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 第28講 現代中國的法治、稅收與社會保障 課件+學案(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 第28講 現代中國的法治、稅收與社會保障 課件+學案(2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49張PPT)
第三部分 現代中國
第十二單元 中國現代史(選擇性必修部分)
第28講 現代中國的法治、稅收與社會保障
課標 考題
1.了解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 2.了解關稅、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產生及其在中國的實行。 3.了解現代中國保障制度的產生及其實行情況。 4.了解現代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及問 題,認識20世紀交通運輸的新變化對民眾生活及社會變遷的意義
基礎課
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
1.開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文件,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2.初創時期: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1954年憲法等,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3.遭到破壞:“文革”時期,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4.新發展時期
(1)20世紀80年代
A.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B.成就: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過1982年憲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2)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并于1999年寫入憲法;2004年,將“③____________________”寫入憲法,法治建設
得到進一步加強;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5.完善時期:中共十八大以來
(1)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
(2)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時間 概況
改革開放前 (1)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
(2)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
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
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
20世紀80年代 開展“⑤________________”活動
20世紀90年代 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促進了社會風氣的
好轉;中共中央把⑥______________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
工程加以推進
五講四美三熱愛
愛國主義教育
時間 概況
2001年 中共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以德治國的高度進一
步規劃思想道德建設
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戰略任務
中共十八大 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
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續表)
三、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
1.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
基本醫療衛生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⑧______________體系逐漸建立起
來。國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法
律法規,大力推行計劃免疫
醫療服務體系 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不斷擴大。國家逐漸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
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
處理等內容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
藥品供應體系 藥品供應體系不斷完善,國家規范藥品收費標準,加大醫療扶
貧力度,有效緩解了我國老少邊窮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狀況
基本醫療衛生
⑨______________ 20世紀60年代,國家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改革
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
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醫
2.醫療衛生體系建立的意義
(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
(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
醫療保障體系
(續表)
四、新中國的稅收制度建設
1.新中國成立后的關稅制度
(1)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⑩________________》
及其實施條例,統一了全國關稅制度。
(2)1985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強化了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
(3)1987年,頒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新修訂發布了關稅條
例,進一步完善了關稅的基本制度。
海關進出口稅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2.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形成和演變
時間 表現
1914年 __________制定了一個包括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條例,個人所得
稅制度起步
1936年 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隨之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
新中國成立后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
1980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_____________》,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
北洋政府
個人所得稅法
五、現代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1.建立: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______________》是
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
2.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日趨成熟,在滿足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意義:日益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了人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
勞動保險條例
六、現代中國交通運輸的發展
汽車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
一;到2018年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2.4億輛
航運業 1978年前主要是為國防建設服務,后逐漸融入市場;1982年中國造船企業正式進
入世界造船市場;2020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國際市場
份額均超過40%
鐵路運輸 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進入 __________;到2020年年底,中國
高鐵運營里程達3.8萬千米,穩居世界第一;中國高鐵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創
新,整體技術領先世界;中國高鐵積極“走出去”,在眾多國家開展高鐵項目
航空發展 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 ______________股份公司成立,開通中蘇國際航
線和國內航線;2018年,中國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億人次,貨郵吞吐量
超過1 674萬噸
高鐵時代
中蘇民用航空
[基礎判斷]
1.1954年憲法延續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本內容,又是對《中
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發展?!鞍l展”主要體現在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
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錯誤
【詳解】這一“發展”主要表現在兩者性質的差異上?!吨袊嗣裾螀f商會議共同綱領》是具有新民主主義性質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而1954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2.1988年4月,七屆人大一次會議對1982年憲法進行了修改,修正案內容包括:私營
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經濟的補充;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轉讓;等等。這反
映出法制建設要與國內主要矛盾變化相適應。( )
錯誤
【詳解】1988年,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發生變化。法制建設要與國內主要矛盾變化相適應,比如三大改造的完成引起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法制建設需要推進并健全。但新時期的法制建設,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法制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3.改革開放后,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金額先后進行了幾次調整,起征額不斷提升。
個人所得稅起征金額的調整,反映了經濟的發展和居民個人收入的增長,折射出政
府以民為本、重視人民利益的執政理念。( )
正確
【詳解】個人所得稅起征金額的調整說明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反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不調整起征點,居民個稅的負擔會越來越重。此舉有助于減輕百姓負擔,緩和社會矛盾,提高消費能力,促進經濟發展。
4.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全面關稅保護政策。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關稅制度改革,
逐漸啟動了大幅度的自主降稅進程,2001年之后中國關稅更是大幅度降低。這是因
為新時期我國逐漸形成了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
錯誤
【詳解】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與關稅稅率無關。改革開放前,“全面關稅保護”與兩極對峙的國際局勢、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相關。改革開放后,關稅制度改革是擴大對外開放的必然要求。關稅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相適應,降低關稅從本質上體現出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進入新世紀后,關稅大幅降低也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履行責任和義務的表現。
[圖解歷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要內容
[視野拓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征
(1)主導性。集中反映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具有明確的主導性。
(2)現實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3)包容性。社會價值觀的多樣化為促進創造活力的迸發提供了條件,也為充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豐富資源。
(4)超越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著對現實生活的超越,凸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其他價值體系的差異所在。
(5)開放性。開放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也為馬克思主義伴隨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提供了源泉和動力。
[命題提醒]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特點:與改革開放進程相適應;循序漸進,在曲折中不斷發展;采取先制定單行法,再制定民法典的計劃;民法典內容不斷完善,與時俱進。
培優磨尖課
主觀題突破
選擇題突破
主觀題突破
層級一 信息提?。盒轮袊闪⒊跗陂_展革命烈士褒揚撫恤工作的措施
材料 1949年,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革命烈士和革命軍人的家屬,其生活困難者應受國家和社會的優待?!雹?950年,內務部通令各級政府在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③各地建立烈士紀念碑、塔、亭、林、墓等。1952年,④《人民日報》先后刊載了邱少云和黃繼光等烈士的事跡。⑤沈陽市北市區在中秋節和國慶日前夕向烈屬、軍屬發放慰勞高粱米近20 000斤。在農村,代耕工作成績顯著,烈屬、軍屬的農作物畝產量已接近當地農民的平均水平。⑥1955年,有414 000多名革命烈士子女在國家資助下入學,另有3300多名烈士遺孤得到政府教養。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崇尚烈士、尊敬烈屬的社會風氣逐漸形成。
——摘編自熊彤《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革命烈士褒揚撫恤工作——以〈人民日報〉為中心的考察》
【提取信息】根據材料,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革命烈士褒揚撫恤工作的措施。
【教你提取】
①→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規定來看;
②→從內務部的通令來看;
③→從紀念設施的修建來看;
④→從烈士事跡的宣傳來看;
⑤→從對軍烈屬的慰問來看;
⑥→從對烈士子女教育的重視來看。
試答:措施:立法保障;舉行紀念儀式;修建紀念設施;宣傳烈士事跡;慰問和優待烈士家屬;重視烈士子女教育。
層級二 歷史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核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聯
材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和理想信念,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绷⒆阌谥?br/>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此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摘編自季明主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讀本》
【探究問題】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聯,并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
【教你探究】
試答:示例:愛國作為公民的基本準則,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倡愛國,追求對國家對民族的社會責任??鬃?、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薄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學說的精髓,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是愛國愛民、注重社會責任的體現。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涌現出眾多愛國主義者,如屈原投江、勾踐臥薪嘗膽、文天祥舍生取義、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等,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承擔社會責任,他們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可謂家喻戶曉。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追求家國情懷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內核提供了文化滋養。
層級三 開放寫作:不同時期法制建設的成就
材料
時間 主要法律法規(節選)
1949~1978年 工會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懲治反革命條例等;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
組織法
1978~1982年 選舉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人民法
院組織法;個人所得稅法、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廣東省經濟
特區條例、國籍法;1982年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時間 主要法律法規(節選)
1982~1992年 修改1982年憲法;作出加入《保護知識產權巴黎公約》的決
定,涉外經濟合同法,等等;民事訴訟法;民族區域自治法、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行政訴訟法
1992~1997年 1982年憲法第二次修改;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商業銀行法
等;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拍賣法
等;對外貿易法;教師法、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7~2002年 第三次修憲;證券法、信托法;行政復議法、政府采購法等;
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
高等教育法、科學技術普及法
(續表)
【寫作題目】根據上述材料,提取表中不同時期相互關聯的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具體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表述成文,史實準確,論述充分。)
【教你寫作】
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信息,進行論證
再讀材料,定信息 時空定位 當代
關系定位 法制建設
后分析并論證 分析材料 不同時期的法制建設成就
論證觀點 用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論證
試答:示例一
論題:法制建設的發展歷程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論述: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1954年憲法,為向社會主義過渡、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提供了法律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公司法、對外貿易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適應了改革開放的需要,規范了市場行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奠定了法治基礎。
我國的法制建設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
示例二
論題:法制建設的發展歷程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完善。
論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1954年憲法的頒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初步奠定了中國法制建設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保障了人民民主,加強了社會主義法制,中國法制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我國通過立法逐步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了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選擇題突破
樣題透析
(2022·山東高三階段練習)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得到了人大代表的高
度贊揚,旅大市代表劉立富說,他從小就當小販學徒,賣過豆腐,十四歲就在碼頭上背豆餅,“挨
皮鞭,挨木棒是家常便飯。可是現在,我們這些被瞧不起的人當了工廠的主人,成為國家的主
人公了!”這則材料作為例證,可以用來說明( )。
A
A.新中國獲得民眾政治認同
B.制定憲法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首要任務
C.社會主義改造的成效顯著
D.新中國基層民主制度初步建立
·考法
情境設置 生活情境:人大代表對憲法的贊揚
聚焦考點 1954年憲法
素養立意 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解法
問題要求 “材料作為例證,可以用來說明”:思維主題
易錯排查 B項與史 實不符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務是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不是制定憲法
易錯排查 C項邏 輯錯誤 1954年憲法的通過是為了在政治上保障向社會主義過渡,不能說明社會主義改造成效顯著
D項概 念混淆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不屬于基層民主制度
合理推論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54年人大代表高度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劉立富代表以親身經歷表達了作為國家主人翁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這可以用來說明新中國獲得民眾政治認同,故選A項
(續表)
類題精練
1.(2022·吉林三模)下表列舉了1951年新中國關于海關的兩部法律的通過與實施。這些文件的實施
( )。
A.有助于人民政府治國能力的提升
B.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基礎
C.取消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華的特權
D.確立了黨和國家對海關工作的領導
A
1 3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七十七次政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暫行海關法》
2 5月中旬,政務院公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暫行實施條例》
[解析]本題以與海關有關的兩部法律創設學習情境。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51年新中國通過與實施的兩部海關方面的法律,奠定了新中國海關法律及業務制度的基礎,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有助于人民政府治國能力的提升,故選A項;“一五”計劃的完成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基礎,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陸續廢除了帝國主義在華特權,排除C項;1949年中國海關總署成立,確立了黨和國家對海關工作的領導,排除D項。
2.(2023·河北高三學生全過程縱向評價)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國不同時期社會主義精神
文明建設的成就(部分)。這表明( )。
時期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就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 設時期 全社會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
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
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
20世紀80年代 五講四美三熱愛
20世紀90年代 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三大系列活動;頒
布《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2001年 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中共十八大 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A.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提升國家執政能力
B.思想道德建設與科學文化建設相得益彰
C.調節人際關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
D.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解析] 根據題干中的信息可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隨社會主義建設不同時期的要求而變化,是服務于現代化建設的,故D項正確。題干信息沒有體現法律的作用,故A項錯誤;題干信息沒有體現科學文化建設的內容,故B項錯誤;愛國主義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故C項錯誤。

創新衍練
[新情境]歷史圖片
1.(2022·山東省臨沂市二模)圖1、圖2分別是《人民畫報》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
面照片。它們體現出( )。
C
A.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
B.社會主義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突破
C.崇尚勞動、艱苦創業的時代風貌
D.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解析] 1955年處于“一五”計劃時期,《豐收的喜悅》展現出農民辛勤勞動收獲成果的喜悅之情,1957年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為盡快實現我國的工業化,鞍鋼人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把鞍鋼建設成為新中國最早的鋼鐵生產基地。據此可知,這兩張封面照片充分體現出當時我國人民崇尚勞動、艱苦創業的時代風貌,故選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開始于“一化三改造”之后,而《豐收的喜悅》創作于1955年,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革命標志著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突破,排除B項;1956年年底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排除D項。
[新視角]聚焦變化
2.(2020·北京·10)下表說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
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著力于( )。
通過年份 文件名稱
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200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A.加強政治制度建設
B.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機制
D.完善相關法制體系
通過年份 文件名稱
2005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2005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解析] 根據表格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信息可知,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多頒布相應的法律和條例,致力于完善相關法制體系,故選D項;材料強調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致力于完善相關法制體系,而非加強政治制度建設,排除A項;輿論監督是指媒體擁有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可以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并促使政府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準則的方向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材料中并未涉及相關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涉及探索民主管理機制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
3.(2022·北京市西城區一模)下圖為1949~2018年中國與世界人均預期壽命數據圖。此
階段中國人均壽命的變化得益于( )。
D
①西醫開始傳入中國,西式醫院建立 ②持續廣泛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 ③中國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④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故①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把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清理環境、預防疾病、保護健康的愛國衛生運動,使人均壽命增長,故②正確;中國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醫療網絡覆蓋全國,積極預防傳染病,重視食品、飲用水、藥品的安全監督,推動了中國人均壽命增長,故③正確;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等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使全民病有所醫,推動了中國人均壽命增長,故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
[新視角]史學研究
4.(2022·遼寧省葫蘆島市一模)1953年,鞍山鋼鐵公司工人
王崇倫發明了“萬能工具胎”,使一臺刨床能當6臺插床使
用,一年完成了幾年的生產任務,王崇倫被譽為“走在時
間前面的人”。右面的郵票中是王崇倫邊使用機床邊講解
的情景。上述材料反映出( )。
B
A.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 B.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C.人民群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 D.公私合營激發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中國建設中,廣大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涌現了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與題意相符,故選B項;“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是在1957年“一五”計劃后,排除A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為1956~1966年,排除C項;公私合營是在1953~1956年,鞍山鋼鐵公司成立于1948年12月,且并非公私合營企業,排除D項。第28講 現代中國的法治、稅收與社會保障
一、新中國的法治建設進程
1.開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了《①            》等文件,開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設的歷程。
2.初創時期: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②              》、1954年憲法等,初步奠定了中國法治建設的基礎。
3.遭到破壞:“文革”時期,社會主義法制遭到嚴重破壞。
4.新發展時期
(1)20世紀80年代
A.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
B.成就: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十六字方針,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過1982年憲法等一批基本法律。
(2)中共十五大報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并于1999年寫入憲法;2004年,將“③           ”寫入憲法,法治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2010年,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5.完善時期:中共十八大以來
(1)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國家根本法。
(2)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④            》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時間 概況
改革開放前 (1)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集體和個人。 (2)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
20世紀80年代 開展“⑤              ”活動
20世紀90年代 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促進了社會風氣的好轉;中共中央把⑥          作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
2001年 中共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從以德治國的高度進一步規劃思想道德建設
2006年10月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⑦          的戰略任務
中共十八大 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三、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社會生活
1.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
基本醫療衛生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⑧        體系逐漸建立起來。國家搭建起覆蓋全國的醫療網絡,出臺了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法規,大力推行計劃免疫
醫療服務體系 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不斷擴大。國家逐漸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處理等內容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
藥品供應體系 藥品供應體系不斷完善,國家規范藥品收費標準,加大醫療扶貧力度,有效緩解了我國老少邊窮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狀況
⑨       20世紀60年代,國家把城鎮工作人員納入公費醫療系統;改革開放后,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醫
  2.醫療衛生體系建立的意義
(1)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
(2)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人民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
四、新中國的稅收制度建設
1.新中國成立后的關稅制度
(1)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⑩    》及其實施條例,統一了全國關稅制度。
(2)1985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強化了關稅制度的法制化建設。
[基礎判斷]
1.1954年憲法延續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基本內容,又是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發展。“發展”主要體現在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規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
錯誤 【詳解】這一“發展”主要表現在兩者性質的差異上?!吨袊嗣裾螀f商會議共同綱領》是具有新民主主義性質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而1954憲法是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
2.1988年4月,七屆人大一次會議對1982年憲法進行了修改,修正案內容包括: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經濟的補充;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轉讓;等等。這反映出法制建設要與國內主要矛盾變化相適應。(  )
錯誤 【詳解】1988年,社會主要矛盾沒有發生變化。法制建設要與國內主要矛盾變化相適應,比如三大改造的完成引起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法制建設需要推進并健全。但新時期的法制建設,要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適應。法制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3.改革開放后,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金額先后進行了幾次調整,起征額不斷提升。個人所得稅起征金額的調整,反映了經濟的發展和居民個人收入的增長,折射出政府以民為本、重視人民利益的執政理念。 (  )
正確 【詳解】個人所得稅起征金額的調整說明我國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反映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不調整起征點,居民個稅的負擔會越來越重。此舉有助于減輕百姓負擔,緩和社會矛盾,提高消費能力,促進經濟發展。
4.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全面關稅保護政策。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關稅制度改革,逐漸啟動了大幅度的自主降稅進程,2001年之后中國關稅更是大幅度降低。這是因為新時期我國逐漸形成了對外開放的新格局。 (  )
錯誤 【詳解】對外開放的新格局與關稅稅率無關。改革開放前,“全面關稅保護”與兩極對峙的國際局勢、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建立、“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相關。改革開放后,關稅制度改革是擴大對外開放的必然要求。關稅政策與國家經濟發展情況相適應,降低關稅從本質上體現出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進入新世紀后,關稅大幅降低也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履行責任和義務的表現。
[圖解歷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主要內容
  (3)1987年,頒布《            》,重新修訂發布了關稅條例,進一步完善了關稅的基本制度。
2.個人所得稅制度的形成和演變
時間 表現
1914年     制定了一個包括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條例,個人所得稅制度起步
1936年 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隨之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
新中國成立后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征收個人所得稅
1980年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
五、現代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1.建立:1951年2月,政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是新中國制定的第一部社會保險法規。
2.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日趨成熟,在滿足人民的醫療、教育、就業、養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3.意義:日益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了人們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
六、現代中國交通運輸的發展
汽車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起來,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到2018年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超過2.4億輛
航運業 1978年前主要是為國防建設服務,后逐漸融入市場;1982年中國造船企業正式進入世界造船市場;2020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國際市場份額均超過40%
鐵路運輸 2008年,京津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中國進入      ;到2020年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達3.8萬千米,穩居世界第一;中國高鐵在核心技術上實現自主創新,整體技術領先世界;中國高鐵積極“走出去”,在眾多國家開展高鐵項目
航空發展 1950年,第一家航空公司——        股份公司成立,開通中蘇國際航線和國內航線;2018年,中國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1 674萬噸
  【答案】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蹏易鹬睾捅U先藱唷、苤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菸逯v四美三熱愛?、迱蹏髁x教育?、呱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嗷踞t療衛生 ⑨醫療保障體系?、夂jP進出口稅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北洋政府 個人所得稅法 勞動保險條例 高鐵時代 中蘇民用航空
[視野拓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征
(1)主導性。集中反映了當代社會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具有明確的主導性。
(2)現實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3)包容性。社會價值觀的多樣化為促進創造活力的迸發提供了條件,也為充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豐富資源。
(4)超越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著對現實生活的超越,凸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其他價值體系的差異所在。
(5)開放性。開放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也為馬克思主義伴隨實踐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提供了源泉和動力。
[命題提醒]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特點:與改革開放進程相適應;循序漸進,在曲折中不斷發展;采取先制定單行法,再制定民法典的計劃;民法典內容不斷完善,與時俱進。
【培優磨尖課】
主觀題突破
層級一 信息提取: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革命烈士褒揚撫恤工作的措施
材料 1949年,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革命烈士和革命軍人的家屬,其生活困難者應受國家和社會的優待?!雹?950年,內務部通令各級政府在清明節紀念革命烈士。③各地建立烈士紀念碑、塔、亭、林、墓等。1952年,④《人民日報》先后刊載了邱少云和黃繼光等烈士的事跡。⑤沈陽市北市區在中秋節和國慶日前夕向烈屬、軍屬發放慰勞高粱米近20 000斤。在農村,代耕工作成績顯著,烈屬、軍屬的農作物畝產量已接近當地農民的平均水平。⑥1955年,有414 000多名革命烈士子女在國家資助下入學,另有3300多名烈士遺孤得到政府教養。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崇尚烈士、尊敬烈屬的社會風氣逐漸形成。
——摘編自熊彤《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革命烈士褒揚撫恤工作——以<人民日報>為中心的考察》
【提取信息】根據材料,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展革命烈士褒揚撫恤工作的措施。
【教你提取】
①→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規定來看;
②→從內務部的通令來看;
③→從紀念設施的修建來看;
④→從烈士事跡的宣傳來看;
⑤→從對軍烈屬的慰問來看;
⑥→從對烈士子女教育的重視來看。
試答:措施:立法保障;舉行紀念儀式;修建紀念設施;宣傳烈士事跡;慰問和優待烈士家屬;重視烈士子女教育。
層級二 歷史解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核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聯
材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畫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價值理念、道德規范和理想信念,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绷⒆阌谥腥A優秀傳統文化,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此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摘編自季明主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讀本》
【探究問題】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聯,并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
【教你探究】
試答:示例:愛國作為公民的基本準則,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倡愛國,追求對國家對民族的社會責任。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
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學說的精髓,張載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是愛國愛民、注重社會責任的體現。
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中,涌現出眾多愛國主義者,如屈原投江、勾踐臥薪嘗膽、文天祥舍生取義、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等,他們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承擔社會責任,他們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可謂家喻戶曉。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追求家國情懷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內核提供了文化滋養。
層級三 開放寫作:不同時期法制建設的成就
材料
時間 主要法律法規(節選)
1949~1978年 工會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懲治反革命條例等;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國務院組織法
1978~1982年 選舉法;刑法、刑事訴訟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等;人民法院組織法;個人所得稅法、經濟合同法、商標法、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國籍法;1982年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992年 修改1982年憲法;作出加入《保護知識產權巴黎公約》的決定,涉外經濟合同法,等等;民事訴訟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行政訴訟法
1992~1997年 1982年憲法第二次修改;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商業銀行法等;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拍賣法等;對外貿易法;教師法、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7~2002年 第三次修憲;證券法、信托法;行政復議法、政府采購法等;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改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高等教育法、科學技術普及法
【寫作題目】根據上述材料,提取表中不同時期相互關聯的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具體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論題明確,表述成文,史實準確,論述充分。)
【教你寫作】
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信息,進行論證
再讀材料,定信息 時空定位 當代
關系定位 法制建設
后分析 并論證 分析材料 不同時期的法制建設成就
論證觀點 用所學知識并結合材料對提取的信息進行分析論證
試答:示例一
論題:法制建設的發展歷程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
論述: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1954年憲法,為向社會主義過渡、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提供了法律保障。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公司法、對外貿易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廣告法等,適應了改革開放的需要,規范了市場行為,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奠定了法治基礎。
我國的法制建設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
示例二
論題:法制建設的發展歷程反映了社會主義民主不斷完善。
論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1954年憲法的頒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初步奠定了中國法制建設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后出臺了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保障了人民民主,加強了社會主義法制,中國法制建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我國通過立法逐步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了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有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選擇題突破】
【樣題透析】
(2022·山東高三階段練習)1954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得到了人大代表的高度贊揚,旅大市代表劉立富說,他從小就當小販學徒,賣過豆腐,十四歲就在碼頭上背豆餅,“挨皮鞭,挨木棒是家常便飯??墒乾F在,我們這些被瞧不起的人當了工廠的主人,成為國家的主人公了!”這則材料作為例證,可以用來說明(  )。
A.新中國獲得民眾政治認同
B.制定憲法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首要任務
C.社會主義改造的成效顯著
D.新中國基層民主制度初步建立
情境設置 生活情境:人大代表對憲法的贊揚
聚焦考點 1954年憲法
素養立意 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問題要求 “材料作為例證,可以用來說明”:思維主題
易錯排查 B項與史 實不符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務是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不是制定憲法
C項邏 輯錯誤 1954年憲法的通過是為了在政治上保障向社會主義過渡,不能說明社會主義改造成效顯著
D項概 念混淆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不屬于基層民主制度
合理推論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54年人大代表高度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劉立富代表以親身經歷表達了作為國家主人翁的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這可以用來說明新中國獲得民眾政治認同,故選A項
【類題精練】
1.(2022·吉林三模)下表列舉了1951年新中國關于海關的兩部法律的通過與實施。這些文件的實施(  )。
1 3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七十七次政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暫行海關法》
2 5月中旬,政務院公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暫行實施條例》
A.有助于人民政府治國能力的提升
B.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基礎
C.取消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華的特權
D.確立了黨和國家對海關工作的領導
【答案】 A
【解析】 本題以與海關有關的兩部法律創設學習情境。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51年新中國通過與實施的兩部海關方面的法律,奠定了新中國海關法律及業務制度的基礎,對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有助于人民政府治國能力的提升,故選A項;“一五”計劃的完成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基礎,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陸續廢除了帝國主義在華特權,排除C項;1949年中國海關總署成立,確立了黨和國家對海關工作的領導,排除D項。
2.(2023·河北高三學生全過程縱向評價)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國不同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就(部分)。這表明(  )。
時期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就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全社會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
20世紀80年代 五講四美三熱愛
20世紀90年代 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三大系列活動;頒布《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2001年 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中共十八大 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A.法律和道德協同發力提升國家執政能力
B.思想道德建設與科學文化建設相得益彰
C.調節人際關系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
D.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中的信息可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隨社會主義建設不同時期的要求而變化,是服務于現代化建設的,故D項正確。題干信息沒有體現法律的作用,故A項錯誤;題干信息沒有體現科學文化建設的內容,故B項錯誤;愛國主義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故C項錯誤。
【創新衍練】
[新情境]歷史圖片
1.(2022·山東省臨沂市二模)圖1、圖2分別是《人民畫報》1955年、1957年的年度封面照片。它們體現出(  )。
A.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
B.社會主義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突破
C.崇尚勞動、艱苦創業的時代風貌
D.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答案】C
【解析】1955年處于“一五”計劃時期,《豐收的喜悅》展現出農民辛勤勞動收獲成果的喜悅之情,1957年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為盡快實現我國的工業化,鞍鋼人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把鞍鋼建設成為新中國最早的鋼鐵生產基地。據此可知,這兩張封面照片充分體現出當時我國人民崇尚勞動、艱苦創業的時代風貌,故選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開始于“一化三改造”之后,而《豐收的喜悅》創作于1955年,排除A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公社革命標志著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突破,排除B項;1956年年底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排除D項。
[新視角]聚焦變化
2.(2020·北京·10)下表說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著力于(  )。
通過年份 文件名稱
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1997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2003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2005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2005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A.加強政治制度建設 B.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C.探索民主管理機制 D.完善相關法制體系
【答案】 D
【解析】 根據表格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信息可知,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多頒布相應的法律和條例,致力于完善相關法制體系,故選D項;材料強調中國在應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致力于完善相關法制體系,而非加強政治制度建設,排除A項;輿論監督是指媒體擁有運用輿論的獨特力量,可以幫助公眾了解政府事務、社會事務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務,并促使政府沿著法制和社會生活公共準則的方向運作的一種社會行為的權利,材料中并未涉及相關內容,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材料中并未涉及探索民主管理機制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
3.(2022·北京市西城區一模)下圖為1949~2018年中國與世界人均預期壽命數據圖。此階段中國人均壽命的變化得益于(  )。
①西醫開始傳入中國,西式醫院建立?、诔掷m廣泛開展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 
③中國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苤袊厣鐣U现贫鹊闹鸩浇?br/>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故①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把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開展形式多樣的清理環境、預防疾病、保護健康的愛國衛生運動,使人均壽命增長,故②正確;中國基本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醫療網絡覆蓋全國,積極預防傳染病,重視食品、飲用水、藥品的安全監督,推動了中國人均壽命增長,故③正確;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等中國特色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使全民病有所醫,推動了中國人均壽命增長,故④正確。D項符合題意。
[新視角]史學研究
4.(2022·遼寧省葫蘆島市一模)1953年,鞍山鋼鐵公司工人王崇倫發明了“萬能工具胎”,使一臺刨床能當6臺插床使用,一年完成了幾年的生產任務,王崇倫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下面的郵票中是王崇倫邊使用機床邊講解的情景。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
B.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
C.人民群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
D.公私合營激發了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新中國建設中,廣大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涌現了無數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與題意相符,故選B項;“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是在1957年“一五”計劃后,排除A項;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為1956~1966年,排除C項;公私合營是在1953~1956年,鞍山鋼鐵公司成立于1948年12月,且并非公私合營企業,排除D項。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和顺县| 滕州市| 嘉峪关市| 榆树市| 雅安市| 德钦县| 宁陕县| 张家川| 石楼县| 卢龙县| 广宗县| 大厂| 合作市| 中山市| 呼玛县| 阿合奇县| 菏泽市| 伊吾县| 修水县| 措勤县| 朝阳区| 阜阳市| 普格县| 固安县| 辉南县| 静安区| 桦川县| 桦甸市| 浮梁县| 鄂托克前旗| 博兴县| 华安县| 台安县| 轮台县| 林口县| 应城市| 阿合奇县| 中方县| 安新县| 桦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