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29張PPT。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第13課蘇州園林(二)執教:賀霄杰 讓我們一起走入蘇州園林,欣賞下面的美景圖片,說說在這些蘇州園林的圖畫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請結合文中優美的語句描述出來,在班上交流。講究亭臺 軒榭的布局 第三段: 1、亭臺軒榭的布局有什么特點?(用文中的話 回答) 2、文中哪句話緊扣“圖畫美”這一特征? 3、這段用了什么說明方法?絕不講究對稱 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打比方(圖案畫和美術畫)作比較 (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疊池沼的配合 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 ,“忘卻蘇州城市,只覺身在山間”一種寬暢,一種成河道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自然第四段(1): 本段哪些句子緊扣“圖畫美”這一特征? ……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 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第四段(2): 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1、花草樹木的映襯有什么特點?2、本段用了哪些說明方法?3、本段哪些句子緊扣“圖畫美”這一特征?第五段:1、花草樹木的映襯有什么特點?——著眼在畫意2、本段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比較:與道旁樹比較舉例子:“古老的藤蘿”打比方:把藤蘿比作一幅畫3、本段哪些句子緊扣“圖畫美”這一特征?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 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盡管花墻和廊子作為一個隔界把景致分為幾個部分,但是并沒有把景致分開。第六段:1.近景遠景的層次如何安排? 利用花墻、廊子為蘇州園林增加景致的層次和深度。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后,為何又寫了七、八、九三個自然段?這三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蘇州園林的?知識回顧:門窗美角落美色彩美文后作業:一、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是什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二、揣摩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回答括號里的問題。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標本”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藝術”與“技術”有什么區別?) 3.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1.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標本”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標本”在這里是典范、樣本的意思。 2.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藝術”與“技術”有什么區別?) “藝術”是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成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并且無法被復制;“技術”,意味著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實際效用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復制。 3.可是墻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是怎樣的情形嗎?) 猛一看上去花墻和廊子把景致分開了,但因為墻壁是鏤空的,廊子兩邊無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沒有被真正隔開,而只是緩沖了一下視線,使得景物不是一覽無余地呈現在游覽者眼前,而是逐次展開,這樣就使游覽者在心理上覺得園林中景致繁復、有層次了。 三、說明文中常用一些說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國石拱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結合實例說說其作用。 1.舉例子: (1)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 (2)在建筑技術上有很多創造,在起重吊裝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辦法。如福建漳州的江東橋…… 2.作比較: (1)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2)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3.打比方: (1)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2)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4.列數字: (1)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 (2)(盧溝橋)橋長265米,由11個半圓形的石拱組成,每個石拱長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5.引用: (1)唐朝的張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2)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文中十余次提到繪畫,“圖畫美”這一特征作為一條線索貫串全篇,聯結園林各類景物的說明, 條分縷析地作了正確、深刻的介紹,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動形象,又耐人尋味,啟人興趣。 本文以精煉優美的語言、嚴謹的結構,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文章不僅給人以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游玩過的某個有趣的地方,200字左右。 《蘇州園林》第二課時一、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學習了本課的字詞,并初讀了課文,對《蘇州園林》作了宏觀分析,這一節課我們將深入到每一個段落對本文作微觀研究,充分領略大師高超的寫作技巧,同時掌握必要的說明文知識。八、賞析課文3-6段,讓我們一起走入蘇州園林,欣賞下面美景圖片,說說在這些蘇州園林的圖畫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請結合文中優美的語句描述出來,在班上交流。(一)第四段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1、亭臺軒榭的布局有什么特點?(用文中的話回答)明確:——“絕不講究對稱”。2、文中哪句話緊扣“圖畫美”這一特征?明確:“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3、這段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明確:打比方(圖案畫和美術畫) 作比較 (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二)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疊池沼的配合,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與“忘卻蘇州城市,只覺身在山間”照應1池沼有兩種情況:一種寬暢,一種成河道2相同點: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本段哪些句子緊扣“圖畫美”這一特征?明確:“ ……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 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三)第五段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1.花草樹木的映襯有什么特點?明確:——“著眼在畫意?!?br/>2.本段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明確:作比較:與松柏,道旁樹比較 舉例子:“古老的藤蘿” 打比方:把藤蘿比作一幅畫(四)第6段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1.近景遠景的層次如何安排?明確:利用花墻、廊子或鏡子為蘇州園林增加景致的層次和深度。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明確:盡管花墻和廊子作為一個隔界把景致分為幾個部分,但是好像并沒有把景致分開。角落美-(每一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美-(門窗的圖案美)色彩美-(園林建筑的色彩美)文中十余次提到繪畫,“圖畫美”這一特征作為一條線索貫串全篇,聯結園林各類景物的說明, 條分縷析地作了正確、深刻的介紹,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動形象,又耐人尋味,啟人興趣。 本文以精煉優美的語言、嚴謹的結構,從欣賞者的角度抓住蘇州園林的藝術特點,文章不僅給人以知識,更重要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五)第10自然段1.這段文字是否多余?明確:這一段交代說明,是不可忽視的結語。它總結了全文,給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于一游蘇州園林的強烈欲望;也使行文縝密。四、輔導課后作業五、小結本文由總到分地說明了各具特色的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表現了對蘇州園林的贊賞和眷戀之情。?五 布置作業:寫一篇文章,介紹你游玩過的某個有趣的地方,200字左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上3第13課-2蘇州園林.ppt 8上3第13課-蘇州園林第二課時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