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學習目標唯物史觀:運用唯物辯證史觀及有關理論,知道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背景,內涵、實施過程,特別是該制度實施的重大意義。時空觀念:認識當代中國的民族政策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抓住其特定時空背景和階段特征。史料實證:運用文獻資料,認識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背景、成就歷史解釋:通過史料分析,認識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涵義和特點。家國情懷:認識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施的意義,培養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認同感。新授知識點(一)基礎知識點梳理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①中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逐漸形成______格局。②在舊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幾乎完全被排除在國家政治生活之外,______發展水平相對落后。③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民族問題,逐步明確提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1941年,《_____邊區施政綱領》規定,“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區”。1945年,中共中央提出:“對內蒙的基本方針,在目前是實行區域自治。”1947年成立_____自治區。新中國成立后,它成為我國第一個省一級的自治區。④_____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實行團結互助”。標志:1954年通過《______________》規定:A.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B.各自治機關都是在______領導下的一級地方政權機關,依法行使規定的自治權。(3)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4)實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____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 自治區先后成立。此外,還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縣(旗)。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展(1)表現:①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全面恢復和落實黨的民族政策。②_____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正式頒布實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固定下來,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此被納入____軌道。③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自治地方進行了有關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工作。④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個_____”,深刻闡述了中國各民族休戚相關、命運與共的血肉關系。⑤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和______基本方略的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⑥1997年,中共____大明確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作用:①維護國家的集中統一。②保障______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③實現民族地區_______事業加快發展。3、中共十八大以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中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______、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______的認同。(2)中共____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寫入《_______章程》,賦予民族工作新的內涵和重大歷史使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民族工作領域的具體體現。(4)黨和國家努力創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_____的偉大目標。(二)重點知識詳解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論來源: 馬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適合國情。民族地域分布因素: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分布格局。歷史因素:自古多元一體、交往交融;對國家統一的高度認同。現實需要:舊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落后,備受剝削、歧視和壓迫,不利于民族團結和交融,不利于新中國政權鞏固和經濟建設。2、當代民族政策的意義。①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②促進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③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④促進民族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小結四、課堂達標訓練1.1951年政務院發出《政務院關于處理帶有歧視或侮辱少數民族性質的稱謂、地名、碑碣、匾聯的指示》,將“歸綏”改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將“迪化”改為“烏魯木齊”(優美的牧場)等。這種做法( )A.確保邊疆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性 B.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C.標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正式實行 D.落實各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平等2.中國政府于2000年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把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首要任務。下圖為西部大開發以來民族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部分)。從中可以看出( )西部大開發以來民族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單位:億元)A.民族地區的發展基礎不斷鞏固 B.少數民族積極參與國家事務管理C.少數民族地區實現了高度自治 D.各民族之間的發展水平已經接近3.為促進少數民族全面發展,新中國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培養少數民族干部、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這些政策有利于( )A.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B.消除各少數民族發展差異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D.推動基層自治的創新完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