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6張PPT。第三單元 第11課中國石拱橋(一)執教:賀霄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傳統的建筑、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說明文。 3.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5.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 6.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說明文的有關知識1.什么是說明文?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2.說明文的分類: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事物的類別、形狀、構造、特點、功能;事物的含義、原理、關系、演變等。 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對象的特征,所謂特征,就是這一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3.說明文的說明對象4.說明事物如何抓住特征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由一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根據說明的需要可以用其中的一種,也可綜合運用。5.說明文的說明順序6.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準確、周密。說明文不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給讀者以知識,所以說明文的語言講求準確性科學性。7.常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此外,還有作引用、摹狀貌、列圖表、作詮釋等說明方法。中國石拱橋茅以升教學目標:1.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2.理清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的內容。?3.品味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茅以升(1896—1989),我國近代橋梁工程學的奠基人,著名的橋梁學專家。1933年主持設計并領導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1989年被美國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他為中國的橋梁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作者簡介:字詞預習:一、給括號前的字注音:洨( )河 和諧( ) 橋墩( ) 惟妙惟肖( )二、給多音字注音:飲 飲( )澗飲( )馬勻稱( )稱( )呼三、根據意思寫成語:1、形容描繪得精妙逼真 ( )2、非常精巧美妙無與倫比( )xiáoxiédūnxiàoyǐnyìnchènchēng惟妙惟肖巧妙絕倫 橋 拱橋 石拱橋 中國石拱橋 說明對象橋的形狀做橋的材料歸屬地理解標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清本文段落層次。 2.我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么? 3.本文怎樣表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聽讀課文,思考問題:1.段落層次: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石拱橋的總特點;第二部分(3—9):舉例說明中國石拱橋的 特點;第三部分(10):中國石拱橋的發展。1.我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么?悠久的歷史 幾乎到處都有(分布廣泛) 大小不一,形式多樣2.本文怎樣表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本文通過列舉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來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中國石拱橋的杰作之一——趙州橋 課文第4段描寫了有關趙州橋的哪些內容?地理位置使用歷史建造時間整修情況這些描寫突出了趙州橋的什么特點? 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美以上所說的是石拱橋的一般特點,那么趙州橋的獨特之處體現在哪里? 設計科學,施工巧妙 全橋只有一個大拱拱上加拱28道拱圈拼成大拱結構勻稱古樸美觀高度的技術水平不朽的藝術價值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目的是讓我們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有關知識。學習本文,要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說明順序,探究說明的技巧;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既要掌握課本知識,又要學習寫作說明文的技巧。 布置作業: 對照本節課所學的有關說明文的知識,認真閱讀課文,找準對應點,并試著加以分析。《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2.理清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的內容。?3.品味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教學重難點:重點: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文章結構。?難點:以形象的語言介紹一種事物。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進行本冊第三單位的學習,在這一單元中,我們將去游覽我國的一些著名的園林建筑,名勝古跡,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可以使我們得到美的享受,又可以學到多種知識,開闊眼界,同時也能激發我們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二、明確單元教學目標1.了解我國傳統的建筑、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說明文。 3.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5.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 6.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三、介紹有關說明文的知識1.什么是說明文?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2.說明文的分類: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3.說明文的說明對象事物的類別、形狀、構造、特點、功能;事物的含義、原理、關系、演變等。4.說明事物如何抓住特征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對象的特征,所謂特征,就是這一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5.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由一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根據說明的需要可以用其中的一種,也可綜合運用。6.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周密。說明文不求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給讀者以知識,所以說明文的語言講求準確性科學性。7.常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PPT課件展示四、第11課課文學習(一)導入1.以上我們了解了說明文的知識,了解這些知識,主要是為了在學習中加以運用。跟記敘文相比,說明文對我們來說來比較陌生,但老師相信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個個都能成為分析這種文體的高手。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第11課——《中國石拱橋》2.明確本科教學目標①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②理清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的內容;③品味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二)簡介作者?茅以升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科學家,他說“橋是經過放大的一條板凳”。讓我們看大屏幕來了解他(PPT)。茅以升(1896—1989),我國近代橋梁工程學的奠基人,著名的橋梁學專家。1933年主持設計并領導建造了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橋。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參加設計了規模更大的武漢長江大橋。1989年被美國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他編寫了《中國橋梁史》。他為中國的橋梁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三)檢查預習?1.給括號前的字注音:洨( )河 和諧( ) 橋墩( ) 惟妙惟肖( )二、給多音字注音:飲 稱三、根據意思寫成語:1.形容描繪得精妙逼 ( )2.非常精巧美妙無與倫比 ( )(四)解題(五)整體感知聽讀課文,思考問題:1.理清本文段落層次。 2.我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么? 3.本文怎樣表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明確:1.本文共10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石拱橋的總特點;第二部分(3—9):舉例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第三部分(10):中國石拱橋的發展。2.我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是什么? 悠久的歷史 幾乎到處都有(分布廣泛) 大小不一,形式多樣3.本文怎樣表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本文通過列舉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例子來具體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六)關于趙州橋1.課文第4段描寫了有關趙州橋的哪些內容?這些描寫突出了趙州橋的什么特點? 地理位置、建造時間、使用歷史、整修情況;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美2.以上所說的是石拱橋的一般特點,那么趙州橋的獨特之處體現在哪里? 設計科學,施工巧妙全橋只有一個大拱拱上加拱 28道拱圈拼成大拱五、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目的是讓我們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有關知識。學習本文,要了解說明對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說明順序,探究說明的技巧;揣摩語言,把握說明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既要掌握課本知識,又要學習寫作說明文的技巧。 六、布置作業對照本節課老師介紹的有關說明文的知識,認真閱讀課文,找準對應點,并試著加以分析。課件32張PPT。第三單元 第11課中國石拱橋(二)執教:賀霄杰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中國石拱橋的又一杰作——盧溝橋盧溝橋全貌 盧溝橋上的石獅本文介紹了盧溝橋哪些方面的特點?形式優美石柱上不同姿態的獅子盧溝曉月結構堅固兩岸河堤被沖毀,盧溝橋從未出過事歷史悠久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間盧溝橋 盧溝曉月:盧溝橋拂曉晨景。斜月低垂,晨靄蒼茫,西山諸峰,籠罩輕煙,曉霧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離的畫境,故稱“盧溝曉月”。作者分別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說明的順序基本相同,請具體說一說。地理位置-----修建時間-----建造特點-----藝術價值既然兩個例子都能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作者為何不只選其中一例說明呢?形式優美 結構堅固 歷史悠久趙州橋盧溝橋中國石拱橋獨拱聯拱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美趙州橋:單拱、拱上加拱 、28道拱圈拼成盧溝橋:聯拱、石獅千態萬狀共性個性 作者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因為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典范,也因為它們各具特色,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兩座橋各自的特點,比較它們的異同。位置: 時間: 永定河(是比洨河更寬更大的河) 比趙州橋晚,距今也有八百多年 外形比趙州橋長得多,略窄,橋面更平坦 結構: 11個長度各不相同的石拱相連——聯拱石橋 千態萬狀的石獅子都是石拱橋的典型代表在中外都享有盛譽 異同為什么先說趙州橋,再說盧溝橋? 趙州橋是獨拱石橋,結構較簡單,而且修建年代早;盧溝橋是聯拱石橋,結構較復雜,修建年代在后。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1.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2.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3.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 制作石料的工藝精巧建筑技術上的創造“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 文章最后一段寫中國石拱橋近代的發展,試分析本段的結構。中國石拱橋現代的發展 長虹大橋 雙曲拱橋 總說發展 分說(舉例說明)總結發展的原因我國現代橋梁欣賞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解放后興建的各種拱橋 從整體看,全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一般特殊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旅人橋江東橋長虹大橋時間順序邏輯順序課堂練習一、說說句中詞語的作用。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的比較早。 “比較在程度上限制,”沒有絕對地說是“最早”出現。這樣表達,程度較輕更加準確。“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 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幾乎”只是強調石拱橋的分布范圍很廣,但并不排除有沒有石拱橋的地方。4.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左右”是估計的時間,并不確定。“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 “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經過限定的結論更符合實際情況。5.(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二、指出下列各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 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282年。引資料、列數字5.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洪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作詮釋6.每個柱頭上都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摹狀貌課堂小結: 《中國石拱橋》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和準確嚴密、生動而富有文采的語言進行說明,既介紹了石拱橋的知識,又為我們說明文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橋梁無處不在,請你介紹一座你熟悉的橋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說明文。布置作業:《中國石拱橋》教學設計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點。2.理清文章結構,領會文章的內容。?3.品味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教學重難點:重點:抓住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清文章結構。?難點:以形象的語言介紹一種事物。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二課時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說明文的一些問題知識,初步感知了課文,分析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并欣賞了中國十大名橋之一的趙州橋,現在,我們將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中國石拱橋的又一杰作——盧溝橋。二、關于盧溝橋1.欣賞圖片2.賞析課文思考:(1)本文介紹了盧溝橋哪些方面的特點?(2)作者分別介紹趙州橋,盧溝橋,說明的順序基本相同,請具體說一說。(3)既然兩個例子都能體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作者為何不只選其中一例說明呢?(4)作者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因為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典范,也因為它們各具特色,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一下兩座橋各自的特點,比較它們的異同。(5)為什么先說趙州橋,再說盧溝橋?(6)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7)文章最后一段寫中國石拱橋近代的發展,試分析一下本段的結構。三、現代橋梁欣賞PPT圖片展示四、了解本文說明順序從整體看,全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明確:(從一般到特殊的)邏輯順序五、課堂練習 學完了本課的課文,讓我們來做幾道練習,及時鞏固我們所學的知識(一)說說句中劃線詞語的作用。1.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出現的比較早。為了準確地說明情況,沒有絕對地說是“最早”出現。這樣表達,程度較輕,更加準確。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 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大約”“可能”都表示不確定,只是推測的情況。3.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幾乎”只是強調石拱橋的分布范圍很廣,但并不排除有沒有石拱橋的地方。4.這座橋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左右”是估計的時間,并不確定。5.(趙州橋)全橋只有一個大拱,長達37.4米,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最長的石拱。“當時”是從時間上限定, “可算”是從程度上限定。經過限定的結論更符合實際情況。(二)指出下列各句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2.《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282年。引資料、列數字3.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這個創造性的設計,不但節約了石料,減輕了橋身的重量,而且在洪水暴漲的時候,還可以增加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作詮釋4.每個柱頭上都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摹狀貌六、課堂小結《中國石拱橋》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和準確嚴密、生動而富有文采的語言進行說明,既介紹了石拱橋的知識,又為我們說明文的寫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七、布置作業橋梁無處不在,請你介紹一座你熟悉的橋梁,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說明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上3第11課-1中國石拱橋.ppt 8上3第11課-中國石拱橋第一課時教案.doc 8上3第11課-2中國石拱橋.ppt 8上3第11課-中國石拱橋第二課時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