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政治期末復習重點第一部分:重點知識一、國家(一)主權國家1、構成要素: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權。2、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管轄權。3、主要義務: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二)國家性質(國體)1、我國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人民當家作主。2、人民民主專政的最大特點:人民民主的優點: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和民主權利的廣泛性。真實性:表現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保障。3、堅持人民民主專政新時期的新要求擴大了社會主義民主;實行依法治國;強化為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服務的職能;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三)國家機構1、政府——行政機關(1)我國政府的性質: 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行政機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2)我國政府的職能:管理和服務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②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促進經濟發展,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內容要求: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③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宣傳 ;發展科、教、文、衛、體育等事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綜合國力。④加強社會建設:設施、社保、醫療制度、就業、人口、環境(5)推進生態文明建設(3)我國政府的宗旨、原則①宗旨:為人民服務②原則:對人民負責原則 如何貫徹: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4)政府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①政府為什么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政府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權力是把雙刃劍;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②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的意義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工作效率;利于防止濫用權力和滋生腐敗;利于做出正確的決策;利于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建立一個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服務的政府。③怎樣監督政府的權利關鍵是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建立較為完整和全面的行政監督體系。政府外部的監督: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中國共產黨的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社會和公民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政府系統內部的監督:(上級政府以及監察、審計、法制部門等多種監督形式)④實施陽光工程的意義有利于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眾加強對政府工作的監督;利于群眾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2、人民代表大會——權力機關(1)職權: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立法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擁有國家立法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報案。監督權: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工作(2)地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常設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3)組成人員:人大代表①人大代表的權利(展開) 審議權(審議各項議案)、表決權(表決各項決定)、提案權(依照法定程序向人大提出議案)、質詢權(依照法定程序對政府等機關的工作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等權利②人大代表的義務 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密切聯系群眾,反映意見要求;為人民服務,接受人民監督(四)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2、最重要特點: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五)國家利益1、國家利益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生存發展的權益。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利益的對立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點。2、堅定地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等。我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合理正當利益,并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六)外交政策——我國的外交政策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國家利益。2、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3、基本內容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含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二、公民(一)公民行使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基礎、準則)1、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基本民主權利、基礎標志); 政治自由(當家作主的重要形式);監督權(批評、建議、申訴、控告)。2、公民的政治性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遵守憲法和法律;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等。3、公民參與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則:(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表現: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保護);(2)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二)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1、民主選舉(1)公民如何行使選舉的權利 端正態度,積極參加,認真行使;出于公心,理性思考,審慎投票。(2)選舉方式:縣級及其縣級以下直接選舉;縣級以上間接選舉。(3)選舉方式選擇的制約因素 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的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我國選舉制度的發展里程表明,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復和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2、民主決策的方式、渠道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隨著我國民主形式日益豐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寬,公民將有更多的機會直接參與決策,對科學決策的形成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公民通過各種渠道采用多種方式參與決策過程,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3、民主管理(1)村民委員會——性質: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2)居民委員會①性質: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居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自己選舉居委會干部。③實踐的形式:辦事公開、定期向居民作報告、接受居民的監督和質詢。④議事機構:居民會議⑤作用:維護居民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節居民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2)青年學生嘗試參與民主管理活動的方式——依據問題進行調查、搜集資料,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等。如:交通、文化設施、環境治理------4、民主監督(1)民主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具體方式: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 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活動。(2)意義: 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利于激發公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三)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原則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表現:任何公民的合法權利都受到保護);2、堅持權利和義務統一的原則;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三、政黨及政黨制度(一)中國共產黨1、性質: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2、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3、地位: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4、執政和領導地位的確立:由其性質和宗旨決定的。5、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基本方式)。6、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三、科)第一要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核心立場:以人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統籌兼顧。地位: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重要戰略思想黨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執政理念(二)我國的政黨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1、地位:基本政治制度2、基本內容(1)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執政黨、參政黨(2)根本前提: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治領導)(3)基本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4)活動準則:憲法與法律。3、多黨合作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1)主題:民主和團結(2)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3)性質四、民族、宗教(一)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和政策1、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2、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會依據材料判斷)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3、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前提: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自治地方:(2)自治機關: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3)核心內容:自治權(二)我國的宗教政策——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2、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3、原則: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4、目的: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五、國際社會(一)國際組織1、類型:政府間、非政府間;世界性、區域性2、聯合國(1)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2)中國與聯合國的關系: 創始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按聯合國憲章精神所進行的各項工作,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二)國際關系1、內容:多方面,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關系。2、基本形式:競爭、合作和沖突。(三)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全球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1、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建立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新秩序。(四)世界多極化趨勢1、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多極化趨勢不可逆轉2、國際競爭的實質: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備注:探究一: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一、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的區別:1、是否遵循法律、規則、程序參與政治生活。2、是否依法行政治權利、履行政治義務。3、是否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二、有序與無序的政治參與結果不同能否有序參與,決定著我們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這也是對我們政治素養的檢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