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三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知能坐標】課標要求 素養目標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政治認同: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依法治國的理念科學精神:分別從黨的領導、人民主體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從中國實際出發五個角度深入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公共參與: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推動依法治國進程基礎課考點一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核心提煉】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法律的重要 地位 產生 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功能 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 二、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法的產生 和本質 產生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決定 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本質 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法的功能 功能 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表現在:①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②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③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權利,也平等地履行義務法的創制 和實施 創制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①制定:指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②認可:指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實施 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法的職能 政治職能 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社會職能 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 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易錯明辨】1.法律體現著全體人民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提示: 錯誤。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2.法反映并調整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各階級的行為。提示: 錯誤。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3.具體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著一國的法治建設。提示: 正確。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考向演練】考向1 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樣題1】(2022·北京·聯考)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以下對這段話認識正確的是( )。A.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B.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規范C.法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生產方式是其決定性因素D.社會主義法比資本主義法更能夠適應經濟基礎 【答案】 C【解析】 材料未涉及“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也未涉及“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規范”,A、B排除。材料強調法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生產方式是法的決定性因素,C正確。D說法籠統,要具體看適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排除。【方法技巧】排錯:材料未涉及“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也未涉及“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社會規范”。直選:材料強調法體現統治階級意志,生產方式是法的決定性因素。【類題1】馬克思認為:“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以下對法治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法是超階級的“全民意志”的體現 ②法是超歷史的、永恒存在的 ③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 ④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法不是超階級的,它是由階級社會中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通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①錯誤,④正確。法不是超歷史的、永恒存在的,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②錯誤,③正確。考向2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樣題2】(2022·山東濰坊·高三階段練習)電視劇《突圍》改編自周梅森的長篇小說《人民的財產》,是繼《人民的名義》之后的新作。該劇以反腐為背景,重點關注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反映了國家反腐的決心,引起全國觀眾的熱議。于觀眾而言,追劇的動力常常在于求真相、探人心。該劇的熱播從側面說明( )。①國家堅持專政職能是維護人民民主的堅實基礎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誰也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社會成員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意識增強 ④法治讓生活更美好,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解析】 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①錯誤。電視劇《突圍》以反腐為背景,重點關注國有資產的流失問題,從側面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誰也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也說明我國依法治國深入推進,社會成員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意識增強,②③正確。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④錯誤。【方法技巧】排錯: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直選:該劇的熱播從側面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誰也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也說明我國依法治國深入推進,社會成員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意識增強。【類題2】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2021年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我國首部家庭教育領域的專門立法,從前期調研到進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再到三次審議,十年磨一劍。該法律的審議通過( )。①將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②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確保了法律落地實施 ③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 ④表明依法執政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提高了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我國首部家庭教育領域的專門立法,將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①符合題意。該法律的審議通過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但無法確保法律落地實施,②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有利于未成年人更好地接受家庭教育,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加充足、有力的法治保障,③符合題意。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④錯誤。【新情境 新視角】 “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法治元素,我們要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法治元素,豐富法治文化的內涵,通過法治文化建設推進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為此,應該( )。①以傳統法治文化的價值取向引領當代法治文化前進方向 ②堅持用現代法治觀念從根本上改造傳統法治文化 ③批判繼承傳統法治文化,推動法治文化創新 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增強現代法治的道德底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①夸大了傳統法治文化的價值取向的作用,不選。對待傳統法治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②排除。③④正確。考點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核心提煉】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原因 1.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內容 1.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2.五個體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3.表現:①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②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③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堅持中國 共產黨的 領導 1.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2.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堅持人民 主體地位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堅持法律 面前人人 平等 1.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2.要求: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堅持依法 治國和以 德治國相 結合 1.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2.要求: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堅持從 中國實 際出發 要求: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易錯明辨】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立法機關科學立法,執法機關嚴格執法。提示: 錯誤。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2.憲法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提示: 錯誤。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3.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提示: 正確。在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性質決定了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4.法律的教化作用和道德的規范作用要相結合。提示: 錯誤。我們既要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要重視道德的教化作用。【考向演練】考向1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樣題1】(2021·廣東·7)為貫徹實施民法典,2020年6月至12月,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對591件司法解釋及相關規范性文件、139個指導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廢止116件,修改111件,決定對2個指導性案例不再參照適用,制定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 )。①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②確保了我國公民權利的最終實現 ③主導了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 ④保障了民法典施行后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對與民法典相關的司法解釋及指導性案例進行清理,有利于法律適用標準的統一,也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①④符合題意。“確保了我國公民權利的最終實現”說法過于絕對,②排除。最高人民法院的做法推動了法制建設的進程,但“主導”說法不妥,③排除。【方法技巧】 關于用詞的準確性相關分析《政治與法治》相關措施的影響時,要注意站在用字的“力度”與“準度”上。如有利于某事的發展,不等于確保某事的完成;鞏固了某一主體的地位,不等于確立了某一主體的地位等。【類題1】開展對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監督,是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多年來依法開展監督工作的重要形式。人大進行執法檢查,被人們稱為“法律巡視”。開展好這一工作是基于( )。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②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④巡視是監督工作的根本保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解析】 題干強調的是對法律工作的檢查監督,沒有體現平等,①不符合題意。人大開展執法檢查工作,體現了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時也說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②③正確。堅持黨的領導是監督工作的根本保證,④錯誤。考向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樣題2】(2022·山東臨沂·二模)全面加強新時代人大工作和建設,要把人大的政治性、民主性、法治性、人民性有機統一起來,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保證黨領導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國家。為此( )。①各級人大應該自覺成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機關 ②要確保黨在國家機構體系中與其他國家機關各盡其責、協調運轉 ③黨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職,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 ④各級人大應成為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各級人大應該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①入選。中國共產黨不是國家機關,②錯誤。黨要支持人大履職,堅持依法執政,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③入選。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④錯誤。【方法技巧】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國各個國家機關各盡其責地開展工作,但它不是我國國家機關,所以在國家機構體系中不能與其他國家機關在工作中協調運轉。【類題2】“決獄”是由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來的,主要是用孔子的思想,根據案件的事實,追究犯罪人的動機來斷案。如果他的動機是好的,那么一般要從輕處理,甚至可以免罪;如果動機是邪惡的,即使有好的結果,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決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酷刑的作用,也營造了寬松的社會環境,但過于注重犯罪的主觀因素,也會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這啟示我們( )。①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②在司法實踐中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 ③在法治實踐中要嚴禁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④堅持制定法律、認可法律、執行法律三者的有機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解析】 根據案件的事實,追究犯罪人的動機來斷案,有利于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但也會導致冤假錯案的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在司法實踐中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①②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也沒有涉及堅持制定法律、認可法律、執行法律三者的有機統一,③④與題意無關。【新情境 新視角】 2022年5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公布。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立法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和要求。這告訴我們( )①國家發展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②既要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發揮道德的規范作用 ③要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逐步推進法律規范取代道德規范 ④要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既要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②錯誤。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而不是用法律取代道德,③錯誤。材料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告訴我們,國家發展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①④符合題意。培優課 課題——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時事材料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正式施行。①民法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不僅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也為人類法治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它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關乎公民的切身利益。例如:禁止高利放貸;明確機關、企業、學校等主體的防止性騷擾責任;婚前隱瞞重大疾病,可以找人民法院撤銷婚姻;防止高空拋物墜物,物業要盡安全責任。民法典的制定和完善也經歷了一個過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要求。②全國人大常委會10次審議,多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專門召開座談會……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成就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表達。民法典貫徹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向上向善。民法典中關于生命無價、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性別平等、尊重隱私等方面的內容,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有利于推動社會道德觀念的進步。民法典用一個個法條映照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在“民”與“法”之間彰顯為民情懷。信息提取:①立善法,民法典的意義。②科學立法。思考作答主題一:立善法1.模擬高考角度一:談談在新時代我國應如何“立善法”,實現“天下治”。主題二:科學立法2.模擬高考角度二:有人認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請你談談對此觀點的理解。 【答案】 1.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民法典是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在黨的領導下編纂的。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廣泛聽取民意,回應人民群眾的利益關切,堅持立法為民、靠民。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融入立法,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④民法典應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⑤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實現“天下治”。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科學立法,良法有利于實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但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僅要靠科學立法,還需要執法機關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需要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推動全民守法,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維護者。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