標準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研究,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回顧四大基本反應; 2.根據有無離子參加反應學習離子反應概念; 3.根據反應中電子轉移來討論氧化還原反應概念。 五、教學目標及教學課時安排
課時3 物質的轉化
1. 能從物質類別和元素價態變化的視角說明物質的轉化途徑; 2. 能利用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對常見的反應進行分類和分析說明; 3. 能觀察并如實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進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結論 課時4 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及應用
1.通過閱讀歸納、練習應用,學會利用氧化性和還原性強弱判斷化學反應能否發生; 2.能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與研究,感受氧化還原反應的價值。 五、教學目標及教學課時安排
課時5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與計算
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基本原則、一般步驟,學習多種類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2,學會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的依據,利用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練習計算的方法,繼而解決多種計算題型; 3.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與研究,感受氧化還原反應的價值。 六、教學內容
課時1
物質的分類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初高中知識銜接 【圖片展示】生活中分類的具體例子 特征相似的物質歸類到一起提高效率更快更便捷 生活中的分類 物質分類的常用方法 分類應依據事先設定的“標準”進行,“標準”不同,分類方法也不相同 ①樹狀分類法 對同類事物按照某些屬性進行再分類的 分類方法。 根據物質的組成可對物質進行如圖分類 嘗試將化學物質進行分類,畫出圖示,說一說分類的標準
圖文并茂,能夠較快地讓學生進入本節課堂學習。簡單的思維訓練能夠讓學生感悟本節課的知識點。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用生活中的常識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初高中知識銜接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 嘗試將化學物質進行分類,畫出圖示,說一說分類的標準 思考討論 樹狀分類法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的能力,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標準對分類的結果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 交叉分類法:對一種事物用兩種及以上標準分類 請嘗試對你所學過的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并與同學交流 思考討論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的能力,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標準對分類的結果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根據物質性質分類——氧化物 【展示】Ca → CaO → Ca(OH)2 → CaCO3 C → CO2 → H2CO3 → CaCO3 【提出任務】根據熟悉的物質轉化關系,預測Na,S單質及化合物的轉化關系。 【展示】金屬單質→ 金屬氧化物→ 堿 →鹽 非金屬單質→ 非金屬氧化物 → 酸 → 鹽 根據物質性質分類——氧化物 請嘗試對你所學過的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并與同學交流 思考討論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的能力,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標準對分類的結果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根據物質性質分類——酸 食用堿的成分是Na2CO3,又名純堿,廣泛用于制作各類面食。純堿(Na2CO3)屬于堿嗎?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 請嘗試對你所學過的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并與同學交流 思考討論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的能力,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標準對分類的結果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發面的過程中會有微生物生成酸,面團發起后會變酸,必須加食用堿(碳酸鹽)把酸反應掉,才能制作出美味的面食。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根據物質性質分類——堿 根據物質性質分類——鹽 請嘗試對你所學過的化學物質進行分類,并與同學交流 思考討論 樹狀分類法 交叉分類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歸納的能力,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標準對分類的結果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類比溶液的定義,思考分散系的定義 分散系根據什么分類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分散系:一種(或多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得到的體系。 分散質:被分散的物質稱作分散質(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 分散劑:容納分散質的物質稱作分散劑(可以是氣體、液體、固體)。 同學們有哪些熟悉的分散系?如何區分? 按照分散質粒子直徑分類: 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 【傾聽 思考 回答】溶液和濁液的異同點?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傾聽 思考】分散系的分類方法。舉出常見的不同類型的分散系?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比分析能力,挖掘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按照分散劑氣液固三種狀態分類 按照分散劑氣液固三種狀態分類 氣溶膠:云、霧 液溶膠:稀豆漿、Fe(OH)3膠體、淀粉溶液 固溶膠:有色玻璃 常見的膠體: 煙、云、霧、血液、牛奶、豆漿、果凍、蛋清、墨水、肥皂水、有色玻璃、變色玻璃、土壤膠體、淀粉溶液等。
【傾聽 思考 回答】溶液和濁液的異同點?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傾聽 思考】分散系的分類方法。舉出常見的不同類型的分散系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比分析能力,挖掘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如何分離膠體與溶液? 現代醫學--血液透析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用生活中的常識解決問題。
使學生對具體問題能從其本質上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上,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做中學”、在“學中思”是新課程改革的方向,盡最大可能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使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我這節的設計也是以此為依據的。從分類依據不同到分類結果不同,讓不同的學生上講臺通過自己的觀察分類;從純凈物的分類到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不同,讓學生在一連串的問題中思考分析學會分類、歸納演繹。另一方面,由于知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在此節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滲透第一章有關內容的復習,從而將新舊知識形成連貫,體現新課教學的一大特色。
學生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積極性,課堂非常活躍的、師生互動精彩,老師用怎樣的方式教給學生則考驗老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智慧,這種方式應該是學生樂于接受并且主動接受的。但更多的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充分的挖掘教材和學生的情況,充分對教材內容整合,不必拘泥教材的內容安排。
課堂評價
物質的分類
1. 物質的分類如下圖所示:
由圖判斷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甲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樹狀分類法
B.乙圖所示的分類方法屬于交叉分類法
C.非金屬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堿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屬氧化物
C
解析: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既不能與酸反應又不能與堿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水,屬于不成鹽氧化物。
1.采用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將非金屬氧化物分為不同的類別。根據某種共性,可將CO2、P2O5、SO2、SO3、Cl2O7歸為一類,下列物質中,完全符合此共性而能歸為此類物質的是
A.CaO B.CO C.SiO2 D.H2O

CO2、P2O5、SO2、SO3、Cl2O7都屬于酸性氧化物,CaO屬于堿性氧化物,CO和H2O既不屬于酸性氧化物,也不屬于堿性氧化物。
2.某校實驗室將試劑分類后放在不同的試劑柜里,已存放的部分試劑如下表:
試劑柜號 ① ② ③ ④
試劑 NaOH、Ca(OH)2 鹽酸、硫酸 MnO2、CuO NaCl、Na2SO4
該實驗室新購進部分氧化鈣和純堿,應將它們分別放在
A.③和① B.④和①
C.①和② D.③和④

現有下列物質:①H2O ②空氣 ③Mg ④CaO ⑤H2SO4 ⑥Ca(OH)2 ⑦CuSO4·5H2O ⑧碘酒 ⑨C2H5OH ⑩NaHCO3。
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號,下同);
屬于酸的是________;屬于鹽的是________;屬于有機物的是______;
②⑧ ⑤ ⑦⑩ ⑨
課堂評價
分散系
解析 C項是溶液,不能產生丁達爾效應。
答案 C
2.膠體與溶液的根本區別在于 (  )
A.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現象
B.分散質粒子是否帶電荷
C.分散系是否穩定
D.分散質粒子的大小
分析:分散系的本質區別在于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分散質粒子直徑小于1 nm的分散系是溶液;分散質粒子直徑大于100 nm的分散系是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 nm的分散系是膠體。
D
3.(2022·浙江麗水高一期末)下列有關分散系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乳濁液和懸濁液都屬于濁液,它們的分散質粒子直徑均大于100 nm
B.把FeCl3飽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制備Fe(OH)3膠體
C.按照分散劑的不同,膠體可分為液溶膠、氣溶膠和固溶膠
D.可用丁達爾效應區分CuSO4溶液和Fe(OH)3膠體

答案  B
六、教學內容
課時2
化學反應的分類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初高中知識銜接 四大基本反應類型 酸的通性(鹽酸) 在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酸、堿、鹽的性質,請同學以鹽酸為例,回想鹽酸能與哪些物質反應?舉例說明 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溶液中都含有H+ 請思考NaOH、KOH、Ba(OH)2具有堿通性的原因 思考酸有哪些通性(以HCl為例)并判斷反應類型 思考NaOH、KOH、Ba(OH)2具有堿通性的原因
圖文并茂,能夠較快地讓學生進入本節課堂學習。簡單的思維訓練能夠讓學生感悟本節課的知識點。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初高中知識銜接 酸的通性(鹽酸) 堿的通性(氫氧化鈉) 鹽的通性 酸的通性(鹽酸) 堿的通性(氫氧化鈉) 四種基本反應類型 思考、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回答問題,以小組形式展示成果,并進行總結。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學會歸納總結問題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從離子反應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初高中知識銜接 導入新課 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KCl和NaNO3不發生化學反應,如果將KCl和NaNO3混合溶液蒸干,應該得到哪幾種固體? 提示:在溶液中電解質常常以離子形式存在,我們應該從離子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溶液中的電解質。 實驗步驟 向盛有2 ml Na2SO4稀溶液的試管中加入 2 ml BaCl2稀溶液,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 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觀察實驗現象 分析原理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KCl固體
NaNO3固體
溶解
KCl和NaNO3
混合溶液
蒸發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及方程式 定義: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 根據以上書寫步驟,請同學們交流討論填寫下表應的式子。 請嘗試對你所學過的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并與同學交流 思考討論 根據以上書寫步驟,請同學們交流討論填寫下表
使學生對具體問題能從其本質上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離子反應及方程式 離子反應及方程式 請嘗試離子反應及方程式的書寫 思考討論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讓學生自己動手書寫離子方程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書寫離子方程式應注意的問題 2. 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①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 如CaCl2+Na2CO3 = CaCO3↓+2NaCl可用離子方程式 Ca2++ = CaCO3↓表示。 ②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如NaOH和HCl、NaOH和HNO3、KOH和H2SO4的反應都 可用離子方程式H++OH- = H2O表示。 3.書寫離子方程式應注意的問題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請嘗試離子反應及方程式的書寫
讓學生自己動手書寫離子方程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書寫離子方程式應注意的問題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請嘗試離子反應及方程式的書寫
讓學生自己動手書寫離子方程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比較枯燥,不能直接理解,如何讓學生對枯燥的概念辨析和基礎理論感興趣。本節課做法較好的地方有:
1.課堂引入:采用生活常識引入。在熟悉、可接觸到的情境中,學生對知識的熱情被激發,同時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本節課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注重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通過微觀動畫使學生自主分析氯化鈉溶液導電的實質;通過在一定條件下能否電離對化合物進行分類;通過電離方程式在電離角度總結酸堿鹽的概念,從電離的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發展了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化學學科素養。
3.本節課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探究、認知,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方法,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注重“微觀變化,符號表達”基本技能的落實。
課堂評價
離子反應及其反應條件
題組一 離子反應及其反應條件
1.下列各組物質間的反應不屬于離子反應的是
A.鋅和稀硫酸反應
B.氯化鈉溶液和硝酸銀溶液反應
C.木炭和氧氣反應
D.燒堿溶液和氯化鐵溶液反應

選項C中的反應不在溶液中進行且無離子參加或生成,不屬于離子反應。
2.依據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分析,下列不能發生離子反應的是
A.AgNO3+HCl===AgCl↓+HNO3
B.NaOH+KCl===NaCl+KOH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Fe+CuCl2===Cu+FeCl2

選項A、C中的反應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能發生離子反應;
選項B中NaOH與KCl不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二者不能發生離子反應。
3.下列對于離子反應的表述正確的是
A.離子反應中一定有沉淀生成
B.反應中有氣體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離子反應
C.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之一可以是有難電離的物質生成
D.非電解質二氧化碳與足量燒堿溶液的反應不屬于離子反應

課堂評價
離子反應方程式
題組二 離子方程式
1.(2022·山西朔城區第一中學高一開學考試)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金屬鋁與CuSO4溶液反應:Al+Cu2+===Cu+Al3+
B.金屬鐵與稀鹽酸:2Fe+6H+===2Fe3++3H2↑
C.H2SO4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Ba2++OH-+H++ ===BaSO4↓+H2O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2.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六、教學內容
課時3
物質的轉化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從物質分類認識化學反應 不同類別物質之間的轉化 【傾聽 思考 回答】 學生思考并在課本中尋找答案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對比分析能力,挖掘提取信息的能力
使學生獲得總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不同類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物質分類角度構建物質轉化規律的模型認知 不同類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 物質分類角度構建物質轉化規律的模型認知 思考:運用“各類物質的轉化規律模型”設計以Na為原料制備Na2SO3的轉化路徑。 物質轉化規律的模型應用 思考:運用“各類物質的轉化規律模型”設計以Na為原料制備Na2SO3的轉化路徑。 學生之間相互探討交流并回答問題
使學生對具體問題能從其本質上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使學生獲得總結問題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初高中知識銜接 四大基本反應類型 酸的通性(鹽酸) 同學A的設計方案: 同學B的設計方案: 同學C的設計方案: 學生思考并在課本中尋找答案 學生之間相互探討交流并回答問題 學生交流并給出答案 使學生獲得總結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從離子反應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反應物溶液中總有某些離子濃度發生減少,結合成為了沉淀、氣體或難電離物質如水。 觀察總結 有的離子方程式可能出現某一側所有物質均不能拆分的情況 觀察總結 離子方程式:不僅表示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還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學會歸納總結問題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從離子反應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讓學生自己動手書寫離子方程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及方程式 離子共存問題 1、因發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 (1)離子之間反應生成難溶物。如Ba2+、Ca2+與CO32-,Ag+與Cl-,Ba2+與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2)離子之間反應生成揮發性物質(氣體)。如H+ (足量)與CO32- 、HCO3- 等不能大量共存 (3)離子之間反應生成難電離的物質。如H+與OH- 反應不能大量共存 根據以上書寫步驟,請同學們交流討論
使學生對具體問題能從其本質上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離子反應及方程式 從氧化還原反應反應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2、附加隱含條件的應用規律 (1)溶液呈無色時,溶液中肯定沒有有色離子。 常見的有色離子有Cu2+(藍色)、Fe3+(黃色)、 Fe2+(淺綠色)、 MnO4-(紫紅色)等;溶液透明時,不能存在渾濁物(沉淀),有色溶液可能是透明的。 (2)堿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與OH-發生反應的離子。 如Cu2+ 、Fe3+ 、Al3+、NH4+、HCO3- 等 (3)酸性溶液中肯定不能大量存在與H+發生反應的離子。 如CO32- 、HCO3- 等 氧化還原反應 雙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 請嘗試離子反應及方程式的書寫 思考討論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基于化合價變化與電子轉移的相關性,從微觀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能對其進行分析。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 單線橋法表示電子轉移 基本步驟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從得失氧的角度到化合價升降再到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劑與還原劑概念 氧化劑與還原劑概念 常見的氧化劑與還原劑 這些氧化劑/還原劑,在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后,會變成什么物質?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鞏固概念,學會應用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微觀理論高度認識、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引導學生建構電子得失和電子對的偏移兩種模型,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對應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 對應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 汽車尾氣系統中均安裝了催化轉化器。在催化轉化器中,汽車尾氣中的CO和NO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生反應,生成CO2和N2。 (1)請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請分析上述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 如果是,請指出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鞏固概念,學會應用
基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和學習,設問“汽車尾氣是什么成分,如何運用氧化還原反應解決這一問題”,這些真實的問題促使學生查閱文獻,討論交流,設計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化學對對社會的價值。
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初步形成綠色化學應用的意識。知道化學知識源于生活源于社會,而化學知識又服務生活服務社會,體驗化學概念從生活經驗到理性規范的演變過程。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來判斷 (1)氧化性強弱:氧化劑>氧化產物。 (2)還原性強弱:還原劑>還原產物。 2.根據元素的活動性順序來判斷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鞏固概念,學會應用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微觀理論高度認識、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引導學生建構電子得失和電子對的偏移兩種模型,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金屬單質越活潑,其還原性越強;非金屬單質越活潑,其氧化性越強。 (2)“單強離弱”——金屬單質還原性越強,其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 3. 根據反應條件的難易來判斷 反應的條件越簡單,反應就越容易發生,說明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 4. 根據元素被氧化/還原的程度來判斷 某還原劑被不同氧化劑氧化時,元素化合價升得越高,說明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 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其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教學反思
氧化還原反應的內容抽象難懂、基本概念繁多復雜,為了避免出現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本節課主要的教法為“問題教學法”、“實驗探究法”、“微課講授法”和“多媒體展示”等;主要學法設計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等。通過創設情境將本節知識點以一個個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將其貫穿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歸納等解決問題,使障礙、困難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逐個擊破,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堂評價
物質的轉化
1. 實現下列物質的轉化時,只有加入酸才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的是( )
A.Fe2O3―→Fe2(SO4)3 B.Zn―→ZnCl2
C.NaOH―→NaCl D. BaCl2―→BaSO4
A
大家認為方案二優于方案一,理由是①節約能源;②Cu產率高;③產品純凈;④操作安全。其中評價正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2. 一同學設計了兩種由CuO―→Cu的實驗方案:
B
3.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發生部分變質,要除去變質生成的Na2CO3可以選擇適量的
A.Ca(OH)2溶液 B.稀鹽酸
C.CaCl2溶液 D.Ca(NO3)2溶液

Na2CO3與Ca(OH)2溶液發生反應:Na2CO3+Ca(OH)2===CaCO3↓+2NaOH,過濾除去CaCO3后可得NaOH溶液。
4.下列變化,能通過加鹽酸一步反應實現的是
①AgNO3→HNO3 ②Fe2O3→FeCl2 ③Cu→CuCl2 
④Cu(OH)2→CuCl2 ⑤Fe→FeCl3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⑤

5.(2022·浙江安吉縣高級中學高一開學考試)虎年春晚一段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驚艷了許多觀眾,生動還原了北宋名畫《千里江山圖》,此畫用到了一種礦物顏料——石青[2CuCO3·Cu(OH)2],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顏料難溶于水
B.石青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CO3·Cu(OH)2
+4HCl===2CuCl2+3H2O+CO2↑
C.石青加熱分解能得到一種黑色固體
D.石青顏料除了色彩鮮艷,在常溫下較穩定,也是歷史上名家大作喜愛的
原因

6.銅器久置于空氣中會和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氧氣作用產生“綠銹”,該“綠銹”俗稱“銅綠”,又稱“孔雀石”(堿式碳酸銅),“銅綠”能跟酸反應生成銅鹽、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學利用下述系列反應實現了“銅―→銅綠―→……―→銅”的轉化。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銅綠屬于堿 B.乙為氧化銅
C.④為分解反應 D.⑤為置換反應

課堂評價
離子反應
通過前面的學習知道,要能發生離子反應,需滿足生成沉淀、氣體、水、弱酸、弱堿,因此離子不能共存的條件就是發生離子反應的條件。
【例1】下列各組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K+、Ag+、Cl-、H+
B. Ba2+、Na+、CO32-、OH-
C. H+、K+、CO32-、SO42-
D. Al3+、Fe3+、SO42-、Cl-
D
【例2】下列離子在溶液中,無色且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K+、Fe3+、Cl-、NO3-
B. Ba2+、K+、Cl-、OH-
C. H+、Mg2+、HCO3-、SO42-
D. Na+、K+、MnO4-、NO3-
注意:無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離子
Fe3+(棕黃色) Fe2+(淺綠色)
MnO4-(紫紅色) Cu2+(藍色)
B
【例3】在pH=1的無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Al3+、MnO4-、SO42-、Cl-
D.Na+、Cu2+、Cl-、Ba2+
A
【例4】下列各組離子能夠大量共存的是 ( )
pH=11的溶液中:Na+、Cl-、Ba2+、 NO3-
B.與Fe能產生氫氣的溶液:K+、SO42-、CO32-、Na+
C.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溶液:Mg2+、NO3-、Cl-、NH4+
D.無色溶液中:K+、Cu2+、SO42-、Zn2+
A
課堂評價
氧化還原反應
從氧化劑和還原劑的角度,分析下列三個反應中H2O2的作用。
(1)H2O2+H2S=2H2O+S↓
(2)H2O2+Cl2=2HC1+O2↑
(3)2H2O2 == 2H2O+O2↑
MnO2
例題4 (教材P26、第11題)
H2O2作氧化劑;
H2O2作還原劑
H2O2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
高鐵酸鈉(NaFeO4)是一種新型綠色消毒劑,主要用用于飲用水處理。工業上制備高鐵酸鈉有多科方法,其中一種方法的化學原理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3C1O-+2Fe3++10OH-=2FeO42—+3C1-+5H2O
請分析上述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情況,指出氧化產劑和還原劑。
氧化產劑FeO42- 還原劑Fe3+
例題5 (教材P26、第12題)
六、教學內容
課時4
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及應用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四種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四種規律 守恒律: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總數跟化合價降低總數相等 即氧化劑得到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去電子總數相等 應用: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計算。 價態規律 【思考1】如何判斷某物質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做氧化劑是還原劑? 思考、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回答問題,以小組形式展示成果,并進行總結。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微觀理論高度認識、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四種規律 【思考2】 H2S、 S、SO2 和濃H2SO4各自體現什么性質呢? 歸中規律 同種元素不同價態之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時,高價態+低價態―→中間價態,即“只靠攏,不交叉”“就近變價”。 H2S中S元素為-2價,與產物中的單質S的0價近,所以H2S生成S。 思考、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回答問題,以小組形式展示成果,并進行總結。
學會歸納總結問題
使學生對具體問題能從其本質上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四種規律 強弱規律 【思考4】Na、Mg、Al在反應中都可以失電子做還原劑,甲同學認為Al還原性最強,因為它失電子數目最多。乙同學認為Na還原性最強,因為它反應最劇烈。結合資料判斷? 小結:決定物質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主要因素是電子轉移的難易程度 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的分類學習的思維能力,提升化學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課堂評價
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及應用
A. B.
C. D.
D
例題1. 下列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中所標電子轉移方向與數目錯誤的是
(1) H2O2 + H2S 2 H2O +S ↓
(2) H2O2 + Cl2 HCl + O2
(3)2H2O2 2 H2O + O2 ↑
氧化劑
還原劑
既做氧化劑
又做還原劑
-1
-2
-2
0
-1
-1
0
0
-1
0
-2
Δ
例題2. 從氧化劑還原劑的角度,分析下列三個反應中H2O2的作用
①2H2O+Cl2+SO2=H2SO4+2HCl
②2KMnO4+16HCl(濃) =2KCl+2MnCl2+5Cl2↑+8H2O
(1)氧化性強弱順序為            ,
(2)還原性強弱順序為           。
KMnO4 > Cl2 > H2SO4
SO2 >HCl >MnCl2
-1
+6
+4
0
0
+2
+7
-1
氧化性:Cl2 > H2SO4
KMnO4 > Cl2
還原性: SO2 >HCl
HCl >MnCl2
例題3. 根據下列兩個反應回答:
例題4.已知反應: +5Cl-+6H+===3Cl2↑+3H2O,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
A.
B.
C.
D.
C
六、教學內容
課時5
氧化還原反應的配平與計算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步驟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基本原則 1. 得失電子守恒: 氧化劑和還原劑得失電子總數相等,化合價升高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2. 質量守恒: 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 3. 電荷守恒: 離子反應前后,陰、陽離子所帶電荷總數相等。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步驟 思考討論 根據以上書寫步驟,請同學們配平方程式
使學生對具體問題能從其本質上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處理能力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步驟 請嘗試離子反應及方程式的書寫 思考討論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讓學生自己動手配平方程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的一般步驟 1. 一般從左配:對于一般氧化還原反應,一般從左邊氧化劑、還原劑著手配平。 2. 自變從右配:對于自身氧化還原反應,一般從右邊氧化產物、還原產物配平。 3. 歸中從左配:對于歸中反應,一般從左邊氧化劑、還原劑著手配平。 4. 部分別忘加:對于部分氧化還原反應,一般先配平得失電子,再加上沒有變價的部分。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請嘗試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讓學生自己動手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依據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氧化還原反應的四大規律——守恒規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升高必有元素化合價降低,且化合價降低總數必等于升高總數。或者說氧化還原反應中有物質失電子必有物質得電子 ,且得電子總數等于失電子總數。 1.計算依據: ①電子守恒:即氧化劑得電子的總數等于還原劑失電子的總數。 這是配平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依據,也是有關氧化還原反應計算的依據。 ②化合價升降守恒:氧化劑中元素降價總數等于還原劑中元素升價總數,即化合價升降守恒. ③質量守恒: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 直接計算反應物與產物或與轉移電子的數量關系【關系式法】。 ④電荷守恒:離子方程式中,反應物中各離子的電荷總數與產物中各離子的電荷總數相等。 書寫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時要注意滿足電荷守恒, 如Fe3++Cu===Fe2++Cu2+(錯誤), 2Fe3++Cu===2Fe2++Cu2+(正確)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請嘗試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培養學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步驟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題型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步驟 得失電子守恒法:還原劑失電子總數=氧化劑得電子總數: 解題的一般步驟為: (1)找出氧化劑、還原性及相應的還原產物和氧化產物; (2)找準一個原子或離子得失電子數(注意化學式中粒子的個數); (3)根據題中物質的物質的量和得失電子守恒列出等式n(氧化劑)×變價原子個數×化合價變化值(高價-低價)=n(還原性)×變價原子個數×化合價變化值(高價-低價)。
題型一 判斷特殊反應的轉移電子數目: 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法判斷特殊反應的轉移電子數目(歧化反應/歸中反應/部分氧化還原反應及多氧化劑或還原劑的氧化還原反應) 例題1.ClO2是一種消毒殺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處理劑,實驗室可通過以下反應制得:2KClO3+H2C2O4+H2SO4= 2ClO2↑+2CO2↑+K2SO4+2H2O.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KClO3在反應中失去電子 B.ClO2是還原產物 C.H2C2O4在反應中被還原 D.1 mol H2C2O4參加反應有4 mol電子轉移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請嘗試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培養學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學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計算步驟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題型 題型二 判斷特殊反應的兩劑兩產物的比值關系: 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法判斷特殊反應的兩劑兩產物的比值關系(歧化反應/歸中反應/部分氧化還原反應) 例題2.下列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的關系為1∶2的是(   ) A.3S+6KOH=2K2S+K2SO3+3H2O B.2CH3COOH+Ca(ClO)2=2HClO+(CH3COO)2Ca C.I2+2NaClO3=2NaIO3+Cl2
D.4HCl(濃)+MnO2 ===MnCl2+Cl2↑+2H2O 題型三 判斷簡單反應的產物價態或可能產物物質: 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法判斷簡單反應的產物價態或可能產物物質 例題3.R2O8n-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把Mn2+氧化為MnO4-,若反應后R2O8n-變成RO42-,又知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5∶2,則R2O8n-中R元素的化合價為( ) A.+7 B.+6 C.+3 D.+5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分組匯報展示。 請嘗試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培養學生的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計算
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課堂評價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配平
配平下列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1)正向配平類
①__HCl(濃)+__MnO2 __Cl2↑+__MnCl2+__H2O
②__KMnO4+__FeSO4+__H2SO4===__K2SO4+__MnSO4+__Fe2(SO4)3+__H2O
(2)逆向配平類
①__S+__KOH __K2S+__K2SO3+__H2O
②__Cl2+__NaOH __NaCl+__NaClO3+__H2O
(3)缺項配平類[一般缺的為酸(H+)、堿(OH-)、水]
①__ +__H2O2+____===__Mn2++__O2↑+__H2O
②__Fe3++__SO2+__H2O===__Fe2++__ +____
4
1
1
1
2
2
10
8
1
2
5
8
3
6
2
1
3
3
6
5
1
3
2
5
6H+
2
5
8
2
1
1
2
2
4H+
按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NO被H2O2氧化為NO 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x(主要指NO和NO2)是大氣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氣中的NOx是環境保護的重要課題。用酸性(NH2)2CO水溶液吸收NOx,吸收過程中存在HNO2與(NH2)2CO生成N2和CO2的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條件。將水樣與Mn(OH)2堿性懸濁液混合,反應生成MnO(OH)2,實現氧的固定。“氧的固定”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3H2O2+2OH-=2NO
+4H2O
2HNO2+(NH2)2CO=2N2+CO2+3H2O
2Mn(OH)2+O2=2MnO(OH)2
按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4)工業上常將含砷廢渣(主要成分為As2O3)制成漿狀,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單質硫。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聯氨(又稱肼,N2H4,無色液體)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問題:
①實驗室中可用次氯酸鈉溶液與氨反應制備聯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聯氨是一種常用的還原劑。向裝有少量AgBr的試管中加入聯氨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As2S3+5O2+6H2O=4H3AsO4+6S
NaClO+2NH3=NaCl+N2H4+H2O
固體逐漸變黑,并有氣泡產生
題型四:氧化還原基礎概念與方程式書寫綜合考查
(1)“制氣”階段生成
、NO和
。“制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可以將NO氧化為
,并進一步將
氧化為
則被還原為
。吸收時,
溶液

溶液從吸收器頂部噴淋,氮氧化物從吸收器底部通入(如圖-1所示)。
的吸收率與吸收器
內碎瓷片
填料的高度關系如圖-2所示。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②隨著吸收器內填料高度增加,
去除率增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料高度增加,使氣體和吸收液能夠充分接觸反應
(3)通過加入鹽酸或NaOH調節
溶液的pH,測得不同pH的
溶液對
吸收率的影響
如圖-3所示。
①當pH小于7時,
吸收率隨pH增大而減小的原因是
②當pH大于7時,
吸收率隨pH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pH<7時,ClO2的氧化性隨pH增大而減弱,氧化氮氧化物的能力下降
當pH>7時,隨著pH增大,ClO2轉化為NaClO2和NaClO3的程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O2濃度增大,由于NaClO2對氮氧化物具有強吸收能力,
導致吸收液對氮氧化物的吸收效率增高
增大,
課堂評價
氧化還原反應計算
1. 已知反應: +5Cl-+6H+===3Cl2↑+3H2O,
③2FeCl3+2KI===2FeCl2+2KCl+I2,④2FeCl2+Cl2===2FeCl3。
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正確的是( )
A.
B.
C.
D.
C
2. 反應KClO3+6HCl(濃)===KCl+3Cl2↑+3H2O中,被氧化的氯原子與被還原的氯原子的個數之比為( )
A.1∶6 B.6∶1 C.1∶5 D.5∶1
D
3. 在反應3Cl2+8NH3===6NH4Cl+N2中,被氧化的NH3與未被氧化的NH3質量比為( )
A. 3∶8 B. 1∶4 C. 3∶4 D. 1∶3
D
4. 在氧化還原反應: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硫原子數比是( )
A. 1∶2 B. 2∶1 C. 1∶1 D. 3∶2
A
5. 一定條件下硝酸銨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5NH4NO3 2HNO3+4N2↑+9H2O,在反應中被氧化與被還原的氮原子數之比為( )
A. 5∶3 B. 5∶4 C. 1∶1 D. 3∶5
A
6.實驗室制取少量的氮氣,常利用的反應是NaNO2+NH4Cl===NaCl+N2↑+2H2O。關于該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
A.NaNO2是還原劑
B.生成1分子N2時轉移的電子為6個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氧化
D.N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
C [在該反應中,NaNO2為氧化劑,其中氮元素被還原;NH4Cl為還原劑,其中氮元素被氧化;氮氣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生成1分子N2時轉移3個電子。]
加熱
7.(雙選)某工廠的酸性廢水中含有劇毒的H3AsO3,可加入SnCl2除去H3AsO3并回收As。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SnCl2+12HCl+2H3AsO3===2As↓+3H2SnCl6+6M。下列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還原劑是H3AsO3
B.還原性:AsC.M為H2O,是氧化產物
D.每生成2個As,還原劑失去6個電子
BD [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錫元素化合價從+2價升高到+4價,砷元素化合價從+3價降低到0價,所以還原劑是SnCl2,氧化劑是H3AsO3,A錯誤;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物的還原性,則還原性:As8.(1)亞硝酸鈉有毒,有傳言說亞硝酸鈉是致癌物質,但事實上亞硝酸鈉并不是致癌物質,致癌的是亞硝酸鈉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的亞硝胺。工業鹽的主要成分是NaNO2,曾多次發生過因誤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體內的Fe2+轉化為Fe3+而失去與O2結合的能力,這說明NaNO2具有________性。下列不能實現上述轉化的物質是________。
A.Cl2 B.O2 C.FeCl3 D.KMnO4(H+)
(2)在Fe+4HNO3(稀)===Fe(NO3)3+NO↑+2H2O的反應中,HNO3表現了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則生成1分子NO轉移電子數為________;56 g Fe參加反應時,被還原的HNO3為________g。
氧化
C

氧化
3個
63
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阳市| 汾西县| 临澧县| 长寿区| 金昌市| 长泰县| 延川县| 桃园县| 邢台市| 深泽县| 正定县| 卢氏县| 南召县| 烟台市| 辉南县| 黔西| 吉木萨尔县| 大新县| 元谋县| 东兰县| 扬中市| 理塘县| 财经| 济源市| 独山县| 略阳县| 大同县| 金门县| 保靖县| 广安市| 丹寨县| 江孜县| 榆中县| 洛扎县| 神木县| 台山市| 林西县| 田阳县| 敖汉旗| 赤壁市| 三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