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易錯點7全面依法治國(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易錯點7全面依法治國(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易錯點7 全面依法治國
易錯點07全面依法治國
目錄
01易錯陷阱(3大陷阱)
02舉一反三
【易錯點提醒1】對科學立法存在認識誤區
【易錯點提醒2】對法治政府存在認識誤區
【易錯點提醒3】對全民守法存在認識誤區
03易錯題通關
易錯陷阱1:對科學立法存在認識誤區
【分析】1.不能認為直轄市的人民政府雖然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規章,但沒有立法權。
點評:根據教材內容,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規章,屬于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
2.不能認為實現科學立法只需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規律,立法尊重了社會發展客觀規律就能科學。
點評:根據教材內容,科學立法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此外,還需要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符合國情和實際,完善立法體制機制等。
3.不能認為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長期基礎性工作。
點評: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
易錯陷阱2:對法治政府存在認識誤區
【分析】1.不能認為法治政府是職能科學的政府,職能科學是指政府要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點評:法治政府是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智能高效、廉潔誠信、人民滿意的政府,智能高效指的是政府要運用科技手段提高政府服務效能。
2.不能認為政府公開公正是指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
點評:政府公開公正是指: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將其貫穿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個領域。“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強調要全面履行政府職能。
3.不能認為政府要做到執法嚴明,而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點評:執法嚴明重在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從事執法活動。只有執法嚴明,才能保證政府有效履行職能,服務社會公眾,確保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有法可依是對立法機關的要求。
易錯陷阱3:對全民守法存在認識誤區
1.不能認為全民守法意味著公民要依法維護好自己的一切權益。
點評:全民守法意味著公民要依法維護好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
2.不能認為推進全民守法,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全體公民的共同追求。
點評: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易錯陷阱1:對科學立法存在認識誤區
【例1】
(2023·浙江·高考真題)
1.在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進程中,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圍繞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收入分配“擴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務,并結合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找準立法切口,讓每一部法規都裝滿民意。這一做法( )
A.拓寬了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 B.回應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訴求
C.規范了公民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 D.完善了立法機關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機制
【變式1-1】
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立法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收到盲人全國人大代表關于“盲人和低視力群體教科書問題”的建議,并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最終專門在法律中規定了一條,國家鼓勵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實際,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法工委的做法( )
①問需于民,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
②助力建設法治中國,擴大盲人基本權利
③創新民主形式,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④立良法、促善治,維護社會公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變式1-2】
3.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提請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議案。本次立法法修正草案的亮點之一是明確合憲性審查相關要求,包括法律案起草和審議過程中的合憲性審查要求,還將現行立法法中的“法律委員會”修改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這表明( )
①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法律依據
②立法機關堅持科學立法、開門立法.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③我國在立法過程中彰顯憲法權威,堅持良法之治
④全國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提高立法質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變式1-3】
4.淄博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推動“高質量立法信息化系統”建設。該系統緊扣人大立法職能,將征求意見的范圍擴展到了最基層。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掃描公眾號上的二維碼進入征求意見頁面,直接反饋修改意見;代表可以通過“淄博人大”APP,隨時參與立法;法工委利用該系統的短信提醒、一鍵催辦、智能統計等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發函、催辦、匯總等事務性工作。上述做法( )
①將全民民主貫穿于立法工作的全過程
②運用現代科技提高了公眾立法參與度
③將立法權下放基層創新了地方立法機制
④通過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提高了工作質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易錯陷阱2:對法治政府存在認識誤區
【例2】
(2023·重慶·統考高考真題)
5.我國外貿法以及國務院行使外貿管理權的變遷過程如題表所示,由此可知( )
題表
1994年 全國人大確立外貿經營審批制度
2004年 全國人大取消外貿經營審批制度,確立外貿經營備案登記制度
2019年 經全國人大授權,在自貿區試點外貿經營備案登記制度
2022年 全國人大,外貿經營備案登記制度
①外貿立法與改革之間呈現出了良性互動
②國務院在自貿區無權制定外貿行政法規
③先行先試是外貿法制定修改的必備程序
④國務院行使外貿管理權的方式逐步優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變式2-1】
6.2023年8月,景德鎮市政法機關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指出:全市政法機關全面對標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部署,緊盯經營主體法治需求,充分發揮政法職能,著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治服務與保障。此項活動的開展將有利于( )
①破除政府職責邊界,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府
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
③規范政府行政行為,打造依法行政的政府
④推進依法治國,為法治建設提供根本保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變式2-2】
7.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近年來,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推進,全國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事項1000多項,90%以上的政務服務實現網上可辦,戶籍證明、社保轉接等200多項群眾經常辦理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建設法治政府要( )
①堅持人民至上,持續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
②堅持全能服務,避免錯位、缺位和越位等現象
③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府職能權責科學化法定化
④堅持效率優先,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政府服務效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變式2-3】
8.2023年7月12日,新華日報報道,某市廣陵區深入推進法治廣陵、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聚焦關鍵環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堅持普法先行,筑牢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根基;釋放“法治紅利”,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高質量法治水平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該市的經驗有( )
①堅持依法執政,以黨建引領法治建設
②優化法律服務,讓法治惠民落到實處
③做好普法工作,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
④規范行政用權,用法治壓縮政府權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錯陷阱3:對全民守法存在認識誤區
【例3】
9.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黨的二十大對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貫徹實施憲法( )
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保障
②有利于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③有利于確定憲法的國家根本法地位,更好地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的有效實施
④有利于弘揚法律的道德教化作用,協調好各方利益、化解矛盾、實現社會和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變式3-1】
10.河南省從建強鄉村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深化鄉村法律援助工作、努力實現鄉村法律服務多元發展等方面,擴大農民法律援助的覆蓋面,集中辦理了一批與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農業生產、農村宅基地(土地)流轉(承包)、贍養撫養等相關的涉農糾紛案件,為農村居民提供家門口的法律援助。鄉村法律援助有利于( )
①化解鄉村矛盾糾紛,凝聚鄉村振興發展的合力
②積極推進依法治國,落實了司法權向鄉村下放
③完善公民道德規范,提升鄉村治理現代化水平
④加強法治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變式3-2】
11.2022年11月,江西省某縣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案件。被告人鄧某犯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判處拘役三個月,緩刑六個月,賠償給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12460元。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公民要堅持守法平等和立法平等
②公民要將憲法和法律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
③公民參與社會生活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
④法律是對公民自由和權利的約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變式3-3】
1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 )
①行政機關帶頭嚴格執法,認真全面履行國家職能
②立法機關從國情和實際出發,制定良法來保障善治
③公安機關公正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④全民守法,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大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福建莆田·統考模擬預測)
13.截至2022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全國31個省(區、市)設立了31個基層立法聯系點,輻射帶動全國各地設立了5500多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市級聯系點三級聯動的工作格局。這些聯系點已經成為讓基層聲音原汁原味抵達國家立法機關的“直通車”。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建立( )
①有效踐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
②拓寬了民眾參與立法的渠道,能夯實我國法律的民意基礎
③完善了我國立法體制機制,厘清了各立法主體的立法權限
④實現了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的有機統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江蘇·校聯考模擬預測)
14.不同的立法形式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各有其作用。
形式 含義 成果舉例
立 就是制定新的法律 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法律47件
改 是對已有的法律進行修改完善 十三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修改法律111件次
廢 廢止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條文 廢止有關收容教育等法律規定和制度
解 對法律進行解釋,進一步明確法律條文規定的含義、適用情形、范圍 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國安法有關條款作出解釋
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
A.選擇恰當的立法形式是科學立法的要求和體現
B.各種立法形式都是對我國法治體系的顛覆性重塑
C.科學立法是推進依法執政和依法治國的基礎
D.司法實踐的經驗可為實現良法善治提供有益借鑒
(2023·江蘇·統考二模)
15.“來自廣東的毛紅波、內蒙古的王春紅、浙江的王世杰等社會公眾,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系統,建議加強對利用野生動物進行公眾展示展演活動的規范管理,經綜合研究各方面意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三次審議稿增加規定……”2022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在對外通報社會公眾對法律草案的意見時,首次以“具名”方式對吸收采納意見的具體情況作了反饋。這一舉動( )
A.彰顯了立法機關對民意的尊重,保障基層民主的制度活力
B.堅持了立法過程的公開與透明,促進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
C.確認了公眾行使決策權的資格,生動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
D.完善了公眾參與立法程序機制,保證立法體現人民的意志
(2023·海南·模擬預測)
16.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決策部署。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已經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設立了31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和1個立法聯系點,實現了“全覆蓋”,有助于深入聽取基層群眾和有關方面對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見。立法聯系點的成立( )
①是推動科學民主立法、依法執政的重大舉措
②是立法機關直接聯系基層群眾的有效渠道
③是把人民意志上升為國家意志的有效形式
④有利于真正實現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山東泰安·模擬預測)
17.進入新時代,為適應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
統籌安排立法修法項目 制定專項立法修法工作計劃,突出重點難點;針對某一領域立法的短板和不足,有重點、分步驟地彌補;堅持立改廢釋并舉,統籌立法修法項目。 組建立法工作“專班” 對一些立法難度大、意見分歧大的領域,發揮人大主導作用,組建專門的立法工作機構,錨定特定任務,集合專業人員,群策群力應對立法挑戰。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斷改進立法工作有利于( )
①集中民智,促進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
②抓住重點,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③尊重民意,使群眾意見成為立法的基礎和依據
④創新方法,為實現良法善治創造根本制度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山東日照·統考二模)
18.適應新時代新要求,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22年初啟動立法法修改工作,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會議審議、廣泛征求意見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終形成了提請本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這表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 )
①立法實踐貫徹民主理念,保障人民群眾的表決權
②發揮人大立法主導作用,順應時代要求完善立法
③健全立法溝通聯系機制,全面反映人民各種意愿
④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質量和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山東濟南·山東師范大學附中校考模擬預測)
19.立法是國家的重要政治活動,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立法法是規范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動的基本法律,稱為“管法的法”。時隔八年,經過調研,立法法又一次迎來了修改,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立法法的修改( )
①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確立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②注重量的積累與質的飛躍,不斷提升我國立法質量,推動良法之治
③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④堅持辯證的否定觀,為規范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山東聊城·統考三模)
20.某學生在調研實踐中搜集整理了如下資料:
◇H區整合基層黨建、產業、鄉村旅游、村民信息等數據,建立“村村享”智慧治理平臺,解決了群眾辦事門難找、跑路遠、環節多、手續繁等突出問題,讓村民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 ◇J縣“數字鄉村一張圖”歸集了當地58個部門的282類基礎數據,全縣137個行政村的數據都接入“J城市大腦”,可以自動生成相關數據報表和趨勢分析,供有關部門研判決策,指導各村發展。
從上述資料中可以推知,該同學的調研主題應為( )
A.數字賦能,黨政機關管理效能提升
B.科技創新,村民自治再上新臺階
C.優化治理體制,有效保障人民權益
D.關注民生,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
(2023·山東濟南·山東省實驗中學校考模擬預測)
21.為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建設“數字中國”的要求,推動數字政府建設,2023年2月《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頒布,力爭到2025年全面建成高效協同的施政履職數字化工作體系,實現社會治理“一網統管”、政府決策“一網支撐”、機關辦公“一網協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山東數字政府建設( )
①社會治理“一網統管”創新政府組織體系,提高政府管理科學化智能化水平
②政府決策“一網支撐”確立公民的決策權,有利于規范政府權力的運行
③機關辦公“一網協同”打破部門壁壘,提升數據的利用率和政府的行政效能
④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推動服務模式轉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山東濰坊·統考三模)
22.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予以糾正,由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依法審查并做出裁決的法律活動。某市堅持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整合以往過于分散的行政復議資源,實現行政復議申請就近辦、一次辦,努力將行政復議打造成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此項改革( )
①堅持了復議為民,有利于提高行政復議公信力和解決效率
②實現了制度重建,有利于強化吸納和化解行政爭議的能力
③健全了法律法規,有利于解決平等主體間的各類矛盾糾紛
④能倒逼依法行政,有利于精準查找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環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北京海淀·統考一模)
23.生物多樣性一旦受到破壞,就會面臨不可逆轉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指出要開展預防性保護公益訴訟,明確對于損害尚未發生,但有證據證明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可以依法提起預防性公益訴訟。預防性公益訴訟( )
①是健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司法舉措,有助于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②減少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司法程序,有助于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③擴大了行政監督的范圍,促進生態環境的長效保護
④能夠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職,推動環境治理法治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北京西城·統考一模)
24.古語云"事急從權",是說事情緊急的時候要根據情況有所變通、不可死守條條框框。但這并不適用于法治政府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越是事情緊急,政府越要堅持依法行政。突發事件時,政府( )
突發事件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①須嚴格按照權責事項清單分解執法職權,確定執法責任
②應主動公開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
③要與民眾保持密切溝通,凝聚各界力量,優化應急管理和服務
④可采取輕責重罰的處置方式,以提高行政效率,增強政府威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山東濰坊·統考一模)
25.近年來,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組以黨建為引領,推動鄉村法治振興。駐村組入駐后,積極籌備村級法官工作室,邀請法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送法下鄉、不定期到村居開展普法宣傳、以案釋法。送法下鄉活動有助于( )
①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更好實現司法為民
②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
③構建陽光司法機制,維護村民的案件知情權
④搭建溝通橋梁,增強村民對依法治國的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北京房山·統考一模)
26.法律明白人,是指村民中具有較好法治素養和一定法律知識,愿意積極參與法治實踐,能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的人員。他們用“腳板”走街串戶、進村入戶,將法律需求建議帶上來,把樸素的法治精神帶下去;他們是群眾身邊的人,既了解社情民意又熟悉政策法規,基層群眾遇到麻煩事、揪心事樂意找到他們“出謀劃策”;他們還是村、社區“兩委”處理基層事務的智囊團,遇到涉法問題都會找他們來“合計合計”。這說明,法律明白人( )
①倡導群眾用好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是構筑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
②遵循基層法治建設客觀規律,使社會各個領域全面依法運行
③引導群眾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化解社會矛盾
④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2·天津濱海新·校聯考模擬預測)
27.廣東省“2021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動員大會在廣州召開。會議強調,大力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以全民普法促進全民守法。推進全民守法就是要( )
A.確保實現人民司法為人民 B.著力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
C.建立完備的國家法律體系 D.提高嚴格執法能力和水平
(2023·江蘇·校聯考模擬預測)
28.“法律明白人”是指村民中具有較好法治素養和一定法律知識,愿意積極參與法治實踐,能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的人員。他們用“腳板”走街串戶、進村入戶,將法律需求建議帶上來,把樸素的法治精神帶下去;他們是群眾身邊的人,既了解社情民意又熟悉政策法規,基層群眾遇到麻煩事、揪心事樂意找到他們“出謀劃策”;他們還是村、社區“兩委”處理基層事務的智囊團,遇到涉法問題都會找他們來“合計合計”。下列對“法律明白人”理解正確的是( )
①加強了法律的實施和監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實踐
②引導了群眾理性表達訴求,妥善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
③完善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
④提升了鄉村基層自治水平,是基層治理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1.B
【詳解】B: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圍繞山區26縣高質量發展、收入分配“擴中”“提低”等重大改革任務,并結合各方面的具體情況,找準立法切口,讓每一部法規都裝滿民意。這一做法回應了現實生活中的不同利益訴求,B正確。
AC:材料沒有涉及公民有序參與立法,沒有涉及公民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AC錯誤。
D: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是權力機關,不是立法機關。且材料只是強調立法要代表民意,反映人民的意愿,沒有體現完善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機制,D錯誤。
故本題選B。
【點睛】
2.B
【詳解】①: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收到盲人全國人大代表關于“盲人和低視力群體教科書問題”的建議,并聽取有關部門的意見,體現了問需于民,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進步,①符合題意。
②:法工委的做法沒有擴大盲人基本權利,盲人的基本權利是憲法和法律明確規定的,②不符合題意。
③:材料未創新民主形式,材料體現的是民主立法表現,③不符合題意。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最終專門在法律中規定了一條,國家鼓勵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實際,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說明立良法、促善治,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3.D
【詳解】①:在我國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①錯誤。
②:材料不涉及開門立法,②排除。
③:明確合憲性審查相關要求,這是在強調我國在立法過程中彰顯憲法權威,堅持良法之治,③正確。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議案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向全國人大提請審議,并由該修正草案明確合憲性審查相關要求,將現行立法法中的“法律委員會”修改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這表明全國人大依法行使立法權,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提高立法質量,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D。
4.C
【詳解】①:民主具有階級性,不存在全民民主,①說法錯誤。
②: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掃描公眾號上的二維碼進入征求意見頁面,代表可以通過“淄博人大”APP隨時參與立法,這說明運用現代科技提高了公眾立法參與度,②正確。
③:將征求意見的范圍擴展到了最基層并不能意味著將立法權下放基層,③說法錯誤。
④:通過網絡征集意見,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事務性工作,表明通過民主立法和科學立法提高了工作質效,④正確。
故本題選C。
5.B
【詳解】①:根據外貿法以及國務院行使外貿管理權的變遷過程,可知外貿立法與改革之間呈現出了良性互動,①符合題意。
②:圖表中未涉及到國務院在自貿區無權制定外貿行政法規,②不合題意。
③:圖表中未涉及先行先試,③不合題意。
④:根據外貿法以及國務院行使外貿管理權的變遷過程可知國務院行使外貿管理權的方式逐步優化,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點睛】
6.C
【詳解】①:破除政府職責邊界說法錯誤,如果政府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就會出現權力行使的錯位、越位和缺位等現象,①說法錯誤。
②③:全市政法機關全面對標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部署,緊盯經營主體法治需求,充分發揮政法職能,著力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治服務與保障。此項活動的開展將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規范政府行政行為,打造依法行政的政府,②③符合題意。
④:此項行動并不能為法治建設提供根本保證,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C。
7.B
【詳解】①③:全國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事項1000多項,90%以上的政務服務實現網上可辦,戶籍證明、社保轉接等200多項群眾經常辦理事項實現跨省通辦,這表明政府堅持人民至上,持續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政府職能權責科學化法定化,①③正確。
②:政府不是萬能的,不能包辦一切,政府不存在提供全能服務,②排除。
④:政府應提高行政服務效能,但材料并沒有強調效率優先,④排除。
故本題選B。
8.C
【詳解】①:該市深入推進法治廣陵、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材料沒有體現共產黨依法執政和加強黨建工作,①不符合題意。
②:依法治國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釋放“法治紅利”,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體現了該市優化法律服務,讓法治惠民落到實處,②符合題意。
③:建設法治社會,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該地做好普法工作,堅持普法先行,筑牢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根基,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③符合題意。
④:政府權力不能隨意壓縮或擴大,材料也沒有體現壓縮政府權力,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9.A
【詳解】①②:要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①②入選。
③:憲法在國家中的根本法地位早已確立,不是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確立的,③不選。
④:貫徹實施憲法有利于弘揚法律的規范作用,④不選。
故本題選A。
10.B
【詳解】①④: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提高農村公共法律服務水平,有利于樹牢法治觀念,更好解決涉農糾紛,凝聚鄉村振興合力,加強法治建設,①④符合題意。
②:材料強調為農民提供法律援助,與司法權無關,②錯誤。
③:法律援助與完善公民道德規范無關系,③排除。
故本題選B。
11.C
【詳解】②③:被告人鄧某犯非法收購、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判處拘役三個月,緩刑六個月,賠償給國家帶來的經濟損失12460元,可見公民要將憲法和法律作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公民參與社會生活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②③符合題意。
①:公民沒有立法權,①錯誤。
④:法律對公民的自由和權利既有約束,也有保護,④錯誤。
故本題選C。
12.C
【詳解】①: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不是國家職能,①不選。
②: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立法機關從國情和實際出發,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制定良法來保障善治,②正確。
③:公安機關依法行政,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是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③錯誤。
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全民守法,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大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④正確。
故本題選C。
13.A
【詳解】①②:基層立法聯系點已經成為讓基層聲音原汁原味抵達國家立法機關的“直通車”,說明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建立,拓寬了民眾參與立法的渠道,有效踐行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夯實我國法律的民意基礎,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①②符合題意。
③④: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建立拓寬了公眾參與立法的途徑,在立法機關和基層群眾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但和厘清各立法主體的立法權限無關,也沒有體現實現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的有機統一,③④不合題意。
故本題選A。
14.A
【詳解】A:材料中指出依據客觀實際采取不同的立法形式,對法律進行完善補充,這說明選擇恰當的立法形式是科學立法的要求和體現,A正確。
B:科學立法要堅持尊重客觀實際,根據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客觀需要,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是對以前法律的繼承和完善,“顛覆性重塑”說法錯誤,B不選。
C:材料強調的是不同立法形式對于法律的完善的作用,未強調依法執政,C不選。
D:從實踐中獲得的經驗有正確和錯誤之分,要堅持正確的經驗為實現良法善治提供有益借鑒,D不選。
故本題選A。
15.B
【詳解】A:彰顯了立法機關對民意的尊重,但與保障基層民主制度無關,A不符合題意。
B:公開征求意見,表明人大堅持了立法過程的公開與透明,促進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B正確。
C:公民沒有決策權,C錯誤。
D:不能體現立法程序機制的完善,D錯誤。
故本題選B。
16.D
【詳解】①: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堅持依法執政,①說法錯誤。
②④:立法聯系點的成立,有助于深入聽取基層群眾和有關方面對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見,因此是立法機關直接聯系基層群眾的有效渠道,有利于真正實現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②④觀點符合題意。
③: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意志就是人民意志,③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D。
17.A
【詳解】①:材料中指出國家為了制定符合國情實際的法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組建專門的立法工作機構,集合專業人員,群策群力應對立法挑戰,這有利于集中民智,促進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故①正確。
②:材料中指出國家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立法專項計劃,在重點領域不斷改進立法工作,這有利于抓住重點,提高立法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故②正確。
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立法工作也應該以客觀存在的實際為基礎,充分尊重群眾的意見,集中民智,③不選。
④:材料中指出為了更好地適應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組建專門立法機構,突出重點集合專業人員不斷改進立法工作,這強調的是采取措施提高立法的科學性、民主性,未體現創造根本制度前提,故④不選。
故本題選A。
18.C
【詳解】①:人民群眾沒有表決權,表決權是人大代表的權力,①錯誤。
②:全國人大常委會于2022年初啟動立法法修改工作,說明了人大在立法中起主導作用,順應時代要求完善立法,②正確。
③:全面反映人民各種意愿表述有誤,意愿必須合理合法,③錯誤。
④:兩次會議審議、廣泛征求意見和多次修改完善,最終形成,說明人大堅持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提高立法的質量和水平,④正確。
故本題選C。
19.B
【詳解】①: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①說法錯誤。
②:時隔八年,經過調研,立法法又一次迎來了修改,說明立法法的修改要注重量的積累與質的飛躍,不斷提升我國立法質量,推動良法之治,②符合題意。
③:立法是國家的重要政治活動,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立法法是規范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動的基本法律,稱為“管法的法”,這說明立法法的修改有利于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③符合題意。
④:黨的領導為規范國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B。
20.C
【詳解】C:H區整合數據,建立“村村享”智慧治理平臺,讓村民辦事從“最多跑一次”到“跑也不出村”。J縣將當地58個部門、全縣137個行政村的數據接入“J城市大腦”,可以自動生成相關數據報表和趨勢分析,供有關部門研判決策,指導各村發展,從中,可以看出該同學的調研主題是優化治理體制,有效保障人民權益,C符合題意。
A:材料體現出數字賦能,但中國共產黨是領導核心,黨政機關管理效能提升的說法是錯誤的,B說法錯誤。
B:材料沒有提到村民自治的內容,B不符合題意。
D:H區的做法能體現出群眾辦事更加方便快捷,J縣的做法不能體現出辦事方便快捷的意思,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21.D
【詳解】①:“一網統管”是管理方式的創新,不是政府組織體系的創新,①錯誤。
②:公民沒有決策權,有參與民主決策的權利,②錯誤。
③:機關辦公“一網協同”,有利于規范服務,打破部門壁壘,提升數據利用率,提高政府行政效能,③正確。
④: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轉變了服務模式,有利于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④正確。
故本題選D。
22.B
【詳解】①④:某市堅持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整合以往過于分散的行政復議資源,實現行政復議申請就近辦、一次辦,努力將行政復議打造成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這表明此項改革堅持了復議為民,有利于提高行政復議公信力和解決效率, 同時也能給政府帶來更高要求,能倒逼依法行政,有利于精準查找政府工作中的薄弱環節,①④正確。
②③:某市堅持推進的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不是制度重建,不是健全法律法規,②③排除。
故本題選B。
23.B
【詳解】①④: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可以依法提起預防性公益訴訟。預防性公益訴訟是健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司法舉措,有助于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有利于督促相關部門依法履職,推動環境治理法治化,①④正確。
②:材料強調的是通過司法保護手段,預防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并不是減少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司法程序,②排除。
③:預防性公益訴訟不屬于行政監督的范圍,③排除。
故本題選B。
24.B
【詳解】①③ :法治政府在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時,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須嚴格按照權責事項清單分解執法職權,確定執法責任;要與民眾保持密切溝通,凝聚各界力量,優化應急管理和服務,①③符合題意。
②:公民有知情權和監督權,但沒有決策權,②表述錯誤。
④:違法行為客觀上有情節輕重之分,有危害大小之別,要根據情節、后果輕重來處罰,更能夠體現行政處罰的法規制定初衷,更好應對突發事件,也有利于增強政府威信,④表述有誤。
故本題選B。
25.C
【詳解】②④: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駐村組以黨建為引領,推動鄉村法治振興。駐村組入駐后,積極籌備村級法官工作室,邀請法官、律師等法律工作者送法下鄉、不定期到村居開展普法宣傳、以案釋法。送法下鄉活動有助于提升村民的法治意識,搭建溝通橋梁,增強村民對依法治國的認同,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②④符合題意。
①:送法下鄉活動開展普法宣傳、以案釋法,并非審判工作重心下移,排除①。
③:送法下鄉活動與構建陽光司法機制無直接關系,③不合題意。
故本題選C。
26.D
【詳解】③④:法律明白人將法律需求建議帶上來,把樸素的法治精神帶下去;他們是群眾身邊的人,既了解社情民意又熟悉政策法規,基層群眾遇到麻煩事、揪心事樂意找到他們“出謀劃策”;他們還是村、社區“兩委”處理基層事務的智囊團,遇到涉法問題都會找他們來“合計合計”。這說明,法律明白人能夠引導群眾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化解社會矛盾,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發揮重要作用,③④符合題意。
①:法律明白人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利益訴求和維護合法權益,而不是倡導群眾用好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同時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重要基礎,①錯誤。
②:法律明白人為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但不能夠使社會各個領域全面依法運行,②錯誤。
故本題選D。
27.B
【詳解】B:推進全民守法就是要著力增強全民的法治觀念,B符合題意。
A: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A不選。
C:建設法治國家,需要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C不符合題意。
D:行政機關要不斷提高嚴格執法能力和水平,D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28.C
【詳解】①:法律明白人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利益訴求和維護合法權益,而不是加強了法律的實施和監督,①錯誤。
②④:法律明白人將法律需求建議帶上來,把樸素的法治精神帶下去;基層群眾遇到麻煩事、揪心事樂意找到他們“出謀劃策”;他們還是村、社區“兩委”處理基層事務的智囊團,這說明,法律明白人能夠引導群眾理性表達利益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化解社會矛盾,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發揮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題意。
③:法律明白人為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但不能打通法律援助“最后一公里”,夸大了其作用,③不選。
故本題選C。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龙井市| 平湖市| 镇江市| 墨脱县| 合江县| 江安县| 塔城市| 裕民县| 进贤县| 云南省| 娄底市| 云南省| 梅河口市| 聂拉木县| 密山市| 龙岩市| 新余市| 武平县| 富裕县| 明溪县| 定陶县| 汾阳市| 筠连县| 赣州市| 高阳县| 仲巴县| 许昌县| 文安县| 宝丰县| 崇明县| 察雅县| 南康市| 南江县| 乡城县| 边坝县| 皮山县| 青铜峡市| 武邑县| 汽车|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