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7年高考中的“圓錐曲線與方程”試題匯編大全一、選擇題:1.(2007安徽文)橢圓的離心率為( A )(A) (B) (C) (D)2.(2007安徽理)如圖,和分別是雙曲線的兩個焦點,和是以為圓心,以為半徑的圓與該雙曲線左支的兩個交點,且△是等邊三角形,則雙曲線的離心率為( D )(A) (B) (C) (D)3.(2007北京文)橢圓的焦點為,,兩條準線與軸的交點分別為,若,則該橢圓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 D )A. B. C. D.4.(2007福建文)以雙曲線x2-y2=2的右焦點為圓心,且與其右準線相切的圓的方程是( B )A.x2+y2-4x-3=0 B.x2+y2-4x+3=0 C.x2+y2+4x-5=0 D.x2+y2+4x+5=05.(2007福建理)以雙曲線的右焦點為圓心,且與其漸近線相切的圓的方程是( A )A B C D 6.(2007江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雙曲線中心在原點,焦點在軸上,一條漸近線方程為,則它的離心率為(A)A. B. C. D.7.(2007海南、寧夏文、理)已知拋物線的焦點為,點,在拋物線上,且,則有( C )A. B.C. D.8.(2007湖北理)雙曲線C1:(a>0,b>0)的左準線為l,左焦點和右焦點分別為F1和F2;拋物線C2的準線為l,焦點為F2.C1和C2的一個交點為M,則等于( A )A.-1 B.1 C. D.9.(2007湖南文)設分別是橢圓的左、右焦點,P是其右準線上縱坐標為(為半焦距)的點,且,則橢圓的離心率是(D ) A. B. C. D. 10.(2007湖南理)設分別是橢圓()的左、右焦點,若在其右準線上存在使線段的中垂線過點,則橢圓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 D )A. B. C. D.11.(2007江西文)連接拋物線x2=4y的焦點F與點M(1,0)所得的線段與拋物線交于點A,設點O為坐標原點,則三角形OAM的面積為(B )A.-1+ B.- C.1+ D.+12.(2007江西文、理)設橢圓的離心率為e=,右焦點為F(c,0),方程ax2+bx-c=0的兩個實根分別為x1和x2,則點P(x1,x2) ( C)A.必在圓x2+y2=2上 B.必在圓x2+y2=2外C.必在圓x2+y2=2內 D.以上三種情形都有可能13.(2007遼寧文)雙曲線的焦點坐標為(C )A., B.,C., D.,14.(2007遼寧理)設為雙曲線上的一點,是該雙曲線的兩個焦點,若,則的面積為( B )A. B. C. D.15.(2007全國Ⅰ文、理)已知雙曲線的離心率為2,焦點是(-4,0),(4,0),則雙曲線方程為( A )(A) (B) (C) (C)16.(2007全國Ⅰ文、理)拋物線y2=4x的焦點為F,準線為l,經過F且斜率為的直線與拋物線在x軸上方的部分相交于點A,AK⊥l,滿足為K,則△AKF的面積是(C )(A)4 (B)3 (C) 4 (D)817.(2007全國Ⅱ文)已知橢圓的長軸長是短軸長的2倍,則橢圓的離心率為( D )(A) (B) (C) (D) 18.(2007全國Ⅱ文)設F1,F2分別是雙曲線x2-=1的左右焦點,若點P在雙曲線上,且,則( B ) (A) (B)2 (C) (D) 219.(2007全國Ⅱ理)設F1,F2分別是雙曲線的左、右焦點。若雙曲線上存在點A,使∠F1AF2=90o,且|AF1|=3|AF2|,則雙曲線離心率為( B )(A) (B) (C) (D) 20.(2007全國Ⅱ理)設F為拋物線y2=4x的焦點,A、B、C為該拋物線上三點,若=0,則|FA|+|FB|+|FC|=( B )(A)9 (B) 6 (C) 4 (D) 321.(2007山東文)設是坐標原點,是拋物線的焦點,是拋物線上的一點,與軸正向的夾角為,則為( B )A. B. C. D.22.(2007陜西文、理)拋物線的準線方程是( B )(A) (B) (C) (D)23.(2007陜西文、理)已知雙曲線C∶>0,b>0),以C的右焦點為圓心且與C的漸近線相切的圓的半徑是( B )(A)a (B)b (C) (D)24.(2007四川文、理)如果雙曲線=1上一點P到雙曲線右焦點的距離是2,那么點P到y軸的距離是( A )(A) (B) (C) (D)25.(2007四川文、理)已知拋物線上存在關于直線對稱的相異兩點A、B,則|AB|等于( C )(A)3 (B)4 (C) (D)26.(2007天津文、理)設雙曲線的離心率為,且它的一條準線與拋物線的準線重合,則此雙曲線的方程為( D )A. B. C. D.27.(2007浙江文、理)已知雙曲線的左、右焦點分別為,,是準線上一點,且,,則雙曲線的離心率是( B )A. B. C. D.28.(2007重慶文)已知以F1(2,0),F2(2,0)為焦點的橢圓與直線有且僅有一個交點,則橢圓的長軸長為( C )(A) (B) (C) (D)二、填空題:1.(2007福建文)已知長方形ABCD,AB=4,BC=3,則以A、B為焦點,且過C、D兩點的橢圓的離心率為 。2.(2007福建理)已知正方形ABCD,則以A、B為焦點,且過C、D兩點的橢圓的離心率為;3.( 2007廣東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已知拋物線關于x軸對稱,頂點在原點O,且過點P(2,4),則該拋物線的方程是 .4. (2007廣東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一定點(2,1),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過拋物線的焦點,則該拋物線的準線方程是 x= - .5.(2007海南、寧夏文、理)已知雙曲線的頂點到漸近線的距離為2,焦點到漸近線的距離為6,則該雙曲線的離心率為 3 .6.(2007湖北文)過雙曲線左焦點F的直線交雙曲線的左焦點M、N兩點,F2為其右焦點,則|MF2|-|NF2|-|MN|的值為 8 。7.(2007江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頂點和,頂點在橢圓上,則 5/4 .8.(2007遼寧文、理)設橢圓上一點到左準線的距離為10,是該橢圓的左焦點,若點滿足,則= 2 .9.(2007山東理)設O是坐標原點,F是拋物線y2=2px(p>0)的焦點,A是拋物線上的一點,與x軸正向的夾角為60°,則為 .10.(2007上海文)以雙曲線的中心為頂點,且以該雙曲線的右焦點為焦點的拋物線方程是 .11.(2007上海理)以雙曲線的中心為焦點,且以該雙曲線的左焦點為頂點的拋物線方程是 .12.(2007重慶理)過雙曲線的右焦點F作傾斜角為的直線,交雙曲線于PQ兩點,則|FP||FQ|的值為__________.三、解答題:1.(2007安徽文)(本小題滿分14分)設F是拋物線G:x2=4y的焦點. (Ⅰ)過點P(0,-4)作拋物線G的切線,求切線方程:(Ⅱ)設A、B為勢物線G上異于原點的兩點,且滿足,延長AF、BF分別交拋物線G于點C,D,求四邊形ABCD面積的最小值.1.本小題主要考查拋物線的方程與性質,拋物線的切點和焦點,向量的數量積,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平均不等式等基礎知識,考查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小題滿分14分.解:(Ⅰ)設切點知拋物線在Q點處的切線斜率為,故所求切線方程為即因為點P(0,-4)在切線上,所以所以切線方程為y=±2x-4.(Ⅱ)設由題設知,直線AC的斜率k存在,由對稱性,不妨設k>0.因直線AC過焦點F(0,1),所以直線AC的方程為y=kx+1.點A,C的坐標滿足方程組得由根與系數的關系知同理可求得當k=1時,等號成立.所以,四邊形ABCD面積的最小值為32.2. (2007安徽理) (本小題滿分12分)如圖,曲線G的方程為y2=20(y≥0).以原點為圓心,以t(t >0)為半徑的圓分別與曲線G和y軸的正半軸相交于點A與點B.直線AB與x軸相交于點C.(Ⅰ)求點A的橫坐標a與點C的橫坐標c的關系式;(Ⅱ)設曲線G上點D的橫坐標為a+2,求證:直線CD的斜率為定值.2.本小題綜合考查平面解析幾何知識,主要涉及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兩點間距離公式、直線的方程與斜率、拋物線上的點與曲線方程的關系,考查運算能力與思維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本小題滿分12分.解:(Ⅰ)由題意知,A().因為由于由點B(0,t)C(c,0)的坐標知,直線BC的方程為又因點A在直線BC上,故有將(1)代入上式,得解得(Ⅱ)因為所以直線CD的斜率為定值.3.(2007北京文、理)(本小題共14分)如圖,矩形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邊所在直線的方程為點在邊所在直線上.(I)求邊所在直線的方程;(II)求矩形外接圓的方程;(III)若動圓過點,且與矩形的外接圓外切,求動圓的圓心的軌跡方程.3.解:(I)因為邊所在直線的方程為,且與垂直,所以直線的斜率為.又因為點在直線上,所以邊所在直線的方程為..(II)由解得點的坐標為,因為矩形兩條對角線的交點為.所以為矩形外接圓的圓心.又.從而矩形外接圓的方程為.(III)因為動圓過點,所以是該圓的半徑,又因為動圓與圓外切,所以,即.故點的軌跡是以為焦點,實軸長為的雙曲線的左支.因為實半軸長,半焦距.所以虛半軸長.從而動圓的圓心的軌跡方程為.4.(2007福建文)(本小題滿分14分)如圖,已知點F(1,0),直線l:x=-1,P為平面上的動點,過P作l的垂線,垂足為點Q,且·(I)求動點P的軌跡C的方程;(II)過點F的直線交軌跡C于A、B兩點,交直線l于點M. (1)已知的值;(2)求||·||的最小值.4.本小題考查直線、拋物線、向量等基礎知識,考查軌跡方程的求法以及研究曲線幾何特征的基本方法,考查運算能力和綜合解題能力.滿分14分.解法一:(I)設點P(x,y),則Q(-1,y),由得:(x+1,0)·(2,-y)=(x-1,y)·(-2,y),化簡得C:y2=4x.(II)(1)設直線AB的方程為:x=my+1(m≠0).設A(x1,y1),B(x2,y2),又M(-1,-).聯立方程組,消去x得:y2-4my-4=0,=(-4m)2+12>0,由得:,整理得:,∴==-2-=0.解法二:(I)由∴·,∴=0,∴所以點P的軌跡C是拋物線,由題意,軌跡C的方程為:y2=4x.(II)(1)由已知則:…………①過點A、B分別作準l的垂線,垂足分別為A1、B1,則有:…………②由①②得:(II)(2)解:由解法一:·=()2|y1-yM||y2-yM| =(1+m2)|y1y2-yM(y1+y2)|+yM2| =(1+m2)|-4+ ×4m+| = =4(2+m2+) 4(2+2)=16.當且僅當,即m=1時等號成立,所以·最小值為16.5.(2007福建理)(本小題滿分12分)如圖,已知點F(1,0),直線l:x=-1,P為平面上的動點,過P作直線l的垂線,垂足為點Q,且=。 (1)求動點P的軌跡C的方程; (2)過點F的直線交軌跡C于A、B兩點,交直線l于點M,已知,,求的值。5.本小題主要考查直線、拋物線、向量等基礎知識,考查軌跡方程的求法以及研究曲線幾何特征的基本方法,考查運算能力和綜合解題能力.滿分14分.解法一:(Ⅰ)設點,則,由得:,化簡得.(Ⅱ)設直線的方程為:.設,,又,聯立方程組,消去得:,,故由,得:,,整理得:,,.解法二:(Ⅰ)由得:,,,.所以點的軌跡是拋物線,由題意,軌跡的方程為:.(Ⅱ)由已知,,得.則:.…………①過點分別作準線的垂線,垂足分別為,,則有:.…………②由①②得:,即.6.( 2007廣東文、理)(本小題滿分14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巾,已知圓心在第二象限、半徑為的圓C與直線相切于坐標原點0.橢圓與圓c的一個交點到橢圓兩焦點的距離之和為10. (1)求圓C的方程; (2)試探究圓C上是否存在異于原點的點Q,使Q到橢圓右焦點F的距離等于線段OF的長.若存在,請求出點Q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6.【解析】(1)設圓的方程為………………………2分 依題意,,…………5分 解得,故所求圓的方程為……………………7分 (注:此問若結合圖形加以分析會大大降低運算量!) (2)由橢圓的第一定義可得,故橢圓方程為,焦點……9分 設,依題意, …………………11分 解得或(舍去) ……………………13分 存在使得該點到右焦點F的距離等于的長。……14分7.(2007海南、寧夏文)(本小題滿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圓的圓心為,過點且斜率為的直線與圓相交于不同的兩點.(Ⅰ)求的取值范圍;(Ⅱ)是否存在常數,使得向量與共線?如果存在,求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7.解:(Ⅰ)圓的方程可寫成,所以圓心為,過且斜率為的直線方程為.代入圓方程得,整理得. ①直線與圓交于兩個不同的點等價于,解得,即的取值范圍為.(Ⅱ)設,則,由方程①, ②又. ③而.所以與共線等價于,將②③代入上式,解得.由(Ⅰ)知,故沒有符合題意的常數.8.(2007海南、寧夏理)(本小題滿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經過點且斜率為的直線與橢圓有兩個不同的交點和.(I)求的取值范圍;(II)設橢圓與軸正半軸、軸正半軸的交點分別為,是否存在常數,使得向量與共線?如果存在,求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8.解:(Ⅰ)由已知條件,直線的方程為,代入橢圓方程得.整理得 ①直線與橢圓有兩個不同的交點和等價于,解得或.即的取值范圍為.(Ⅱ)設,則,由方程①,. ②又. ③而.所以與共線等價于,將②③代入上式,解得.由(Ⅰ)知或,故沒有符合題意的常數.9. (2007湖北文、理)(本小題滿分14分)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過定點作直線與拋物線相交于A、B兩點.(Ⅰ)若點N是點C關于坐標原點O的對稱點,求△ANB 面積的最小值;(Ⅱ)是否存在垂直于y軸的直線l,使得l被以AC為直徑的圓截得的張長恒為定值?若存在,求出l的方程;若不存在,說明理由.(此題不要求在答題卡上畫圖) 9.本小題主要考查直線、圓和拋物線平面解析幾何的基礎知識,考查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推理運算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法1:(Ⅰ)依題意,點N的坐標為N(0,-p),可設A(x1·y1),B(x2,y2),直線AB的方程為y=kx+p,與x2=2py聯立得消去y得x2-2pkx-2p2=0.由韋達定理得x1+x2=2pk,x1x2=-2p2.于是S△ABN=S△BCN+S△CAN ==p|x1-x2|=p 令a-得a=此時|PQ|=p為定值,故滿足條件的直線l存在.其方程為y=即拋物線的通徑所在的直線.解法2:(Ⅰ)前同解法1,再由弦長公式得|AB|===又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得d=從而,S△ABC=d|AB|= =2p2∴當k=0時,(S△ABN)min=2(Ⅱ)假設滿足條件的直線l存在,其方程為y=a,則以AC為直徑的圓的方程為(x-0)(x-x1)+(y-p)(y-y1)=0,將直線方程y=a代入代x2-x1x+(a-p)(a-y1)=0,則△=x-4(a-p)(a-y1)=4設直線l與以AC為直徑的圓的交點為P(x3,y3),Q(x4,y4),則有令a-此時|PQ|=p為定值,故滿足條件的直線l存在,其方程為y=即拋物線的通徑所在的直線.10.(2007湖南文)(本小題滿分13分)已知雙曲線的右焦點為F,過點F的動直線與雙曲線相交與A、B兩點,點C的坐標是(1,0). (I)證明為常數; (Ⅱ)若動點(其中為坐標原點),求點的軌跡方程. 10.解:由條件知,設,.(I)當與軸垂直時,可設點的坐標分別為,,此時.當不與軸垂直時,設直線的方程是.代入,有.則是上述方程的兩個實根,所以,,于是.綜上所述,為常數.(II)解法一:設,則,,,,由得:即于是的中點坐標為.當不與軸垂直時,,即.又因為兩點在雙曲線上,所以,,兩式相減得,即.將代入上式,化簡得.當與軸垂直時,,求得,也滿足上述方程.所以點的軌跡方程是.解法二:同解法一得……………………………………①當不與軸垂直時,由(I) 有.…………………②.………………………③由①②③得.…………………………………………………④.……………………………………………………………………⑤當時,,由④⑤得,,將其代入⑤有.整理得.當時,點的坐標為,滿足上述方程.當與軸垂直時,,求得,也滿足上述方程.故點的軌跡方程是.11.(2007湖南理)(本小題滿分12分)已知雙曲線的左、右焦點分別為,,過點的動直線與雙曲線相交于兩點.(I)若動點滿足(其中為坐標原點),求點的軌跡方程;(II)在軸上是否存在定點,使·為常數?若存在,求出點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11.解:由條件知,,設,.解法一:(I)設,則則,,,由得即于是的中點坐標為.當不與軸垂直時,,即.又因為兩點在雙曲線上,所以,,兩式相減得,即.將代入上式,化簡得.當與軸垂直時,,求得,也滿足上述方程.所以點的軌跡方程是.(II)假設在軸上存在定點,使為常數.當不與軸垂直時,設直線的方程是.代入有.則是上述方程的兩個實根,所以,,于是.因為是與無關的常數,所以,即,此時=.當與軸垂直時,點的坐標可分別設為,,此時.故在軸上存在定點,使為常數.解法二:(I)同解法一的(I)有當不與軸垂直時,設直線的方程是.代入有.則是上述方程的兩個實根,所以.. 由①②③得.…………………………………………………④.……………………………………………………………………⑤當時,,由④⑤得,,將其代入⑤有.整理得.當時,點的坐標為,滿足上述方程.當與軸垂直時,,求得,也滿足上述方程.故點的軌跡方程是.(II)假設在軸上存在定點點,使為常數,當不與軸垂直時,由(I)有,.以上同解法一的(II).12、(2007江蘇)(本小題滿分14分)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過軸正方向上一點任作一直線,與拋物線相交于兩點,一條垂直于軸的直線,分別與線段和直線交于,(1)若,求的值;(5分)(2)若為線段的中點,求證:為此拋物線的切線;(5分)(3)試問(2)的逆命題是否成立?說明理由。(4分)12.解:(1)設過C點的直線為,所以,即,設A,=,,因為,所以,即,所以,即所以(2)設過Q的切線為,,所以,即,它與的交點為M,又,所以Q,因為,所以,所以M,所以點M和點Q重合,也就是QA為此拋物線的切線。(3)(2)的逆命題是成立,由(2)可知Q,因為PQ軸,所以因為,所以P為AB的中點。13.(2007江西文)(本小題滿分14分) 設動點P到兩定點F1(-l,0)和F2(1,0)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F1PF2=2θ,且存在常數λ(0<λ<1),使得d1d2 sin2θ=λ. (1)證明:動點P的軌跡C為雙曲線,并求出C的方程; (2)如圖,過點F2的直線與雙曲線C的右支交于A、B兩 點.問:是否存在λ,使△F1AB是以點B為直角定點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13.解:(1)在中,(小于的常數)故動點的軌跡是以,為焦點,實軸長的雙曲線.方程為.(2)方法一:在中,設,,,.假設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則由②與③得,則由⑤得,,故存在滿足題設條件.方法二:(1)設為等腰直角三角形,依題設可得所以,.則.①由,可設,則,.則.②由①②得.③根據雙曲線定義可得,.平方得:.④由③④消去可解得,故存在滿足題設條件.14.(2007江西理)(本小題滿分12分)設動點P到點A(-l,0)和B(1,0)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APB=2θ,且存在常數λ(0<λ<1),使得d1d2 sin2θ=λ. (1)證明:動點P的軌跡C為雙曲線,并求出C的方程; (2)過點B作直線交雙曲線C的右支于M、N兩點,試確定λ的范圍,使·=0,其中點O為坐標原點.14.解法一:(1)在中,,即,,即(常數),點的軌跡是以為焦點,實軸長的雙曲線.方程為:.(2)設,①當垂直于軸時,的方程為,,在雙曲線上.即,因為,所以.②當不垂直于軸時,設的方程為.由得:,由題意知:,所以,.于是:.因為,且在雙曲線右支上,所以.由①②知,.解法二:(1)同解法一(2)設,,的中點為.①當時,,因為,所以;②當時,.又.所以;由得,由第二定義得.所以.于是由得因為,所以,又,解得:.由①②知.15.(2007遼寧文、理)(本小題滿分14分)已知正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都在拋物線上,其中為坐標原點,設圓是的內接圓(點為圓心)(I)求圓的方程;(II)設圓的方程為,過圓上任意一點分別作圓的兩條切線,切點為,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5.本小題主要考查平面向量,圓與拋物線的方程及幾何性質等基本知識,考查綜合運用解析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滿分14分。(Ⅰ)解法一:設A、B兩點坐標分別為(),(),由題設知,解得,所以A(6,2),B(6,-2)或A(6,-2),B(6,2)。設圓心C的坐標為(r,0),則,所以圓C的方程為……4分解法二:設A、B兩點坐標分別為(x1,y1),(x2,y2),由題設知又因為,可得,即。由,可知x1=0,故A、B兩點關于x軸對稱,所以圓心C在x軸上,設C點的坐標為(r,0),則A點的坐標為(),于是有,解得r=4,所以圓C的方程為。……4分(Ⅱ)解:設∠ECF=2a,則……8分在Rt△PCE中,,由圓的幾何性質得≤≥ 10分所以≤≤,由此可得≤≤.故的最大值為,最小值為. 14分16.(2007全國Ⅰ文、理)(本小題滿分12分)已知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F2,過F1的直線交橢圓于B、D兩點,過F2的直線交橢圓于A、C兩點,且AC⊥BD,垂足為P.(Ⅰ)設P點的坐標為(x0,y0),證明:;(Ⅱ)求四過形ABCD的面積的最小值.16.證明:(Ⅰ)橢圓的半焦距,由知點在以線段為直徑的圓上,故,所以,.(Ⅱ)(ⅰ)當的斜率存在且時,的方程為,代入橢圓方程,并化簡得.設,,則,,;因為與相交于點,且的斜率為.所以,.四邊形的面積.當時,上式取等號.(ⅱ)當的斜率或斜率不存在時,四邊形的面積.綜上,四邊形的面積的最小值為.17.(2007全國Ⅱ文、理)(本小題滿分12分)在直角坐標系xOy中,以O為圓心的圓與直線:相切(1)求圓O的方程(2)圓O與x軸相交于A、B兩點,圓內的動點P使|PA|、|PO|、|PB|成等比數列,求的取值范圍。17.解:(1)依題設,圓的半徑等于原點到直線的距離, 即 . 得圓的方程為.(2)不妨設.由即得 .設,由成等比數列,得 ,即 . 由于點在圓內,故由此得.所以的取值范圍為.18.(2007山東文、理)(本小題滿分14分) 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坐標原點,焦點在軸上,橢圓上的點到焦點距離的最大值為3,最小值為1.(1)求橢圓的標準方程;(2)若直線與橢圓相交于兩點(不是左右頂點),且以為直徑的圓過橢圓的右頂點.求證:直線過定點,并求出該定點的坐標.18.解:(1)由題意設橢圓的標準方程為, 由已知得:, 橢圓的標準方程為. (2)設. 聯立 得 ,則 又. 因為以為直徑的圓過橢圓的右頂點, ,即. . . . 解得:,且均滿足. 當時,的方程,直線過點,與已知矛盾; 當時,的方程為,直線過定點. 所以,直線過定點,定點坐標為.19.(2007陜西文、理)(本小題滿分14分)已知橢圓C:=1(a>b>0)的離心率為,短軸一個端點到右焦點的距離為.(Ⅰ)求橢圓C的方程;(Ⅱ)設直線l與橢圓C交于A、B兩點,坐標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為,求△AOB面積的最大值.19.(本小題滿分14分)解:(Ⅰ)設橢圓的半焦距為,依題意,所求橢圓方程為.(Ⅱ)設,.(1)當軸時,.(2)當與軸不垂直時,設直線的方程為.由已知,得.把代入橢圓方程,整理得,,..當且僅當,即時等號成立.當時,,綜上所述.當最大時,面積取最大值.20.(2007上海文)(本題滿分18分)本題共有3個小題,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5分,第3小題滿分9分.我們把由半橢圓 與半橢圓 合成的曲線稱作“果圓”,其中,,. 如圖,設點,,是相應橢圓的焦點,,和,是“果圓” 與,軸的交點,是線段的中點.(1)若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求該“果圓”的方程; (2)設是“果圓”的半橢圓上任意一點.求證:當取得最小值時,在點或處;(3)若是“果圓”上任意一點,求取得最小值時點的橫坐標.20.解:(1) ,,于是,所求“果圓”方程為,. (2)設,則 , , 的最小值只能在或處取到. 即當取得最小值時,在點或處. (3),且和同時位于“果圓”的半橢圓和半橢圓上,所以,由(2)知,只需研究位于“果圓”的半橢圓上的情形即可. . 當,即時,的最小值在時取到,此時的橫坐標是. 當,即時,由于在時是遞減的,的最小值在時取到,此時的橫坐標是. 綜上所述,若,當取得最小值時,點的橫坐標是;若,當取得最小值時,點的橫坐標是或. 21(2007上海理)(本題滿分18分)本題共有3個小題,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6分,第3小題滿分8分.我們把由半橢圓 與半橢圓 合成的曲線稱作“果圓”,其中,,.如圖,點,,是相應橢圓的焦點,,和,分別是“果圓”與,軸的交點.(1)若是邊長為1的等邊三角形,求“果圓”的方程; (2)當時,求的取值范圍;(3)連接“果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稱為“果圓”的弦.試研究:是否存在實數,使斜率為的“果圓”平行弦的中點軌跡總是落在某個橢圓上?若存在,求出所有可能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21. 解:(1) ,, 于是,所求“果圓”方程為 ,. (2)由題意,得 ,即. ,,得. 又. . (3)設“果圓”的方程為,. 記平行弦的斜率為.當時,直線與半橢圓的交點是,與半橢圓的交點是. 的中點滿足 得 . , . 綜上所述,當時,“果圓”平行弦的中點軌跡總是落在某個橢圓上. 當時,以為斜率過的直線與半橢圓的交點是. 由此,在直線右側,以為斜率的平行弦的中點軌跡在直線上,即不在某一橢圓上. 當時,可類似討論得到平行弦中點軌跡不都在某一橢圓上. 22.(2007四川文)(本小題滿分12分)求F1、F2分別是橫線的左、右焦點.(Ⅰ)若r是第一象限內該數軸上的一點,其PF+PF=-,求點P的作標;(Ⅱ)設過定點M(0,2)的直線l與橢圓交于同的兩點A、B,且∠ADB為銳角(其中O為作標原點),求直線l的斜率k的取值范圍.22.本題主要考察直線、橢圓、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等基礎知識,以及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及推理計算能力。解:(Ⅰ)解法一:易知所以,設,則由題意知,即,又 ∴從而,而 ∴故點的坐標是解法二:易知,所以,設,則(以下同解法一)(Ⅱ)顯然直線不滿足題設條件,可設直線,聯立,消去,整理得:∴由得:或 ①又∴又∵,即 ∴ ②故由①、②得或23.(2007四川理)(本小題滿分12分)設、分別是橢圓的左、右焦點. (Ⅰ)若是該橢圓上的一個動點,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Ⅱ)設過定點的直線與橢圓交于不同的兩點、,且∠為銳角(其中為坐標原點),求直線的斜率的取值范圍.23.本題主要考察直線、橢圓、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等基礎知識,以及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及推理計算能力。解:(Ⅰ)解法一:易知所以,設,則因為,故當,即點為橢圓短軸端點時,有最小值當,即點為橢圓長軸端點時,有最大值解法二:易知,所以,設,則(以下同解法一)(Ⅱ)顯然直線不滿足題設條件,可設直線,聯立,消去,整理得:∴由得:或又∴又∵,即 ∴故由①、②得或24.(2007天津文)(本小題滿分14分)設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是橢圓上的一點,,原點到直線的距離為.(Ⅰ)證明;(Ⅱ)求使得下述命題成立:設圓上任意點處的切線交橢圓于,兩點,則.24.本小題主要考查橢圓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直線方程、兩條直線垂直、圓的方程等基礎知識,考查曲線和方程的關系等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及推理、運算能力.滿分14分.(Ⅰ)證法一:由題設及,,不妨設點,其中,由于點在橢圓上,有,,解得,從而得到,直線的方程為,整理得.由題設,原點到直線的距離為,即,將代入原式并化簡得,即.證法二:同證法一,得到點的坐標為,過點作,垂足為,易知,故由橢圓定義得,又,所以,解得,而,得,即.(Ⅱ)解法一:圓上的任意點處的切線方程為.當時,圓上的任意點都在橢圓內,故此圓在點處的切線必交橢圓于兩個不同的點和,因此點,的坐標是方程組的解.當時,由①式得代入②式,得,即,于是,.若,則.所以,.由,得.在區間內此方程的解為.當時,必有,同理求得在區間內的解為.另一方面,當時,可推出,從而.綜上所述,使得所述命題成立.25.(2007天津理)(本小題滿分14分)設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是橢圓上的一點,,原點到直線的距離為.(Ⅰ)證明;(Ⅱ)設為橢圓上的兩個動點,,過原點作直線的垂線,垂足為,求點的軌跡方程.25.本小題主要考查橢圓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直線方程、求曲線的方程等基礎知識,考查曲線和方程的關系等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及推理、運算能力.滿分14分.(Ⅰ)證法一:由題設及,,不妨設點,其中.由于點在橢圓上,有,即.解得,從而得到.直線的方程為,整理得.由題設,原點到直線的距離為,即,將代入上式并化簡得,即.證法二:同證法一,得到點的坐標為.過點作,垂足為,易知,故.由橢圓定義得,又,所以,解得,而,得,即.(Ⅱ)解法一:設點的坐標為.當時,由知,直線的斜率為,所以直線的方程為,或,其中,.點的坐標滿足方程組將①式代入②式,得,整理得,于是,.由①式得.由知.將③式和④式代入得,.將代入上式,整理得.當時,直線的方程為,的坐標滿足方程組所以,.由知,即,解得.這時,點的坐標仍滿足.綜上,點的軌跡方程為 .解法二:設點的坐標為,直線的方程為,由,垂足為,可知直線的方程為.記(顯然),點的坐標滿足方程組由①式得. ③由②式得. ④將③式代入④式得.整理得,于是. ⑤由①式得. ⑥由②式得. ⑦將⑥式代入⑦式得,整理得,于是. ⑧由知.將⑤式和⑧式代入得,.將代入上式,得.所以,點的軌跡方程為.26.(2007浙江文、理)(本題14分)如圖,直線與橢圓交于兩點,記的面積為.(I)求在,的條件下,的最大值;(II)當,時,求直線的方程.26.本題主要考查橢圓的幾何性質、橢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等基礎知識,考查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綜合解題能力.滿分14分.(Ⅰ)解:設點的坐標為,點的坐標為,由,解得,所以.當且僅當時,取到最大值.(Ⅱ)解:由得,,. ②設到的距離為,則,又因為,所以,代入②式并整理,得,解得,,代入①式檢驗,,故直線的方程是或或,或.27.(2007重慶文)(本小題滿分12分,(Ⅰ)小問4分,(Ⅱ)小問8分)如題(21)圖,傾斜角為a的直線經過拋物線的焦點F,且與拋物線交于A、B兩點。(Ⅰ)求拋物線的焦點F的坐標及準線l的方程;(Ⅱ)若a為銳角,作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m交x軸于點P,證明|FP|-|FP|cos2a為定值,并求此定值。27.(本小題12分)(Ⅰ)解:設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為,則,從而因此焦點的坐標為(2,0).又準線方程的一般式為。從而所求準線l的方程為。答(21)圖(Ⅱ)解法一:如圖(21)圖作AC⊥l,BD⊥l,垂足為C、D,則由拋物線的定義知|FA|=|FC|,|FB|=|BD|.記A、B的橫坐標分別為xxxz,則|FA|=|AC|=解得,類似地有,解得。記直線m與AB的交點為E,則 所以。故。解法二:設,,直線AB的斜率為,則直線方程為。將此式代入,得,故。記直線m與AB的交點為,則,,故直線m的方程為.令y=0,得P的橫坐標故。從而為定值。28.(2007重慶理) (本小題滿分12分)如圖,中心在原點O的橢圓的右焦點為F(3,0),右準線l的方程為:x = 12。(1)求橢圓的方程;(2)在橢圓上任取三個不同點,使,證明為定值,并求此定值。28.(本小題12分)解:(I)設橢圓方程為.因焦點為,故半焦距.又右準線的方程為,從而由已知,因此,.故所求橢圓方程為.(II)記橢圓的右頂點為,并設(1,2,3),不失一般性,假設,且,.又設點在上的射影為,因橢圓的離心率,從而有 .解得 .因此,而,故為定值.2008年全國各地高考數學試題及解答分類匯編大全 (12圓錐曲線與方程)一、選擇題:1.(2008北京理)若點到直線的距離比它到點的距離小1,則點的軌跡為( D ) A.圓 B.橢圓 C.雙曲線 D.拋物線2.(2008福建文、理)雙曲線的兩個焦點為,若P為其上的一點,且,則雙曲線離心率的取值范圍為( B )A. B. C. D.3、(2008海南、寧夏文)雙曲線的焦距為( D )A. 3 B. 4 C. 3 D. 44、(2008海南、寧夏理)已知點P在拋物線y2 = 4x上,那么點P到點Q(2,-1)的距離與點P到拋物線焦點距離之和取得最小值時,點P的坐標為( A )A. (,-1) B. (,1) C. (1,2) D. (1,-2)5. (2008湖北文、理)如圖所示,“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沿地月轉移軌道飛向月球,在月球附近一點P變軌進入以月球球心F為一個焦點的橢圓軌道I繞月飛行,之后衛星在P點第二次變軌進入仍以F為一個焦點的橢圓軌道Ⅱ繞月飛行,最終衛星在P點第三次變軌進入以F為圓形軌道Ⅲ繞月飛行,若用和分別表示橢圓軌道I和Ⅱ的焦距,用和分別表示橢圓軌道I和Ⅱ的長軸的長,給出下列式子:①②③④ 其中正確式子的序號是( B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2008湖南文) 雙曲線的右支上存在一點,它到右焦點及左準線的距離相等,則雙曲線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 C )A. B. C. D. 7. (2008湖南理)若雙曲線(a>0,b>0)上橫坐標為的點到右焦點的距離大于它到左準線的距離,則雙曲線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 B. )A.(1,2) B.(2,+) C.(1,5) D. (5,+) 8.(2008江西文、理) 已知是橢圓的兩個焦點.滿足·=0的點總在橢圓內部,則橢圓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C )A.(0,1) B.(0,] C.(0,) D.[,1)9.(2008遼寧文) 已知雙曲線的一個頂點到它的一條漸近線的距離為,則( D ) A.1 B.2 C.3 D.410.(2008遼寧理) 已知點P是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則點P到點(0,2)的距離與P到該拋物線準線的距離之和的最小值為( A ) A. B. C. D.11.(2008全國Ⅰ卷文)若直線與圓有公共點,則( D )A. B. C. D.12.(2008全國Ⅱ卷文)設是等腰三角形,,則以為焦點且過點的雙曲線的離心率為( B )A. B. C. D.13.(2008全國Ⅱ卷理)設,則雙曲線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 B ) A. B. C. D.14.(2008山東理)設橢圓C1的離心率為,焦點在X軸上且長軸長為26.若曲線C2上的點到橢圓C1的兩個焦點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等于8,則曲線C2的標準方程為( A )(A) (B) (C) (D)15.(2008陜西文、理) 雙曲線(,)的左、右焦點分別是,過作傾斜角為的直線交雙曲線右支于點,若垂直于軸,則雙曲線的離心率為( B )A. B. C. D.16.(2008上海文)設是橢圓上的點.若是橢圓的兩個焦點,則等于(D)A.4 B.5 C.8 D.10 17.(2008四川文) 已知雙曲線的左右焦點分別為,為的右支上一點,且,則的面積等于( C )(A) (B) (C) (D)17.【解】:∵雙曲線中 ∴∵ ∴ 作邊上的高,則 ∴∴的面積為 故選C18.(2008四川理) 已知拋物線的焦點為,準線與軸的交點為,點在上且,則的面積為( B )(A) (B) (C) (D)18.【解】:∵拋物線的焦點為,準線為 ∴ 設,過點向準線作垂線,則 ∵,又∴由得,即,解得∴的面積為 故選B19(2008天津文)設橢圓的右焦點與拋物線的焦點相同,離心率為,則此橢圓的方程為( B )A. B. C. D.20. (2008天津理)設橢圓上一點P到其左焦點的距離為3,到右焦點的距離為1,則P點到右準線的距離為( B )(A) 6 (B) 2 (C) (D) 21.(2008浙江文、理)若雙曲線的兩個焦點到一條準線的距離之比為3:2,則雙曲線的離心率是( D ) (A)3 (B)5 (C) (D)22.(2008浙江理)如圖,AB是平面的斜線段,A為斜足,若點P在平面內運動,使得△ABP的面積為定值,則動點P的軌跡是( B )(A)圓 (B)橢圓 (C)一條直線 (D)兩條平行直線23. (2008重慶文)若雙曲線的左焦點在拋物線y2=2px的準線上,則p的值為 (C )(A)2 (B)3 (C)4 (D)4 24. (2008重慶理)已知雙曲線(a>0,b>0)的一條漸近線為y=kx(k>0),離心率e=,則雙曲線方程為 (C )(A)-=1 (B) (C) (D)二、填空題:1.(2008安徽文)已知雙曲線的離心率是。則= 4 2. (2008福建文)若直線與圓沒有公共點,則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 3、(2008海南、寧夏理)過雙曲線的右頂點為A,右焦點為F。過點F平行雙曲線的一條漸近線的直線與雙曲線交于點B,則△AFB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4、(2008海南、寧夏文)過橢圓的右焦點作一條斜率為2的直線與橢圓交于A、B兩點,O為坐標原點,則△OAB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5. (2008湖南理)已知橢圓(a>b>0)的右焦點為F,右準線為,離心率e=過頂點A(0,b)作AM,垂足為M,則直線FM的斜率等于 .6. (2008江蘇)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橢圓1( 0)的焦距為2,以O為圓心,為半徑的圓,過點作圓的兩切線互相垂直,則離心率= .7.(2008江西文)已知雙曲線的兩條漸近線方程為,若頂點到漸近線的距離為1,則雙曲線方程為 .8.(2008江西理)過拋物線的焦點F作傾斜角為30°的直線,與拋物線分別交于A、B兩點(點A在y軸左側),則= .9.(2008全國Ⅰ卷文)在中,,.若以為焦點的橢圓經過點,則該橢圓的離心率 .10.(2008全國Ⅰ卷文、理)已知拋物線的焦點是坐標原點,則以拋物線與兩坐標軸的三個交點為頂點的三角形面積為 2 .11.(2008全國Ⅰ卷理)在中,,.若以為焦點的橢圓經過點,則該橢圓的離心率 .12.(2008全國Ⅱ卷理)已知是拋物線的焦點,過且斜率為1的直線交于兩點.設,則與的比值等于 .13.(2008全國Ⅱ卷文)已知是拋物線的焦點,是上的兩個點,線段AB的中點為,則的面積等于 2 .13.(2008山東文)已知圓.以圓與坐標軸的交點分別作為雙曲線的一個焦點和頂點,則適合上述條件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 14.(2008上海文)若直線經過拋物線的焦點,則實數 -1. .15.(2008上海理)某海域內有一孤島,島四周的海平面(視為平面)上有一淺水區(含邊界),其邊界是長軸長為2a,短軸長為2b的橢圓,已知島上甲、乙導航燈的海拔高度分別為h1、h2,且兩個導航燈在海平面上的投影恰好落在橢圓的兩個焦點上,現有船只經過該海域(船只的大小忽略不計),在船上測得甲、乙導航燈的仰角分別為θ1、θ2,那么船只已進入該淺水區的判別條件是 16.(2008天津理)已知圓C的圓心與拋物線的焦點關于直線對稱.直線與圓C相交于兩點,且,則圓C的方程為 .17. (2008浙江文、理)已知F1、F2為橢圓的兩個焦點,過F1的直線交橢圓于A、B兩點。若|F2A|+|F2B|=12,則|AB|= 8 。三、解答題:1.(2008安徽文)設橢圓其相應于焦點的準線方程為.(Ⅰ)求橢圓的方程;(Ⅱ)已知過點傾斜角為的直線交橢圓于兩點,求證: ; (Ⅲ)過點作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分別交橢圓于和,求 的最小值1.解 :(1)由題意得: 橢圓的方程為 (2)方法一: 由(1)知是橢圓的左焦點,離心率 設為橢圓的左準線。則 作,與軸交于點H(如圖) 點A在橢圓上 同理 。方法二: 當時,記,則 將其代入方程 得 設 ,則是此二次方程的兩個根. ................(1) 代入(1)式得 ........................(2) 當時, 仍滿足(2)式。 (3)設直線的傾斜角為,由于由(2)可得 , 當時,取得最小值2.(2008安徽理)設橢圓過點,且著焦點為(Ⅰ)求橢圓的方程;(Ⅱ)當過點的動直線與橢圓相交與兩不同點時,在線段上取點,滿足,證明:點總在某定直線上.2.解 (1)由題意: ,解得,所求橢圓方程為 (2)方法一: 設點Q、A、B的坐標分別為。由題設知均不為零,記,則且又A,P,B,Q四點共線,從而于是 , , 從而 ,(1) ,(2)又點A、B在橢圓C上,即 (1)+(2)×2并結合(3),(4)得即點總在定直線上方法二:設點,由題設,均不為零。且 又 四點共線,可設,于是 (1) (2)由于在橢圓C上,將(1),(2)分別代入C的方程整理得 (3) (4)(4)-(3) 得 即點總在定直線上3.(2008北京文)已知△ABC的頂點A,B在橢圓上,C在直線l:y=x+2上,且AB∥l.(Ⅰ)當AB邊通過坐標原點O時,求AB的長及△ABC的面積;(Ⅱ)當∠ABC=90°,且斜邊AC的長最大時,求AB所在直線的方程.3. 解:(Ⅰ)因為AB∥l,且AB邊通過點(0,0),所以AB所在直線的方程為y=x.設A,B兩點坐標分別為(x1,y1),(x2,y2).由得所以又因為AB邊上的高h等于原點到直線l的距離,所以(Ⅱ)設AB所在直線的方程為y=x+m. 由得 因為A,B在橢圓上, 所以 設A,B兩點坐標分別為(x1,y1),(x2,y2). 則 所以 又因為BC的長等于點(0,m)到直線l的距離,即 所以 所以當m=-1時,AC邊最長.(這時) 此時AB所在直線的方程為y=x-1.4.(2008北京理)已知菱形的頂點在橢圓上,對角線所在直線的斜率為1.(Ⅰ)當直線過點時,求直線的方程;(Ⅱ)當時,求菱形面積的最大值.4.解:(Ⅰ)由題意得直線的方程為.因為四邊形為菱形,所以.于是可設直線的方程為.由得.因為在橢圓上,所以,解得.設兩點坐標分別為,則,,,.所以.所以的中點坐標為.由四邊形為菱形可知,點在直線上, 所以,解得.所以直線的方程為,即.(Ⅱ)因為四邊形為菱形,且,所以.所以菱形的面積.由(Ⅰ)可得,所以.所以當時,菱形的面積取得最大值.5. (2008福建文) 如圖,橢圓的一個焦點為F(1,0)且過點(2,0)。(1)求橢圓C的方程;(2)若AB為垂直與x軸的動弦,直線l:x=4與x軸交于N,直線AF與BN交于點M。 ①求證:點M恒在橢圓C上;②求面積的最大值。5. 解:(1)由題設a=2,c=1,從而:所以方程為:(2)①有F(1,0),N(4,0); 設A(m,n),則B(m,-n),AF與BN得方程分別為:,設交點M坐標為:,則; 點M恒在橢圓C上②設AM的方程為x=ty+1,帶入,得:設,則有,則令,則所以當時,有最大值3,此時AM過點F。有最大值為6.(2008福建理)如圖、橢圓的一個焦點是F(1,0),O為坐標原點. (Ⅰ)已知橢圓短軸的兩個三等分點與一個焦點構成正三角形,求橢圓的方程; (Ⅱ)設過點F的直線l交橢圓于A、B兩點.若直線l繞點F任意轉動,值有,求a的取值范圍.6. 本小題主要考查直線與橢圓的位置關系、不等式的解法等基本知識,考查分類與整合思想,考查運算能力和綜合解題能力.滿分12分. 解法一:(Ⅰ)設M,N為短軸的兩個三等分點,因為△MNF為正三角形, 所以, 即1= 因此,橢圓方程為 (Ⅱ)設 (ⅰ)當直線 AB與x軸重合時, (ⅱ)當直線AB不與x軸重合時, 設直線AB的方程為: 整理得 所以 因為恒有,所以AOB恒為鈍角. 即恒成立. 又a2+b2m2>0,所以-m2a2b2+b2-a2b2+a2<0對mR恒成立,即a2b2m2> a2 -a2b2+b2對mR恒成立.當mR時,a2b2m2最小值為0,所以a2- a2b2+b2<0. a2因為a>0,b>0,所以a0,解得a>或a<(舍去),即a>,綜合(i)(ii),a的取值范圍為(,+).解法二:(Ⅰ)同解法一,(Ⅱ)解:(i)當直線l垂直于x軸時,x=1代入=1.因為恒有|OA|2+|OB|2<|AB|2,2(1+yA2)<4 yA2, yA2>1,即>1,解得a>或a<(舍去),即a>.(ii)當直線l不垂直于x軸時,設A(x1,y1), B(x2,y2).設直線AB的方程為y=k(x-1)代入得(b2+a2k2)x2-2a2k2x+ a2 k2- a2 b2=0,故x1+x2=因為恒有|OA|2+|OB|2<|AB|2,所以x21+y21+ x22+ y22<( x2-x1)2+(y2-y1)2,得x1x2+ y1y2<0恒成立.x1x2+ y1y2= x1x2+k2(x1-1) (x2-1)=(1+k2) x1x2-k2(x1+x2)+ k2=(1+k2).由題意得(a2- a2 b2+b2)k2- a2 b2<0對kR恒成立.①當a2- a2 b2+b2>0時,不合題意;②當a2- a2 b2+b2=0時,a=;③當a2- a2 b2+b2<0時,a2- a2(a2-1)+ (a2-1)<0,a4- 3a2 +1>0,解得a2>或a2>(舍去),a>,因此a.綜合(i)(ii),a的取值范圍為(,+).7. (2008廣東文、理)設b>0,橢圓方程為,拋物線方程為.如圖4所示,過點F(0,b+2)作x軸的平行線,與拋物線在第一象限的交點為G.已知拋物線在點G的切線經過橢圓的右焦點.(1)求滿足條件的橢圓方程和拋物線方程;(2)設A,B分別是橢圓長軸的左、右端點,試探究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ABP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請指出共有幾個這樣的點?并說明理由(不必具體求出這些點的坐標).7.解: (1)解方程組得, 所以點G的坐標為G(4,b+2), 由,得,求導數得, 于是,拋物線在點G的切線l的斜率為, 又橢圓中,即c=b,所以橢圓的右焦點為(b,0) 由切線l過點,可知,解得b=1. 所以滿足條件的橢圓方程和拋物線方程分別為和(2) 在拋物線上存在點P,使得△ABP為直角三角形。且這樣的點有4個。證明:分別過點A、B做y軸的平行線,交拋物線于M,N點,則∠MAB=90O,∠NBA=90O, 顯然M,N在拋物線上,且使得△ABM,△ABN為直角三角形。 若以為直角,設點坐標為,、兩點的坐標分別為和, 。關于的二次方程有一大于零的解,有兩解,即以為直角的有兩個, 綜上所述, 滿足條件的點共有4個。8、(2008海南、寧夏理)在直角坐標系xOy中,橢圓C1:的左、右焦點分別為F1、F2。F2也是拋物線C2:的焦點,點M為C1與C2在第一象限的交點,且。(1)求C1的方程;(2)平面上的點N滿足,直線l∥MN,且與C1交于A、B兩點,若·=0,求直線l的方程。8.解:(Ⅰ)由:知.設,在上,因為,所以,得,.在上,且橢圓的半焦距,于是消去并整理得,解得(不合題意,舍去).故橢圓的方程為.(Ⅱ)由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其中心為坐標原點,因為,所以與的斜率相同,故的斜率.設的方程為.由消去并化簡得.設,,,.因為,所以..所以.此時,故所求直線的方程為,或.9. (2008湖北文)已知雙曲線的兩個焦點為的曲線C上. (Ⅰ)求雙曲線C的方程; (Ⅱ)記O為坐標原點,過點Q (0,2)的直線l與雙曲線C相交于不同的兩點E、F,若△OEF的面積為求直線l的方程9.本小題主要考查雙曲線的定義、標準方程、直線和雙曲線位置關系等平面解析幾何的基礎知識,考查待寫系數法、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進行推理運算的能力.(滿分13分)(Ⅰ)解法1:依題意,由a2+b2=4,得雙曲線方程為(0<a2<4=,將點(3,)代入上式,得.解得a2=18(舍去)或a2=2,故所求雙曲線方程為解法2:依題意得,雙曲線的半焦距c=2.2a=|PF1|-|PF2|=∴a2=2,b2=c2-a2=2.∴雙曲線C的方程為(Ⅱ)解法1:依題意,可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2,代入雙曲線C的方程并整理,得(1-k2)x2-4kx-6=0.∵直線I與雙曲線C相交于不同的兩點E、F,∴∴k∈(-)∪(1,).設E(x1,y1),F(x2,y2),則由①式得x1+x2=于是|EF|==而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d=,∴SΔOEF=若SΔOEF=,即解得k=±,滿足②.故滿足條件的直線l有兩條,其方程分別為y=和解法2:依題意,可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2,代入雙曲線C的方程并整理,得(1-k2)x2-4kx-6=0. ①∵直線l與比曲線C相交于不同的兩點E、F,∴∴k∈(-)∪(1,). ②設E(x1,y1),F(x2,y2),則由①式得|x1-x2|=. ③當E、F在同一支上時(如圖1所示),SΔOEF=|SΔOQF-SΔOQE|=;當E、F在不同支上時(如圖2所示),SΔOEF=SΔOQF+SΔOQE=綜上得SΔOEF=,于是由|OQ|=2及③式,得SΔOEF=.若SΔOEF=2,即,解得k=±,滿足②.故滿足條件的直線l有兩條,其方程分別為y=和y=10. (2008湖北理)如圖,在以點O為圓心,|AB|=4為直徑的半圓ADB中,OD⊥AB,P是半圓弧上一點,∠POB=30°,曲線C是滿足||MA|-|MB||為定值的動點M的軌跡,且曲線C過點P.(Ⅰ)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求曲線C的方程;(Ⅱ)設過點D的直線l與曲線C相交于不同的兩點E、F.若△OEF的面積不小于2,求直線l斜率的取值范圍.10.本小題主要考查直線、圓和雙曲線等平面解析幾何的基礎知識,考查軌跡方程的求法、不等式的解法以及綜合解題能力.(滿分13分)(Ⅰ)解法1:以O為原點,AB、OD所在直線分別為x軸、y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A(-2,0),B(2,0),D(0,2),P(),依題意得|MA|-|MB|=|PA|-|PB|=<|AB|=4.∴曲線C是以原點為中心,A、B為焦點的雙曲線.設實平軸長為a,虛半軸長為b,半焦距為c,則c=2,2a=2,∴a2=2,b2=c2-a2=2.∴曲線C的方程為.解法2:同解法1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則依題意可得|MA|-|MB|=|PA|-|PB|<|AB|=4.∴曲線C是以原點為中心,A、B為焦點的雙曲線.設雙曲線的方程為>0,b>0).則由 解得a2=b2=2,∴曲線C的方程為(Ⅱ)解法1:依題意,可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2,代入雙曲線C的方程并整理得(1-K2)x2-4kx-6=0.∵直線l與雙曲線C相交于不同的兩點E、F,∴ ∴k∈(-,-1)∪(-1,1)∪(1,).設E(x,y),F(x2,y2),則由①式得x1+x2=,于是|EF|==而原點O到直線l的距離d=,∴S△DEF=若△OEF面積不小于2,即S△OEF,則有 ③綜合②、③知,直線l的斜率的取值范圍為[-,-1]∪(1-,1) ∪(1, ).解法2:依題意,可設直線l的方程為y=kx+2,代入雙曲線C的方程并整理,得(1-K2)x2-4kx-6=0.∵直線l與雙曲線C相交于不同的兩點E、F,∴ .∴k∈(-,-1)∪(-1,1)∪(1,).設E(x1,y1),F(x2,y2),則由①式得|x1-x2|= ③當E、F在同一去上時(如圖1所示),S△OEF=當E、F在不同支上時(如圖2所示).S△ODE=綜上得S△OEF=于是由|OD|=2及③式,得S△OEF=若△OEF面積不小于2 ④綜合②、④知,直線l的斜率的取值范圍為[-,-1]∪(-1,1)∪(1,).11.(2008湖南文)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原點,一個焦點是,且兩條準線間的距離為。(I)求橢圓的方程;(II)若存在過點A(1,0)的直線,使點F關于直線的對稱點在橢圓上,求的取值范圍。11.解:(I)設橢圓的方程為由條件知且所以 故橢圓的方程是(II)依題意, 直線的斜率存在且不為0,記為,則直線的方程是 設點關于直線的對稱點為則 解得因為點在橢圓上,所以即設則因為所以于是,當且僅當上述方程存在正實根,即直線存在.解得所以 即的取值范圍是12. (2008湖南理)若A、B是拋物線y2=4x上的不同兩點,弦AB(不平行于y軸)的垂直平分線與x軸相交于點P,則稱弦AB是點P的一條“相關弦”.已知當x>2時,點P(x,0)存在無窮多條“相關弦”.給定x0>2.(I)證明:點P(x0,0)的所有“相關弦”的中點的橫坐標相同;(II) 試問:點P(x0,0)的“相關弦”的弦長中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其最大值(用x0表示):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12. 解: (I)設AB為點P(x0,0)的任意一條“相關弦”,且點A、B的坐標分別是(x1,y1)、(x2,y2)(x1x2),則y21=4x1, y22=4x2,兩式相減得(y1+y2)(y1-y2)=4(x1-x2).因為x1x2,所以y1+y20.設直線AB的斜率是k,弦AB的中點是M(xm, ym),則k=.從而AB的垂直平分線l的方程為 又點P(x0,0)在直線上,所以 而于是故點P(x0,0)的所有“相關弦”的中點的橫坐標都是x0-2.(Ⅱ)由(Ⅰ)知,弦AB所在直線的方程是,代入中,整理得 (·)則是方程(·)的兩個實根,且設點P的“相關弦”AB的弦長為l,則 因為0<<4xm=4(xm-2) =4x0-8,于是設t=,則t(0,4x0-8).記l2=g(t)=-[t-2(x0-3)]2+4(x0-1)2.若x0>3,則2(x0-3) (0, 4x0-8),所以當t=2(x0-3),即=2(x0-3)時,l有最大值2(x0-1).若2所以0綜上所述,當x0>3時,點P(x0,0)的“相關弦”的弦長中存在最大值,且最大值為2(x0-1);當2< x03時,點P(x0,0)的“相關弦”的弦長中不存在最大值.13.(2008江西文)已知拋物線和三個點,過點的一條直線交拋物線于、兩點,的延長線分別交曲線于.(1)證明三點共線;(2)如果、、、四點共線,問:是否存在,使以線段為直徑的圓與拋物線有異于、的交點?如果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圍,并求出該交點到直線的距離;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13.(1)證明:設,則直線的方程: 即:因在上,所以① 又直線方程:由得:所以 同理,所以直線的方程: 令得將①代入上式得,即點在直線上所以三點共線 (2)解:由已知共線,所以 以為直徑的圓的方程:由得所以(舍去), 要使圓與拋物線有異于的交點,則所以存在,使以為直徑的圓與拋物線有異于的交點 則,所以交點到的距離為 14.(2008江西理) 設點在直線上,過點作雙曲線的兩條切線,切點為,定點(,0). (1)過點作直線的垂線,垂足為, 試求△的重心所在的曲線方程; (2)求證:三點共線.14..解:(1)設,,∵AN⊥直線,則∴,∴,設,則,解得,代入雙曲線方程,并整理得,即G點所在曲線方程為(2)設,,PA斜率為k,則切線PA的方程為:由,消去y并整理得:,因為直線與雙曲線相切,從而△= = 0,及,解得因此PA的方程為:同理PB的方程為:又在PA、PB上,∴ 即點,都在直線上,又也在上,∴A、M、B三點共線。15.(2008遼寧文)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到兩點,的距離之和等于4,設點P的軌跡為.(Ⅰ)寫出C的方程;(Ⅱ)設直線與C交于A,B兩點.k為何值時?此時的值是多少?15.本小題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及直線與橢圓位置關系等基礎知識,考查綜合運用解析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滿分12分.解:(Ⅰ)設P(x,y),由橢圓定義可知,點P的軌跡C是以為焦點,長半軸為2的橢圓.它的短半軸,故曲線C的方程為. 4分(Ⅱ)設,其坐標滿足消去y并整理得,故. 6分,即.而,于是.所以時,,故. 8分當時,,.,而,所以. 12分16.(2008遼寧理) 在直角坐標系中,點P到兩點,的距離之和等于4,設點P的軌跡為,直線與C交于A,B兩點.(Ⅰ)寫出C的方程;(Ⅱ)若,求k的值;(Ⅲ)若點A在第一象限,證明:當k>0時,恒有||>||.16.本小題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及直線與橢圓位置關系等基礎知識,考查綜合運用解析幾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滿分12分.解:(Ⅰ)設P(x,y),由橢圓定義可知,點P的軌跡C是以為焦點,長半軸為2的橢圓.它的短半軸,故曲線C的方程為. 3分(Ⅱ)設,其坐標滿足消去y并整理得,故. 5分若,即.而,于是,化簡得,所以. 8分(Ⅲ) .因為A在第一象限,故.由知,從而.又,故,即在題設條件下,恒有. 12分17.(2008全國Ⅰ卷文、理)雙曲線的中心為原點,焦點在軸上,兩條漸近線分別為,經過右焦點垂直于的直線分別交于兩點.已知成等差數列,且與同向.(Ⅰ)求雙曲線的離心率;(Ⅱ)設被雙曲線所截得的線段的長為4,求雙曲線的方程.17.解:(1)設,,由勾股定理可得:得:,,由倍角公式,解得則離心率.(2)過直線方程為與雙曲線方程聯立將,代入,化簡有將數值代入,有解得最后求得雙曲線方程為:.18.(2008全國Ⅱ卷文、理)設橢圓中心在坐標原點,是它的兩個頂點,直線與AB相交于點D,與橢圓相交于E、F兩點.(Ⅰ)若,求的值;(Ⅱ)求四邊形面積的最大值.18.(Ⅰ)解:依題設得橢圓的方程為,直線的方程分別為,. 2分如圖,設,其中,且滿足方程,故.①由知,得;由在上知,得.所以,化簡得,解得或. 6分(Ⅱ)解法一: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和①式知,點到的距離分別為,. 9分又,所以四邊形的面積為,當,即當時,上式取等號.所以的最大值為. 12分解法二:由題設,,.設,,由①得,,故四邊形的面積為 9分,當時,上式取等號.所以的最大值為. 12分19. (2008山東文)已知曲線所圍成的封閉圖形的面積為,曲線的內切圓半徑為.記為以曲線與坐標軸的交點為頂點的橢圓.(Ⅰ)求橢圓的標準方程;(Ⅱ)設是過橢圓中心的任意弦,是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是上異于橢圓中心的點.(1)若(為坐標原點),當點在橢圓上運動時,求點的軌跡方程;(2)若是與橢圓的交點,求的面積的最小值.19.解:(Ⅰ)由題意得又,解得,.因此所求橢圓的標準方程為.(Ⅱ)(1)假設所在的直線斜率存在且不為零,設所在直線方程為,.解方程組得,,所以.設,由題意知,所以,即,因為是的垂直平分線,所以直線的方程為,即,因此,又,所以,故.又當或不存在時,上式仍然成立.綜上所述,的軌跡方程為.(2)當存在且時,由(1)得,,由解得,,所以,,.解法一:由于,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即時等號成立,此時面積的最小值是.當,.當不存在時,.綜上所述,的面積的最小值為.解法二:因為,又,,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即時等號成立,此時面積的最小值是.當,.當不存在時,.綜上所述,的面積的最小值為.20.(2008山東理) 如圖,設拋物線方程為x2=2py(p>0),M為 直線y=-2p上任意一點,過M引拋物線的切線,切點分別為A,B.(Ⅰ)求證:A,M,B三點的橫坐標成等差數列;(Ⅱ)已知當M點的坐標為(2,-2p)時,,求此時拋物線的方程;(Ⅲ)是否存在點M,使得點C關于直線AB的對稱點D在拋物線上,其中,點C滿足(O為坐標原點).若存在,求出所有適合題意的點M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20.(Ⅰ)證明:由題意設 由得,則 所以 因此直線MA的方程為 直線MB的方程為 所以 ① ②由①、②得 因此 ,即所以A、M、B三點的橫坐標成等差數列.(Ⅱ)解:由(Ⅰ)知,當x0=2時, 將其代入①、②并整理得: 所以 x1、x2是方程的兩根, 因此 又 所以 由弦長公式得 又, 所以p=1或p=2, 因此所求拋物線方程為或(Ⅲ)解:設D(x3,y3),由題意得C(x1+ x2, y1+ y2), 則CD的中點坐標為 設直線AB的方程為 由點Q在直線AB上,并注意到點也在直線AB上, 代入得 若D(x3,y3)在拋物線上,則 因此 x3=0或x3=2x0. 即D(0,0)或 (1)當x0=0時,則,此時,點M(0,-2p)適合題意. (2)當,對于D(0,0),此時 又AB⊥CD,所以即矛盾.對于因為此時直線CD平行于y軸,又所以 直線AB與直線CD不垂直,與題設矛盾,所以時,不存在符合題意的M點.綜上所述,僅存在一點M(0,-2p)適合題意.21.(2008陜西文、理)已知拋物線:,直線交于兩點,是線段的中點,過作軸的垂線交于點.(Ⅰ)證明:拋物線在點處的切線與平行;(Ⅱ)是否存在實數使,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21. 解法一:(Ⅰ)如圖,設,,把代入得,由韋達定理得,,,點的坐標為.設拋物線在點處的切線的方程為,將代入上式得,直線與拋物線相切,,.即.(Ⅱ)假設存在實數,使,則,又是的中點,.由(Ⅰ)知.軸,.又 .,解得.即存在,使.解法二:(Ⅰ)如圖,設,把代入得.由韋達定理得.,點的坐標為.,,拋物線在點處的切線的斜率為,.(Ⅱ)假設存在實數,使.由(Ⅰ)知,則,,,解得.即存在,使.22.(2008上海文) 已知雙曲線.(1)求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2)已知點的坐標為.設是雙曲線上的點,是點關于原點的對稱點.記.求的取值范圍;(3)已知點的坐標分別為,為雙曲線上在第一象限內的點.記為經過原點與點的直線,為截直線所得線段的長.試將表示為直線的斜率的函數.22、【解】(1)所求漸近線方程為 ……………...3分 (2)設P的坐標為,則Q的坐標為, …………….4分 ……………7分 的取值范圍是 ……………9分 (3)若P為雙曲線C上第一象限內的點, 則直線的斜率 ……………11分 由計算可得,當 當 ……………15分 ∴ s表示為直線的斜率k的函數是….16分23.(2008上海理)設P(a,b)(b≠0)是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的點,l是經過原點與點(1,b)的直線,記Q是直線l與拋物線x2=2py(p≠0)的異于原點的交點⑴已知a=1,b=2,p=2,求點Q的坐標⑵已知點P(a,b)(ab≠0)在橢圓+y2=1上,p=,求證:點Q落在雙曲線4x2-4y2=1上⑶已知動點P(a,b)滿足ab≠0,p=,若點Q始終落在一條關于x軸對稱的拋物線上,試問動點P的軌跡落在哪種二次曲線上,并說明理由23.解(1)當時,解方程組 得 即點的坐標為(2)【證明】由方程組 得 即點的坐標為時橢圓上的點,即 ,因此點落在雙曲線上(3)設所在的拋物線方程為將代入方程,得,即當時,,此時點的軌跡落在拋物線上;當時, ,此時點的軌跡落在圓上;當時,,此時點的軌跡落在橢圓上;當時,此時點的軌跡落在雙曲線上;24.(2008四川文)設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離心率,點到右準線為的距離為(Ⅰ)求的值;(Ⅱ)設是上的兩個動點,,證明:當取最小值時,24.【解】:因為,到的距離,所以由題設得 解得由,得(Ⅱ)由得,的方程為故可設由知知 得,所以 當且僅當時,上式取等號,此時所以, 【點評】:此題重點考察橢圓基本量間的關系,進而求橢圓待定常數,考察向量與橢圓的綜合應用;【突破】:熟悉橢圓各基本量間的關系,數形結合,熟練進行向量的坐標運算,設而不求消元的思想在圓錐曲線問題中應靈活應用。25.(2008四川理) 設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離心率,右準線為,是上的兩個動點,(Ⅰ)若,求的值;(Ⅱ)證明:當取最小值時,與共線。25.【解】:由與,得 ,的方程為設則由得 ①(Ⅰ)由,得 ② ③由①、②、③三式,消去,并求得故(Ⅱ)當且僅當或時,取最小值此時,故與共線。【點評】:此題重點考察橢圓中的基本量的關系,進而求橢圓待定常數,考察向量的綜合應用;【突破】:熟悉橢圓各基本量間的關系,數形結合,熟練地進行向量的坐標運算,設而不求消元的思想在圓錐曲線問題中的靈活應用。26.(2008天津文、理)已知中心在原點的雙曲線的一個焦點是,一條漸近線的方程是.(Ⅰ)求雙曲線的方程;(Ⅱ)若以為斜率的直線與雙曲線相交于兩個不同的點,且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為,求的取值范圍.26.本小題主要考查雙曲線的標準方程和幾何性質、直線方程、兩條直線垂直、線段的定比分點等基礎知識,考查曲線和方程的關系等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考查推理、運算能力.滿分14分.(Ⅰ)解:設雙曲線的方程為,由題設得 解得所以雙曲線的方程為.(Ⅱ)解:設直線的方程為,點,的坐標滿足方程組將①式代入②式,得,整理得.此方程有兩個不等實根,于是,且.整理得. ③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可知線段的中點坐標滿足,.從而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方程為.此直線與軸,軸的交點坐標分別為,.由題設可得.整理得,.將上式代入③式得,整理得,.解得或.所以的取值范圍是27.(2008浙江文、理)已知曲線C是到點P()和到直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過點Q(-1,0)的直線,M是C上(不在上)的動點;A、B在上,軸(如圖)。 (Ⅰ)求曲線C的方程; (Ⅱ)求出直線的方程,使得為常數27.本題主要考查求曲線的軌跡方程、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等基礎知識,考查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綜合解題能力.滿分15分.(Ⅰ)解:設為上的點,則,到直線的距離為.由題設得.化簡,得曲線的方程為.(Ⅱ)解法一:設,直線,則,從而.在中,因為,.所以 .,.當時,,從而所求直線方程為.解法二:設,直線,則,從而.過垂直于的直線.因為,所以,.當時,,從而所求直線方程為.28.(2008重慶文) 如題(21)圖,M(-2,0)和N(2,0)是平面上的兩點,動點P滿足: (Ⅰ)求點P的軌跡方程;(Ⅱ)設d為點P到直線l: 的距離,若,求的值.28.(本小題12分)解:(I)由雙曲線的定義,點P的軌跡是以M、N為焦點,實軸長2a=2的雙曲線.因此半焦距c=2,實半軸a=1,從而虛半軸b=,所以雙曲線的方程為x2-=1.(II)解法一:由(I)由雙曲線的定義,點P的軌跡是以M、N為焦點,實軸長2a=2的雙曲線.因此半焦距e=2,實半軸a=1,從而虛半軸b=.R所以雙曲線的方程為x2-=1.(II)解法一:由(I)及答(21)圖,易知|PN|1,因|PM|=2|PN|2, ①知|PM|>|PN|,故P為雙曲線右支上的點,所以|PM|=|PN|+2. ②將②代入①,得2||PN|2-|PN|-2=0,解得|PN|=,所以|PN|=.因為雙曲線的離心率e==2,直線l:x=是雙曲線的右準線,故=e=2,所以d=|PN|,因此解法:設P(x,y),因|PN|1知|PM|=2|PN|22|PN|>|PN|,故P在雙曲線右支上,所以x1.由雙曲線方程有y2=3x2-3.因此從而由|PM|=2|PN|2得2x+1=2(4x2-4x+1),即8x2-10x+1=0.所以x=(舍去x=).有|PM|=2x+1=d=x-=.故29. (2008重慶理)如圖(21)圖,M(-2,0)和N(2,0)是平面上的兩點,動點P滿足:(Ⅰ)求點P的軌跡方程;(Ⅱ)若,求點P的坐標.29.(本小題12分) 解:(Ⅰ)由橢圓的定義,點P的軌跡是以M、N為焦點,長軸長2a=6的橢圓. 因此半焦距c=2,長半軸a=3,從而短半軸b=, 所以橢圓的方程為 (Ⅱ)由得 ① 因為不為橢圓長軸頂點,故P、M、N構成三角形.在△PMN中, ② 將①代入②,得 故點P在以M、N為焦點,實軸長為的雙曲線上. 由(Ⅰ)知,點P的坐標又滿足,所以 由方程組 解得 即P點坐標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