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做守法的公民(八上第五課)構框架·明體系夯基礎·抓重點考點1違法與犯罪(5年3考)課標導航 核心素養1.認識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法治觀念)2.理解犯罪的特征及后果,主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觀念) 內容要求認識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罰的主要類型;認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自覺抵制校園欺凌和違法犯罪行為。(法治教育)1. 如何理解“法不可違”?(為什么說“違法無小事”?)(八上P46)(1)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2)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 違法行為的含義、分類及后果(八上P48)(2021.14B)(1)含義: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2)分類: (3)后果: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2019.7)★3. 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關系(八上P48~56)比較 一般違法行為 犯罪民事違法行為 行政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區別 危害程度 相對輕微 相對輕微 嚴重違反法律 民事法律規范 行政法律規范 刑事法律規范法律 責任 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險,返還財產,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和行政處罰(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行政拘留等)等形式 刑罰處罰典型 表現 欠債不還、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等(2021.12A) 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擾亂社會治安等(2023.11) 攔路搶劫、故意殺人等聯系 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在不同程度上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其本質是一致的,都要承擔法律責任啟示 ①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若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導致犯罪 ②青少年要從小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4. 遵章守法的原因及做法(八上P51)(1)原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2)做法: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①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②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公民應如何依法規范自身行為?)5. 刑法的內容及作用(八上P52)(1)內容: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2)作用: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6. 犯罪的含義、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八上P53~54)(1)含義: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2)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3)法律后果:刑罰。7. 刑罰的含義和種類(八上P54)(1)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依據2023秋季教材更新】(2)種類: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和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兩大類。8. 未成年人應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八上P55~56)①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杜絕不良行為;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9. 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含義及內容(八上P56)(1)不良行為(未成年人實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行為):①吸煙、飲酒;②多次曠課、逃學;③無故夜不歸宿、離家出走;④沉迷網絡;⑤與社會上具有不良習性的人交往,組織或者參加實施不良行為的團伙;⑥進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⑦參與賭博、變相賭博,或者參加封建迷信、邪教等活動;⑧閱覽、觀看或者收聽宣揚淫穢、色情、暴力、恐怖、極端等內容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網絡信息等;⑨其他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不良行為。(2)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實施的有刑法規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以及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①結伙斗毆,追逐、攔截他人,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占用公私財物等尋釁滋事行為;②非法攜帶槍支、彈藥或者弩、匕首等國家規定的管制器具;③毆打、辱罵、恐嚇,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④盜竊、哄搶、搶奪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⑤傳播淫穢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信息等;⑥賣淫、嫖娼,或者進行淫穢表演;⑦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向他人提供毒品;⑧參與賭博賭資較大;⑨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考點2 善用法律(5年2考)1. 當我們遇到法律問題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怎樣依法求助?(八上P58~59)(2019.19)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1)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如,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2)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 訴訟(打官司)的含義、地位及適用情況(八上P60)(1)含義: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2)地位: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3)適用情況: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決問題,或者認定只有通過訴訟途徑才能維護合法權益。★3. 訴訟的三種類型(八上P60)(1)民事訴訟:是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民事案件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2020.13)(2)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照司法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案件的活動。(3)刑事訴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實、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動。4. 為什么我們要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八上P61)(1)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2)見義勇為作為高尚的品質,歷來受到全社會的褒揚和敬佩。5. 青少年如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當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青少年應該怎么辦?)(八上P61~62)(1)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見義勇為)(2)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見義“智”為)(3)掌握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常見方法:①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爭取其他成人的幫助;②虛張聲勢,與違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記住違法犯罪分子的體貌特征;④了解違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護好作案現場。6. 法治社會對青少年遵守法律的要求(生活在法治社會里,公民應該怎么做?)(八上P62)(1)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2)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固核心·攻易錯·練評析核心觀點速記1. 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 違法行為分為一般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犯罪(刑事違法行為)。3. 犯罪的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應受刑罰處罰性(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4. 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做法)5. 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易錯知識判斷1. 遵守規則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023吉林8C)(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任何違法行為都必須承擔刑事責任。(2023威海7④;2021廣東6D)(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犯罪不一定違法,違法一定犯罪。(2023岳陽5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是年齡大小。(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報警是維權的最后屏障。(2023江西7③)(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點評析突破在法律課堂上,小偉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將未成年人刑責年齡下調至12歲。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等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所以,犯罪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一般違法行為和不良行為沒什么大不了的嘛!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對小偉的結論進行評析。熱點聯系考點——突破高思維含量設問,提升解題能力類型3 違法案件新課標 案例式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8分)析素材·聯考點聶某和杜某在某文物項目的施工現場刨出陶倉、陶樽蓋各一個。當日下班后,二人將陶倉及陶樽蓋帶回聶某住所,并于次日晚將兩件文物藏匿于馬路旁的綠化帶內①。后公安機關將文物追回。經當地文物鑒定研究中心鑒定評估:涉案的兩件文物均出自漢代。法院審理后認為,聶某、杜某的行為已構成盜掘古墓葬罪②,依據刑法第328條規定,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分別判處聶某和杜某有期徒刑七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5 000元;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3 000元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觸犯了刑法,屬于犯罪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你補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路徑調用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用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廣東5年真題子母題命題點1 違法與犯罪1. (2019廣東7)2019年5月,某公司在未按要求報備的情況下,投放3 000多輛自行車供群眾有償使用,被交通執法部門依法處罰。可見 ( )A. 投放自行車是違法的 B. 違法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C. 違法要受到行政處罰 D. 交通執法部門是監督機關2. (2023廣東11)下列圖示中“?”處應該填寫的正確內容是( )A. 趙某在電影院里接聽電話 B. 李某借錢但到期不還C. 王某多次打110謊報警情 D. 張某醉酒駕駛機動車3. (2021廣東14)下列示意圖中,正確描述知識點相互關系的是( )4. (2021廣東12)王某到一家餐館就餐,吃完后未結賬就快速離開,老板發現后邊喝止邊追趕。王某在逃跑過程中摔倒受傷,住院花了4萬多元。出院后,王某向法院起訴,要求餐館老板賠償醫藥費。法院認為,老板沒有過錯,不承擔賠償責任,駁回了王某的訴訟請求。下面對本案的評析,錯誤的是( )A. 王某吃飯不付款,既違背誠信原則,也是一種違法行為B. 王某因老板的追趕而受傷,老板的行為已構成民事違法行為C. 法院駁回訴訟請求,發揮了法律維護公平與正義的積極作用D. 老板作為經營者,他的行為是維護自身財產權的合法行為命題點2 善用法律5. (2020廣東13)楊先生外出時忘了關好水龍頭,導致房間積水并滲入樓下靜靜家,使得墻皮發霉,客廳沙發、電器浸水毀壞。靜靜要求楊先生恢復原狀并賠償損失,遭到拒絕。對此,靜靜可以( )A. 提起民事訴訟來維權 B. 提起行政訴訟來維權C. 提起刑事訴訟來維權 D. 曝光其個人信息維權:本書P79,10題(2019.19)涉及善用法律。做守法的公民易錯知識判斷1. × 改正: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 × 改正:任何違法行為都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犯罪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3. × 改正: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4. × 改正: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5. × 改正:訴訟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觀點評析突破小偉的結論是錯誤的。①任何違法行為都應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受到刑罰處罰,一般違法行為也具有社會危害性,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兩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一般違法行為若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下去,就可能導致犯罪;②不良行為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敗壞社會風氣,擾亂社會秩序,甚至可能誘發違法犯罪;③小偉沒有認識到一般違法行為也要承擔法律責任,應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沒有認識到不良行為的危害;④我們要杜絕不良行為,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熱點聯系考點析素材·聯考點①缺乏法治意識、規則意識、責任意識、文物保護意識 ③違法須擔責;觸犯刑法,須承擔刑事責任思考路徑(1)調用信息:①②(2)調用信息:②③設問答案(1)①聶某和杜某的行為是缺乏規則意識、法治意識、責任意識、文物保護意識的體現;②兩人的行為觸犯了刑法,屬于刑事違法行為。(4分)(2)①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②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預防違法犯罪。(4分)廣東5年真題子母題1. B 【解析】考查點:法不可違。解題思路:按照法律規定和政策要求投放自行車是法律允許的,A說法錯誤,排除;題干材料體現了違法就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B正確;民事違法行為要承擔民事責任,行政違法行為要受行政制裁,刑事違法行為要受到刑罰處罰,C說法錯誤,排除;交通執法部門是行政機關,D說法錯誤,排除。2. C 【解析】考查點:違法行為的辨識。解題思路:從“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可知,“?”處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趙某在電影院里接聽電話”是不文明行為,A 不符合題意,排除;“李某借錢但到期不還”是民事違法行為,B不符合題意,排除;“王某多次打110 謊報警情” 是行政違法行為,會受到行政處罰,C符合題意;“張某醉酒駕駛機動車”是犯罪行為,會受到刑事處罰,D不符合題意,排除。3. B 4. B 5.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