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0張PPT。第二單元 第5課孔乙己 執教:趙愛紅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課時 回顧小說常識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1、小說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最主要的是____。人物情節環境人物2、刻畫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以及_______ 等。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4、環境描寫有 _______ 和________ 的描寫。社會環境自然環境3、小說的情節由____、____、 ____和____幾部分組成,有的開頭有序幕,結尾有尾聲。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對 聯 譯書尚未成,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魯迅 《吶喊》《彷徨》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F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吶喊》是魯迅第一部小說集,收錄魯迅1918——1922年間創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說,其中包括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魯迅的筆名就由這篇小說開始。在這十四篇短篇小說中,魯迅先生本人最喜歡的小說就是——《孔乙己》 學習目標: 1、了解小說的寫作背景。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3、梳理小說的三要素。背景資料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后發表的第二篇白話小說和反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的戰斗檄文 。寫于五四運動前夜,當時,陳獨秀、李大釗正以《新青年》為陣地,領導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向封建主義、孔孟之道進行猛烈的抨擊。本文最初發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說集《吶喊》。魯迅曾說,這篇小說是“描寫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闊 綽 踱 舀 羼 水 綻 出間或 拭去 不屑置辯 附和 頹唐不安 蘸酒 打折腿 chuò duó yǎo chàn zhànjiàn shì xiè hètuí zhàn shé字詞注音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敘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好喝懶做、窮困潦倒的讀書人孔乙己遭人嘲笑、并最終被當時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悲慘遭遇。課文內容概括:整體感知之梳理人物 孔乙己—— 小伙計—— 短衣幫 主顧 長衫客 掌柜 丁舉人 人物主人公線索人物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可以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以及場景,是為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等 。整體感知之把握環境(一)社會環境:魯鎮的咸亨酒店格局、下酒物等具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社會習俗)1、人物活動的場所: 為主人公的出場及性格命運的展開作鋪墊。貧富懸殊、階級對立勢利、冷酷??滓壹赫局染贫╅L衫的唯一的人。 短衣 長衫 柜外 屋里 站喝 坐喝服飾不同地點不同方式不同2、社會群體:(二)自然環境: “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著火,也須穿上棉襖了?!? 渲染出一種悲涼的氣氛,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場做鋪墊,也暗示了他悲慘的結局。整體感知之梳理情節第一部分:序幕(1-3)通過“我”的敘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具體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為主人公的出場及性格命運的展開作鋪墊。第二部分:發展(4-9)寫孔乙己的外貌、言行、性格和社會地位。第三部分:高潮(10-11)集中描寫孔乙己被打折腿的原因和折腿后的凄涼境況。第四部分:結局(12-13)寫孔乙己的悲慘結局。布置作業1、朗讀課文,品味小說深層次的內涵。2、從孔乙己的外形、肖像、服飾、語言、神情、動作等方面進行人物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乙 己 魯 迅教學目標:1、了解小說的時代背景,梳理故事情節,體會小說揭示的主題。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探究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3、理解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教學重點:1、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2、理解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教學難點: 把握社會背景及科舉制度的腐朽。教學安排: 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導入:小說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樣式。相信同學們都能如數家珍般說出自己喜歡的幾部作品和幾位作家來。魯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現代文學巨匠,他創作的小說人物主要有兩類:農民和知識分子。在初三上冊中我們學了魯迅的《故鄉》,認識了閏土這個舊中國農民的典型形象,今天,我們來學習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短篇小說之一、也是魯迅最滿意的小說《孔乙己》,看看在這篇小說中,作者又為人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回顧作者和文體知識: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孔乙己》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后所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最初發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說集《吶喊》。魯迅曾說,這篇小說是“描寫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文體知識:小說是一種文學體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聽讀課文:要求:1、掌握生字詞。 2、概括文章內容。3、梳理本小說的三要素。明確:2、課文敘述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好喝懶做、窮困潦倒的讀書人孔乙己遭人嘲笑、并最終被當時強大的黑暗勢力所吞沒的悲慘遭遇。3、人物:孔乙己、小伙計、短衣幫、長衫主顧、掌柜、丁舉人等。 社會環境:社會風俗——魯鎮酒店格局、下酒物等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人物關系——短衣幫與長衫主顧、掌柜,孔乙己與丁舉人等。文章的情節結構:第一部分:序幕(1-3)通過“我”的敘述來介紹、交代了故事發生的具體環境和文化背景,為主人公的出場及性格命運的展開作鋪墊。第二部分:發展(4-9)寫孔乙己的外貌、言行、性格和社會地位。第三部分:高潮(10-11)集中描寫孔乙己被打折腿的原因和折腿后的凄涼境況。第四部分:結局(12-13)寫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9下2第05課-1孔乙己.ppt 9下2第05課-孔乙己(第一課時)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