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同步課堂-視頻】主講:閆艷芳 語文人教課標版九年級下冊--蒹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同步課堂-視頻】主講:閆艷芳 語文人教課標版九年級下冊--蒹葭

資源簡介

課件32張PPT。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 第六單元 第24課
《詩經》兩首
(第二課時)
蒹葭執教:閆艷芳聽朗讀錄音、領悟感情宛 在 水 中 央蒹 葭 萋 萋溯 洄 從 之蒹 葭 蒼 蒼白 露 未 晞注意重點字詞的讀音:Jiān Jiāwǎnqī qīxīSù huí在 水 之 湄道 阻 且 躋宛 在 水 中 坻在 水 之 涘宛 在 水 中 沚méijīchísìzh?1、理解詩意。
2、把握人物形象。
3、體會寫作特點。朗讀·鑒賞·探究《秦風》 蒹 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zhǐ 朗讀蒹 葭 蒼 蒼 , 白 露 為 霜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宜讀的平緩。
這兩句以秋景起興,引起正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成濃霜,在這一蒼涼的深秋清晨,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翹首眺望。朗讀指導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要讀的肯定一些。
這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明他思見心切,望穿秋水。 “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的人。“所謂” 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的。“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阻隔,相會不易。溯 洄 從 之 , 道阻 且 長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可讀的稍稍急切一些。
這兩句寫詩人沿著河邊小道向上游走,道路艱險又漫長;順流而下,伊人仿佛在水中央。雖相距不遠,但茫茫秋水,咫尺天涯。詩人恍惚迷離、思見而不能的形象如在眼前。 這兩章要讀的緩慢沉重。
試想,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的曠野,尋人不見,其心情何等焦急而惆悵!在這里,寫伊人所在地點,用了“方”、“湄”、“涘”。又用 “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描述他尋找伊人困難重重,心情急切的情景。根據提示朗讀這首詩。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從 之 , 道 阻 且 躋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溯 洄 從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飽含情感地朗誦蒹 葭 蒼 蒼 , 白 露 為 霜 。 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一 方 。 溯 洄 從 之 , 道 阻 且 長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 。蒹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注意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宛:好像、仿佛。溯游:順流而下。阻:艱險。溯洄:逆流而上。 從:追尋。伊人:此人,指所愛的人。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 。 溯 洄 從 之 , 道 阻 且 躋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萋萋:茂盛的樣子。晞:干。湄: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躋:高。坻:水中的高地。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溯 洄 從 之 , 道 阻 且 右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采采:茂盛,眾多。已:停止。未已:還沒有完。涘:水邊。沚:水中的小塊陸地。右:彎曲。 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情感。并試譯全詩。
提示:
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自主學習 整體感知深秋的蘆葦莽蒼蒼,清晨的白露凝成霜。
我思念的人兒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尋找她,道路險阻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尋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水中央。
深秋的蘆葦一片片,清晨的白露沒曬干。
我思念的人兒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邊。
逆流而上去尋找她,道路險阻難登攀。
順流而下去尋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沙洲間。
深秋的蘆葦花燦燦,清晨的白露沒全干。
我思念的人兒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岸。
逆流而上去尋找她,道路險阻又繞彎。
順流而下去尋找她,仿佛她又在那小島間。 《 蒹葭》詩譯: 在一個深秋的清晨,一個小伙子來到河邊,徘徊觀望,眼前大片蘆葦,腳下一層白霜。他所愛慕的那個姑娘正在河對岸的那個地方。可是,有河水相隔,蘆葦擋住視線,他走了一段漫長而艱險的道路,那姑娘卻依舊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即。
全詩共三章。由水岸邊的秋景起興,抒發了詩人相會艱難、失望惆悵的心情,和深深的相思。表現了他的癡迷、執著。 詩歌大意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合作學習 領悟鑒賞1、談一談初讀這首詩的感覺。3、有人說詩歌寫一個人在苦苦地追尋。“苦苦”這個詞用得好,這個“苦苦”從哪里體會出來?2、詩歌以清秋為背景,抒發了詩人企慕和悵惘之情。詩中描寫了哪些形象?這些藝術形象的特點是什么? ( 學生分組討論,組內交流。每組推薦兩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通過交流,感受詩意和人物形象。)4、為了心中的伊人,詩人追尋了哪些地方 ?這些地方的特點是什么? 我覺得“伊人”應該是漂亮的、高潔的,又是時隱時現、閃爍不定的。1、談談初讀這首詩的感覺。本文寫的朦朧縹緲,有一種說不清的感覺。 這首詩意境優美。詩中秋天的凄清悲涼,和詩人惆悵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主人公不畏艱險,苦苦追尋,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詩中幾次提到“溯洄從之。道阻且長”。2、詩歌以清秋為背景,抒發了詩人企慕和悵然若失的情感。詩中描寫了哪些形象?這些藝術形象的特點是什么?蒹葭、霜露、秋水(實景)——凄清的秋景(渲染氣氛)伊人在水中央(幻境)——可望不可即上下求索的青年(實景)——執著追求3、有人說,詩歌寫一個人在苦苦地追尋佳人,“苦苦”這個詞用得很好,這個“苦苦”是從哪里體現出來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在水中央。在水中坻。在水中沚。長、躋、右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人物形象和情感。4、為了心中的伊人,詩人追尋了哪些地方 ?這些地方的特點是什么? 1、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在詩中是如何表現的?(小組內討論交流) 從內容來看,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節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的情況。詩人一會兒逆流而上,一會兒順流而下,在大河上下反復熱烈地追尋其所愛慕的“伊人” 。漫漫行程,咫尺天涯,而“伊人”可望不可即,令人無限惆悵!他卻神魂顛倒,執著專一。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他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之燈的情感狀態。若把三章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品味,更能體會到他的執著追求。
從環境上,由首章的“蒼蒼”,到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而他卻反復追尋執著專一。
從時間上,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過程,形象地刻畫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可見詩人對愛情的追求是多么執著、堅貞不渝!體會人物形象:2、詩歌的主人公是怎樣一個形象? 詩歌的主人公一會兒逆流而上,一會兒順流而下,不顧道路的艱險與漫長,在大河上下反復追尋,雖然“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他仍然纏綿癡迷,情深意長、執著專一。
他是一個為了理想上下求索,執著堅定,不怕艱難險阻,矢志不渝的青年。2、“所 謂 伊 人 ”指的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嗎? 《蒹葭》全詩寫的撲朔迷離、煙水蒼茫,作品雖未著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伊人磁石般地吸引那位追求者,她高潔、可敬、可愛、令人心馳神往的美,是從追求者熾熱執著的感情和碧水清露的烘托折射出來的。
從哲學的高度,“在水一方”揭示了人類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是尋求理想的艱難長途。那么,“所 謂 伊 人 ”所指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 “伊人”之境讓我們感到希望與理想乃是一個若有若無、可望不可及的影子。詩篇從哲學的高度反映了人類理想追求與個體生命短促的矛盾所引發的困惑,反映了人類對完美境界永無止境的追求。3、對《蒹葭》的主題如何理解嗎? 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蒹葭》的主題,也可以表達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人生。如愛情、事業、學習生活、理想的憧憬等等。 這首詩抒寫了對意中人的傾慕,以及欲見而不得的惆悵。 歌者思念的對象可能在遙遠的地方,只能懷想而無法見面,因而心情惆悵,無法抑制。時間越久,阻隔越遠,感情越深。 這首詩各章的基本內容是相同的,僅僅是換了幾個詞語,你認為這樣寫是否重復?為什么?請簡要說說你的理由。(小組討論,體會《蒹葭》在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這是《詩經》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重章疊句”。所謂“重章疊句”,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對應地變換少數字詞,這種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形式,便于盡情抒發作者的感情,也便于誦讀和記憶。《蒹葭》的三章詩都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詩人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為霜到融合為水而逐漸干涸的過程,表現了時間的推移,而主人公癡迷、惆悵的感情,也得到盡情的宣泄。體會寫作特點沒有感覺重復,而是覺得很有韻律感。 據說,《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與音樂有著密切關系。《毛詩序》中有這樣的話“情動于中而行于外,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人們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曲子,配上詞來唱,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詩經》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調一般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唱到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這樣簡單,又容易傳唱,便于記憶,也就為人所樂于采用了。
重章疊句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比較閱讀: 《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風格和表現手法有哪些異同? 《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蒹葭》沒有一個明確的故事主線,只有對場景的描寫:第一章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蒹葭” “伊人” “水”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代)柳 永的《蝶 戀 花》
(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我尋找她千百次都見不到,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稀少幽暗的地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名句欣賞課堂小結: 《詩經》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詩歌的最高峰。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等手法和重章疊句等形式,廣泛地反映古代社會生活。《關雎》表現了一位男子對一位姑娘的思念追求和對美滿婚姻的渴望。《蒹葭》則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戀人的強烈向往和懷戀之情。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之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干干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3、請將這首詩改寫成抒情散文。2、《蒹葭》對后世詩歌的影響非常大。請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歌化用了《蒹葭》的詩句。1、背誦《蒹葭》。布置作業:24《詩經》兩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賦比興的手法。
3、了解朗讀四言詩的節奏,體會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
2、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
3、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德育目標
1、 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過《詩經》的學習,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及賦比興的手法,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教學方法
1、朗讀
2、點撥、討論
3、欣賞
教具準備
ppt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讀欣賞,把握詩意;了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體會表達效果。比較閱讀。
[教學步驟]
一、導語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關雎》,今天我們學習《蒹葭》,再一次體味《詩經》之美。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課文配樂朗讀錄音,學生聽讀,體味感情。
2、注意下列詞語的讀音
蒹葭 jiān jiā
伊人 yī rén
溯洄 sù huí
晞 xī
湄 méi
躋 jī
沚 zhǐ
坻 chí
涘 sì
3、教師作誦讀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宜讀的平緩。這兩句以秋景起興,引起正文。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成濃霜,在這一蒼涼的深秋清晨,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翹首眺望。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要讀的肯定一些。這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明他思見心切,望穿秋水。 “伊人”,指與詩人關系親密的人。“所謂” 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的。“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阻隔,相會不易。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可讀的稍稍急切一些。這兩句寫詩人沿著河邊小道向上游走,道路艱險又漫長;順流而下,伊人仿佛在水中央。雖相距不遠,但茫茫秋水,咫尺天涯。詩人恍惚迷離、思見而不能的形象如在眼前。
第四、第五兩章要讀的緩慢沉重。試想,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的曠野,尋人不見,其心情何等焦急而惆悵!在這里,寫伊人所在地點,用了“方”、“湄”、“涘”。又用 “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描述他尋找伊人困難重重,心情急切的情景。
根據提示朗讀這首詩。
4、注意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蒹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
伊人:此人,指所愛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從:追尋。
阻:艱險。
溯游:順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茂盛的樣子。
晞:干。
湄: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
躋:高。
坻:水中的高地。
采采:茂盛,眾多。
已:停止。未已:還沒有完。
涘:水邊。
右:彎曲。
沚:水中的小塊陸地。
5、結合注釋邊讀邊理解,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情感。試譯讀全詩。
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蒹葭
深秋的蘆葦莽蒼蒼,清晨的白露凝成霜。
我思念的人兒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尋找她,道路險阻又漫長。
順流而下去尋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水中央。
深秋的蘆葦一片片,清晨的白露沒曬干。
我思念的人兒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邊。
逆流而上去尋找她,道路險阻難登攀。
順流而下去尋找她,仿佛她又在那沙洲間。
深秋的蘆葦花燦燦,清晨的白露沒全干。
我思念的人兒她在哪,她正在隔水的那一岸。
逆流而上去尋找她,道路險阻又繞彎。
順流而下去尋找她,仿佛她又在那小島間。
6、詩歌大意
在一個深秋的清晨,一個小伙子來到河邊,徘徊觀望,眼前大片蘆葦,腳下一層白霜。他所愛慕的那個姑娘正在河對岸的那個地方。可是,有河水相隔,蘆葦擋住視線,他走了一段漫長而艱險的道路,那姑娘卻依舊若隱若現,可望而不可即。
全詩共三章。由水岸邊的秋景起興,抒發了詩人相會艱難、失望惆悵的心情,和深深的相思。表現了他的癡迷、執著。
7、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
三、合作學習 領悟鑒賞
(學生分組討論,組內交流。每組推薦兩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通過交流,感受詩意和人物形象。)
1、談談初讀這首詩的感覺。
2、詩歌以清秋為背景,抒發了詩人企慕和悵惘之情。詩中描寫了哪些形象?這些藝術形象的特點是什么?
蒹葭、霜露、秋水——凄清的秋景
(實景) (渲染氣氛)
伊人在水中央——可望不可及
(幻境)
上下求索的青年——執著追求
(實景)
3、有人說詩歌寫一個人在苦苦地追尋。“苦苦”這個詞用得好,這個“苦苦”從哪里體會出來?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4、為了心中的伊人,詩人追尋了哪些地方 ?這些地方的特點是什么?
三處“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長”、“躋”、“右”。
四、體會人物形象:
1、詩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在詩中是如何表現的?
《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詩人熱烈地追求其所愛慕的“伊人”,一會兒逆流而上,一會兒順流而下,在大河上下反復追尋。漫漫行程,咫尺天涯,而“伊人”可望不可即,令人無限惆悵!他卻神魂顛倒,執著專一。
從內容來看,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節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的情況。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之燈的情感狀態。若把三章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系起來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意味。從環境上,由首章的“蒼蒼”,到次章的“萋萋”,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從時間上,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過程,形象地刻畫時間發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可見詩人對愛情的追求是多么執著、堅貞不渝!
2、詩歌的主人公是怎樣一個形象?
詩歌的主人公一會兒逆流而上,一會兒順流而下,不顧道路的艱險與漫長,在大河上下反復追尋,雖然“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他仍然纏綿癡迷,情深意長、執著專一。
他是一個為了理想上下求索,執著堅定,不怕艱難險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2、“所謂伊人”指的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嗎?
《蒹葭》全詩寫的撲朔迷離、煙水蒼茫,作品雖未著意刻畫戀愛雙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執著、“伊人”的高潔我們可以清晰感知。伊人磁石般地吸引那位追求者,她高潔、可敬、可愛、令人心馳神往的美,是從追求者熾熱執著的感情和碧水清露的烘托折射出來的。
從哲學的高度,“在水一方”揭示了人類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是尋求理想的艱難長途。那么,“所謂伊人”所指的就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伊人”之境讓我們感到希望與理想乃是一個若有若無、可望不可及的影子。詩篇從哲學的高度反映了人類理想追求與個體生命短促的矛盾所引發的困惑,反映了人類對完美境界永無止境的追求。
3、對《蒹葭》的主題如何理解嗎?
這首詩抒寫了對意中人的傾慕,以及欲見而不得的惆悵。
歌者思念的對象可能在遙遠的地方,只能懷想而無法見面,因而心情惆悵,無法抑制。時間越久,阻隔越遠,感情越深。
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蒹葭》的主題,也可以表達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人生。如愛情、事業、學習生活、理想的憧憬等等。
五、體會寫作特點
這首詩各章的基本內容是相同的,僅僅是換了幾個詞語,你認為這樣寫是否重復?為什么?請簡要說說你的理由。
(體會《蒹葭》在語言運用上的特點。)
這是《詩經》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重章疊句”。
所謂“重章疊句”,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對應地變換少數字詞,這種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形式,便于盡情抒發作者的感情,也便于誦讀和記憶。
《蒹葭》的三章詩都采用了重章疊句的形式,詩人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為霜到融合為水而逐漸干涸的過程,表現了時間的推移,而主人公癡迷、惆悵的感情,也得到盡情的宣泄。
據說,《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與音樂有著密切關系。《毛詩序》中有這樣的話“情動于中而行于外,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人們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曲子,配上詞來唱,以抒發自己的感情。而《詩經》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曲調一般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唱到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這樣簡單,又容易傳唱,便于記憶,也就為人所樂于采用了。
重章疊句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六、比較閱讀,問題探究
《關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愛情詩,風格和表現手法相同嗎?
《關雎》一詩重在“敘事”,可以看出主人公愛慕、追求、幻想這樣一條線索。《蒹葭》沒有一個明確故事。只選一個場景: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蒹葭》比《關雎》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突出。“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比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七、名句欣賞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代)柳永的《蝶戀花》
(概括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宋代)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我尋找她千百次都見不到,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稀少幽暗的地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遺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八、課堂小結
《詩經》是我國古典現實主義詩歌的最高峰。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賦、比、興等手法和重章疊句等形式,廣泛地反映古代社會生活。《關雎》表現了一位男子對一位姑娘的思念追求和對美滿婚姻的渴望。《蒹葭》則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主人公對戀人的強烈向往和懷戀之情。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裊裊娜娜、款款盈盈,游歷在平原秀野、風和日麗之中。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卻找不到她的岸。讓我們干干凈凈與素心相通。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九、布置作業
1、背誦《蒹葭》。
2、《蒹葭》對后世詩歌的影響非常大。請上網搜集相關信息,看哪些詩歌化用了《蒹葭》的詩句。
3、請將這首詩改寫成抒情散文。
板書:
蒹葭 白露 道 伊人
蒼蒼 霜 (阻)長 水中央
萋萋 晞 躋 水中坻
采采 已 右 水中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虞市| 禹城市| 新干县| 贵溪市| 凌云县| 辽阳市| 深泽县| 偃师市| 乃东县| 平罗县| 阳曲县| 绥中县| 库伦旗| 乌恰县| 平罗县| 揭西县| 双峰县| 铁岭市| 车险| 拉萨市| 加查县| 神农架林区| 连江县| 丰镇市| 西畴县| 九江县| 措勤县| 德惠市| 阳谷县| 巴马| 正定县| 正镶白旗| 苍溪县| 贺州市| 平昌县| 简阳市| 集贤县| 龙川县| 保定市| 南安市|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