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 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課件+學案(2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高考歷史部編版一輪復習考點精講 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課件+學案(2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45張PPT)
第十五單元 手工工場時期——近代早期的西方世界
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 命(1640~1688 年) 北美獨立戰爭(177 5~1783年)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1789~1815年)
背景 原因 資產階級和新貴 族與專制王權之 間的階級矛盾 北美13塊殖民地與 宗主國(英國)的 民族矛盾 ①__________(以資產階
級為主)與特權等級的階
級矛盾
條件 ②__________生產方式興起和發展;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 階級日益強大;③__________傳播,并對民眾產生深刻影響(英國 除外)
第三等級
資本主義
啟蒙思想
根本任務 結束封建專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 道路
革命進程的特 點 具有反復性、④___ _____;政體不斷變 化 先宣布獨立,后贏得 革命勝利 規模大;遭到內外反動勢力
的聯合進攻,斗爭異常激
烈;政體頻繁更替
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 獨立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侵略與反侵
略斗爭
意義和 影響 國內 意義 結束了⑤_________ _,為資本主義制度 的確立創造了條件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為⑥__________制度 的確立創造條件 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
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并
鞏固下來
曲折性
封建專制
資本主義
續表
意義 和影 響 世界 影響 反映了世界歷史 發展的趨勢 促進了歐洲國家的 資產階級革命的爆 發,為⑦_________ _________提供了先 例 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
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
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
歐洲各地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
續表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1.經濟制度: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實質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制度。
2.政治制度
(1)內涵:資本主義國家實行⑧____________和共和制;實行兩黨制或多黨
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
(2)典型
A.君主立憲制(以英國為代表):君主權力受到限制,⑨______是國家最高立
法機關和權力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
B.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
議會
美國 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并確立“⑩__________”原則,是第一部比
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認奴隸制的存在
法國 19世紀,法國經歷了 ________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最后確立了共和制

三權分立
共和制
三、資本主義的擴展
(一)俄國資本主義改革
1.背景: ________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措施:廢除農奴制,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通過 ______得到土地;實行
__________和地方選舉、實施統一的司法制度、進行教育改革、實行義務兵役制等;
采取各種措施刺激工業發展。
3.影響: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
農奴制
贖買
地方自治
(二)美國內戰
1.背景:美國獨立后,南方種植園主和北方資產階級圍繞 ______________問
題矛盾尖銳。
2.概況: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先后頒布《 ________》
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贏得民眾支持;1865 年,內戰結束。
3.評價:維護了美國的 __________;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法律上
承認了黑人的 __________;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但黑人仍
備受歧視。
奴隸制的存廢
宅地法
國家統一
公民權利
(三)德、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意大利
(1)1861年,意大利王國建立,實行 ____________。
(2)18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
2.德意志
(1)1864~1871年,普魯士在宰相 ________的帶領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
的德意志。
(2)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 ____________。
君主立憲制
俾斯麥
君主立憲制
(四)日本明治維新
1.背景:19世紀中期,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1868年,幕府統治被推翻。
2.措施:加強 __________,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 __________”“殖產興
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
3.評價
(1)積極性: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擺脫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2)消極性:保留大量封建勢力,官僚寡頭和軍閥實際掌握了權力,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日本很快開始對外侵略擴張。
中央集權
富國強兵
[基礎判斷]
1.17~18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革命,英國人成為革命領路人。但英國革命
具有明顯的曲折性和反復性,主要原因在于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缺乏群眾基礎。
( )
錯誤
【詳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出現過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革命進程曲折反復,說明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其根源在于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水平較低。
2.19世紀初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19世紀中期又聯合法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打敗
俄國,之后又長期遏制法國,防止法國稱霸歐洲,20世紀初又同法國結盟。這些變
化說明英法兩國基于國家利益互相利用。( )
錯誤
【詳解】這是英國對歐洲大陸一貫奉行的均勢政策的體現。英國的政策是維持歐洲穩定和實力均衡,不會讓某一國家過于強大,這樣便于維持其世界霸權。
3.“有限政府”是指政府自身在規模、職能、權力和行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會的嚴
格限制和有效制約。美國憲法實行了“有限政府”的理念,主要表現在憲法對國家政
治權力縱向與橫向的分割。( )
正確
【詳解】美國憲法的頒行,旨在建立一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聯邦制縱向分割了權力,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相結合,保證了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三權分立制橫向分割了權力,三權獨立平等,互相制約,有利于避免專制,維護民主。
4.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使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根
除了種族歧視的烙印。( )
錯誤
【詳解】《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在法律層面承認了黑人的公民權利,但黑人仍備受歧視。
5.在現代化進程中,俄德日在完成社會轉型后,具有明顯的專制性和侵略性。其政
體的專制色彩反映出三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較低。( )
錯誤
【詳解】俄德日三國在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時保留了封建殘余,主要因為俄德日是通過改革或統一運動的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的領導力量和封建勢力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與資本主義發展水平無關。畢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于工場手工業階段,當時英國的資本主義水平更低。
[概念闡釋]
“殖產興業”
日本明治政府實行“殖產興業”政策的具體內容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并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板,大力扶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
[圖解歷史]
1.英國政治制度結構
2.德國1871年憲法
[視野拓展]
1.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內閣制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2.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資本主義民主自由的進步思想。
[命題提醒]
本講是命題重點區域,尤其要理解資本主義制度在歷史上的進步性和時代、階級的局限性。
培優磨尖課
主觀題突破
選擇題突破
主觀題突破
層級一 信息提?。骸肮鈽s革命”中的妥協
材料 1688年,(英國)議會兩黨密謀,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奪取王位,從而實現了權力的交接。①這是一次妥協的事變。從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點也沒有改變,但實質上的變化卻非常大的……這以后,②國王的權力一點點丟失……流血的革命沒有解決問題,③非暴力竟將問題解決了。
—— 摘編自錢乘旦《社會變革的和平方式:英國的范例》
【提取信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妥協的事變”中英國是如何實現妥協的,并分析英國政治妥協產生的重大影響。
【教你提取】
①→從妥協的雙方來看妥協的表現;
②→從政治角度看妥協的影響;
③→從經濟角度看妥協的影響。
試答:妥協:議會在限制王權的前提下,保留國王;國王接受議會至上的原則。
影響:以不流血的方式結束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基本原則,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示范。
層級二 歷史解析:美國、德國的崛起
材料 近五百年來,各國因勢因時而先后崛起,留給世人無盡的思索。
國家 主題
葡萄牙、西班牙 從陸地到海洋
荷蘭 從漁夫到車夫
英國 從專制到立憲
法國 從人性到理性
美國 ?
俄國 從改革到革命
德國 ?
日本 從鎖國到開國
【探究問題】結合材料提示及所學知識,為美國或德國的崛起歸納恰當的主題,并加以闡釋。
【教你探究】圍繞美國或德國近代崛起的背景、表現和影響,調動相關知識予以解讀。
背景
崛起表現:方式和過程
影響(結果)
美國或德國
試答:示例一
美國:從邦聯到聯邦。
獨立戰爭前,北美殖民地受英國殖民統治,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美國獨立后,各州權力很大,是一個松散的邦聯,形勢十分嚴峻。
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聯邦制和三權分立的原則,聯邦共和制確立,維護了資產階級民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美國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789年,依據1787年憲法選舉產生并建立聯邦政府;同時逐步形成民主黨、共和黨兩黨競爭、交替執政的制度,美國發展成為世界強國。
示例二
德國:從分裂到統一(或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帝國)。
19世紀早期,德意志四分五裂,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領導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統一大業。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并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
通過實現統一和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德國迅速成為歐洲強國。
層級三 開放寫作:唯物史觀下的法國大革命
材料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公開出版了《神圣家族》……指出了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闡述了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看到了物質利益的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首次對唯物史觀作了較系統的論述。他們論證了研究現實的人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是唯物史觀的前提,闡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區別,論證了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闡述了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他們提出了無產階級消滅私有制、建立新社會并在斗爭實踐中改造自己的任務,強調未來新社會的創建,一方面要以生產力的高度發展
為前提,另一方面要以同生產力發展相聯系的世界交往為前提。他們還考察了國家、法律和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筑的階級屬性,認為國家本質上只是“統治階級的各個人借以實現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法律的基礎并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所有制形式;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就是每個時代占據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物質力量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精神力量上也會占統治地位……《德意志意識形態》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志,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哲學基礎。
——摘編自《社會主義發展簡史》
【寫作題目】請運用材料中唯物史觀的觀點對法國大革命進行解釋。(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教你寫作】
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觀點,進行解釋
再讀材料,定信息 時空定位 世界近代史
關系定位 法國大革命
后分析并解釋 分析材料 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
解釋史實 用材料中的原理分析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和影響
試答:示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服務和反作用于經濟基礎。法國大革命前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力量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束縛。法國大革命猛烈沖擊了專制制度。資產階級控制的制憲議會逐漸掌握了政權,議會頒布《人權宣言》,明確人權、自由等原則。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侖建立軍事獨裁統治,維護了大革命所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選擇題突破
樣題透析
(2022·湖北·14)1871年12月,巖倉具視率使團出訪歐美。初到美國時,他的傳統發式與
和式禮服引來無數好奇的圍觀者,這刺激他剪掉發髻并訂制西式禮服。1872年11月,巖
倉具視拜見英國女王時已經是全身西式裝扮。這一變化說明( )。
A.維新官員積極踐行“文明開化” B.日本社會生活開始西化
C.社會習俗的轉變引領改革浪潮 D.巖倉使團重視外交禮儀
A
·考法
情境設置 生活情境:日本使團的穿著打扮
聚焦考點 明治維新
素養立意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解法
問題要求 “這一變化說明”:思維主題
易錯排查 B項存在邏輯錯誤 巖倉具視開始西化不等于日本社會生活開
始西化
易錯排查 C項存在邏輯錯誤 明治維新改革促使社會習俗的轉變,因果
倒置
D項存在認知錯誤 此項是表象,而非實質
合理推論 明治維新期間,巖倉具視出訪歐美,由傳統發式與和式禮服轉變到全身西式 裝扮,這反映了維新官員學習西方文化、習俗,積極踐行“文明開化”,故選A 項
類題精練
1.(2022·廣東·14)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包含一些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均不涉及的
內容。例如關稅、商業、鐵路、郵政和電報等,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這反映了
德國( )。
A.帝國結構的松散性 B.對外政策的擴張性
C.資本主義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C
[解析] 根據材料“關稅、商業、鐵路、郵政和電報”“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盡管《德意志帝國憲法》也是工業革命的產物,但由于德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殊性,其憲法具有濃厚的專制色彩,相比于英、法、美的憲法,德國憲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C項正確;帝國結構的松散性是關于國家結構的,與個人權利無關,排除A項;對外政策的擴張性是憲法專制色彩所導致的軍國主義的體現,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憲法確認了德國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這正是君主制度強大的表現,排除D項。
2.(2022·湖南·13)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
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
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 )。
A.人民的自愿選擇 B.各州(邦)實力不同
C.建國路徑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C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是北美十三州獨立后各州自由聯合組建的國家,無論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國參議院每州都平等地擁有兩個席位,德意志帝國是在普魯士領導下完成統一后建立的,普魯士因此在聯邦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C項正確;兩國的聯邦制度主要是由社會上層精英決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選擇,排除A項;美國各州的實力也不相同,但仍然體現了平等的原則,排除B項;經濟發展水平與聯邦制度的選擇沒有關系,排除D項。
創新衍練
[新情境]歷史漫畫
1.右圖為英國漫畫家吉爾雷于1795年繪制的《哥本哈根莊園》。該漫畫
描繪了當時英國激進組織倫敦通訊社在該莊園舉行政治集會時的場景。
畫中三名激進派領袖竭力鼓動人們為改革請愿,而聽演講的人卻穿戴破舊、皮膚黝
黑、面容黯然。這反映出( )。
A.作者借助漫畫批判現實政治 B.圖像史料更能客觀地還原歷史
C.英國議會改革缺乏群眾基礎 D.英國民眾對政治活動缺乏興趣
A
[解析] “三名激進派領袖竭力鼓動人們為改革請愿”說明當時的政治體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聽演講的人穿戴破舊、皮膚黝黑、面容黯然,說明當時英國的政治體制沒有顧及平民的利益。由此可知,作者是借助漫畫批判現實政治,A項正確;該作品是漫畫,帶有一定的主觀創造性,不一定能夠更加客觀地還原歷史,排除B項;聽演講的人員眾多,因此不能說明缺乏群眾基礎和民眾對政治活動缺乏興趣,排除C、D兩項。
[新視角]聚焦變化
2.(2023·山東泰安高三期中)據記載,在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第二天的制憲
議會上,“頌揚(國王)的聲音達到了頂點”,“驚得目瞪口呆、暈頭轉向的議員們追隨著
國王的腳步,簇擁著他穿過與議員們一樣吃驚的人群回到邸宅”。這反映出當時的
法國(  )。
A.啟蒙運動尚未大規模開展
B.恢復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
C.資產階級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D.實現民主共和的道路艱難曲折
D
[解析] 據材料“制憲議會上,‘頌揚(國王)的聲音達到了頂點’,‘驚得目瞪口呆、暈頭轉向的議員們追隨著國王的腳步,簇擁著他穿過與議員們一樣吃驚的人群回到邸宅’”可知,法國大革命爆發后,仍有許多議員支持國王,說明實現共和的道路艱難曲折,故選D項;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排除A項;大革命初期法國依然保留君主制,故“恢復”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在啟蒙運動中資產階級提出建立自由、民主的社會的政治主張,但材料內容強調法國大革命爆發后,仍有很多人支持國王,支持封建專制,排除C項。
3.(2023·山東青島膠州高三期中)啟蒙運動在18世紀中后期傳入德國以后,既不像
英國一樣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也不像法國那樣作為大革命的思想而出現,而是
在宣揚理性、寬容、進步等啟蒙理念的同時,將民族意識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認同
作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標。造成德國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革命尚未波及德國
B.羅馬教廷對德國長期盤剝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現實狀況
D.德意志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
C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德國在宣揚理性、寬容、進步等啟蒙理念的同時,還宣揚民族文化,這是因為當時德國四分五裂,統一是德國追求的目標之一,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民族意識,排除A項;B、D兩項均和德國追求民族主義無關,排除。
[新視角]史學研究
4.(2022·浙江高考模擬)1640~1660年的內戰是英國近代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
一。有學派認為查理一世違背憲政原則,內戰是議會為了維護憲法原則、保障個人
自由而與國王展開的一場斗爭。進入20世紀后,學術界從社會經濟結構入手,對內
戰進行了新的詮釋。也有學者認為內戰是偶發事件,是一場誤會。據此得出( )。
A.歷史學家的歷史觀往往貫穿于對現實的把握與選擇
B.對歷史真實性的追求重于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是史學家的使命
C.認識事物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材料無疑是歷史研究的出發點
D.歷史的基本事實通過各種資料并借助多種研究路徑,有可能被逐步弄清
D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對待1640~1660年的英國內戰,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歷史學家根據不同的史料得出不一樣的結論,由此可見,歷史的基本事實通過各種資料并借助多種研究路徑,有可能被逐步弄清,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歷史學家的歷史觀,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史學家的使命為何,排除B項;題干中未強調材料的重要性,排除C項。第36講 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一、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 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0~1688年) 北美獨立戰爭 (1775~1783年)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 帝國(1789~1815年)
背景 原因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與專制王權之間的階級矛盾 北美13塊殖民地與宗主國(英國)的民族矛盾 ①    (以資產階級為主)與特權等級的階級矛盾
條件 ②    生產方式興起和發展;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貴族階級日益強大;③    傳播,并對民眾產生深刻影響(英國除外)
根本任務 結束封建專制(或殖民)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
革命進程 的特點 具有反復性、④    ;政體不斷變化 先宣布獨立,后贏得革命勝利 規模大;遭到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進攻,斗爭異常激烈;政體頻繁更替
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獨立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侵略與反侵略斗爭
國內 意義 結束了⑤    ,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創造了條件 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為⑥    制度的確立創造條件 結束了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并鞏固下來
世界 影響 反映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 促進了歐洲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為⑦     提供了先例 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則隨著拿破侖的軍隊傳播到歐洲各地
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1.經濟制度: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雇傭勞動為基礎,實質是資本剝削雇傭勞動的制度。
2.政治制度
(1)內涵:資本主義國家實行⑧       和共和制;實行兩黨制或多黨制,代表資產階級不同利益集團的政黨,通過定期選舉輪流執政。
(2)典型
A.君主立憲制(以英國為代表):君主權力受到限制,⑨   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內閣掌握行政權,受議會監督,對議會負責。
B.共和制
美國 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并確立“⑩    ”原則,是第一部比較完善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它的缺陷之一是承認奴隸制的存在
法國 19世紀,法國經歷了    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復,最后確立了共和制度
三、資本主義的擴展
(一)俄國資本主義改革
1.背景:    阻礙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措施:廢除農奴制,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通過    得到土地;實行    和地方選舉、實施統一的司法制度、進行教育改革、實行義務兵役制等;采取各種措施刺激工業發展。
3.影響: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沒有直接觸及沙皇專制制度,保留了大量農奴制殘余。
(二)美國內戰
1.背景:美國獨立后,南方種植園主和北方資產階級圍繞        問題矛盾尖銳。
2.概況: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林肯領導的聯邦政府先后頒布《    》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贏得民眾支持;1865 年,內戰結束。
3.評價:維護了美國的    ;基本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在法律上承認了黑人的    ;為此后美國的發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礎。但黑人仍備受歧視。
(三)德、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意大利
(1)1861年,意大利王國建立,實行    。
(2)1870年實現了國家統一。
2.德意志
(1)1864~1871年,普魯士在宰相    的帶領下,統一了除奧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2)1871年,德意志帝國成立,實行        。
[基礎判斷]
1.17~18世紀的歐洲發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革命,英國人成為革命領路人。但英國革命具有明顯的曲折性和反復性,主要原因在于革命沒有發動人民群眾,缺乏群眾基礎。 (  )
錯誤 【詳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出現過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革命進程曲折反復,說明資產階級力量不夠強大,其根源在于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處于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水平較低。
2.19世紀初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19世紀中期又聯合法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打敗俄國,之后又長期遏制法國,防止法國稱霸歐洲,20世紀初又同法國結盟。這些變化說明英法兩國基于國家利益互相利用。 (  )
錯誤 【詳解】這是英國對歐洲大陸一貫奉行的均勢政策的體現。英國的政策是維持歐洲穩定和實力均衡,不會讓某一國家過于強大,這樣便于維持其世界霸權。
3.“有限政府”是指政府自身在規模、職能、權力和行為方式上受到法律和社會的嚴格限制和有效制約。美國憲法實行了“有限政府”的理念,主要表現在憲法對國家政治權力縱向與橫向的分割。 (  )
正確 【詳解】美國憲法的頒行,旨在建立一個有效且有限的政府。聯邦制縱向分割了權力,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相結合,保證了國家統一與社會穩定;三權分立制橫向分割了權力,三權獨立平等,互相制約,有利于避免專制,維護民主。
4.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使美國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根除了種族歧視的烙印。 (  )
錯誤 【詳解】《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在法律層面承認了黑人的公民權利,但黑人仍備受歧視。
5.在現代化進程中,俄德日在完成社會轉型后,具有明顯的專制性和侵略性。其政體的專制色彩反映出三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水平較低。 (  )
錯誤 【詳解】俄德日三國在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時保留了封建殘余,主要因為俄德日是通過改革或統一運動的方式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的領導力量和封建勢力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與資本主義發展水平無關。畢竟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生于工場手工業階段,當時英國的資本主義水平更低。
[概念闡釋]
“殖產興業”
日本明治政府實行“殖產興業”政策的具體內容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杠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并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板,大力扶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
[圖解歷史]
1.英國政治制度結構
  (四)日本明治維新
1.背景:19世紀中期,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機;1868年,幕府統治被推翻。
2.措施:加強   ,廢除封建等級制度;推行“   ”“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國家制定憲法。
3.評價
(1)積極性: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擺脫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
(2)消極性:保留大量封建勢力,官僚寡頭和軍閥實際掌握了權力,成為軍國主義的社會基礎。日本很快開始對外侵略擴張。
【答案】①第三等級?、谫Y本主義?、蹎⒚伤枷搿、芮坌浴、莘饨▽V啤、拶Y本主義?、呃∶乐蕺毩馉帯、嗑髁椫?br/>⑨議會 ⑩三權分立 共和制 農奴制 贖買 地方自治 奴隸制的存廢 宅地法 國家統一 公民權利 君主立憲制 俾斯麥 君主立憲制 中央集權 富國強兵
  2.德國1871年憲法
[視野拓展]
1.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國王仍有較大的行政權,可以領導政府和內閣,但受到議會制約;責任內閣制確立后英王才開始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
2.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專制制度,震撼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傳播了資本主義民主自由的進步思想。
[命題提醒]
本講是命題重點區域,尤其要理解資本主義制度在歷史上的進步性和時代、階級的局限性。
【培優磨尖課】
主觀題突破
層級一 信息提取:“光榮革命”中的妥協
材料 1688年,(英國)議會兩黨密謀,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蘭執政威廉來英國奪取王位,從而實現了權力的交接。①這是一次妥協的事變。從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點也沒有改變,但實質上的變化卻非常大的……這以后,②國王的權力一點點丟失……流血的革命沒有解決問題,③非暴力竟將問題解決了。
——摘編自錢乘旦《社會變革的和平方式: 英國的范例》
【提取信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在“妥協的事變”中英國是如何實現妥協的,并分析英國政治妥協產生的重大影響。
【教你提取】
①→從妥協的雙方來看妥協的表現;
②→從政治角度看妥協的影響;
③→從經濟角度看妥協的影響。
試答:妥協:議會在限制王權的前提下,保留國王;國王接受議會至上的原則。
影響:以不流血的方式結束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基本原則,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示范。
層級二 歷史解析:美國、德國的崛起
材料 近五百年來,各國因勢因時而先后崛起,留給世人無盡的思索。
國家 主題
葡萄牙、西班牙 從陸地到海洋
荷蘭 從漁夫到車夫
英國 從專制到立憲
國家 主題
法國 從人性到理性
美國
俄國 從改革到革命
德國
日本 從鎖國到開國
【探究問題】結合材料提示及所學知識,為美國或德國的崛起歸納恰當的主題,并加以闡釋。
【教你探究】圍繞美國或德國近代崛起的背景、表現和影響,調動相關知識予以解讀。
美國或德國
試答:示例一
美國:從邦聯到聯邦。
獨立戰爭前,北美殖民地受英國殖民統治,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美國獨立后,各州權力很大,是一個松散的邦聯,形勢十分嚴峻。
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確立聯邦制和三權分立的原則,聯邦共和制確立,維護了資產階級民主,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美國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1789年,依據1787年憲法選舉產生并建立聯邦政府;同時逐步形成民主黨、共和黨兩黨競爭、交替執政的制度,美國發展成為世界強國。
示例二
德國:從分裂到統一(或從普魯士到德意志帝國)。
19世紀早期,德意志四分五裂,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魯士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領導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統一大業。1871年,德意志帝國建立,并頒布《德意志帝國憲法》。
通過實現統一和建立資產階級代議制,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德國迅速成為歐洲強國。
層級三 開放寫作:唯物史觀下的法國大革命
材料 馬克思、恩格斯在1845年公開出版了《神圣家族》……指出了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闡述了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地位,看到了物質利益的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于1845~1846年合寫的《德意志意識形態》,首次對唯物史觀作了較系統的論述。他們論證了研究現實的人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是唯物史觀的前提,闡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區別,論證了物質生產在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闡述了共產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他們提出了無產階級消滅私有制、建立新社會并在斗爭實踐中改造自己的任務,強調未來新社會的創建,一方面要以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為前提,另一方面要以同生產力發展相聯系的世界交往為前提。他們還考察了國家、法律和意識形態等上層建筑的階級屬性,認為國家本質上只是“統治階級的各個人借以實現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法律的基礎并不是自由意志,而是所有制形式;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就是每個時代占據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物質力量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精神力量上也會占統治地位……《德意志意識形態》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被公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唯物史觀創立的基本標志,為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哲學基礎。
——摘編自《社會主義發展簡史》
【寫作題目】請運用材料中唯物史觀的觀點對法國大革命進行解釋。(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教你寫作】
先審題,明要求 提取觀點,進行解釋
再讀材料, 定信息 時空定位 世界近代史
關系定位 法國大革命
后分析 并解釋 分析 材料 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
解釋 史實 用材料中的原理分析法國大革命的背景和影響
試答:示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又服務和反作用于經濟基礎。法國大革命前夕,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力量日益壯大的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等級制度的束縛。法國大革命猛烈沖擊了專制制度。資產階級控制的制憲議會逐漸掌握了政權,議會頒布《人權宣言》,明確人權、自由等原則。1791年,議會頒布憲法,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侖建立軍事獨裁統治,維護了大革命所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選擇題突破】
【樣題透析】
(2022·湖北·14)1871年12月,巖倉具視率使團出訪歐美。初到美國時,他的傳統發式與和式禮服引來無數好奇的圍觀者,這刺激他剪掉發髻并訂制西式禮服。1872年11月,巖倉具視拜見英國女王時已經是全身西式裝扮。這一變化說明(  )。
A.維新官員積極踐行“文明開化”
B.日本社會生活開始西化
C.社會習俗的轉變引領改革浪潮
D.巖倉使團重視外交禮儀
情境設置 生活情境:日本使團的穿著打扮
聚焦考點 明治維新
素養立意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問題 要求 “這一變化說明”:思維主題
易錯 排查 B項存在邏輯錯誤 巖倉具視開始西化不等于日本社會生活開始西化
(續表)
易錯 排查 C項存在邏輯錯誤 明治維新改革促使社會習俗的轉變,因果倒置
D項存在認知錯誤 此項是表象,而非實質
合理 推論 明治維新期間,巖倉具視出訪歐美,由傳統發式與和式禮服轉變到全身西式裝扮,這反映了維新官員學習西方文化、習俗,積極踐行“文明開化”,故選A項
【類題精練】
1.(2022·廣東·14)1871年《德意志帝國憲法》包含一些大多數國家的憲法均不涉及的內容。例如關稅、商業、鐵路、郵政和電報等,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這反映了德國(  )。
A.帝國結構的松散性 B.對外政策的擴張性
C.資本主義的保守性 D.君主制度的脆弱性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關稅、商業、鐵路、郵政和電報”“關于個人權利卻只字未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盡管《德意志帝國憲法》也是工業革命的產物,但由于德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特殊性,其憲法具有濃厚的專制色彩,相比于英、法、美的憲法,德國憲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C項正確;帝國結構的松散性是關于國家結構的,與個人權利無關,排除A項;對外政策的擴張性是憲法專制色彩所導致的軍國主義的體現,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憲法確認了德國皇帝擁有絕對的權力,這正是君主制度強大的表現,排除D項。
2.(2022·湖南·13)美國1787年憲法與《德意志帝國憲法》均確定了聯邦制度。美國參議院議席分配遵循各州無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但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這一現象根植于兩國(  )。
A.人民的自愿選擇 B.各州(邦)實力不同
C.建國路徑的差異 D.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是北美十三州獨立后各州自由聯合組建的國家,無論大州小州一律平等,因此美國參議院每州都平等地擁有兩個席位,德意志帝國是在普魯士領導下完成統一后建立的,普魯士因此在聯邦中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德國聯邦議會中普魯士邦則擁有足夠多的議席行使否決權”,C項正確;兩國的聯邦制度主要是由社會上層精英決定的,并不是人民的自愿選擇,排除A項;美國各州的實力也不相同,但仍然體現了平等的原則,排除B項;經濟發展水平與聯邦制度的選擇沒有關系,排除D項。
【創新衍練】
[新情境]歷史漫畫
1.
右圖為英國漫畫家吉爾雷于1795年繪制的《哥本哈根莊園》。該漫畫描繪了當時英國激進組織倫敦通訊社在該莊園舉行政治集會時的場景。畫中三名激進派領袖竭力鼓動人們為改革請愿,而聽演講的人卻穿戴破舊、皮膚黝黑、面容黯然。這反映出(  )。
A.作者借助漫畫批判現實政治
B.圖像史料更能客觀地還原歷史
C.英國議會改革缺乏群眾基礎
D.英國民眾對政治活動缺乏興趣
【答案】A
【解析】“三名激進派領袖竭力鼓動人們為改革請愿”說明當時的政治體制存在一定的弊端和缺陷,聽演講的人穿戴破舊、皮膚黝黑、面容黯然,說明當時英國的政治體制沒有顧及平民的利益。由此可知,作者是借助漫畫批判現實政治,A項正確;該作品是漫畫,帶有一定的主觀創造性,不一定能夠更加客觀地還原歷史,排除B項;聽演講的人員眾多,因此不能說明缺乏群眾基礎和民眾對政治活動缺乏興趣,排除C、D兩項。
[新視角]聚焦變化
2.(2023·山東泰安高三期中)據記載,在1789年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第二天的制憲議會上,“頌揚(國王)的聲音達到了頂點”,“驚得目瞪口呆、暈頭轉向的議員們追隨著國王的腳步,簇擁著他穿過與議員們一樣吃驚的人群回到邸宅”。這反映出當時的法國(  )。
A.啟蒙運動尚未大規模開展
B.恢復君主制的思想根深蒂固
C.資產階級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
D.實現民主共和的道路艱難曲折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制憲議會上,‘頌揚(國王)的聲音達到了頂點’,‘驚得目瞪口呆、暈頭轉向的議員們追隨著國王的腳步,簇擁著他穿過與議員們一樣吃驚的人群回到邸宅’”可知,法國大革命爆發后,仍有許多議員支持國王,說明實現共和的道路艱難曲折,故選D項;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排除A項;大革命初期法國依然保留君主制,故“恢復”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在啟蒙運動中資產階級提出建立自由、民主的社會的政治主張,但材料內容強調法國大革命爆發后,仍有很多人支持國王,支持封建專制,排除C項。
3.(2023·山東青島膠州高三期中)啟蒙運動在18世紀中后期傳入德國以后,既不像英國一樣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也不像法國那樣作為大革命的思想而出現,而是在宣揚理性、寬容、進步等啟蒙理念的同時,將民族意識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認同作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標。造成德國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業革命尚未波及德國
B.羅馬教廷對德國長期盤剝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現實狀況
D.德意志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德國在宣揚理性、寬容、進步等啟蒙理念的同時,還宣揚民族文化,這是因為當時德國四分五裂,統一是德國追求的目標之一,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民族意識,排除A項;B、D兩項均和德國追求民族主義無關,排除。
[新視角]史學研究
4.(2022·浙江高考模擬)1640~1660年的內戰是英國近代史上最為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有學派認為查理一世違背憲政原則,內戰是議會為了維護憲法原則、保障個人自由而與國王展開的一場斗爭。進入20世紀后,學術界從社會經濟結構入手,對內戰進行了新的詮釋。也有學者認為內戰是偶發事件,是一場誤會。據此得出(  )。
A.歷史學家的歷史觀往往貫穿于對現實的把握與選擇
B.對歷史真實性的追求重于對歷史的價值判斷是史學家的使命
C.認識事物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材料無疑是歷史研究的出發點
D.歷史的基本事實通過各種資料并借助多種研究路徑,有可能被逐步弄清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對待1640~1660年的英國內戰,在不同時期不同的歷史學家根據不同的史料得出不一樣的結論,由此可見,歷史的基本事實通過各種資料并借助多種研究路徑,有可能被逐步弄清,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歷史學家的歷史觀,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史學家的使命為何,排除B項;題干中未強調材料的重要性,排除C項。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大同市| 芮城县| 吉安市| 藁城市| 安多县| 临城县| 克什克腾旗| 武平县| 昭平县| 沅江市| 若尔盖县| 上思县| 内乡县| 万荣县| 息烽县| 永嘉县| 喜德县| 静乐县| 夏邑县| 日喀则市| 台安县| 盱眙县| 乐安县| 清涧县| 金昌市| 固安县| 宁波市| 永泰县| 饶河县| 三河市| 馆陶县| 普格县| 青州市| 定襄县| 马尔康县| 沁水县| 那曲县| 奎屯市| 河北区|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