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6張PPT)第六部分 現代世界第二十單元 世界現代史(選擇性必修部分)第49講 現代世界的食物生產、經濟生活與科技進步課標 考題1.了解現代農業、漁業發展過程中,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 進步。 2.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 3.認識人工智能技術對人類勞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響。 4.理解勞動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以及生產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社會 發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義。 5.認識20 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022·北京·14)(2022·浙江1月·21)基礎課一、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1.食物生產的現代化(1)現代農業背景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機器生產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標志 20世紀中葉,歐美各國完成了①____________,建立起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表現 ②__________育成推廣,優質高效化肥廣泛應用;設施農業有了突破性進展,生產量大幅度增長;③__________、養殖場成為主要生產經營模式農業機械化優良品種大型農場(2)農業機械化前提 20世紀以來,汽油拖拉機、柴油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為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主要機械 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各國類型 美國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法國以中型為主,日本以小型為主,中國大、中、小型相結合意義 推動著農作物的播種、收割與加工等從人工化向自動化轉變(3)農作物良種的推廣美國 1930年,美國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④______新品種墨西哥 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⑤______新品種菲律賓 20世紀60年代,菲律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在東南亞推廣中國 2014年,“⑥__________________”創世界紀錄(4)養殖技術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用于海洋捕撈,漁船、網具等日趨⑦________;水產養殖向工廠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發展。玉米小麥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現代化2.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1)現代糧食儲備技術: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經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采用⑧__________________技術;21世紀以來,新型制冷設備相繼推出。(2)食物冷藏技術:20世紀20年代起,冷凍技術不斷進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2010年,中國頒布《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機械制冷低溫儲糧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3.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1)糧食安全問題A.背景:人口激增和⑩________、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B.措施: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為首要任務;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制訂糧食安全計劃,統籌解決糧食安全問題;1996年中國發布了《 ________________》白皮書。(2)食品安全問題A.原因: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抗生素的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過度使用,等等。B.措施:制定法律法規,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工業化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中國的糧食問題二、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1.世界經濟的發展(1)20世紀初: ______________繼續發展。(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 義國家 蘇聯實施 ____________,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資本主 義國家 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終導致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應對危機:美國通過 ____________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壟斷資本主義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A.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因素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將政府宏觀調控與 __________結合起來;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不利因素 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沒有解決;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B.社會主義國家: ____________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改革陷入困境,最終導致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C.新興民族獨立國家表現: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問題: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市場調節指令性計劃(4)21世紀以來的經濟全球化A.表現: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B.中國的應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 __________”國際合作。2.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1)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1947年,達成《 __________________》;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一帶一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2)貿易形式發生變化A.20世紀后期以來,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B.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 __________提高了商業效率,便利了生活。電子商務3.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組 織 __________________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 __________宗 旨 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 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 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職 能 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 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2)新發展趨 勢 ________________、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表 現 ________________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為人們提供各種資金便利問 題 現代國際金融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資本流動全球化非銀行金融機構三、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1.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1)電子計算機與網絡: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的出現,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起 __________;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實現商業化。(2) ______________: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它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3)航天技術: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 ______________;許多國家利用航天技術服務于軍事部門與國民經濟,對現代國防與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軍用網絡人工智能技術人造地球衛星(4)海洋技術: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潛器首次潛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1997年,中國深潛機器人成功潛入水下6000米處,標志著中國海洋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2020年,中國的“ __________”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 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5)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奮斗者號2.現代科技進步的革命性意義(1)生產力: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使勞作方式由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2)人類文化生活出現新模式: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電子商務、 ________等不斷發展。(3)人類視野發生新的變化:地球成為“ ________”,網絡的普及促進了信息的交流。全媒體地球村[基礎判斷]1.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增產作出重要貢獻。這一成就的取得與當時相對緩和的國內外形勢相關。( )錯誤【詳解】1973年,美蘇冷戰,局勢緊張,國內“文革”進行,社會動蕩,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取得該成就離不開科研團隊的努力與奉獻。2.1929~1933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1973年,美國經濟危機再度引發了波及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說明世界性經濟危機源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 )正確【詳解】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說明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3.在蘇聯“一五”計劃期間,西方各國累計向蘇聯發放貸款17億美元,這大大加快了蘇聯工業化的進程。西方國家此舉的主要目的在于聯合蘇聯對抗德國的侵略擴張。( )錯誤【詳解】西方國家此舉意在緩解經濟危機造成的破壞,實現經濟復蘇。4.世界銀行在1968年的貸款項目為62個,貸款總額為9.5億美元;1981年貸款項目為266個,貸款總額為124億美元。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新興獨立國家的大量增加。( )正確【詳解】世界銀行的職能之一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或幫助。5.世貿組織有“經濟聯合國”之稱。這是因為它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是隸屬于聯合國之下的永久性國際經濟組織。( )錯誤【詳解】世貿組織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經濟組織,它的建立標志著規范化、法制化(強制性)的世界貿易體系的建立。6.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日本確立“科學技術立國”戰略,歐共體制定了“尤里卡”計劃,蘇聯提出了“加速發展戰略”。由此可知,當時美蘇冷戰對抗加劇,國際形勢緊張動蕩。( )錯誤【詳解】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趨于緩和,但高新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激烈。7.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財力十分有限的條件下發展科技事業,在航天、導彈、核能等領域成就突出,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吸收了戰后新科技革命的成果。( )錯誤【詳解】改革開放后,我國才積極抓住機遇,參與新科技革命。改革開放前,受國際形勢以及國內“左”傾錯誤的影響,科技事業是獨立自主進行的。[概念闡釋]冷鏈物流冷鏈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冷鏈物流行業通過幫助食物實現更好的存放,延長物品的保鮮周期來提高物品的經濟效益;為物品創造最佳的儲存環境,有利于避免各項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圖解歷史]近代科技發展的三個時代[視野拓展]1.電子商務帶來的影響(1)科技進步運用到商務領域,促進貨物流通(或商業發展),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2)提高商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促使企業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更新。(3)突破時空障礙,推動經濟全球化。(4)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交往方式。2.布雷頓森林體系是階段性的國際貨幣體系,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因此,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了,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存在,而且世界銀行的宗旨已經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3.信息時代帶來的負面影響(1)信息泛濫、垃圾信息、網絡安全和網絡犯罪等。(2)世界各國圍繞互聯網的競爭日益激烈,加劇了世界的動蕩不安。(3)互聯網創造的虛擬社會,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別是未成年人。培優磨尖課主觀題突破選擇題突破主觀題突破層級一 信息提取: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材料 糧食安全并不是一個新話題,黨和政府始終把糧食安全當成首要任務來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①我國將糧食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地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治理體系……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突破1000千克,這一技術的應用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②自2016年起,中國連續向亞非拉50余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惠及上千萬受災群眾。③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海外示范種植面積超過25萬畝,技術成果示范帶動超過450萬畝,在溫室技術、花卉種植等領域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好評。—— 摘編自趙磊《全球糧食安全與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提取信息】根據材料,指出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內容。【教你提取】①→從我國對糧食安全的戰略定位來看;②→從我國連續向亞非拉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的行為來看;③→從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海外的擴建來看。[答案] 試答:主要內容:堅持總體國家糧食安全觀;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將“一帶一路”倡議打造成全球糧食安全走廊。層級二 歷史解析: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材料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歷程表時間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1789年 通過了第一個關稅法案,將從價稅從5.25%提高到7.5%,并對酒類、糖類與咖啡征收特別關稅1816年 通過了《關稅法案》,對一般商品征收7.5%~30%的關稅,對需要保護的工業進口產品征收特別關稅1862~1 864年 提高了絕大多數產品的關稅,平均稅率達到了48%1930年 出臺了《霍利—斯穆特關稅法》,使美國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達到55%時間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1934年 頒布了《互惠貿易協定法》,確立“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原則;規定美國與任何一國政府或機構簽訂貿易協議所達成的優惠待遇均自動適用于所有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的其他國家,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之間達成的貿易優惠待遇也直接適用于美國1939年 與29個國家簽訂互惠貿易協議,相互削減關稅1948年 推動通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在世界范圍進行降低關稅的談判1963~1 967年 與西歐進行降低關稅的談判,商定從1968年起的五年內,美國與西歐平均降低關稅35%續表時間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1974年 通過《1974年貿易擴大法》并規定:當進口商品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威脅時,允許總統通過提高進口關稅或施加非關稅壁壘給予臨時進口救濟1978年 卡特總統提出“自由貿易也必須是公平的貿易”1986年 通過《綜合貿易法案》,強調要對實施“不正當、不合理、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或做法”的國家采取報復行動—— 摘編自白彥鋒、趙聰《美國關稅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現實啟示》等續表【探究問題】采用一個新的時間尺度,對這一時期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進行階段劃分,并作出合理解釋。【教你探究】[答案] 試答:示例階段一:1789~1934年,貿易保護時期。解釋:美國建國初期,政府財政困難,工業基礎薄弱,美國于此時提高關稅以應對英國工業品的沖擊;南北戰爭時期,提高關稅可以增加財政收入;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提高關稅可以保護本國的經濟。階段二:1934~1974年,自由貿易時期。解釋: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實施新政,主張自由貿易;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奉行自由貿易政策有利于美國的經濟擴張。階段三:1974~1986年,公平貿易時期或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歸階段。解釋: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霸權地位衰落,對外貿易逆差加大;國內經濟受“滯脹”影響,增長緩慢;歐共體、日本及發展中國家等經濟發展,使美國從對外貿易中獲利減少;美國與歐共體、日本的經濟競爭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總之,貿易政策是美國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美國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貿易政策應對挑戰,維護本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層級三 開放寫作:現代科技發展的影響材料 一部人類現代史,就是一部機器發展史和文明進化史。鐘表、印刷機、紡織機、蒸汽機、計算機如同一個個里程碑。機器帶給我們豐裕,也帶給我們焦慮……—— 摘編自杜君立《現代的歷程——一部關于機器與人的進化史筆記》【寫作題目】運用材料自擬一個題目,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論述。(要求:論點明確,論述清晰,史論結合。)【教你寫作】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信息,明確觀點再讀材料,定信息 時空定位 現代關系定位 現代科技發展后分析并論證 分析材料 科技發展的成就和帶來的影響論證觀點 用史實分別說明科技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哪些 影響[答案] 試答:示例: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來說是一把雙刃劍。18世紀中后期,英國率先開展了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生產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出現的蒸汽驅動的紡織車、印刷機等機器設備,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機器的快速高效使得大量工人失業,引起兩大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立,加劇了社會矛盾,還導致了嚴重的城市污染。19世紀中后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美國家迅速推進,人類社會迅速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力水平出現了質的飛躍,化學工業也逐步興起,但化學工業也帶來了化工污染,使得大量疾病產生,對生態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20世紀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計算機和互聯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創造了更加便捷、有限的生活方式,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但與此同時也滋生了諸如電信詐騙、“手機奴隸”、互聯網陷阱等負面產物。綜上所述,工業革命刺激了機器和大工業的產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所以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選擇題突破樣題透析(2023·浙江強基聯盟高三10月統測)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革命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為消除饑餓、保障人類的糧食安全創造了條件。同時,農業現代化也產生了一些負面作用。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大型農場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模式B.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保證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C.技術進步解決了食品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D.依靠新聞媒體監管食品安全成為各國的共識A·考法情境設置 生活情境:農業現代化聚焦考點 現代農業素養立意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解法問題要求 “對此理解正確的是”:思維主題易錯排查 B項不符合史實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保證了食品美味,過量添加或濫用食品添加劑則會危害人們的健康C項不符合史實 “解決了”的說法過于絕對,錯誤D項認識錯誤 監管食品安全要求完善法律法規,新聞媒體只能起到外部監督作用合理推論 農業機械化推動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建立,大型農場、養殖場成為現 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模式,故選A項類題精練1.(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聯考)1960年,法國政府為農民購買農田和農業機械提供各種優惠貸款;20世紀70年代初,政府向55歲以上的農民一次性發放“離農終身補貼”,鼓勵年老的農場主退出土地經營。這有利于( )。A.完善農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C.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D.擺脫經濟“滯脹”的困境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法國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推動了農村可持續發展,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故B項正確。發放“離農終身補貼”的目的是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而不是完善農村的保障制度,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而是在強調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故C項錯誤。20世紀70年代才出現經濟“滯脹”,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2.(2022·山東高三測評)下圖反映了二戰以來關稅與世界貿易總額變化的概況。圖示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B.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D.建立機制保障貿易自由D[解析]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二戰以來關稅總額不斷下降,貿易總額不斷上升,1995年后貿易總額上升明顯,說明二戰后各國通過談判削減了關稅,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標志著一體化的多邊貿易體制確立起來,世貿組織以平等、開放、互惠的原則,協調成員國的關稅,推動世界貿易發展,故選D項;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推行國家資本主義,但是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發生后,各國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排除A項;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該體系包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這個體系的確立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金融貨幣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發展,但它與關稅降低沒有關系,排除B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使得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促使生產力迅速發展,同時也深刻影響了國際關系,但與關稅降低無關,排除C項。創新衍練[新情境]歷史漫畫1.(2022·浙江1月·21)右圖為1931年10月刊載的諷刺漫畫《通往繁榮之路》。一名美國男子正迷茫地看著指示牌上凌亂的信息:就業、失業;儲蓄、消費;增加建設;謹慎、大膽。畫中還有一塊繞柱兩圈的指示牌,上面寫著“就在拐角處”(Just Around The Corner)。下列項中,對漫畫解讀合理的是( )。A①美國正處在歷史抉擇的十字路口 ②胡佛政府應對危機的政策自相矛盾 ③美國交替使用反危機手段擺脫“滯脹”困境 ④“宏觀調控、微觀自主”政策導致失業率上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1931年10月刊載的諷刺漫畫《通往繁榮之路》反映了美國的經濟大危機,漫畫中指示牌上凌亂的信息“就業、失業;儲蓄、消費;增加建設;謹慎、大膽”既反映了美國正處在歷史抉擇的十字路口,也反映了胡佛政府應對危機的政策自相矛盾,①②正確,故選A項;“滯脹”困境出現于1973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后,“宏觀調控、微觀自主”是1992年克林頓上臺后執行的政策,③④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故排除。[新視角]聚焦變化2.(2022·山東青島高三校考)據下表可知,大豆種植在美洲逐步推廣。這主要是因為( )。A.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 B.大豆品種的適應性強C.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 D.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D1765年 原產于中國的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為飼料或綠肥19世紀末 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發現,大豆在美國干旱地區推廣種植1931年 從大豆中開發出人造蛋白纖維,大豆成為食品、醫藥等工業的重要原料1954年 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廣泛種植,美洲的農田和中國人的餐桌發生了緊密聯系[解析] 根據材料“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發現”“從大豆中開發出人造蛋白纖維”可知,科技的進步使大豆的營養價值和生態功能逐漸被發現,進而促進了大豆在北美地區的普及,D項正確;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是大豆在美洲逐步推廣的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大豆的營養價值不斷被發現進而推動了大豆種植的推廣,與大豆品種的適應性無關,排除B項;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只是大豆種植推廣的外在的客觀原因,排除C項。3.(2023·河北石家莊三模)日本“東海道新干線”自東京至大阪全長515.4km,目前最高運營時速285km,連接起東京、名古屋、大阪等三個都市圈,沿線形成了“4小時經濟圈”。自1964年開通至2016年,其總客運量約56億人次。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高速公路推動城市一體化 B.交通進步改變了城市職能C.高鐵發展便利了人們生活 D.城市化促進了航空業發展C[解析] 日本“東海道新干線”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行高鐵,它建成后,沿線形成了“4 小時經濟圈”,體現了高鐵發展便利了人們生活,故選 C 項。4.(2022·山東青島高三期末)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后,某漫畫家畫了下面的漫畫。該漫畫反映了( )。A.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B.國際金融秩序的變化C.美國霸主地位的喪失D.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B[解析] 根據漫畫內容可知,美國的盟友都突破美國的阻礙加入亞投行,說明美國的金融霸主地位動搖,國際金融秩序發生變化,B項正確;漫畫內容反映的是國際金融秩序的變化,而非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排除A項;美國的霸主地位尚未喪失,排除C項;布雷頓森林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瓦解,排除D項。5.(2022·云南昆明二模)世界銀行及歐美投資人向發展中國家貸款情況,呈現出下述投資貸款走向的主要背景是( )。時間 銀行與投資人向發展中國 家貸款/美元 時間 銀行與投資人向發展中國家貸款/美元1972年 170億 1981年 2090億1978年 1280億 1982年 4620億A.世界銀行的使命發生了轉變 B.歐美國家經濟處于疲軟狀態C.美蘇冷戰對中間地帶的爭奪 D.石油美元對金融體系的沖擊B[解析] 依據表格信息可知,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銀行及歐美投資人就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貸款。結合所學可知,1973年中東國家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經濟危機,使得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滯脹”階段,迫使發達國家資金發生轉移,B項正確;世界銀行的使命沒有發生轉變,排除A項;材料與美蘇冷戰無關,排除C項;布雷頓森林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瓦解,而且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滯脹”,排除D項。[新視角]史學研究6.(2022·山東濰坊模擬)世博會的主題反映了一定的時代特征。對下表解讀最準確的是( )。時間 主題1933年 一個世紀的進步1935年 通過競爭獲取和平1937年 現代世界的藝術和技術1939年 明日新世界1958年 科學、文明和人性1962年 太空時代的人類時間 主題1964年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1970年 人類的進步與和諧1974年 無污染的進步A.革命與戰爭成為時代的焦點 B.科技和進步是人類關注重點C.可持續發展理念被普遍接受 D.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解析] 材料中出現的“進步”“科學”“技術”等體現了人類關注重點是“科技”和“進步”,故選B項;材料中有“和平”,但未出現革命與戰爭,排除A項;“無污染的進步”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世博會的主題”中均沒有體現,排除C項;20世紀80年代以后,世界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排除D項。續表√第49講 現代世界的食物生產、經濟生活與科技進步一、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1.食物生產的現代化(1)現代農業背景 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機器生產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標志 20世紀中葉,歐美各國完成了① ,建立起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 表現 ② 育成推廣,優質高效化肥廣泛應用;設施農業有了突破性進展,生產量大幅度增長;③ 、養殖場成為主要生產經營模式 (2)農業機械化前提 20世紀以來,汽油拖拉機、柴油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為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主要機械 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各國類型 美國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法國以中型為主,日本以小型為主,中國大、中、小型相結合意義 推動著農作物的播種、收割與加工等從人工化向自動化轉變 (3)農作物良種的推廣美國 1930年,美國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④ 新品種 墨西哥 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⑤ 新品種 菲律賓 20世紀60年代,菲律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在東南亞推廣中國 2014年,“⑥ ”創世界紀錄 (4)養殖技術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用于海洋捕撈,漁船、網具等日趨⑦ ;水產養殖向工廠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發展。 2.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1)現代糧食儲備技術: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經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采用⑧ 技術;21世紀以來,新型制冷設備相繼推出。 (2)食物冷藏技術:20世紀20年代起,冷凍技術不斷進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2010年,中國頒布《⑨ 》,對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 3.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1)糧食安全問題A.背景:人口激增和⑩ 、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 B.措施:把 作為首要任務;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制訂糧食安全計劃,統籌解決糧食安全問題;1996年中國發布了《 》白皮書。 (2)食品安全問題A.原因: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抗生素的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過度使用,等等。B.措施:制定法律法規,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二、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1.世界經濟的發展(1)20世紀初: 繼續發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國家 蘇聯實施 ,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資本主義國家 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終導致了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應對危機:美國通過 扭轉危機;德國、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A.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因素 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將政府宏觀調控與 結合起來;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 不利因素 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沒有解決;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 B.社會主義國家: 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改革陷入困境,最終導致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C.新興民族獨立國家表現: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問題: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4)21世紀以來的經濟全球化A.表現: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B.中國的應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 ”國際合作。 2.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1)國際貿易體系的建立:1947年,達成《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基礎判斷]1.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為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增產作出重要貢獻。這一成就的取得與當時相對緩和的國內外形勢相關。 ( )錯誤 【詳解】1973年,美蘇冷戰,局勢緊張,國內“文革”進行,社會動蕩,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取得該成就離不開科研團隊的努力與奉獻。2.1929~1933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崩盤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1973年,美國經濟危機再度引發了波及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說明世界性經濟危機源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 ( )正確 【詳解】美國的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說明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擴張。3.在蘇聯“一五”計劃期間,西方各國累計向蘇聯發放貸款17億美元,這大大加快了蘇聯工業化的進程。西方國家此舉的主要目的在于聯合蘇聯對抗德國的侵略擴張。 ( )錯誤 【詳解】西方國家此舉意在緩解經濟危機造成的破壞,實現經濟復蘇。4.世界銀行在1968年的貸款項目為62個,貸款總額為9.5億美元;1981年貸款項目為266個,貸款總額為124億美元。出現這一變化的原因可能是新興獨立國家的大量增加。 ( )正確 【詳解】世界銀行的職能之一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貸款或幫助。5.世貿組織有“經濟聯合國”之稱。這是因為它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是隸屬于聯合國之下的永久性國際經濟組織。 ( )錯誤 【詳解】世貿組織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經濟組織,它的建立標志著規范化、法制化(強制性)的世界貿易體系的建立。6.20世紀80年代,美國提出“星球大戰計劃”,日本確立“科學技術立國”戰略,歐共體制定了“尤里卡”計劃,蘇聯提出了“加速發展戰略”。由此可知,當時美蘇冷戰對抗加劇,國際形勢緊張動蕩。 ( )錯誤 【詳解】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形勢趨于緩和,但高新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激烈。7.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財力十分有限的條件下發展科技事業,在航天、導彈、核能等領域成就突出,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吸收了戰后新科技革命的成果。 ( )錯誤 【詳解】改革開放后,我國才積極抓住機遇,參與新科技革命。改革開放前,受國際形勢以及國內“左”傾錯誤的影響,科技事業是獨立自主進行的。[概念闡釋]冷鏈物流冷鏈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冷鏈物流行業通過幫助食物實現更好的存放,延長物品的保鮮周期來提高物品的經濟效益;為物品創造最佳的儲存環境,有利于避免各項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2)貿易形式發生變化A.20世紀后期以來,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B.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 提高了商業效率,便利了生活。 3.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組織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 宗旨 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 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職能 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 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 (2)新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 表現 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為人們提供各種資金便利 問題 現代國際金融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三、現代科技進步與人類社會發展1.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1)電子計算機與網絡: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的出現,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起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實現商業化。 (2) :是通過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它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3)航天技術: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 ;許多國家利用航天技術服務于軍事部門與國民經濟,對現代國防與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4)海洋技術: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潛器首次潛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1997年,中國深潛機器人成功潛入水下6000米處,標志著中國海洋技術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2020年,中國的“ ”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 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5)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2.現代科技進步的革命性意義(1)生產力:計算機與人工智能技術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使勞作方式由粗放型轉化為集約型。(2)人類文化生活出現新模式:計算機網絡、移動通信、電子商務、 等不斷發展。 (3)人類視野發生新的變化:地球成為“ ”,網絡的普及促進了信息的交流。 【答案】①農業機械化 ②優良品種 ③大型農場 ④玉米 ⑤小麥 ⑥中國超級雜交水稻 ⑦現代化 ⑧機械制冷低溫儲糧 ⑨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⑩工業化 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 中國的糧食問題 壟斷資本主義 新經濟政策 羅斯福新政 市場調節 指令性計劃 一帶一路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電子商務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 資本流動全球化 非銀行金融機構 軍用網絡 人工智能技術 人造地球衛星 奮斗者號 全媒體 地球村[圖解歷史]近代科技發展的三個時代[視野拓展]1.電子商務帶來的影響(1)科技進步運用到商務領域,促進貨物流通(或商業發展),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2)提高商業效率,降低企業成本,促使企業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更新。(3)突破時空障礙,推動經濟全球化。(4)便利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交往方式。2.布雷頓森林體系是階段性的國際貨幣體系,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是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因此,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了,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仍然存在,而且世界銀行的宗旨已經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3.信息時代帶來的負面影響(1)信息泛濫、垃圾信息、網絡安全和網絡犯罪等。(2)世界各國圍繞互聯網的競爭日益激烈,加劇了世界的動蕩不安。(3)互聯網創造的虛擬社會,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別是未成年人。【培優磨尖課】主觀題突破層級一 信息提取: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材料 糧食安全并不是一個新話題,黨和政府始終把糧食安全當成首要任務來抓,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①我國將糧食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地位,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糧食安全治理體系……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突破1000千克,這一技術的應用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②自2016年起,中國連續向亞非拉50余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惠及上千萬受災群眾。③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海外示范種植面積超過25萬畝,技術成果示范帶動超過450萬畝,在溫室技術、花卉種植等領域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好評。——摘編自趙磊《全球糧食安全與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提取信息】根據材料,指出中國特色糧食安全治理的主要內容。【教你提取】①→從我國對糧食安全的戰略定位來看;②→從我國連續向亞非拉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的行為來看;③→從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海外的擴建來看。試答:主要內容:堅持總體國家糧食安全觀;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將“一帶一路”倡議打造成全球糧食安全走廊。層級二 歷史解析: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材料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歷程表時間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1789年 通過了第一個關稅法案,將從價稅從5.25%提高到7.5%,并對酒類、糖類與咖啡征收特別關稅1816年 通過了《關稅法案》,對一般商品征收7.5%~30%的關稅,對需要保護的工業進口產品征收特別關稅1862~1864年 提高了絕大多數產品的關稅,平均稅率達到了48%1930年 出臺了《霍利—斯穆特關稅法》,使美國的進口關稅平均稅率達到55%1934年 頒布了《互惠貿易協定法》,確立“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原則;規定美國與任何一國政府或機構簽訂貿易協議所達成的優惠待遇均自動適用于所有與美國簽訂貿易協議的其他國家,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之間達成的貿易優惠待遇也直接適用于美國1939年 與29個國家簽訂互惠貿易協議,相互削減關稅1948年 推動通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在世界范圍進行降低關稅的談判1963~1967年 與西歐進行降低關稅的談判,商定從1968年起的五年內,美國與西歐平均降低關稅35%1974年 通過《1974年貿易擴大法》并規定:當進口商品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威脅時,允許總統通過提高進口關稅或施加非關稅壁壘給予臨時進口救濟1978年 卡特總統提出“自由貿易也必須是公平的貿易”1986年 通過《綜合貿易法案》,強調要對實施“不正當、不合理、不公平的貿易政策或做法”的國家采取報復行動——摘編自白彥鋒、趙聰《美國關稅政策的歷史演變與現實啟示》等【探究問題】采用一個新的時間尺度,對這一時期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進行階段劃分,并作出合理解釋。【教你探究】試答:示例階段一:1789~1934年,貿易保護時期。解釋:美國建國初期,政府財政困難,工業基礎薄弱,美國于此時提高關稅以應對英國工業品的沖擊;南北戰爭時期,提高關稅可以增加財政收入;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提高關稅可以保護本國的經濟。階段二:1934~1974年,自由貿易時期。解釋:羅斯福擔任美國總統,實施新政,主張自由貿易;二戰后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奉行自由貿易政策有利于美國的經濟擴張。階段三:1974~1986年,公平貿易時期或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歸階段。解釋: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霸權地位衰落,對外貿易逆差加大;國內經濟受“滯脹”影響,增長緩慢;歐共體、日本及發展中國家等經濟發展,使美國從對外貿易中獲利減少;美國與歐共體、日本的經濟競爭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總之,貿易政策是美國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美國在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貿易政策應對挑戰,維護本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利益。層級三 開放寫作:現代科技發展的影響材料 一部人類現代史,就是一部機器發展史和文明進化史。鐘表、印刷機、紡織機、蒸汽機、計算機如同一個個里程碑。機器帶給我們豐裕,也帶給我們焦慮……——摘編自杜君立《現代的歷程——一部關于機器與人的進化史筆記》【寫作題目】運用材料自擬一個題目,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論述。(要求:論點明確,論述清晰,史論結合。)【教你寫作】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信息,明確觀點再讀材料,定信息 時空定位 現代關系定位 現代科技發展后分析 并論證 分析材料 科技發展的成就和帶來的影響論證觀點 用史實分別說明科技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試答:示例: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來說是一把雙刃劍。18世紀中后期,英國率先開展了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后人類社會進入了“蒸汽時代”,生產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出現的蒸汽驅動的紡織車、印刷機等機器設備,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機器的快速高效使得大量工人失業,引起兩大階級即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對立,加劇了社會矛盾,還導致了嚴重的城市污染。19世紀中后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歐美國家迅速推進,人類社會迅速進入“電氣時代”,生產力水平出現了質的飛躍,化學工業也逐步興起,但化學工業也帶來了化工污染,使得大量疾病產生,對生態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20世紀9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計算機和互聯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創造了更加便捷、有限的生活方式,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但與此同時也滋生了諸如電信詐騙、“手機奴隸”、互聯網陷阱等負面產物。綜上所述,工業革命刺激了機器和大工業的產生,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所以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選擇題突破】【樣題透析】(2023·浙江強基聯盟高三10月統測)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革命促進了農業現代化,為消除饑餓、保障人類的糧食安全創造了條件。同時,農業現代化也產生了一些負面作用。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大型農場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模式B.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保證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C.技術進步解決了食品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D.依靠新聞媒體監管食品安全成為各國的共識情境設置 生活情境:農業現代化聚焦考點 現代農業素養立意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問題要求 “對此理解正確的是”:思維主題易錯排查 B項不符合史實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保證了食品美味,過量添加或濫用食品添加劑則會危害人們的健康C項不符合史實 “解決了”的說法過于絕對,錯誤D項認識錯誤 監管食品安全要求完善法律法規,新聞媒體只能起到外部監督作用(續表)合理推論 農業機械化推動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建立,大型農場、養殖場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模式,故選A項【類題精練】1.(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聯考)1960年,法國政府為農民購買農田和農業機械提供各種優惠貸款;20世紀70年代初,政府向55歲以上的農民一次性發放“離農終身補貼”,鼓勵年老的農場主退出土地經營。這有利于( )。 A.完善農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C.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D.擺脫經濟“滯脹”的困境【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法國政府的一系列措施推動了農村可持續發展,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現代化水平,故B項正確。發放“離農終身補貼”的目的是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而不是完善農村的保障制度,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而是在強調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故C項錯誤。20世紀70年代才出現經濟“滯脹”,與材料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2.(2022·山東高三測評)下圖反映了二戰以來關稅與世界貿易總額變化的概況。圖示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B.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D.建立機制保障貿易自由【答案】 D【解析】 根據圖中信息可知,二戰以來關稅總額不斷下降,貿易總額不斷上升,1995年后貿易總額上升明顯,說明二戰后各國通過談判削減了關稅,推動了世界貿易的發展,1995年世貿組織成立,標志著一體化的多邊貿易體制確立起來,世貿組織以平等、開放、互惠的原則,協調成員國的關稅,推動世界貿易發展,故選D項;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推行國家資本主義,但是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發生后,各國減少了對經濟的干預,排除A項;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該體系包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這個體系的確立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金融貨幣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發展,但它與關稅降低沒有關系,排除B項;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使得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促使生產力迅速發展,同時也深刻影響了國際關系,但與關稅降低無關,排除C項。【創新衍練】[新情境]歷史漫畫1.(2022·浙江1月·21)右圖為1931年10月刊載的諷刺漫畫《通往繁榮之路》。一名美國男子正迷茫地看著指示牌上凌亂的信息:就業、失業;儲蓄、消費;增加建設;謹慎、大膽。畫中還有一塊繞柱兩圈的指示牌,上面寫著“就在拐角處”(Just Around The Corner)。下列項中,對漫畫解讀合理的是( )。①美國正處在歷史抉擇的十字路口 ②胡佛政府應對危機的政策自相矛盾 ③美國交替使用反危機手段擺脫“滯脹”困境④“宏觀調控、微觀自主”政策導致失業率上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1931年10月刊載的諷刺漫畫《通往繁榮之路》反映了美國的經濟大危機,漫畫中指示牌上凌亂的信息“就業、失業;儲蓄、消費;增加建設;謹慎、大膽”既反映了美國正處在歷史抉擇的十字路口,也反映了胡佛政府應對危機的政策自相矛盾,①②正確,故選A項;“滯脹”困境出現于1973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后,“宏觀調控、微觀自主”是1992年克林頓上臺后執行的政策,③④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故排除。[新視角]聚焦變化2.(2022·山東青島高三校考)據下表可知,大豆種植在美洲逐步推廣。這主要是因為( )。1765年 原產于中國的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為飼料或綠肥19世紀末 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發現,大豆在美國干旱地區推廣種植1931年 從大豆中開發出人造蛋白纖維,大豆成為食品、醫藥等工業的重要原料1954年 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廣泛種植,美洲的農田和中國人的餐桌發生了緊密聯系A.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 B.大豆品種的適應性強C.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 D.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發現”“從大豆中開發出人造蛋白纖維”可知,科技的進步使大豆的營養價值和生態功能逐漸被發現,進而促進了大豆在北美地區的普及,D項正確;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是大豆在美洲逐步推廣的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大豆的營養價值不斷被發現進而推動了大豆種植的推廣,與大豆品種的適應性無關,排除B項;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只是大豆種植推廣的外在的客觀原因,排除C項。3.(2023·河北石家莊三模)日本“東海道新干線”自東京至大阪全長515.4km,目前最高運營時速285km,連接起東京、名古屋、大阪等三個都市圈,沿線形成了“4小時經濟圈”。自1964年開通至2016年,其總客運量約56億人次。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高速公路推動城市一體化 B.交通進步改變了城市職能C.高鐵發展便利了人們生活 D.城市化促進了航空業發展【答案】C【解析】日本“東海道新干線”是世界上第一條商業運行高鐵,它建成后,沿線形成了“4 小時經濟圈”,體現了高鐵發展便利了人們生活,故選 C 項。4.(2022·山東青島高三期末)2015年,中國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后,某漫畫家畫了下面的漫畫。該漫畫反映了( )。A.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 B.國際金融秩序的變化C.美國霸主地位的喪失 D.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答案】 B【解析】 根據漫畫內容可知,美國的盟友都突破美國的阻礙加入亞投行,說明美國的金融霸主地位動搖,國際金融秩序發生變化,B項正確;漫畫內容反映的是國際金融秩序的變化,而非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排除A項;美國的霸主地位尚未喪失,排除C項;布雷頓森林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瓦解,排除D項。5.(2022·云南昆明二模)世界銀行及歐美投資人向發展中國家貸款情況,呈現出下述投資貸款走向的主要背景是( )。時間 銀行與投資人向發展中國家貸款/美元 時間 銀行與投資人向發展中國家貸款/美元1972年 170億 1981年 2090億1978年 1280億 1982年 4620億A.世界銀行的使命發生了轉變B.歐美國家經濟處于疲軟狀態C.美蘇冷戰對中間地帶的爭奪D.石油美元對金融體系的沖擊【答案】B【解析】依據表格信息可知,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世界銀行及歐美投資人就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貸款。結合所學可知,1973年中東國家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經濟危機,使得資本主義經濟進入“滯脹”階段,迫使發達國家資金發生轉移,B項正確;世界銀行的使命沒有發生轉變,排除A項;材料與美蘇冷戰無關,排除C項;布雷頓森林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瓦解,而且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經濟“滯脹”,排除D項。[新視角]史學研究6.(2022·山東濰坊模擬)世博會的主題反映了一定的時代特征。對下表解讀最準確的是( )。時間 主題1933年 一個世紀的進步1935年 通過競爭獲取和平1937年 現代世界的藝術和技術1939年 明日新世界1958年 科學、文明和人性1962年 太空時代的人類1964年 通過理解走向和平1970年 人類的進步與和諧1974年 無污染的進步A.革命與戰爭成為時代的焦點B.科技和進步是人類關注重點C.可持續發展理念被普遍接受D.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答案】B【解析】材料中出現的“進步”“科學”“技術”等體現了人類關注重點是“科技”和“進步”,故選B項;材料中有“和平”,但未出現革命與戰爭,排除A項;“無污染的進步”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世博會的主題”中均沒有體現,排除C項;20世紀80年代以后,世界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排除D項。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 課件 第49講 現代世界的食物生產、經濟生活與科技進步.pptx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學案)第49講 現代世界的食物生產、經濟生活與科技進步.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