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第十三單元 史前時代至中古時期——文明的產生與發展第29講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知識導圖階段特征世界古代多元文明的誕生、發展及相互交流和中古時期世界的多元面貌。政治:新石器時代的大河流域出現了古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等古代文明,這些文明以農業為主,建立了君主專制國家。鐵器時代,希臘出現了奴隸制城邦國家,古希臘工商業發達,雅典形成了奴隸制民主制度。5世紀,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其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經濟:人類最早的生產方式是采集和漁獵,農業和畜牧業的出現為古代文明的誕生創造了條件,鐵器的使用拓展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思想文化: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載體,西亞創造了楔形文字,埃及創造了象形文字,中國創造了甲骨文。誕生于西亞的腓尼基字母成為世界上字母文字的源頭。在中古時期,西歐地區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為特征的地域文化;古代朝鮮和日本在吸收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發展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時也體現了本土文化的底蘊;以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為代表的古代美洲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文明的產生1.產生的前提采集和漁獵發展為農業和畜牧業;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促進了交換和貿易;一部分人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人們定居生活和①__________的出現。2.產生的標志標志 產生原因私有制 ②__________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部落首領利用職權把一部分公共產品據為己有階級 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戰俘淪為奴隸國家 解決③__________和部落戰爭的需要文字 記事和管理的需要早期城市社會分工階級矛盾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1.多元特點(1)最初的文明: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④________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出現了最初的文明。(2)特點:A.社會形態——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把持國家權力,剝削奴隸和平民。B.相互關系——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明顯的⑤______特征。尼羅河多元2.具體表現古代兩河 流域 (1)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⑥__________制度(奴隸制的君主專制)。(2)文化:楔形文字,史詩《吉爾伽美什》,著名的洪水和方舟傳說,60進制,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⑦______________》古代埃及 (1)初步統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法老權力至上,帶有神秘色彩。(2)文化成就:神話和文學故事,象形文字,太陽歷,莎草紙君主專制漢謨拉比法典古代印度 (1)種姓制度(公元前6世紀形成)特點: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2)文化成就:《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創造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按位計值的方法;佛教;等等古代希臘 (1)希臘城邦A.時間:公元前2千紀,誕生了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B.自然環境:多山、少平原、海島眾多、海岸線曲折。C.政治: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城邦體制(特點:⑧__________)。D.代表:斯巴達(寡頭政治)、雅典(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2)文化成就:神話、悲劇和喜劇;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小國寡民續表3.雅典:民主政治(1)權力機關:國家權力掌握在⑨__________、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管理。權力機關 產生方式或資格 主要職責 性質或地位公民大會 由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組成 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 國家的最高⑩__________議事會 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 生 主要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并 參與國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官員 由選舉產生,大多一 年一任 在任時需要接受監督,隨時可以被罷免 和審判 各機構的成員陪審法庭 ______產生 審理大小案件(陪審員達6000人) 主要司法機關公民大會權力機關抽簽(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 __________;公民主權; __________;法律至上;公民意識。(3)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A.積極性:公民擁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權利,大大提高了他們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B.局限性:民主只被少數人享有,奴隸、外邦人、婦女、兒童被排除在外,是奴隸制下少數男性公民的民主;容易形成多數人的暴政,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4.斯巴達:寡頭政治(少數人掌握政權的一種統治形式)直接民主輪番執政權力機構 產生方式或資格 主要職責公民大會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名義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國王 世襲繼承 壟斷軍事統帥權長老會 僅30人,終身任職 實際最高權力機關 ________ 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 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但他們一年一任,一般不能連任,因而不利于他們充分發揮作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監察官三、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1.古代文明的擴展(1)原因: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2)概況農耕文明 埃及:勢力一度到達兩河流域。古巴比倫:地中海東岸。亞述:一度征服埃及海洋文明 方式: ______。條件:組織能力、航海技術、武器。范圍:地中海和黑海周邊(3)影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推動了大帝國的興起。移民2.古代世界的帝國波斯帝國 A.疆域:地跨亞非歐三大洲。B.統治: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地方實行 ________,有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 ______系統亞歷山大 帝國 A.擴張:滅亡波斯帝國,向東擴張并征服印度河流域。B.統治: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推廣 __________羅馬帝國 A.擴張:整個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B.統治:實行奴隸制;貿易較發達。C.滅亡: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行省制稅收希臘文化3.文明的交流(1)總趨勢:交往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不斷擴大。(2)交流表現技術交流 西亞的 __________,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冶鐵技術從西亞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文化交流 神話:西亞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雕刻: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的 ________。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商業交流 通過絲綢之路,漢朝與羅馬帝國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農耕技術腓尼基四、羅馬政治制度與亞歷山大遠征1.古羅馬的政治制度(1)羅馬共和國:貴族寡頭制權力機關 產生方式 職責執政官 兩人,一年一任,由全體公 民選舉產生 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行相關決議元老院 由卸任的高級官員組成,終 身任職 負責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公民大會 全體 ______________ 有權立法、宣戰、媾和與談判,是羅馬最高權力機關成年男性公民(2)羅馬帝國:帝制形成 公元前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 ________,掌握羅馬國家大權,形成君主政治特征 皇帝(元首):掌握國家大權,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軍隊:聽命于皇帝,是皇帝實行獨裁的重要工具元首制2.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1)亞歷山大遠征: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遠征,給被征服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固有的文化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斷。(2)“希臘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希臘化世界”。(3)“希臘化時代”:以 __________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文學和科學等許多領域得以發展;西亞、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臘化世界”保持長期影響。希臘文化[基礎判斷]1.文化在發展中不斷交流,冶鐵技術起源于中國,后逐漸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 )錯誤【詳解】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從西亞擴展到埃及和希臘等地。2.古代希臘城邦曾出現統一的傾向,但古代希臘世界并沒有走向統一,而是長期混戰,最終被外族征服。這與希臘城邦體制獨立性強,政治體制多樣相關。( )正確【詳解】古代希臘世界并沒有走向統一,而城邦制度卻發展到了極致。希臘未能統一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治城邦的精神和民族統一的原則之間有不可克服的矛盾”。3.史學家發現,羅馬擴張主要是在共和國時期,進入帝國時代后,羅馬擴張的腳步明顯放慢甚至停止了,這很可能是因為生產力水平無法跟上擴張步伐。( )正確【詳解】古代社會交通通信條件有限,國家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后便難以繼續擴張,這是由古代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4.公元前8世紀中期到公元前6世紀中期,希臘各城邦發起過大規模的海外殖民運動。希臘人的海外殖民客觀上有助于民主政治的發展。( )正確【詳解】殖民運動的發展刺激了工商業的繁榮,促使希臘各城邦工商業者階層發展壯大,在反對氏族貴族的統治中,建立起民主政治或者僭主政治。5.波斯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波斯通過借鑒中國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錯誤【詳解】波斯與春秋戰國時期相當,比元朝時間早,不可能借鑒元朝的行省制。波斯帝國在國家治理方面,與元朝一樣,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6.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政治特點不盡相同,如大河文明的代表有古巴比倫的君主專制、埃及的法老至上,海洋文明的代表有希臘世界的寡頭政治和民主政治。這說明自然環境決定政治文明的類型。( )錯誤【詳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形態的根源在于其經濟形態,如雅典的民主政治就是建立在其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發達的奴隸制經濟基礎之上的。7.英國學者在其著作中批判了關于希臘文明起源的傳統觀點,提出希臘文明的源頭在西亞和北非。希臘文明成果中如字母文字、雕刻藝術、民主政治、冶鐵技術都能印證這一觀點。( )錯誤【詳解】古希臘文字來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臘的雕刻藝術受到古代埃及的影響,而西亞地區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鐵技術,但民主政治是雅典開創的。[概念闡釋]1.《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婚姻、土地租賃和借貸等多個方面。它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和權威。2.寡頭政治、貴族政治、民主政治寡頭政治指的是由少數人掌握政權的統治形式。貴族政治指的是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指的是奉行多數人統治的一種政治制度,與君主制、寡頭制相對。[視野拓展]1.希臘人殖民擴張的特點(1)以移民的方式進行擴張。(2)利用希臘高超的航海技術進行擴張。(3)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4)其擴張沒有建立統一的帝國,而是形成了眾多的城邦。2.世界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1)經貿往來:經貿往來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經貿往來雖然沒有擴張和戰爭引發的交流引人注目,但卻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類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遷徙:人口遷徙導致不同種族、文明的族群產生接觸,從而推動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大大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亞地區的人口遷徙最為復雜,文明之間的交流也最為活躍。(3)軍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往往占據優勢地位,傳播速度快。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進了希臘文明的傳播,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規模交流和交往。(4)國家統一: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由于相對穩定的環境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交流將更加便捷。羅馬帝國時期,亞非歐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羅馬帝國繁榮的基礎。[命題提醒]對于古代文明的產生,要注意理解文明的多元性和多樣性。在遠古時期,人類文明受到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古代文明的特色都打上了環境的烙印,但是需要注意,環境對人類有影響但并非起決定作用。另外,備考時要特別注意古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這兩個考點為高頻考點。培優磨尖課主觀題突破選擇題突破主觀題突破層級一 信息提取:西方對待民主的態度材料 ①古希臘就已經有民主了,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批評它是壞東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兩千年。②到了19世紀,民主逐漸變成了好東西,這一轉變堪稱西方文明最華麗的轉身。民主得以翻盤的基本條件是“新思潮”的出現,它強調“弱勢群體”的平等。西方的推動將其變成了強勢平等,變成了聲勢浩大的行動,甚至變成了將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運動,以至于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潮流。最終,民主被落實成了不容反駁的定位: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寶座。順著這個邏輯,民主在19世紀得以咸魚翻身,順利成為現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摘編自李筠《西方史綱:文明縱橫3000年》【提取信息】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西方對待民主態度的變化,并分析原因。【教你提取】①→從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態度來看;②→從19世紀西方文明發展的特征來看。試答:變化:西方對待民主的態度從批評到肯定。批評的原因:直接民主的泛濫;道德淪喪。肯定的原因:新思潮的發展(啟蒙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民主制度的完善。層級二 歷史解析:文明的匯聚與傳播材料 西部亞洲、中部亞洲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交流事業中一直扮演著“橋梁”的角色。這些“橋梁”不僅將東方文明傳送到西方,而且也將西方文明傳送到東方;同時“橋梁”自身獨特的文化對東西方文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下圖所示:(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摘編自陳恒《文明的匯聚與傳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探究問題】結合世界古代史相關知識,從“文明的匯聚與傳播”的角度對材料進行說明。【教你探究】圍繞“文明的匯聚與傳播”的角度,答題步驟分為以下三步,第一步,根據設問角度提煉觀點;第二步,根據所學世界古代史的史實印證材料觀點;第三步,總結升華。試答:觀點:人類交往的過程是不同文明匯聚、傳播、升華的過程。觀點:人類交往的過程是不同文明匯聚、傳播、升華的過程。論證:亞歷山大在東征途中興建了許多城堡,這些城堡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經濟文化中心,它們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促使希臘文化中心逐漸東移;被征服地區的本土文化也與希臘文化進行了碰撞和交流。印度科學文化成就,如數字、代數、三角學、天文學、醫學等,通過阿拉伯帝國這座文明之橋傳播到中亞、西亞和歐洲。中亞的伊斯蘭教文明也傳到印度次大陸,對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中華文明很早就與西亞、中亞文明進行了交流。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國的絲綢等物品和紡織、鑿井等技術傳到了西亞、中亞,繼而傳播到歐洲,中華文明也隨之傳播到這些地區。后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華先進文明傳到歐洲,對人類文明的交流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西亞、中亞的文學藝術和農業技術傳播到中國,羅馬商人和政府使者的往來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西亞、中亞在文明交流中發揮著“橋梁”的作用,自身諸文明之間也形成了多元的特色,本土的文明也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阿拉伯人把古埃及、西亞、希臘、羅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結合本地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展格局,各地區的文明不斷交流并相互影響。(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層級三 開放寫作:雅典衛城材料 古希臘雅典衛城布局圖【寫作題目】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世界古代史知識,從圖中提取信息,自擬論題并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教你寫作】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信息,自擬觀點再讀圖,定信息 時空定位 古代雅典關系定位 雅典城邦與古代政治文明的關聯后分析并論證 分析材料 古希臘雅典衛城布局圖論證觀點 從政治經濟或文明角度論證雅典城邦體現出的特點試答:示例一論題:雅典城邦體現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共性與個性。論述: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產生了私有制,并逐漸產生階級分化。早期的權貴階層為了使其統治具有合法性,往往假借神明的權威,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來掩飾剝削。從雅典衛城中分布著大量神廟可以看出,當時宗教活動在公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這體現出雅典城邦文明與發展階段相近的其他文明具有共性。在雅典衛城的重要建筑中,城邦保護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廟(神像、祭壇)占據了突出的位置,甚至大于古希臘主神宙斯的神廟,這體現了雅典人對城邦至上原則的崇尚(對智慧的追求)。劇院、舞臺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面積巨大,能容納雅典公民普遍參與公共活動,為直接民主制的運行提供了空間。這些設置使得雅典城邦在政治文化上體現出鮮明的“個性”,并成為西方民主制度的源頭。總之,雅典城邦既具有階級社會早期的共性特征,也體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依托城邦的奴隸制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多樣性。示例二論題: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原因。論述:從古希臘雅典衛城布局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已存在劇院、神廟等公共空間,這些公共空間的存在,有利于培育出寬松、自由、平等和積極的社會心態。這為塑造高素質的雅典公民奠定了社會基礎,從而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創造了人文條件。總之,民主政治的繁榮需要良好社會環境的保障。選擇題突破樣題透析(2022·海南·10)19世紀前,人們認為古希臘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屆奧林匹亞賽會。19世紀后期以來,隨著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古希臘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亞、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經歷過類似過程。這說明( )。A.歷史資料的多元性推動歷史認知的進步B.文字記載的主觀性限定解讀歷史的邊界C.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體現歷史進程的樣態D.歷史記憶的傳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認同A·考法情境設置 學術情境:對世界古代史的研究過程聚焦考點 歷史研究素養立意 唯物史觀、歷史解釋·解法問題要求 解讀歷史研究現象:思維主題易錯排查 B項表述錯誤 文字記載的方式具有客觀性,只是人們的解讀方式具有主觀性,會限制歷史解讀的邊界C項解讀錯誤 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人們對歷史認知的進步性,而不是世界文明本身形式上的多樣性D項解讀錯誤 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新史料的出現推動了歷史認知的進步,而不是歷史記憶的傳承促進了族群的身份認同合理推論 據材料“19世紀后期以來,隨著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古希 臘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新的史料逐步多元化推動 了人們對歷史認知的逐步清晰、客觀化,故選A項類題精練1.(2022·湖北·11)在雅典城邦,獲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臺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紀中期,著名將軍客蒙用大量家財捐助公共服務、資助同村公民,以獲取政治上的支持。這表明( )。A.貴族對村民有庇護義務 B.公民責任意識衰落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漸消解C[解析] 據材料“用大量家財……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錢可以獲得政治支持,這對沒錢的公民來說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選C項;資助村民是貴族為獲得政治上的支持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其義務,排除A項;公民參與政治就是責任意識的體現,“衰落”說法錯誤,排除B項;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價值選擇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夠從實際出發,從人民利益出發,不被個人情緒和偏見左右,這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2.(2022·湖南·11)伯利克里在擔任雅典首席將軍期間,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同時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擔公共捐獻的義務,諸如戰船捐、使團捐及合唱捐等。這種政策(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B.致力于防范富人壟斷政治權力C.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 D.著眼于縮小公民間的貧富差距C[解析] 材料涉及雅典發放公職津貼以及公益捐助制度,發放工資為低收入的下層公民解決了后顧之憂,調動了他們的參政積極性,公益捐助制度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質保障,可見伯利克里的政策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C項正確;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得益于克利斯提尼改革,排除A項;“致力于”一詞使用不當,且“防范富人壟斷政治權力”非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排除B項;“縮小公民間的貧富差距”可視為結果,但并非目的,且“著眼于”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創新衍練[新情境]西亞史詩1.(2022·山東濰坊三模)下圖為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在史詩《吉爾伽美什》中記錄的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它反映出當時蘇美爾人( )。A.神靈崇拜盛行的社會生活 B.渴望人類永生的觀念C.命運受到環境制約的現實 D.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C 吉爾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殺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棄他的朋友。當國王接受沮喪現實的時候,吉爾伽美什出發去尋找永恒的秘密。在海洋底部,他找到了一種將會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不料神奇的藥草在他要帶回給恩基杜之前竟被一條蛇偷走。[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吉爾伽美什為了挽救他最好的朋友,找到了“一種將會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但是這種神奇的藥草“竟被一條蛇偷走”,最后吉爾伽美什并沒有挽回其朋友的生命,這個故事反映出有些事情并不是都如人所愿,即命運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故選C項;材料并沒有述及“神靈崇拜”的相關內容,排除A項;材料僅述及吉爾伽美什試圖挽救他最好的朋友,并不能據此擴大為“渴望人類永生”,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述及吉爾伽美什對待生活的態度,排除D項。[新視角]聚焦變化2.人類在早期區域文明誕生過程中創造了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國的甲骨文、二里頭宮殿遺址;古代希臘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據此判斷,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是( )。A.文字的出現和社會分工的發展 B.文字的出現和城市的興起C.私有制的產生和王宮建筑出現 D.階級的出現和農業的產生B[解析] 根據材料“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希臘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可以判斷出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是文字的出現和城市的興起,故選B項;材料未涉及社會分工,排除A項;C項是國家產生的原因及表現,排除;材料未涉及階級和農業問題,排除D項。3.(2022·山東高三聯考)“具體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羅多德今天舊地重游,對那些在我們看來司空見慣的地中海植物群會感到多么驚訝!這種植物群有阿拉伯人從遠東輸入的橘子樹、檸檬樹,來自美洲的仙人掌,來自澳大利亞的桉樹……來自波斯的柏樹,可能從秘魯移植來的西紅柿,來自圭亞那的辣椒,來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帶來的水稻,來自伊朗但源頭是中國的桃樹、菜豆,柏柏爾人的無花果樹……”材料可以用來說明( )。A.地中海得天獨厚的優勢B.文明是流動著的C.文明有連續性和穩定性D.文明是有邊界的B[解析] 根據材料“這種植物群有阿拉伯人從遠東輸入的橘子樹、檸檬樹,來自美洲的仙人掌,來自澳大利亞的桉樹……來自波斯的柏樹,可能從秘魯移植來的西紅柿,來自圭亞那的辣椒,來自墨西哥的玉米”可知,地中海地區匯聚了來自不同地區的植物,這是全球物種交流的結果,體現了文明是流動的,B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地中海的區位優勢,排除A項;文明的連續性和邊界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C、D兩項。4.(2022·山東威海二模)公元4世紀早期,羅馬帝國大土地所有者殘酷剝削奴隸和隸農,并以托庇為名,不斷兼并個體農民土地,同時他們的經濟和政治獨立傾向也日益加強。這表明當時的羅馬( )。A.莊園經濟開始分裂B.出現社會轉型趨向C.農業生產日益衰退D.封建生產關系瓦解B[解析] 根據題干內容可知,在公元4世紀早期,羅馬帝國大土地所有者“不斷兼并個體農民土地”,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并且其“政治獨立傾向也日益加強”,逐漸發展成封建大莊園主,據此可知,題干所述現象表明當時羅馬帝國內部出現了封建社會的元素,即出現了社會轉型的趨向,故選B項;推動西歐地主莊園經濟分裂的動因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與題干內容不一致,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大土地所有制的變化,體現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排除C項;題干所述內容表明羅馬帝國的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瓦解,而不是封建生產關系瓦解,排除D項。[新視角]史學研究5.(2022·山東濟南三模)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測;在古希臘,諸神的地位并沒有明顯的等級劃分。這反映了( )。A.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同構性B.地理環境決定文明發展的特點C.理性精神與宗教神學有機結合D.各地的神話傳說滲透人文精神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古埃及實行君主專制,古希臘實行民主政治,因此在對神的認識上存在差異,這反映出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同構性,A項正確;地理因素只是文明發展的影響因素,經濟因素才是決定因素,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理性精神,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人文主義精神,且D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第29講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一、文明的產生1.產生的前提采集和漁獵發展為農業和畜牧業;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促進了交換和貿易;一部分人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人們定居生活和① 的出現。 2.產生的標志標志 產生原因私有制 ② 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部落首領利用職權把一部分公共產品據為己有 階級 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戰俘淪為奴隸國家 解決③ 和部落戰爭的需要 文字 記事和管理的需要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1.多元特點(1)最初的文明:西亞的兩河流域、北非的④ 流域、南亞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以及歐洲巴爾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出現了最初的文明。 (2)特點:A.社會形態——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把持國家權力,剝削奴隸和平民。B.相互關系——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表現出明顯的⑤ 特征。 2.具體表現古代兩河流域 (1)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⑥ 制度(奴隸制的君主專制)。 (2)文化:楔形文字,史詩《吉爾伽美什》,著名的洪水和方舟傳說,60進制,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⑦ 》 古代埃及 (1)初步統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法老權力至上,帶有神秘色彩。 (2)文化成就:神話和文學故事,象形文字,太陽歷,莎草紙古代印度 (1)種姓制度(公元前6世紀形成) 特點: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 (2)文化成就:《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創造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按位計值的方法;佛教;等等古代希臘 (1)希臘城邦 A.時間:公元前2千紀,誕生了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 B.自然環境:多山、少平原、海島眾多、海岸線曲折。 C.政治: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城邦體制(特點:⑧ )。 D.代表:斯巴達(寡頭政治)、雅典(多數公民掌權的民主政治)。 (2)文化成就:神話、悲劇和喜劇;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思想3.雅典:民主政治(1)權力機關:國家權力掌握在⑨ 、議事會、官員和陪審法庭手中,公民積極參與國家管理。 [基礎判斷]1.文化在發展中不斷交流,冶鐵技術起源于中國,后逐漸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 ( )錯誤 【詳解】冶鐵技術起源于西亞,從西亞擴展到埃及和希臘等地。2.古代希臘城邦曾出現統一的傾向,但古代希臘世界并沒有走向統一,而是長期混戰,最終被外族征服。這與希臘城邦體制獨立性強,政治體制多樣相關。 ( )正確 【詳解】古代希臘世界并沒有走向統一,而城邦制度卻發展到了極致。希臘未能統一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治城邦的精神和民族統一的原則之間有不可克服的矛盾”。3.史學家發現,羅馬擴張主要是在共和國時期,進入帝國時代后,羅馬擴張的腳步明顯放慢甚至停止了,這很可能是因為生產力水平無法跟上擴張步伐。 ( )正確 【詳解】古代社會交通通信條件有限,國家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后便難以繼續擴張,這是由古代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4.公元前8世紀中期到公元前6世紀中期,希臘各城邦發起過大規模的海外殖民運動。希臘人的海外殖民客觀上有助于民主政治的發展。 ( )正確 【詳解】殖民運動的發展刺激了工商業的繁榮,促使希臘各城邦工商業者階層發展壯大,在反對氏族貴族的統治中,建立起民主政治或者僭主政治。5.波斯在地方上實行行省制,行省總督和軍事長官相互監督和制約。波斯通過借鑒中國元朝的行省制,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 )錯誤 【詳解】波斯與春秋戰國時期相當,比元朝時間早,不可能借鑒元朝的行省制。波斯帝國在國家治理方面,與元朝一樣,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權力機關 產生方式 或資格 主要職責 性質或地位公民大會 由全體成年男性公民組成 決定國家法律和政策 國家的最高⑩ 議事會 議員從公民中抽簽產生 主要負責為公民大會準備決議草案,并參與國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會的附屬機構官員 由選舉產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時需要接受監督,隨時可以被罷免和審判 各機構的成員陪審法庭 產生 審理大小案件(陪審員達6000人) 主要司法機關(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點: ;公民主權; ;法律至上;公民意識。(3)對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A.積極性:公民擁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權利,大大提高了他們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B.局限性:民主只被少數人享有,奴隸、外邦人、婦女、兒童被排除在外,是奴隸制下少數男性公民的民主;容易形成多數人的暴政,是社會不公的暴力機器。4.斯巴達:寡頭政治(少數人掌握政權的一種統治形式) 權力機構 產生方式或資格 主要職責公民大會 全體成年男性公民 名義上是 國王 世襲繼承 壟斷軍事統帥權長老會 僅30人,終身任職 實際最高權力機關從全體公民中選舉產生 主持公民大會、審判國王,但他們一年一任,一般不能連任,因而不利于他們充分發揮作用三、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1.古代文明的擴展(1)原因:發達的社會分工、相對較高的勞動生產率、復雜的社會組織和管理系統。(2)概況農耕文明 埃及:勢力一度到達兩河流域。古巴比倫:地中海東岸。亞述:一度征服埃及海洋文明 方式: 。條件:組織能力、航海技術、武器。范圍:地中海和黑海周邊 (3)影響:不同文明區相互連接起來,推動了大帝國的興起。2.古代世界的帝國波斯帝國 A.疆域:地跨亞非歐三大洲。B.統治: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地方實行 ,有比較完善的官僚體系和 系統 亞歷山大帝國 A.擴張:滅亡波斯帝國,向東擴張并征服印度河流域。B.統治:繼承波斯帝國的基本制度;推廣 羅馬帝國 A.擴張:整個地中海變成了羅馬的內海。B.統治:實行奴隸制;貿易較發達。C.滅亡:4世紀末,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3.文明的交流(1)總趨勢:交往不斷加強,相互影響不斷擴大。(2)交流表現技術交流 西亞的 ,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冶鐵技術從西亞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 文化交流 神話:西亞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的重要內容。 雕刻:希臘最初的雕刻藝術,特別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的 。在東方演化為阿拉馬字母;向西傳入希臘,形成希臘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商業交流 通過絲綢之路,漢朝與羅馬帝國有間接的經貿和文化交流四、羅馬政治制度與亞歷山大遠征1.古羅馬的政治制度(1)羅馬共和國:貴族寡頭制權力機關 產生方式 職責執政官 兩人,一年一任,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 擔任軍事統帥,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并執行相關決議元老院 由卸任的高級官員組成,終身任職 負責向官員提出建議,協調他們的行動公民大會 全體 有權立法、宣戰、媾和與談判,是羅馬最高權力機關 (2)羅馬帝國:帝制形成 公元前1世紀末,屋大維建立 ,掌握羅馬國家大權,形成君主政治 特征 皇帝(元首):掌握國家大權,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 軍隊:聽命于皇帝,是皇帝實行獨裁的重要工具2.亞歷山大遠征與“希臘化時代”(1)亞歷山大遠征: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遠征,給被征服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固有的文化發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斷。(2)“希臘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帝國逐漸分裂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國和馬其頓王國三個主要國家。這些區域被統稱為“希臘化世界”。(3)“希臘化時代”:以 為主導,融合埃及和西亞文化,希臘人和馬其頓人逐漸融合;希臘文化的中心逐漸東移;文學和科學等許多領域得以發展;西亞、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臘化世界”保持長期影響。 【答案】①早期城市 ②社會分工 ③階級矛盾 ④尼羅河 ⑤多元 ⑥君主專制 ⑦漢謨拉比法典 ⑧小國寡民 ⑨公民大會 ⑩權力機關 抽簽 直接民主 輪番執政 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監察官 移民 行省制 稅收 希臘文化 農耕技術 腓尼基 成年男性公民 元首制 希臘文化 6.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政治特點不盡相同,如大河文明的代表有古巴比倫的君主專制、埃及的法老至上,海洋文明的代表有希臘世界的寡頭政治和民主政治。這說明自然環境決定政治文明的類型。 ( )錯誤 【詳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形態的根源在于其經濟形態,如雅典的民主政治就是建立在其海外貿易和工商業發達的奴隸制經濟基礎之上的。7.英國學者在其著作中批判了關于希臘文明起源的傳統觀點,提出希臘文明的源頭在西亞和北非。希臘文明成果中如字母文字、雕刻藝術、民主政治、冶鐵技術都能印證這一觀點。 ( )錯誤 【詳解】古希臘文字來源于腓尼基文字,古希臘的雕刻藝術受到古代埃及的影響,而西亞地區的赫梯人最早掌握冶鐵技術,但民主政治是雅典開創的。[概念闡釋]1.《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涉及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結構、婚姻、土地租賃和借貸等多個方面。它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和權威。2.寡頭政治、貴族政治、民主政治寡頭政治指的是由少數人掌握政權的統治形式。貴族政治指的是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指的是奉行多數人統治的一種政治制度,與君主制、寡頭制相對。[視野拓展]1.希臘人殖民擴張的特點(1)以移民的方式進行擴張。(2)利用希臘高超的航海技術進行擴張。(3)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和黑海沿岸。(4)其擴張沒有建立統一的帝國,而是形成了眾多的城邦。2.世界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主要途徑(1)經貿往來:經貿往來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和平的經貿往來雖然沒有擴張和戰爭引發的交流引人注目,但卻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類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遷徙:人口遷徙導致不同種族、文明的族群產生接觸,從而推動文明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大大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亞地區的人口遷徙最為復雜,文明之間的交流也最為活躍。(3)軍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往往占據優勢地位,傳播速度快。亞歷山大帝國的擴張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進了希臘文明的傳播,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規模交流和交往。(4)國家統一:在一個統一的國家內,由于相對穩定的環境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往、交流將更加便捷。羅馬帝國時期,亞非歐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羅馬帝國繁榮的基礎。[命題提醒]對于古代文明的產生,要注意理解文明的多元性和多樣性。在遠古時期,人類文明受到自然環境的深刻影響,古代文明的特色都打上了環境的烙印,但是需要注意,環境對人類有影響但并非起決定作用。另外,備考時要特別注意古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這兩個考點為高頻考點。【培優磨尖課】主觀題突破層級一 信息提取:西方對待民主的態度材料 ①古希臘就已經有民主了,但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批評它是壞東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兩千年。②到了19世紀,民主逐漸變成了好東西,這一轉變堪稱西方文明最華麗的轉身。民主得以翻盤的基本條件是“新思潮”的出現,它強調“弱勢群體”的平等。西方的推動將其變成了強勢平等,變成了聲勢浩大的行動,甚至變成了將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運動,以至于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潮流。最終,民主被落實成了不容反駁的定位: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寶座。順著這個邏輯,民主在19世紀得以咸魚翻身,順利成為現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摘編自李筠《西方史綱:文明縱橫3000年》【提取信息】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指出西方對待民主態度的變化,并分析原因。【教你提取】①→從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態度來看;②→從19世紀西方文明發展的特征來看。試答:變化:西方對待民主的態度從批評到肯定。批評的原因:直接民主的泛濫;道德淪喪。肯定的原因:新思潮的發展(啟蒙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民主制度的完善。層級二 歷史解析:文明的匯聚與傳播材料 西部亞洲、中部亞洲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交流事業中一直扮演著“橋梁”的角色。這些“橋梁”不僅將東方文明傳送到西方,而且也將西方文明傳送到東方;同時“橋梁”自身獨特的文化對東西方文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如下圖所示:(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摘編自陳恒《文明的匯聚與傳播—— 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探究問題】結合世界古代史相關知識,從“文明的匯聚與傳播”的角度對材料進行說明。【教你探究】圍繞“文明的匯聚與傳播”的角度,答題步驟分為以下三步,第一步,根據設問角度提煉觀點;第二步,根據所學世界古代史的史實印證材料觀點;第三步,總結升華。試答:觀點:人類交往的過程是不同文明匯聚、傳播、升華的過程。論證:亞歷山大在東征途中興建了許多城堡,這些城堡后來逐漸發展成為經濟文化中心,它們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促使希臘文化中心逐漸東移;被征服地區的本土文化也與希臘文化進行了碰撞和交流。印度科學文化成就,如數字、代數、三角學、天文學、醫學等,通過阿拉伯帝國這座文明之橋傳播到中亞、西亞和歐洲。中亞的伊斯蘭教文明也傳到印度次大陸,對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中華文明很早就與西亞、中亞文明進行了交流。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國的絲綢等物品和紡織、鑿井等技術傳到了西亞、中亞,繼而傳播到歐洲,中華文明也隨之傳播到這些地區。后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中華先進文明傳到歐洲,對人類文明的交流與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西亞、中亞的文學藝術和農業技術傳播到中國,羅馬商人和政府使者的往來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西亞、中亞在文明交流中發揮著“橋梁”的作用,自身諸文明之間也形成了多元的特色,本土的文明也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阿拉伯人把古埃及、西亞、希臘、羅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結合本地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古代文明呈現出多元發展格局,各地區的文明不斷交流并相互影響。(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層級三 開放寫作:雅典衛城材料 古希臘雅典衛城布局圖【寫作題目】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世界古代史知識,從圖中提取信息,自擬論題并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教你寫作】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信息,自擬觀點再讀圖,定信息 時空定位 古代雅典關系定位 雅典城邦與古代政治文明的關聯后分析 并論證 分析材料 古希臘雅典衛城布局圖論證觀點 從政治經濟或文明角度論證雅典城邦體現出的特點試答:示例一論題:雅典城邦體現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共性與個性。論述: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產生了私有制,并逐漸產生階級分化。早期的權貴階層為了使其統治具有合法性,往往假借神明的權威,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來掩飾剝削。從雅典衛城中分布著大量神廟可以看出,當時宗教活動在公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這體現出雅典城邦文明與發展階段相近的其他文明具有共性。在雅典衛城的重要建筑中,城邦保護神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神廟(神像、祭壇)占據了突出的位置,甚至大于古希臘主神宙斯的神廟,這體現了雅典人對城邦至上原則的崇尚(對智慧的追求)。劇院、舞臺雖然數量不多,但是面積巨大,能容納雅典公民普遍參與公共活動,為直接民主制的運行提供了空間。這些設置使得雅典城邦在政治文化上體現出鮮明的“個性”,并成為西方民主制度的源頭。總之,雅典城邦既具有階級社會早期的共性特征,也體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征,依托城邦的奴隸制民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古代政治文明的多樣性。示例二論題:寬松自由的社會環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原因。論述:從古希臘雅典衛城布局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已存在劇院、神廟等公共空間,這些公共空間的存在,有利于培育出寬松、自由、平等和積極的社會心態。這為塑造高素質的雅典公民奠定了社會基礎,從而為雅典民主政治的繁榮創造了人文條件。總之,民主政治的繁榮需要良好社會環境的保障。【選擇題突破】【樣題透析】(2022·海南·10)19世紀前,人們認為古希臘信史始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屆奧林匹亞賽會。19世紀后期以來,隨著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古希臘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西亞、古代埃及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研究也經歷過類似過程。這說明( )。A.歷史資料的多元性推動歷史認知的進步B.文字記載的主觀性限定解讀歷史的邊界C.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體現歷史進程的樣態D.歷史記憶的傳承性塑造族群身份的認同情境設置 學術情境:對世界古代史的研究過程聚焦考點 歷史研究素養立意 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問題要求 解讀歷史研究現象:思維主題易錯 排查 B項表 述錯誤 文字記載的方式具有客觀性,只是人們的解讀方式具有主觀性,會限制歷史解讀的邊界C項解 讀錯誤 材料主要強調的是人們對歷史認知的進步性,而不是世界文明本身形式上的多樣性D項解 讀錯誤 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新史料的出現推動了歷史認知的進步,而不是歷史記憶的傳承促進了族群的身份認同合理 推論 據材料“19世紀后期以來,隨著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的發現,古希臘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可知新的史料逐步多元化推動了人們對歷史認知的逐步清晰、客觀化,故選A項【類題精練】1.(2022·湖北·11)在雅典城邦,獲得村社支持是通向政治舞臺的必由之路。公元前5世紀中期,著名將軍客蒙用大量家財捐助公共服務、資助同村公民,以獲取政治上的支持。這表明( )。A.貴族對村民有庇護義務 B.公民責任意識衰落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 D.理性精神逐漸消解【答案】C【解析】據材料“用大量家財……政治上的支持”可知,用錢可以獲得政治支持,這對沒錢的公民來說是不公平的,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缺陷,故選C項;資助村民是貴族為獲得政治上的支持而采取的措施,不是其義務,排除A項;公民參與政治就是責任意識的體現,“衰落”說法錯誤,排除B項;理性精神指具有理性精神的公民在利益平衡和價值選擇以及重大事件面前,能夠從實際出發,從人民利益出發,不被個人情緒和偏見左右,這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2.(2022·湖南·11)伯利克里在擔任雅典首席將軍期間,向擔任公職和參加政治活動的公民發放工資,同時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擔公共捐獻的義務,諸如戰船捐、使團捐及合唱捐等。這種政策( )。A.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B.致力于防范富人壟斷政治權力C.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D.著眼于縮小公民間的貧富差距【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雅典發放公職津貼以及公益捐助制度,發放工資為低收入的下層公民解決了后顧之憂,調動了他們的參政積極性,公益捐助制度為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質保障,可見伯利克里的政策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C項正確;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得益于克利斯提尼改革,排除A項;“致力于”一詞使用不當,且“防范富人壟斷政治權力”非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目的,排除B項;“縮小公民間的貧富差距”可視為結果,但并非目的,且“著眼于”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創新衍練】[新情境]體育理念1.(2022·山東濰坊三模)下圖為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在史詩《吉爾伽美什》中記錄的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它反映出當時蘇美爾人( )。 吉爾伽美什最好的朋友恩基杜被殺身亡,在悲痛中,他不愿放棄他的朋友。當國王接受沮喪現實的時候,吉爾伽美什出發去尋找永恒的秘密。在海洋底部,他找到了一種將會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不料神奇的藥草在他要帶回給恩基杜之前竟被一條蛇偷走。A.神靈崇拜盛行的社會生活B.渴望人類永生的觀念C.命運受到環境制約的現實D.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答案】 C【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吉爾伽美什為了挽救他最好的朋友,找到了“一種將會提供永恒生命的植物”,但是這種神奇的藥草“竟被一條蛇偷走”,最后吉爾伽美什并沒有挽回其朋友的生命,這個故事反映出有些事情并不是都如人所愿,即命運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故選C項;材料并沒有述及“神靈崇拜”的相關內容,排除A項;材料僅述及吉爾伽美什試圖挽救他最好的朋友,并不能據此擴大為“渴望人類永生”,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述及吉爾伽美什對待生活的態度,排除D項。[新視角]聚焦變化2.人類在早期區域文明誕生過程中創造了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國的甲骨文、二里頭宮殿遺址;古代希臘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據此判斷,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是( )。A.文字的出現和社會分工的發展B.文字的出現和城市的興起C.私有制的產生和王宮建筑出現D.階級的出現和農業的產生【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希臘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可以判斷出人類走向文明時代的顯著特征是文字的出現和城市的興起,故選B項;材料未涉及社會分工,排除A項;C項是國家產生的原因及表現,排除;材料未涉及階級和農業問題,排除D項。3.(2022·山東高三聯考)“具體到地中海文明……假如希羅多德今天舊地重游,對那些在我們看來司空見慣的地中海植物群會感到多么驚訝!這種植物群有阿拉伯人從遠東輸入的橘子樹、檸檬樹,來自美洲的仙人掌,來自澳大利亞的桉樹……來自波斯的柏樹,可能從秘魯移植來的西紅柿,來自圭亞那的辣椒,來自墨西哥的玉米,阿拉伯人帶來的水稻,來自伊朗但源頭是中國的桃樹、菜豆,柏柏爾人的無花果樹……”材料可以用來說明( )。A.地中海得天獨厚的優勢B.文明是流動著的C.文明有連續性和穩定性D.文明是有邊界的【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這種植物群有阿拉伯人從遠東輸入的橘子樹、檸檬樹,來自美洲的仙人掌,來自澳大利亞的桉樹……來自波斯的柏樹,可能從秘魯移植來的西紅柿,來自圭亞那的辣椒,來自墨西哥的玉米”可知,地中海地區匯聚了來自不同地區的植物,這是全球物種交流的結果,體現了文明是流動的,B項正確;材料并未強調地中海的區位優勢,排除A項;文明的連續性和邊界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C、D兩項。4.(2022·山東威海二模)公元4世紀早期,羅馬帝國大土地所有者殘酷剝削奴隸和隸農,并以托庇為名,不斷兼并個體農民土地,同時他們的經濟和政治獨立傾向也日益加強。這表明當時的羅馬( )。A.莊園經濟開始分裂B.出現社會轉型趨向C.農業生產日益衰退D.封建生產關系瓦解【答案】 B【解析】 根據題干內容可知,在公元4世紀早期,羅馬帝國大土地所有者“不斷兼并個體農民土地”,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并且其“政治獨立傾向也日益加強”,逐漸發展成封建大莊園主,據此可知,題干所述現象表明當時羅馬帝國內部出現了封建社會的元素,即出現了社會轉型的趨向,故選B項;推動西歐地主莊園經濟分裂的動因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這與題干內容不一致,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大土地所有制的變化,體現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排除C項;題干所述內容表明羅馬帝國的奴隸制生產關系的瓦解,而不是封建生產關系瓦解,排除D項。[新視角]史學研究5.(2022·山東濟南三模)在古埃及,主神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威莫測;在古希臘,諸神的地位并沒有明顯的等級劃分。這反映了( )。A.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同構性B.地理環境決定文明發展的特點C.理性精神與宗教神學有機結合D.各地的神話傳說滲透人文精神【答案】 A【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古埃及實行君主專制,古希臘實行民主政治,因此在對神的認識上存在差異,這反映出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同構性,A項正確;地理因素只是文明發展的影響因素,經濟因素才是決定因素,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理性精神,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人文主義精神,且D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第29講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pptx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學案)第29講 古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