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1張PPT。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 第24課 《詩經》兩首 (第一課時) 關雎執(zhí)教:閆艷芳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作品簡介:《詩經》的“六義”1、 三大基本內容:“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2、三大表現手法: “賦”: “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 陳述鋪敘。 “比”:“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 比喻。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借助其他事 物作為詩歌的發(fā)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內容。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聽讀要求: 注意聽準字音,聽出朗讀的節(jié)奏。聽讀關雎jū jiū注意重點字詞的讀音:yaǒ tiaǒh?o qiúcēn cīmàowù mèisè琴瑟友之寤寐求之左右芼之參差荇菜君子好逑窈窕淑女關關雎鳩 《詩經》以四言為主(即每句四個字) ,兼有雜言。對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例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讀一句要讀出句內節(jié)拍,讀一章要讀出章內節(jié)奏、語氣語調;而讀一篇,要讀出篇內的節(jié)奏、情調。 當然,章內節(jié)奏、語氣語調以及篇內的節(jié)奏、情調要由詩的具體內容來確定。試朗讀這首詩。關于《詩經》的誦讀 關 雎《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章以舒緩的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由雎鳩鳥立在水中沙洲上鳴叫起興,引出“淑女是君子喜愛的配偶”的聯想。朗讀指導 第二章朗讀時可以讀的平緩些。詩歌以眼前景物、時左時右采摘荇菜的動作,引出君子對淑女鍥而不舍的追求。叁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第三章要讀出單相思的難耐,注意延長字音,如:“求之──不得──,悠哉──悠哉”。這一章描寫君子求之不得的情態(tài),表現他的癡情、執(zhí)著。“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君子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輾轉反側。第四、第五章寫夢中求而得之的喜悅,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這兩章描寫君子在想象中與淑女相會的情景。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興,設想這位女子答應了他的請求,他就興奮地彈琴奏瑟、敲鐘擊鼓來親近她,使她快樂。請同學們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關雎《詩經》配樂朗誦 雎鳩在傳說中是一種情意十分專一的水鳥,雌雄長伴,從一而終。其一或死,另一就憂思不食,憔悴而死。在河之洲:河:黃河 (現指一般的河流,詞義擴大)窈窕淑女:窈窕:形容體態(tài)苗條,性格柔順,文靜美好的樣子。淑女:品性善良的少女。好逑:好配偶。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雎鳩: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流:撈取 ;采:擇取;芼:挑選寤寐求之:寤:醒時;寐:睡時。時時刻刻都在追求。思服:思念琴瑟友之:琴瑟和鳴象征夫妻幸福生活。彈琴鼓瑟表示親近。友:名詞作動詞,親近。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她快樂,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樂流、采、芼: 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試譯讀全詩。提示: 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自主學習 整體感知雎鳩鳥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正是君子的好對象。水中荇菜長短不齊,采荇人左右撈取。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我醒著睡著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難實現,我睡著醒著都把你思念。夜長長相思不斷,我翻來覆去難成眠。水中荇菜長短不齊,采荇人左挑右選。美麗善良的姑娘啊,我彈著琴瑟來親近你。水中荇菜長短不齊,采荇人左挑右選。美麗善良的姑娘啊,我敲著鐘鼓使你快樂。《 關雎》詩譯: 寫詩人看到沙洲上一對雎鳩鳥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而引起他無限遐思,想到那美麗善良的采荇菜姑娘就是自己理想的佳偶;采荇菜姑娘優(yōu)美的勞動身姿,讓詩人日思夜想;他追求失敗后長夜難眠、思緒萬千;幻想能與心愛的姑娘歡聚;幻想能與美麗善良的姑娘成親。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戀歌,描繪他對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對美滿婚姻的渴望。 詩歌的大意:1、這首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2、文中含有采摘之意的字有幾個?能做幾個采摘的動作嗎?這些動作用現代漢語怎么說?3、主人公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請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4、作為愛情詩,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請找出相關語句,具體分析。 學生分組討論,組內交流。每組推薦一名同學發(fā)言。合作學習 加深理解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1.這首詩為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寫一個青年思念一個采荇菜的淑女。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流、采、芼。 (做動作)2、文中含有采摘之意的字有幾個?能做幾個采摘的動作嗎?這些動作用現代漢語怎么說?摘采揀掐扯撈拽挑 主人公感情的變化是:高興──思念──興奮。 君子聽到雎鳩鳥的鳴叫,就想到了他心中的淑女,這時很高興。之后就是思念,連睡覺都想著,最后就興奮得在那兒彈琴敲鼓了。3、主人公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嗎?請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思想情感的變化 :思慕愛戀——(受挫)相思憂愁——(夢幻)向往歡樂。 主人公感情的變化是:愛慕──相思──歡樂。第一行是寫愛慕之情,第二、三行是念念不忘的相思憂愁,最后兩行好像是寫在一起的歡樂。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分析討論。 首章四句寫一個年輕小伙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他無限的情思,他向往著他心目中那美麗賢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相關語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yōu)哉游哉,輾轉反側。)4、作為愛情詩,詩人如何表達愛慕之情?請找出相關語句,具體分析。請同學們把詩歌讀一遍。注意朗讀時的語調和情感。1、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誰?有哪些具體的形象或事物呢? (細讀詩歌,想象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應該是那位美麗的女子。她正在隨風飄蕩的荇菜叢中忙著采摘呢。)用“《關雎》描繪了一幅________的畫面”說一句話。把握形象 體會語言(可愛的雎鳩鳥、清澈的河水、碧綠的荇菜、淑女、除此之外,還有那個睡不著覺的人。)描繪了可愛的雎鳩鳥關關和鳴的畫面。一位美麗的姑娘采摘荇菜的畫面。那個君子一廂情愿,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覺直到天明的畫面。(值得,她長得漂亮。)2、這位君子的心情怎么樣?想想看, 這位女孩,值得他這樣嗎?注意:我們看人不能只看外表。你看,“窈窕淑女”,她沒有舞弄風月,也沒有獨倚高樓,她不停地在采摘、勞動。詩中的男子因沒有得到勤勞淑女的愛就痛苦地失眠了。(苦悶,痛苦、無助。)(這位采荇菜的女子,不僅姿態(tài)美,還很勤勞。)(他們只是在夢里相見。)3、君子最終如愿以償了嗎?說出理由。 看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歡快熱鬧的場面只是寫夢幻。這無疑是這位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夢寐以求的愿望。(如愿以償了。君子會彈琴又會打鼓,很有才華,他們在一起唱歌跳舞了。)(沒有。因為中間一句已經寫了“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女孩子沒答應他,他只是單相思。)4、很多時候,其實結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想知道你們喜歡這首詩嗎?請說出理由。(很押韻。如“洲”和“逑”押ou韻。后面一連用了六個“之”。)(喜歡,因為語言很精練。)(重復的句子讀起來有韻律感。) 《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聲地朗讀,體會韻律感。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即每句四個字),偶爾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占的比例很低。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 這首詩采用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詞,如“輾轉反側”;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小結語言特點: 本詩寫君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詩歌的開頭為何要寫“雎鳩”?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結合詩句 探究手法 (我認為兩者兼而有之。)(我認為它是“興”,因為先說雎鳩,引起自己的相思之情。)(我認為是“比”,因為雎鳩形影不離,詩中的男主人公把自己和幻想中的她比作雎鳩鳥。) 這也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叫作“比興”。比,以此物比彼物,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興”字的本義是“起”。起興,就是觸景生情,因事寄興。 例如開篇先言他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鳩鳥鳴叫,引起所詠之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雎鳩鳥鳴叫,既象征男女之間的喜愛之情,又給詩歌染上了一層濃濃的歡樂氣氛。 “他物”與“所詠之詞”不是毫無關聯,而是有共通點的。如上例,雎鳩鳥的相互鳴叫與君子對淑女的愛慕是一致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小結表現手法請從文中再找一例,并分析其共通點。 (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賦”和“比”都是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詩經》大量運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時左時右采荇菜的動作和千方百計接近淑女是共通的。課堂小結: 《關雎》這首詩描寫一位君子愛上一位采荇菜的美麗姑娘,卻又“求之不得”,只能將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內心的敬羨與想像之中,這也許就是“單相思”。 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敗了,但你有沒有發(fā)現,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為都是積極健康的,是令人感動的。你看,雖然為想那位河邊的“窈窕淑女”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但他能嚴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為,他覺得只有用自己的才華和品德才能贏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文明之舉去努力打動、吸引姑娘,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 難怪古人把“用詩歌來教育感化人”稱之為“詩教”,它讓人變得文明禮貌、溫柔敦厚。 這首詩很短又很完整,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于《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作為一首愛情詩,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確有一定見地。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雎鳩作業(yè):2、課下思考: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對異性的喜愛之情?1、背誦《關雎》,并寫一段賞析文字。24、《詩經》兩首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初步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2、初步了解賦比興的手法。3、了解朗讀四言詩的節(jié)奏,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標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德育目標1、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2、通過《詩經》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文化的感情。教學重難點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了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及賦比興的手法,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教學方法1、朗讀2、點撥、討論3、欣賞教具準備ppt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關雎》[教學要點]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品讀欣賞,把握詩意。了解賦比興的手法,體會表達效果。[教學步驟]一、導語設計《論語》中曾記載,孔子教育他的兒子孔鯉,說:“不學詩,無以言。”這里所說的詩是指《詩經》。意思是說,不學《詩經》,(在生活交往中)就不會說話。《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今天,我們學習冠于三百篇之首的《關雎》。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1.學生聽朗讀錄音,注意正音。關關雎鳩 jū jiū窈窕淑女 yaǒ tiaǒ君子好逑 h?o qiú參差荇菜 cēn cī左右芼之 mào寤寐求之 wù mèi琴瑟友之 sè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關于《詩經》的誦讀。《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普遍采用“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對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例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讀一句要讀出句內節(jié)拍,讀一章要讀出章內節(jié)奏、語氣語調;而讀一篇,要讀出篇內的節(jié)奏、情調。當然,章內節(jié)奏、語氣語調以及篇內的節(jié)奏、情調要由詩的具體內容來確定。第一章以舒緩的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由雎鳩鳥立在水中沙洲上鳴叫起興,引出“淑女是君子喜愛的配偶”的聯想。第二章朗讀時可以讀的平緩些。詩歌以眼前景物、時左時右采摘荇菜的動作,引出君子對淑女鍥而不舍的追求。第三章要讀出單相思的難耐,注意延長字音,如:“求之──不得──,悠哉──悠哉”。這一章描寫君子求之不得的情態(tài),表現他的癡情、執(zhí)著。“求”這個字是全篇的中心,寫君子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第四、第五章寫夢中求而得之的喜悅,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這兩章描寫君子在想象中與淑女相會的情景。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興,設想這位女子答應了他的請求,他就興奮地彈琴奏瑟、敲鐘擊鼓來親近她,使她快樂。3.教師范讀課文,為感悟理解課文創(chuàng)設氛圍。4.注意下面詞語的含義:雎鳩:雎鳩在傳說中是一種情意十分專一的水鳥,雌雄長伴,從一而終。其一或死,另一就憂思不食,憔悴而死。在河之洲:河:黃河 (現指一般的河流,詞義擴大)窈窕淑女:窈窕:形容體態(tài)苗條,性格柔順,文靜美好的樣子。淑女:品性善良的少女。好逑:好配偶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流、采、芼:流:撈取 ;采:擇取;芼:挑選寤寐求之:寤:醒時;寐:睡時。時時刻刻都在追求。思服:思念琴瑟友之:琴瑟和鳴象征夫妻幸福生活。彈琴鼓瑟表示親近。友:名詞作動詞,親近。鐘鼓樂之:敲擊鐘鼓使她快樂,樂:使動用法,使…快樂5、自主學習 整體感知學生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試譯讀全詩。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雎鳩鳥關關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正是君子的好對象。水中荇菜長短不齊,采荇人左右尋找。文靜美麗的姑娘啊,我醒著睡著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難實現,我睡著醒著都把你思念。夜長長相思不斷,我翻來覆去難成眠。水中荇菜長短不齊,采荇人左挑右選。美麗善良的姑娘啊,我彈著琴瑟來親近你。水中荇菜長短不齊,采荇人左右拔取。美麗善良的姑娘啊,我敲著鐘鼓使你快樂。6、詩歌的大意:寫詩人看到沙洲上一對雎鳩鳥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而引起他無限遐思,想到那美麗善良的姑娘就是自己理想的佳偶;采荇菜姑娘優(yōu)美的勞動身姿,讓詩人日思夜想;詩人追求失敗后長夜難眠、思緒萬千;詩人幻想能與心愛的姑娘歡聚;詩人幻想能與美麗善良的姑娘成親。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戀歌,描繪他對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對美滿婚姻的渴望。7、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和主人公的思想情感。三、合作學習 加深理解(一)分析討論,把握詩意1、這首詩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2、主人公的情感有怎樣的變化?請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3、文中含有采摘之意的字有幾個?能做幾個采摘的動作嗎?這些動作用現代漢語怎么說?4、作為愛情詩,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請找出相關語句,具體分析。(二)把握形象 體會語言1、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誰?有哪些具體的形象或事物呢?(細讀詩歌,想象畫面。)2、這位君子的心情怎么樣?想想看,這位女孩,值得他這樣嗎?3、君子最終如愿以償了嗎?說出理由。4、大家喜歡這首詩嗎?請說出理由。喜歡。語言精練。重復的句子讀起來有韻律感。很押韻。如“洲”和“逑”后面一連用了四個“之”。《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重章疊句:誦讀時能發(fā)現,許多句子是重復出現的,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這種手法有利于反復吟唱,以充分表達詩人細膩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參差荇菜”等。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四、結合詩句,探究手法本詩寫君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詩歌的開頭為何要寫“雎鳩”?這種表現手法叫什么? 提示:這也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叫作“比興”。比,以此物比彼物,興,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興”字的本義是“起”。起興,就是觸景生情,因事寄興。例如開篇先言他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鳩鳥鳴叫,引起所詠之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雎鳩鳥鳴叫,既象征男女之間的喜愛之情,又給詩歌染上了一層濃濃的歡樂氣氛。“他物”與“所詠之詞”不是毫無關聯,而是有共通點的。如上例,雎鳩鳥的相互鳴叫與君子對淑女的愛慕是一致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請從文中再找一例,并分析其共通點。(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時左時右采荇菜的動作和千方百計接近淑女是共通的。“賦”和“比”都是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詩經》大量運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五、試背全詩。六、課堂小結:《關雎》這首詩描寫一位君子愛上一位采荇菜的美麗姑娘,卻又“求之不得”,只能將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內心的敬羨與想像之中,這也許就是“單相思”。這位“君子”的追求是失敗了,但你有沒有發(fā)現,這位君子的心理和行為都是積極健康的,是令人感動的。你看,雖然為想那位河邊的“窈窕淑女”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但他能嚴格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為,他覺得只有用自己的才華和品德才能贏得姑娘的芳心,于是他采用了“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文明之舉去努力打動、吸引姑娘,這位小伙子不愧是真正的“君子”。 難怪古人把“用詩歌來教育感化人”稱之為“詩教”,它讓人變得文明禮貌、溫柔敦厚。這首詩很短又很完整,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不陷于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yōu)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于《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作為一首愛情詩,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向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確有一定見地。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七、布置作業(yè)1、背誦《關雎》,并寫一段賞析文字。2、課下思考: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對異性的喜愛之情?板書:所聽:關關雎鳩所見:在河之洲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輾轉反側——相思之苦琴瑟友之——親密相愛鐘鼓樂之——歡快熱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下6第24課-1詩經兩首關雎.ppt 9下6第24課-《詩經》兩首(關雎) 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