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預習篇【寒假計劃】2024年七年級歷史寒假作業9.宋代經濟的發展 學生版 教師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預習篇【寒假計劃】2024年七年級歷史寒假作業9.宋代經濟的發展 學生版 教師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歷史七年級下冊 預習篇
9.宋代經濟的發展
一、宋朝經濟發展的表現
1、農業的發展表現
(1)糧食作物:①墾田面積擴大;②耕作技術提高(秧馬);③引入越南的優良品種占城稻。④推廣復種技術;⑤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⑥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
(2)經濟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由廣東和福建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2、手工業的興盛表現
(1)紡織業:(絲織業)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棉紡織業)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較多。
(2)制瓷業:名窯代表:定窯、汝窯、鈞窯、哥窯、官窯等。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鎮。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
(3)造船業:技術領先: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領先世界。北宋東京郊外,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特點:規模宏大、設計科學(指南針、水密隔艙技術)
3、商業貿易的繁榮表現
(1)商業都市:宋代商業繁榮超過了前代。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
宋朝的都市商貿的變化: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業活動時間延長,出現了早市和夜市;鄉鎮形成新的商業區,叫做草市。(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打破了時間的限制)
(2)紙幣出現:
原因:商貿的繁榮也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但長期以來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
時期、地點、名稱:北宋前期,四川地區、“交子”。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3)海外貿易:
地位: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表現: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作用: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
1.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①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開發。
②從唐朝中期開始,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國家根本,仰給江南”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
2.江南地區的開發和經濟中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社會相對安定(政治因素)②北民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主要原因,經濟因素)③統治者重視(政策傾向)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自然因素)
3.拓展:宋代經濟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①保持社會安定團結;
②重視人才,發展科技,堅持科教興國;
③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
④采取鼓勵發展經濟的政策。
1.貨幣是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的產物,在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
A.交子 B.會子 C.契券 D.匯票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A項正確;會子出現在南宋時期,與題干“北宋”不符,排除B項;“契券”——紙幣的雛形,曾經在后唐時的馬氏楚國這一區域內流通,與題干“北宋”不符,排除C項;現今學者們多認為唐代出現的“飛錢”是我國匯票的起源,在貨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可以認為是我國鈔法的萌芽,與題干“北宋”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2.宋朝時期為了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設立的管理機構是( )
A.都護府 B.中書省 C.市舶司 D.廣州十三行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為了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C項正確;都護府是在西漢時期設置管轄西域(今新疆地區)的機構;中書省是元朝時期設立的行政機構;廣州十三行是清朝時期設立的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排除ABD項。故選C項。
3.唐朝后期,江南地區成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區農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最明顯的標志是( )
A.廣州成為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B.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中心
C.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D.“蘇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
【答案】D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湖熟、天下足”說明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重要的糧倉,這也說明了宋朝時,南方農業的發展,經濟重心實現了南移,D項正確;廣州港聞名世界屬于對外貿易發展的表現,不是南宋時期江南農業經濟發展的標志,排除A項;“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中心”反映了手工業的發展,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四川地區出現最早的紙幣反映了商業的繁榮,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
4.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下列屬于宋代聞名世界的大商港的是( )
A.泉州 B.開封 C.臨安 D.洛陽
【答案】A
【詳解】根據所學可知,由于農業和手工業的興盛、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政府的鼓勵等原因,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的蹤跡,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A項正確;開封不是沿海城市,排除B項;臨安為南宋都城,排除C項;洛陽不是沿海城市,排除D項。故選A項。
5.以下是我國經濟重心變化示意圖,與這幅圖相對應的大致時期是( )
A.商周時期 B.魏晉時期 C.唐朝前期 D.南宋時期
【答案】D
【詳解】根據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南宋時,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這使得南方的經濟發展迅猛,超越了北方,D項正確;商周時期經濟中心在河南、陜西一帶,不在南方,排除A項;魏晉時期時期,經濟中心在關中和中原地區及淮河流域,但長江流域的經濟重要性已與之接近,經濟中心開始南移,排除B項;唐朝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南北幾無差距,排除C項。故選D項。
6.在宋朝時期,統治者把市坊合一,對老百姓們進行營業的地點和時間少有限制,使得商鋪能夠24小時營業,從而形成了“不夜城”,甚至還出現了眾多的跳蚤市場。這反映出當時( )
A.對外貿易活躍 B.手工業的興盛
C.社會秩序穩定 D.商業經濟繁榮
【答案】D
【詳解】根據題干材料“統治者把市坊合一”“對老百姓們進行營業的地點和時間少有限制”等可知,在宋朝時期,統治者采取了市坊合一、放寬營業時間等措施,推動了宋朝商業經濟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宋朝的對外貿易,無法得知對外貿易活躍,排除A項;材料中反映的是商業發展,不是手工業,排除B項;材料中展現的是宋朝商業發展的情況,與社會秩序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7.下列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出現了農業生產工具秧馬 B.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
C.宋代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D.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答案】B
【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結合所學可知,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B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選擇B項;秧馬是宋朝發明的用于插秧的工具,A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C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D項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
8.史料是認識歷史、分析問題的主要依據。產生以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東京夢華錄》卷二記載 北宋首都開封店鋪林立,“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夢梁錄》卷十三記載 南宋首都臨安“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
A.兩宋時期皇權的不斷衰敗沒落 B.兩宋時期重農抑商觀念的改變
C.兩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 D.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答案】C
【詳解】據“北宋首都開封店鋪林立,‘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南宋首都臨安‘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可知,北宋都城和南宋都城商業繁榮,產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兩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C項正確;“皇權的不斷衰敗沒落”與題干表格內容無關,排除A項;“兩宋時期重農抑商觀念的改變”說法錯誤,排除B項;“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與題干表格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9.《漢書·酈食其傳》中提道:“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糧食歷來關乎國計民生。宋朝時產量居首位的糧食作物是( )
A.小麥 B.粟 C.水稻 D.茶葉
【答案】C
【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為提高糧食產量,宋朝時從越南引進了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居宋朝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所以宋朝時期糧食產量居首位的作物是水稻,C項正確;隋朝滅亡沒有造成藩鎮割據,小麥、粟均不是宋朝時產量居首位的糧食作物,排除AB項;茶葉不屬于糧食作物,排除D項。故選C項。
10.宋朝時,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繭絲織紋纖麗者,窮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車之聲,連(屋)相聞”。這反映了( )
A.江浙地區成為糧倉 B.南方絲織生產發達
C.商業貿易呈現繁榮 D.科學技術成就突出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土宜桑桑柘,繭絲織紋纖麗者,窮于天下”“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車之聲,連(屋)相聞”可知,反映的是宋朝時期,南方適宜農桑種植,桑柘種植廣泛,養蠶繅絲的人眾多,絲織品優良,說明了當時南方絲織生產發達,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糧食生產情況,除A項;材料中沒有涉及商業貿易情況,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涉及科學技術成就情況,排除D項。故選B項。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材料二:兩宋時期,“國家的財政收入約80%來自淮南地區”,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宋代手工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商業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1)材料一中宋朝出現這樣的詩句和諺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響?
(2)材料二中“南方成為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出現了什么諺語?說明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發生了什么變化?
(3)材料二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名稱叫什么?與之前的貨幣相比,它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答案】(1)主要原因:宋代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這一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但同時也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政治機構重疊,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2)蘇湖熟天下足;經濟重心南移。
(3)交子;攜帶方便。
【詳解】(1)原因、影響:根據材料“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聯系所學可知,宋朝出現這樣的詩句和諺語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推行重文輕武的政策;根據所學可知,這一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但同時也導致軍隊戰斗力減弱,政治機構重疊,辦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
(2)諺語、變化:根據材料“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聯系所學可知,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這說明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南移的現象。
(3)名稱、優點:根據所學可知,“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交子,它最大的優點是攜帶方便。
12.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唐宋元時期的各種制度和政策,對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依然有著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七年級(3)班探究小組圍繞“和諧”這一主題,設計了以下探究任務,邀你一起來完成。
材料一 如表:
朝代 項目 南方諸路 北方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賦稅(貫) 35811000 45095000 約44:56
南宋(1196年) 賦稅(貫) 60000000 14319000 約81:19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這種現象完成是在什么時候?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現象出現的原因?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宋〕汪洙《神童詩》
(3)材料二反映宋代政治的特點是什么?其積極作用是什么?
【答案】(1)經濟重心南移。南宋時期。
(2)南方戰亂少,社會相對安定;北人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方政府重視生產。
(3)特點:重文輕武。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詳解】(1)現象與時間:根據材料,可知北宋(1045年)到南宋(1196年)的賦稅南北比例約81:19,材料反映了經濟重心南移;從唐朝中期開始,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南宋時期,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說明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可知這種現象完成是在南宋時期。
(2)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南方戰亂少,社會相對安定;北人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南方政府重視生產。
(3)特點與作用:根據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知宋朝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軍政大權,后繼的宋太宗繼續抑制武將,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統兵的格局逐漸形成,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可知材料反映宋代政治的特點是重文輕武。其積極作用是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一方面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難以控制,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另一方面設置轉運使,把地方的財政權收歸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
——摘編自七下歷史教材
材料二 北宋統一以后,南方戰亂少,人口迅速增長,突破了1億,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這時的耕作技術也日益精細化,出現了“秧馬”等新農具……南方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在山地丘陵、江河湖沼邊開墾出各種良田。宋真宗時,調撥了3萬斛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種到江淮、兩浙地區播種,為稻米產量的提高和多熟種植創造了有利條件,稻米開始成為我國南方居民的主食。
——摘編自《中國歷史》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發展,這一發展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尤其是商業的飛躍,我們不妨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自唐朝中期開始的南北經濟格局的演變到南宋時最終完成。
圖A 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圖B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圖C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并指出這樣做的目的。
(2)據材料二,指出稻米成為我國南方居民的主食始于哪一朝代?并歸納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
(3)材料三圖A是北宋前期出現在四川地區的紙幣,請寫出它的名稱。圖B泉州出土的大海船說明了什么?圖C中“南北經濟格局的演變”指的是什么?
【答案】(1)措施:頻繁調動州縣長官(或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設通判分知州之權;設轉運使控制地方財權(或把地方財權收歸中央)。(說出其中兩點即可)
目的: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朝代:宋代。
原因: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勞動力大量增長;新式農具的使用;新的作物品種的引進推廣;人民辛勤勞作。(答對任意二點)
(3)名稱:“交子”。
說明:宋朝的造船業發達;宋朝的海外貿易發達。(答對任意一點即可)
“南北經濟格局演變”:經濟重心南移。
【詳解】(1)措施:根據材料“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得出頻繁調動州縣長官(或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根據材料“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得出設通判分知州之權;根據材料“另一方面設置轉運使,把地方的財政權收歸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得出設轉運使控制地方財權(或把地方財權收歸中央)。
目的:根據材料“ 宋朝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得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2)朝代:根據材料“宋真宗時,調撥了3萬斛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種到江淮、兩浙地區播種”“稻米開始成為我國南方居民的主食。”得出宋代。
原因:根據材料“北宋統一以后,南方戰亂少”得出國家統一,社會相對安定;根據材料“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得出勞動力大量增長;“出現了‘秧馬’等新農具”得出新式農具的使用;根據材料“調撥了3萬斛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種到江淮、兩浙地區播種”得出新的作物品種的引進推廣;根據材料“南方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在山地丘陵、江河湖沼邊開墾出各種良田。”得出人民辛勤勞作。
(3)名稱:根據圖示“北宋紙幣銅版拓片”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北宋出現的最早的紙幣——“交子”。
說明:根據圖示“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結合所學可從造船業和海外貿易著手,如宋朝的造船業發達;宋朝的海外貿易發達。
“南北經濟格局演變”:根據材料“南宋時最終完成”結合所學可知,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時最終完成。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摘編自朱熹《朱子語類》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與材料中與“兵”“財”相關的措施。
材料二 北宋中期年度財政收支表
時間 收入(單位:貫) 支出(單位:貫)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萬余 12677萬余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萬余 “所出無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萬余 13186萬余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年度財政收支呈現什么樣的狀況?為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舉措?
材料三 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宋代無疑是引人注目的轉折期,其突出表現之一是城市發展日益突破原有政治和軍事性質的限制,經濟和社會功能顯著增強……其次,在這一時期,都市化進程加速,城鎮數量大幅度增加……第三……以草市——鎮市——區域經濟中心為三級構成的地方性市場開始形成。
——摘編自厲文君《宋代的經濟開發與社會轉型考略》
(3)根據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發展的表現。
(4)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宋朝在國家發展中留下的經驗。
【答案】(1)措施:“兵”--“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的兵權,兵將分離,定期換防;“財”--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2)狀況:入不敷出;舉措:募役法、方田均稅法
(3)表現:突破原有政治和軍事性質的限制,經濟和社會功能增強;都市化進程加速,城鎮數量大增;地方性市場開始形成。
(4)經驗:控制好軍隊,管理好財政,發展好經濟
【詳解】(1)措施: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可知,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上采取措施收兵權,“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的兵權,兵將分離,定期換防;在經濟上派轉運使管理地方財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2)狀況:依據材料二“北宋中期年度財政收支表”可知,北宋中期財政入不敷出;
舉措:結合所學可知,王安石變法中實行募役法、方田均稅法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3)表現:依據材料三可知宋代城市發展表現為:突破原有政治和軍事性質的限制,經濟和社會功能增強;都市化進程加速,城鎮數量大增;地方性市場開始形成。
(4)經驗: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所思,宋朝在國家發展方面留給我們的經驗有:控制好軍隊,管理好財政,發展好經濟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歷史七年級下冊 預習篇
9.宋代經濟的發展
一、宋朝經濟發展的表現
1、農業的發展表現
(1)糧食作物:①墾田面積擴大;②耕作技術提高(秧馬);③引入越南的優良品種占城稻。④推廣復種技術;⑤宋朝時,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⑥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帶成為豐饒的糧倉,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
(2)經濟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種植茶樹;南宋后期,棉花種植區由廣東和福建向北推進到江淮和川蜀一帶。
2、手工業的興盛表現
(1)紡織業:(絲織業)北宋時,南方的絲織業勝過北方。四川、江浙地區的絲織生產發達。(棉紡織業)南宋后期,棉紡織業興起,海南島已有比較先進的棉紡織工具,棉紡織品種較多。
(2)制瓷業:名窯代表:定窯、汝窯、鈞窯、哥窯、官窯等。著名瓷都:江西景德鎮。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
(3)造船業:技術領先:廣州、泉州、明州的造船業領先世界。北宋東京郊外,有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船塢。特點:規模宏大、設計科學(指南針、水密隔艙技術)
3、商業貿易的繁榮表現
(1)商業都市:宋代商業繁榮超過了前代。黃河、長江及運河沿岸興起了很多商業城市,最大的城市是開封和杭州,人口多達百萬。
宋朝的都市商貿的變化: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業活動時間延長,出現了早市和夜市;鄉鎮形成新的商業區,叫做草市。(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打破了時間的限制)
(2)紙幣出現:
原因:商貿的繁榮也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但長期以來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
時期、地點、名稱:北宋前期,四川地區、“交子”。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3)海外貿易:
地位:宋朝的海外貿易也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表現: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國商船近至朝鮮、日本,遠達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作用: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經濟重心的南移
1.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
①東漢后期開始,江南社會經濟逐步得到開發。
②從唐朝中期開始,我國的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國家根本,仰給江南”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
2.江南地區的開發和經濟中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戰亂不斷,南方社會相對安定(政治因素)②北民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主要原因,經濟因素)③統治者重視(政策傾向)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自然因素)
3.拓展:宋代經濟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①保持社會安定團結;
②重視人才,發展科技,堅持科教興國;
③保護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
④采取鼓勵發展經濟的政策。
1.貨幣是商品交換和經濟發展的產物,在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 )
A.交子 B.會子 C.契券 D.匯票
2.宋朝時期為了加強對海外貿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設立的管理機構是( )
A.都護府 B.中書省 C.市舶司 D.廣州十三行
3.唐朝后期,江南地區成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至南宋,江南地區農業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最明顯的標志是( )
A.廣州成為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B.江南地區成為制瓷業中心
C.四川地區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D.“蘇湖熟,天下足”格局的形成
4.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下列屬于宋代聞名世界的大商港的是( )
A.泉州 B.開封 C.臨安 D.洛陽
5.以下是我國經濟重心變化示意圖,與這幅圖相對應的大致時期是( )
A.商周時期 B.魏晉時期 C.唐朝前期 D.南宋時期
6.在宋朝時期,統治者把市坊合一,對老百姓們進行營業的地點和時間少有限制,使得商鋪能夠24小時營業,從而形成了“不夜城”,甚至還出現了眾多的跳蚤市場。這反映出當時( )
A.對外貿易活躍 B.手工業的興盛
C.社會秩序穩定 D.商業經濟繁榮
7.下列關于宋代經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出現了農業生產工具秧馬 B.南宋東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塢
C.宋代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D.北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8.史料是認識歷史、分析問題的主要依據。產生以下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東京夢華錄》卷二記載 北宋首都開封店鋪林立,“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
《夢梁錄》卷十三記載 南宋首都臨安“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即無虛空之屋”。
A.兩宋時期皇權的不斷衰敗沒落 B.兩宋時期重農抑商觀念的改變
C.兩宋時期商品經濟的繁榮發展 D.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9.《漢書·酈食其傳》中提道:“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糧食歷來關乎國計民生。宋朝時產量居首位的糧食作物是( )
A.小麥 B.粟 C.水稻 D.茶葉
10.宋朝時,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繭絲織紋纖麗者,窮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巢車之聲,連(屋)相聞”。這反映了( )
A.江浙地區成為糧倉 B.南方絲織生產發達
C.商業貿易呈現繁榮 D.科學技術成就突出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宋初的大將曹翰寫下一首《退將詩》,有“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之句;當時有諺語曰:“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材料二:兩宋時期,“國家的財政收入約80%來自淮南地區”,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宋代手工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商業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1)材料一中宋朝出現這樣的詩句和諺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響?
(2)材料二中“南方成為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出現了什么諺語?說明中國古代的經濟重心發生了什么變化?
(3)材料二提到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名稱叫什么?與之前的貨幣相比,它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12.和諧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唐宋元時期的各種制度和政策,對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依然有著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七年級(3)班探究小組圍繞“和諧”這一主題,設計了以下探究任務,邀你一起來完成。
材料一 如表:
朝代 項目 南方諸路 北方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賦稅(貫) 35811000 45095000 約44:56
南宋(1196年) 賦稅(貫) 60000000 14319000 約81:19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這種現象完成是在什么時候?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現象出現的原因?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少小須勤學,文章可立身。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
——〔宋〕汪洙《神童詩》
(3)材料二反映宋代政治的特點是什么?其積極作用是什么?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一方面為防止知州的權力過大難以控制,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頻繁調動州縣長官,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權力;另一方面設置轉運使,把地方的財政權收歸中央,除各州留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稅收由中央掌控。
——摘編自七下歷史教材
材料二 北宋統一以后,南方戰亂少,人口迅速增長,突破了1億,為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這時的耕作技術也日益精細化,出現了“秧馬”等新農具……南方勞動人民因地制宜,在山地丘陵、江河湖沼邊開墾出各種良田。宋真宗時,調撥了3萬斛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種到江淮、兩浙地區播種,為稻米產量的提高和多熟種植創造了有利條件,稻米開始成為我國南方居民的主食。
——摘編自《中國歷史》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發展,這一發展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尤其是商業的飛躍,我們不妨稱之為中國的“商業革命”,自唐朝中期開始的南北經濟格局的演變到南宋時最終完成。
圖A 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圖B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圖C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宋代在地方的管理措施,并指出這樣做的目的。
(2)據材料二,指出稻米成為我國南方居民的主食始于哪一朝代?并歸納宋代農業發展的原因。
(3)材料三圖A是北宋前期出現在四川地區的紙幣,請寫出它的名稱。圖B泉州出土的大海船說明了什么?圖C中“南北經濟格局的演變”指的是什么?
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摘編自朱熹《朱子語類》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與材料中與“兵”“財”相關的措施。
材料二 北宋中期年度財政收支表
時間 收入(單位:貫) 支出(單位:貫)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萬余 12677萬余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萬余 “所出無余”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萬余 13186萬余
(2)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中期年度財政收支呈現什么樣的狀況?為此,王安石采取了哪些舉措?
材料三 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宋代無疑是引人注目的轉折期,其突出表現之一是城市發展日益突破原有政治和軍事性質的限制,經濟和社會功能顯著增強……其次,在這一時期,都市化進程加速,城鎮數量大幅度增加……第三……以草市——鎮市——區域經濟中心為三級構成的地方性市場開始形成。
——摘編自厲文君《宋代的經濟開發與社會轉型考略》
(3)根據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發展的表現。
綜合上述材料,歸納宋朝在國家發展中留下的經驗。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开江县| 益阳市| 河北区| 永德县| 册亨县| 瑞丽市| 华坪县| 新昌县| 芷江| 彭山县| 永春县| 琼结县| 柘荣县| 汕尾市| 志丹县| 尤溪县| 枝江市| 赫章县| 临漳县| 安阳县| 延津县| 南岸区| 白玉县| 清水县| 诸城市| 嵊州市| 台湾省| 灌阳县| 永丰县| 肃南| 文登市| 新河县| 英山县| 道真| 南充市| 台北县| 岫岩| 新源县| 彰化市| 疏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