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專題二 實驗探究題課時31 實驗探究題(一)01題型分析及解題指導實驗探究題是中考的必考題型,它主要以初中化學教材物質的性質以及教材實驗為基礎設計題目,有時涉及高中內容。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注重能力的考查。如實驗能力(包括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數據分析等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等。在做實驗探究題時首先要認真審題,找出探究目的,以目的來展開思路,然后結合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評價與交流等為基點進行思考解答。(1)提出問題。通常由題目給出。(2)猜想與假設。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猜想進行補充和完善,常根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組成、質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種類不變、優先反應以及過量剩余等思想進行判斷。(3)設計實驗。??疾閷嶒灢僮鳌⑺幤返倪x擇,答題時可參考上下文格式。(4)收集證據。對相關實驗現象進行記錄,并運用圖表、化學用語等形式加以表述。主要考查學生描述現象等文字表達能力、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書寫的能力。(5)解釋與結論。能據實驗操作、實驗現象與實驗結論的三層的邏輯關系,可由其中兩個推導出第三個內容。題目中給出的查閱資料,往往是解決關鍵性問題的錦囊!靈活應用。(6)評價與交流。針對實驗原理、裝置、步驟等進行可行性分析,或針對實驗異?,F象或是不嚴謹之處作出分析和評價。實驗探究題的類型主要有:物質變質的探究、物質成分的探究、物質性質的探究、有關反應因素的探究等。其中混合物成分的探究是中考的熱點,常見題型:固體成分的探究、氣體成分的探究、反應后溶液溶質的探究、物質組成元素的探究。(1)固體成分探究。常涉及的物質有C、CuO、Fe、Fe2O3、NaOH、Na2CO3、CuSO4、CaCO3、BaCO3、Cu(OH)2、Fe(OH)3、Mg(OH)2、AgCl、BaSO4等常見物質。解題時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化學性質加以區分。(2)氣體成分探究。常涉及的物質有H2、O2、CO、CO2、CH4、NH3、水蒸氣等氣體,混合氣體的檢驗時,要注意檢驗的順序,以排除干擾。(3)反應后溶液溶質的探究。反應后的溶質中一定有生成物(可溶),還應考慮反應物(可溶)是否過量。對于單一反應如Na2CO3+CaCl2===CaCO3↓+2NaCl,反應后的溶質有三種情況:①___________,②_______和__________,③_______和_________。對于兩個反應的情形,還需從反應物量的角度,綜合分析反應是否有先后順序。(4)物質組成元素的探究。利用質量守恒定律綜合分析。只有NaClNaClNa2CO3NaClCaCl202典例賞析類型1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2023·綏化)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HCO3、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兩個實驗對其成分進行探究。【定性探究】樣品成分驗證。(1)請完善下面的表格。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一:取適量樣品完全溶解在水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 有______產生 樣品中含有NaHCO3氣泡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步驟二:取步驟一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有__________產生 樣品中含有NaClAgNO3(或硝酸銀)白色沉淀【定量探究】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設計實驗】裝置如圖:【進行實驗】已知:裝置B、C、D中藥品均足量。①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加入a g樣品于錐形瓶中②打開K1,通一段時間氮氣后,稱量裝置B、C的質量分別是a1 g和a2 g。③關閉K1,打開K2,向錐形瓶中緩慢注入足量稀硫酸,關閉K2④待錐形瓶中無氣泡產生時……關閉K1。第二次稱量裝置B、C的質量分別是a3 g和a4 g。【分析討論】(2)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裝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將④中省略號處的操作補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沒有步驟②中通一段時間N2的操作,會使測得NaHCO3的質量分數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中打開K1,再通一段時間N2偏大【得出結論】(6)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含有相關字母的式子表示)。 (2023·茂名模擬)廣東湛江花卉市場大力推廣無土裁培技術進行花卉培育。某無土栽培粉狀肥料可能由KCl、NH4NO3、MgSO4、Cu(NO3)2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實驗。【提出問題】肥料的成分有哪些?【實驗探究】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蒸餾水 溶液呈無色 固體中一定沒有__________(填化學式)②另取少量固體樣品,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體中一定含有NH4NO3Cu(NO3)2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③另取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溶解,再向其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靜置 產生白色沉淀 固體中一定含有MgSO4④?、壑猩蠈忧逡海蚱渲械渭酉跛徙y溶液和稀硝酸 產生白色沉淀 固體中一定含有KCl【反思與評價】(1)步驟③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紅同學認為步驟④的結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學們改進實驗后,最終確定了肥料的成分。MgSO4+BaCl2===BaSO4↓+MgCl2加入的氯化鋇引入了氯離子,也能與硝酸銀結合為氯化銀沉淀【拓展與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填標號)。A.磷礦粉[Ca3(PO4)2]屬于復合肥B.農業上提倡使用農家肥,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C.硫酸銨在土壤中不殘留任何有害物質,長期施用沒有不良影響D.在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施用農藥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護手段AC類型2 反應后物質成分的探究 (2023·珠海模擬)某班同學用氫氧化鈉溶液和稀硫酸進行中和反應。(1)在燒杯中加入約5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此時溶液呈____色,接著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攪拌,發現溶液變為無色,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紅H2SO4+2NaOH===Na2SO4+2H2O(2)同學們對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探究。【猜想與假設】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只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只有Na2SO4和NaOH。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反應后溶液為無色【實驗探究】為了驗證另外兩種猜想,同學們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猜想二成立方案二 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向試管中加入碳酸鈉溶液 有氣泡產生 猜想二成立【反思交流】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為方案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硫酸鈉與氯化鋇溶液反應也會生成白色沉淀【拓展】(3)借助傳感器對氫氧化鈉溶液與稀硫酸的中和反應進行研究,實驗裝置如圖1,三頸燒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壓漏斗勻速滴加另一種溶液。用pH傳感器測得三頸燒瓶內溶液的pH的變化如圖2,判斷溶液X是________,實驗進行到60 s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稀硫酸Na2SO4和NaOH(2023·深圳)已知H2與菱鐵礦(主要成分FeCO3,其他成分不參與反應)反應制成納米鐵粉。某小組進行探究并完成如下實驗:查閱資料:①H2能與CuO反應生成H2O,H2O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②CO2與無水硫酸銅不反應。(1)某同學探究反應后氣體成分,先將反應后氣體通入無水硫酸銅,無水硫酸銅變藍,證明氣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蒸氣(或H2O)CO2+Ca(OH)2===CaCO3↓+H2O(2)對剩余氣體成分進行以下猜想:猜想一:H2 猜想二:______ 猜想三:CO和H2濃H2SO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中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中無水CuSO4變藍,丙中變渾濁 猜想____正確CO干燥氣體,防止影響氫氣的鑒別固體由黑色變為紅色三(3)熱處理后的納米鐵粉能夠除去地下水中的磷元素,如圖所示450 ℃或者550 ℃熱處理納米鐵粉的除磷率以及pH值如圖所示,分析_____ ℃時以及______(填“酸性”或“堿性”)處理效果更好。550酸性類型3 有關異?,F象的探究 (2023·汕頭模擬)某興趣小組探究CO2與NaOH溶液的反應。(1)如圖,打開A中活塞,使A中產生的CO2緩慢通入B中,發現B、C中都沒有明顯現象產生,證明CO2能與NaOH溶液反應,B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2NaOH===Na2CO3+H2O(2)繼續向B中通入CO2,一段時間后發現B中有“白色沉淀”產生的異常現象。同學們將B中物質進行過濾,得到白色固體和無色溶液。【提出問題】白色固體是什么物質?【查閱資料】Na2CO3溶液能與CO2反應產生NaHCO3;NaHCO3溶液、Na2CO3溶液都呈堿性,NaHCO3溶液不能與BaCl2溶液反應產生沉淀;Na2CO3、NaHC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提出假設】猜想Ⅰ:白色固體是Na2CO3猜想Ⅱ:白色固體是NaHCO3猜想Ⅲ:白色固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和NaHCO3混合物【進行實驗】同學們將白色固體洗滌、干燥后,分別置于編號為①②的試管中序號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實驗1 向試管①中加入稀鹽酸 固體全部溶解,有氣泡產生 白色固體中含有Na2CO3實驗2 向試管②中加入較多量的水,振蕩 固體全部溶解,得到無色溶液 白色固體能溶于足量的水中序號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實驗3 向加水后的試管②中先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再滴入無色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Ⅱ成立沒有白色沉淀產生;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反思和拓展】(3)實驗1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OH溶液剛通入CO2時沒有沉淀產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入過量CO2產生白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Na2CO3和NaHCO3都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剛通入CO2時產生的Na2CO3溶解度大(或產生的Na2CO3量少或還沒有產生溶解度小的NaHCO3等)CO2+H2O+Na2CO3===2NaHCO3↓(2019·廣東)某化學興趣小組用石灰石和鹽酸制取一瓶CO2,驗滿后,將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氣瓶中,發現沒有變渾濁。興趣小組對這個異常現象進行了探究。【提出問題】澄清石灰水為什么沒有變渾濁?【查閱資料】(1)CO2過量時,CaCO3沉淀會轉化為可溶于水的Ca(HCO3)2;(2)AgCl不溶于稀硝酸。【做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變質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CO2中混有HCl【實驗方案】興趣小組用原藥品繼續制取CO2,并進行探究。制備C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過量(或石灰水不足)CaCO3+2HCl===CaCl2+H2O+CO2↑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1)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_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猜想Ⅰ不成立(2) 將少量氣體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 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 猜想Ⅱ不成立Na2CO3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結論及化學方程式(3) 將氣體通入盛有__ ______溶液的試管中,再加稀硝酸 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AgNO3+HCl===AgCl↓+HNO3【實驗結論】制取的CO2氣體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沒有變渾濁。【交流討論】要收集純凈、干燥的CO2,需將混合氣體依次通入飽和NaHCO3溶液和________。【拓展思考】回憶課本中收集呼出氣體的操作后,同學們嘗試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變渾濁。你認為該實驗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點)。濃硫酸排水法收集過程中水能吸收HCl,且排水法能收集到二氧化碳03真題演練1.(2022·廣東)侯德榜是我國制堿工業的先驅,為純堿和氮肥工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工業純堿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同學們對工業純堿樣品展開探究。探究一:確定純堿樣品中是否含有NaCl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取樣品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稀鹽酸至反應完全 有______產生 樣品中有NaCl向上述溶液中繼續滴加適量AgNO3溶液 有__________產生氣泡白色沉淀有同學認為該實驗方案有錯誤,正確方案應選用___(填字母)代替稀鹽酸。a.CaCl2溶液b.稀硝酸c.BaCl2溶液b探究二:測定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方案1】將樣品溶解,加入過量CaCl2溶液,攪拌至反應完全。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的質量,計算Na2CO3的質量分數。【方案2】如圖1所示,取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反應結束后,根據干燥管增重計算Na2CO3的質量分數。若結果大于100%,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l2+Na2CO3===CaCO3↓+2NaCl氫氧化鈉固體吸收水蒸氣或氯化氫氣體【討論】上述兩個方案中,你認為方案____更優。【拓展】圖2為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為提純含少量NaCl的純堿樣品,將其濃溶液從t1 ℃冷卻至t2 ℃,t1~t2的最優范圍是___(填字母)。a.40~10b.60~30c.70~40一a2.(2020·廣東)某興趣小組在學習碳(C)的化學性質時,了解到高溫下C與CuO反應生成CO2,C還能使CO2轉變成CO。于是對過量木炭還原CuO的氣體產物中是否含有CO進行了探究。【猜想與假設】C還原CuO時產生的CO2與C進一步反應生成CO,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查閱資料】CO不與NaOH、Ca(OH)2及H2SO4反應。【實驗方案】取研細和干燥后的木炭(0.3 g)和CuO(2.0 g),混合均勻并裝入試管,連接裝置,高溫反應,檢驗氣體。【實驗過程】(1)由如圖裝置③中粉末的顏色變化可檢驗CO,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幾種裝置的組合,由另一種明顯的現象來進一步確定CO的存在,則裝置連接的最佳順序為____→尾氣處理(填字母)。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①C.①→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B(2)上述進一步確定CO存在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置③中粉末的顏色變化除外)。(3)裝置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寫出CO尾氣處理的方法:______________(一種即可)。前一個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后一個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點燃(或收集)【實驗結論】高溫下,過量木炭還原CuO的氣體產物中有CO。【延伸應用】冬天,室內用炭火取暖時,應注意__________。保持通風3.(2023·惠州模擬)某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可能含有鐵粉、碳粉、碳酸鈉、氯化鈉、氧化鐵中的一種或幾種,化學實驗小組同學為確定其成分,進行了如下探究。探究Ⅰ:脫氧劑中是否含有碳酸鈉?【實驗1】(1)小紅取脫氧劑少量于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小紅認為脫氧劑中含有碳酸鈉。小剛否定了小紅的判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鐵粉也可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實驗2】(2)小剛改進了實驗方案,既驗證了脫氧劑中含有鐵粉,又將鐵粉全部除去,同時沒有新物質生成。他的實驗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磁鐵吸引脫氧劑中的鐵粉【實驗3】(3)取除去鐵粉的脫氧劑于小燒杯中,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如圖所示),有氣泡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證明脫氧劑中含有碳酸鈉。充分反應后,溶液變成黃色,有黑色不溶物殘留,說明脫氧劑中還含有物質____________。此時,小燒杯的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________ (多選,填字母)。A.Na+ B.Fe3+C.Fe2+ D.H+Na2CO3+2HCl===2NaCl+H2O+CO2↑碳粉和氧化鐵ABD探究Ⅱ:脫氧劑中是否含有氯化鈉?【實驗4】(4)小鵬從實驗3反應后的小燒杯中取溶液少量于試管中,滴加AgNO3溶液,觀察到______________的現象,小鵬得出了脫氧劑中含有氯化鈉的結論。小明則認為這一結論不準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產生白色沉淀反應生成的NaCl(或剩余的鹽酸)也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合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