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2.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知識點一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見課本第5頁例題2)(1)每個花瓶里插3枝花,4個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幾瓶?(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個花瓶里,每個花瓶插幾枝?【講解過程】1.解決問題(1)。(1)理解題意。已知每個花瓶里插3枝花,求4個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就是求4個3的和是多少。(2)探究計算方法。方法一:用加法計算:3+3+3+3=12(枝)方法二:用乘法計算:3×4=12(枝)比較發現,根據乘法口訣,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3)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相乘的兩個數叫做因數,乘得的數叫做積。上面的乘法式子中3和4都是因數,12是積。2.解決問題(2)。(1)理解題意。已知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求可以插幾瓶,就是求12里面有多少個3,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列式為12÷3。(2)解決問題。12÷3=4(瓶)答:可以插4瓶。3.解決問題(3)。(1)理解題意。已知有12枝花,平均插到4個花瓶里,求每個花瓶插幾枝,就是求12里面有多少個4,也就是把12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列式為12÷4。(2)解決問題。12÷4=3(枝)答:每個花瓶插3枝。4.除法的意義。與問題(1)相比,問題(2)和問題(3)都是已知兩個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像這樣,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被除數,已知的因數叫做除數,求得的因數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5.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1)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根據3×4=12,可以知道12=3×4,12÷4=3,即積=因數×因數,因數=積÷另一個因數。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3 = 12 ÷ 4商 被除數 除數4 = 12 ÷ 312 = 3 × 4所以商=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1.乘、除法間的關系: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2.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積=因數×因數,因數=積÷另一個因數。3.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商=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根據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算式的得數。(見課本第6頁“做一做”)504÷14=______ 504÷36=______【講解過程】根據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參考答案】36 14知識點二 與0與有關的計算你知道哪些有關0的運算?具體描述一下這些運算。(見課本第6頁例題3)注意:0不能作除數。例如,5除以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講解過程】1.方法探究。(1)明確0在四則運算中的特性。①在加法中,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如5+0=5。②在減法中,一個數減去0,仍得原數,如5-0=5;當被減數等于減數時,差是0,如5-5=0。③在乘法中,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如5×0=0。④在除法中,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如0÷5=0。(2)探究0為什么不能做除數。在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除數×商=被除數,如果0可以作除數,那么在5÷0=( )中,0乘括號里的數結果應是5,而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找不到一個與0相乘得5的數,所以0作除數沒有意義;而在0÷0=( )中,因為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所以0÷0沒有一個確定的商,因此0作除數沒有意義。(3)探究0為什么能作被除數。在0÷5=( )中,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可得5×( )=0,因為5×0=0,所以0÷5=0,因此0可以作被除數。2.規范解答。在加法中,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如0+5=5;在減法中,一個數減去0,仍得原數,如5-0=5;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如5-5=0;在乘法中,任何數和0相乘,仍得0,如5×0=0;在除法中,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如0÷5=0;0不能作除數。因為一個數加上0或減去0還得原數,所以0在加減法中就像笨蛋,不起作用;一個數乘0得0,0除以任何一個非0的數得0,所以0在乘除法中就像一顆定時炸彈,誰見到它都完蛋。0在四則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減法中零是笨蛋,見到它就滾蛋;乘除法中零是炸彈,碰到它就完蛋。易錯點1 混淆“除”和“除以”。例題:判斷:除和除以表示的意義相同。( √ )【分析過程】在讀除法算式時,如果從被除數讀起,“÷”讀作“除以”;如果從2除數讀起,“÷”讀作“除”。例如,12÷3,可以讀作12除以3;也可以讀作3除12。“除”和“除以”是兩個不同的數學概念。如4除20,列式為20÷4;20除以4,列式為20÷4。【參考答案】×易錯點2 忽略了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作除數這一條件,導致判斷錯誤。例題:判斷:0除以任何數都得0。( √ )【分析過程】本題錯在沒有掌握0在運算中的作用。這句話錯在表述不嚴謹,忽略了0不能作除數。表述時語言一定要嚴謹,應該說:0除以任何非0的數都得0,0不能作除數。【參考答案】×例題1:已知540-□×15=135,求所代表的數。【分析過程】在等式中,135是540減去×15的積得到的差,所以根據減數=被減數一差,可以求出×15的積。再根據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可以求出所代表的數。【參考答案】由540-□×15=135可得□×15=540-135=405;由□×15=405可得=405÷15=27。答:□所代表的數是27。例題2:小軍今年16歲,爸爸今年48歲,幾年前,爸爸的年齡是小軍的5倍?【分析過程】今年爸爸與小軍的年齡差是48-16=32(歲),兩個人的年齡差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當爸爸的年齡是小軍年齡的5倍時,兩個人的年齡差仍然是32歲,可借助“差倍問題”來計算。【參考答案】當爸爸的年齡是小軍年齡的5倍時,小軍的年齡:(48-16)÷(5-1)=8(歲) 16-8=8(年)答:8年前,爸爸的年齡是小軍的5倍。例題3:兩個數相乘,如果第一個因數增加12,第二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增加96,如果第一個因數不變,第二個因數增加12,那么積增加168。原來的積是多少?【分析過程】:要求原來的積是多少,關鍵是要求出原來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多少。第一個因數增加12,第二個因數不變,積就增加12個第二個因數,因為積增加96,所以12個第二個因數是96,由此可求出第二個因數是96÷12=8,同理,可求出第一個因數。【參考答案】第二個因數:96÷12=8第一個因數:168÷12=14原來的積:14×8=112答:原來的積是1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