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教學目標1.學習以自然環境的描寫烘托人物的寫法。?????2.探究舊社會勞動人民痛苦生活的根源。3.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學作品。教學預備布置預習:(1)掃清字詞障礙,了解字詞的音形義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模塊一:明確學習目標教師出鏡 同學們好! 人們常用“水深火熱”來比喻人民艱難痛苦的處境,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塑造的祥子就在這種水深火熱的生活中煎熬著。祥子的故事,拍成過電影,改編成戲劇,廣為流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的小說《在烈日和暴雨下》,PPT1 感受祥子在烈日和暴雨這兩種特定環境下的悲苦命運,探究舊社會勞動人民痛苦生活的根源,學習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學作品。PPT1課件展示教學目標1.學習以自然環境的描寫烘托人物的寫法。?????2.探究舊社會勞動人民痛苦生活的根源。3.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學作品。模塊二:瀏覽作者檔案首先我們來認識作者老舍先生。 PPT2老舍照片。我們來看看老舍先生的個人檔案。PPT3 老舍先生,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豐富。著有長篇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斷魂槍》《月牙兒》等,劇本《龍須溝》、《茶館》等。 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老北京底層勞動人民的生活為題材,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作品具有濃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駱駝祥子》被稱為“時代的葬歌”,達到了他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 。作家以嚴峻的現實主義方法,寫出了祥子從自愛自信到自甘墮落,為生活所毀滅的過程。祥子的不幸不僅是個人悲劇,而且是意義深廣的社會悲劇。PPT3課件出示作者檔案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現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長篇小說《四世同堂》 《駱駝祥子》 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斷魂槍》 《月牙兒》 劇本《龍須溝》、《茶館》模塊三:夯實字詞基礎好的,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PPT4將下列易錯字詞的拼音注在詞語的旁邊,如有困難可以請教老師和同學。(停頓20秒)PPT4課件出示讀準字音打盹 汲水 發痧 膩煩 餿臭 打嗝 漾 攥著 吆喝 幌子 利颼 拽 同學們已經自學了字詞,下面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請同學們跟老師念一遍。(出示答案)打盹 汲水 發痧 膩煩 餿臭 打嗝 漾 攥著 吆喝 幌子 利颼 拽 PPT4課件出示讀準字音 打盹dǔn 汲水jí 發痧shā 膩煩nì 餿臭sōu 打嗝gé 漾yàng 攥著zuàn 吆喝yāo 幌子huǎng 利颼sōu 拽zhuài 模塊四:品讀環境描寫教師出鏡 同學們讀過課文,能復述小說的情節嗎?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按時間順序回憶主要故事情節。這篇文章寫了樣子在這天中的三段時間里的故事:上午祥子上街拉車謀生,吃盡了烈日當頭毒射的苦頭。午后一點,“這一夏里最熱的一天”里的“最熱的時候”,祥子拉車前行,突然天降暴雨,狂暴的大雨點直砸他的頭和背,冷酷而強橫的坐車人不準他片刻停車避雨。祥子拉完車跑回家,抱著火烤還渾身哆嗦不停。?PPT5在復述故事的基礎上,請同學們用盡量簡潔的話概括故事情節。 15個字以內,能做到嗎?(停頓20秒)我們可以將故事情節概括為“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PPT5課件出示故事情節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車。烈日和暴雨,哪一種天氣讓祥子更難以忍受? 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在烈日下更難以忍受,也有人認為在暴雨下更難以忍受。既然如此,我們一起來找找描寫烈日和暴雨天氣特征的語句,看看烈日之酷熱與暴雨之猛烈,再作判斷。首先在文中勾畫直接描寫烈日之熱的語句,并作標注。(停頓20秒)PPT6 同學們找到了嗎?在第1段有一句直接描寫烈日之熱:“太陽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這句話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六月十五這天,大清早天氣就已經熱到了極致,好像是火焰在炙烤著大地,文章一開頭就給人以火燒火燎的感覺,第5段也有一句:“可是陽光也更厲害了: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里,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屋頂上,墻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著點紅,從上至下整個的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火。”作者將太陽光比喻為火鏡,而且威力巨大,曬得東西要發火,可見太陽之毒辣。PPT6課件出示描寫烈日的語句太陽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可是陽光也更厲害了:沒人敢抬頭看太陽在哪里,只覺得到處都閃眼,空中,屋頂上,墻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著點紅,從上至下整個的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曬得東西要發火。這兩句話已經將天氣的酷熱描寫到了極致。祥子就如同那火鏡焦點下可憐的螞蟻,苦苦掙扎著。但是不僅于此,我們還可以從別的方面感受到烈日的威力。你能找到嗎?PPT7我們還可以從烈日下的景物感受到烈日的威力。請在第2段中勾畫出作者描寫的烈日下的景物。(停頓20秒)相信同學們都找到了,作者描寫了柳樹、馬路、便道、狗、騾馬、小販們、柏油路、鋪戶門前的銅牌、街上、銅鐵鋪和拉車的人們。所有的景、物、人都在烈日下失去了活力與生機。人盼涼爽先盼風,于是極自然地先看樹,柳樹“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用擬人化的手法說明沒有風。因此,次寫馬路,借助視覺,寫太陽照射在馬路上的“白光”,再寫便道上的塵土飛揚,構成一種令人窒息的悶熱氣氛。又用個形象的比喻,“老城像燒透了的磚窯”。磚窯燒起來已是極熱了,更何況“燒透了”,豈不真是“熱得發了狂”!以上如電影的中鏡頭,把樹、馬路、便道依次寫來。然后運用特寫鏡頭,描繪狗、騾馬、小販們、柏油路和門面銅牌,在酷熱下的各種情狀,這一切又伴隨著聽覺感受——“銅鐵鋪發出使人焦躁的單調的丁丁當當”,真有點火上燒油的勁頭兒!作者寫街頭景物一直緊緊扣住炎熱、憋悶的特點展開,讀到這一段我們似乎也要憋悶得喘不過氣來。在這種奇熱天氣,別的車夫是怎么辦的呢?“有的……打盹;有的……喝茶;有的……根本沒出來”。也有拉車的,居然渴得與驢馬同槽飲水,甚至中了暑,“一跟頭栽到地上,永不起來”,這就為下文寫祥子冒死拉車,做了有力鋪墊。描述拉車人的活動時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用“栽”不用“倒”,突出他們負重如牛馬,生活也如牛馬。閱讀描寫烈日的部分,作者并沒有過多地直接描寫烈日本身,而是主要描寫驕陽施威時街上的各種景象。這樣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合,就從不同角度共同表現出烈日天氣的炎熱和憋悶。PPT7 課件出示烈日 太陽 陽光 比喻 夸張 直接描寫烈日下的景物 擬人灰氣 柳樹 馬路 便道 狗 騾馬 小販們 比喻 間接描寫柏油路 鋪戶銅牌 街上 銅鐵鋪 拉車的人們 夸張教師出鏡 烈日之熱我們已經深有體會,我們再來領略暴雨的威力。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朗讀第7-10段,學習作者是如何有層次地描寫暴雨降臨的全過程。PPT8正在午后一點的時候,他又拉上個買賣。這是一天里最熱的時候,又趕上這一夏里最熱的一天。剛走了幾步,他覺到一點涼風,就像在極熱的屋里從門縫進來一點涼氣似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確微微地動了兩下。街上突然加多了人,鋪子里的人爭著往外跑,都攥著把蒲扇遮著頭,四下里找。“有了涼風!有了涼風!涼風下來了!”大家都嚷著,幾乎要跳起來。路旁的柳樹忽然變成了天使似的,傳達著上天的消息。“柳條兒動了!老天爺,多賞點涼風吧!”??還是熱,心里可鎮定多了。涼風,即使是一點點,也給了人們許多希望。幾陣涼風過去,陽光不那么強了,一陣亮,一陣稍暗,仿佛有片飛沙在上面浮動似的。風忽然大起來,那半天沒動的柳條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飄灑地搖擺,枝條都像長出一截兒來。一陣風過去,天暗起來,灰塵全飛到半空。塵土落下一些,北面的天邊出現了墨似的烏云。祥子身上沒了汗,向北邊看了一眼,把車停住,上了雨布,他曉得夏天的雨是說來就來,不容工夫的。??剛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陣風,墨云滾似地遮黑了半邊天。地上的熱氣跟涼風攙合起來,夾雜著腥臊的干土,似涼又熱;南邊的半個天響晴白日,北邊的半個天烏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難來臨,一切都驚慌失措。車夫急著上雨布,鋪戶忙著收幌子,小販們慌手忙腳地收拾攤子,行路的加緊往前奔。又一陣風。風過去,街上的幌子,小攤,行人,仿佛都被風卷走了,全不見了,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云還沒鋪滿天,地上已經很黑,極亮極熱的晴午忽然變成了黑夜似的。風帶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么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北邊遠處一個紅閃,像把黑云掀開一塊,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風小了,可是利颼有勁,使人顫抖。一陣這樣的風過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么。又一個閃,正在頭上,白亮亮的雨點緊跟著落下來,極硬的,砸起許多塵土,土里微帶著雨氣。幾個大雨點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兩下。雨點停了,黑云鋪滿了天。又一陣風,比以前的更厲害,柳枝橫著飛,塵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風,土,雨,混在一起,聯成一片,橫著豎著都灰茫茫冷颼颼,一切的東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樹,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亂,全響,全迷糊。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底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幾分鐘,天地已經分不開,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成了灰暗昏黃的,有時又白亮亮的,一個水世界。風是雨的頭,作者先寫風由小到大的過程。再寫雨由小到大的過程。首先我們來看風的變化。祥子身上“覺得一點涼風”,“不敢相信自己”,自然去看樹。“柳枝的確微微動了兩下”,“柳樹忽然變成了天使似的”。先寫涼風送爽,大家的愜意。次寫片刻之間天空的變化:“天暗起來,塵土全飛到半空……天邊出現了墨似的烏云”。最后寫狂風的到來,街上的一切“仿佛都被風卷走了”,“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風的變化預示著暴雨即將來臨。第10段描寫雨勢來得急來得猛。請同學們概括出雨勢變化的過程。(停頓20秒)同學們有答案了嗎?PPT8我們從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從“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的雨星,寫到“極硬、砸起許多塵土”的雨點,又從“雨道”寫到“落下萬千條瀑布”,直寫到“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處流”的“一個水世界”。以短促的語句表現雨星——雨點——雨道——瀑布——水往下倒——水世界這樣一個急促變化的全過程。作者還抓住了夏日暴雨的特征。“直的雨道”,“只那么一片、一陣”,寫出了夏雨來勢兇猛,鋪天蓋地。“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寫出暴雨落下時沖勢猛,力量足。“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寫出暴雨落下時雨量大,聲音響。作者觀察大自然的細致入微,不能不令我們嘆服。PPT8課件出示暴雨降臨的過程風 一點涼風——柳枝的確微微動了兩下——一切“仿佛都被風卷走了”——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雨 雨星——雨點——雨道——瀑布——水往下倒——水世界 學習了課文對烈日和暴雨的描寫,我們好像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到六月十五那天的炎炎烈日和疾風驟雨。PPT9描寫烈日部分,作者將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相結合,多角度描寫環境。課文還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從上至下整個地像一面極大的火鏡,每一條光都像火鏡的焦點”,用比喻;“每一個顏色都刺目,每一個聲響都難聽,每一種氣味都攙合著地上蒸發出來的腥臭。”,用排比;“街上仿佛沒了人”,用夸張。“風帶著雨星,像在地上尋找什么似的,東一頭西一頭地亂撞”, 用擬人。大量的修辭手法把烈日和暴雨下的街道寫得生動形象。作者還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善于捕捉細節,進行細膩生動的寫景。PPT9 課件出示環境描寫的特點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相結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捕捉生活細節細心的同學會發現課文抓住了最能表現天氣特征的細節,那就是柳樹。文中先后7次描寫柳樹,PPT10請同學們找到這7處描寫,思考文章七次寫柳樹的用意何在?(停頓20秒)作者在小小的柳枝上寄寓了深意,通過柳枝來表情達意。表面上寫的是柳枝,實際上寫的是天氣,尤其是“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這句,其實是寫烈日炎炎,說 “病了似的”,說明柳樹缺少生機、缺少水分,可見天氣的干燥程度。“葉子掛著層灰土”,說明天氣長時間沒有下雨。“枝條一動也懶得動”,說明沒有風。“路旁的柳枝,的確是微微動了兩下。”“路旁的柳樹,忽然變成了天使似的,傳達著上天的消息。”“那半天沒動的柳條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飄灑地搖擺,枝條都像長出一截兒來。”“柳枝橫著飛。”這四句寫風從小變大的過程。“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么。”這兩句襯托暴風雨來勢之猛。所以,7次寫柳,作者抓住了柳樹的種種動態,描寫了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PPT10 課件出示七次寫柳樹第一次:街上的柳樹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第二次:路旁的柳枝,的確是微微動了兩下。第三次:路旁的柳樹,忽然變成了天使似的,傳達著上天的消息。第四次:那半天沒動的柳條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飄灑地搖擺,枝條都像長出一截兒來。第五次:只剩下柳枝隨著風狂舞。第六次:連柳樹都驚疑不定地等著點什么。第七次:柳枝橫著飛。教師出鏡 但是如果柳樹僅僅表現天氣的變化,值得花如此多的筆墨細筆描寫嗎?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含義?結合課文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很顯然,作者這樣反復地描寫柳樹,不僅僅為了介紹環境,烘托氣氛,而是將柳樹擬人化,它在外界惡劣的環境下可憐巴巴、無法自主的情態,成為祥子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從而揭示文章的主題。而課文結尾處“他啰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又進一步證明了作者寫柳樹是為了寫人。前面所有對柳樹的描寫,都是將柳樹人格化,這里卻是直接把人比喻為柳樹,柳樹的形象與祥子的形象到此完全融為一體了。因此,作為景物描寫的突出部分——柳樹,顯然不單純是對烈日和暴雨下環境氣氛的烘托,它和人物形象不可分割。作者對柳樹的描寫,給我們提供了景物描寫的范例。小小的柳樹都蘊含著作者的深意,那么作者濃墨重彩地描寫烈日和暴雨也一定不是閑筆。同學們應該發現:PPT11小說雖然所寫的天氣不同,但有共同的特征,都很‘毒辣’,因為自然條件愈惡劣,那么在其中掙扎度日時所受的苦、遭的難就愈多愈厲害。祥子拉車的生活愈痛苦,就愈能表現勞動人民在這社會中低下的地位與悲苦的命運。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匠心獨運,之所以濃墨重彩地描寫烈日和暴雨的自然環境,是因為要烘托祥子拉車的悲慘命運,為人物的出場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的發展。所以寫景,說到底,還是為了寫人。PPT11課件出示描寫烈日和暴雨的用意用惡劣的自然條件烘托祥子拉車的痛苦生活,表現勞動人民低下的地位與悲苦的命運 為人物的出場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的發展PPT12祥子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中到底會有什么樣的命運呢?請同學們課后思考這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PPT12 課件出示想一想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命運教師出鏡 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教學目標1.學習以自然環境的描寫烘托人物的寫法。?????2.探究舊社會勞動人民痛苦生活的根源。3.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學作品。教學預備布置預習:(1)掃清字詞障礙,了解字詞的音形義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教學過程第二課時教師出鏡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跟隨祥子的腳步,體驗了烈日與暴雨這兩種惡劣天氣的威力,也發現了老舍先生著力于環境描寫的用意是為了突出祥子的悲慘命運,為人物的出場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的發展。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感受祥子的悲慘命運。模塊一:揣摩人物心理請大家默讀第3-6段,勾畫出描寫祥子在烈日下拉車心理活動的句子。(停頓20秒)在勾畫出描寫祥子心理活動的語句后,我們可以發現祥子在烈日下的心理似乎很——矛盾。PPT1、PPT2我們一起來梳理祥子的種種矛盾之處。首先,祥子看到別的車夫中暑或發痧栽倒在地,永起不來時,心里有些膽怯。可是他見了座兒還想拉,以為跑起來也許倒能有點風。這是祥子迫于生活的自我安慰,他故意把在烈日下拉車的痛苦輕松化,是為了安慰自己。拉起來才曉得天氣熱到了不允許人工作的地步,于是他不敢動了。祥子在茶館里,既不敢出去,又沒事可作;想出去,腿真懶得動。勤勞肯干的祥子拉也苦不拉也苦,極其矛盾、痛苦,進退兩難,萬般無奈。就如白居易的“賣炭翁”中寫的“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其次,一跑就喘不過氣來,可是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陽把手和脊背曬裂。可見祥子無論怎么辦都逃不脫太陽的炙烤,生活真的很悲慘。再次,明明心里不渴,也見水就想喝。已經不知喝了幾氣涼水,可是又喝下兩壺熱茶。本來不想再喝水,可是見了井不由的又過去灌了一氣。喝水成了祥子唯一的降溫方法。請留意作者用的一個詞“灌”,這個“灌”字生動傳神的表現出車夫已經被酷熱折磨得近乎麻木,本來不渴,可是只要一看見井,就條件反射似地奔過去,這時的喝水,已經不是生理上的需要,而是心理上的需要。人體就象個容器,猛往里灌水,這個“灌”字比前一個“灌”含義更深一層。這里將人寫得像牲口一樣,在酷熱的天氣下謀生的窮苦人,已經失去了人的尊嚴。試想若用“喝”、“飲”這些動詞表達,效果就相去甚遠了。PPT1 、PPT2課件出示心里有些膽怯——見了座兒還想拉——不敢動了——既不敢出去,又沒事可作——想出去,腿真懶得動。一跑就喘不過氣來——不跑,手和脊背曬裂明明心里不渴——見水就想喝,見了井又灌了一氣在這些矛盾之中,祥子的身體已經超出了承受的極限,在中暑的邊緣。他的大腦失去指揮作用“沒有主意,沒有目的,昏昏沉沉”;身上“發著餿臭的味兒”;腳“好像踩著塊濕泥”,準確地描繪了近乎虛脫時頭腦昏昏沉沉、腳步不穩的情狀。他喝下“救命”的井水,那正如在滾燙的玻璃杯里放上一塊冰,簡直是要命啊!祥子在酷熱毒辣的天氣中拉車就像在烈火中痛苦地煎熬!那么在暴雨中拉車的祥子逃脫了烈日的炙烤,是否好受些呢?聽課文第10-16段朗讀錄音,借助文中語句描述暴雨中祥子的形象。PPT3、PPT4、PPT5 祥子全身濕透的形象。濕褲子裹住他的腿,跑不了的形象。“裹”寫出暴雨如注,濕褲子裹纏在身上難受的滋味。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的形象。四個“不能”寫出了祥子在暴雨下無法忍受的感覺,表現了祥子拉車的艱難和困苦。半死半活地,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拽的形象。“拽”寫出了祥子在暴雨中拼死掙扎的情景。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氣懇求乘客的形象。“直……吐”,寫出了祥子弓著腰憋著氣,在風雨中掙扎時間之長,表現了祥子蒙受的痛苦和懇切的態度。咬上了牙,蹚著水,不管高低深淺地跑起來的形象。“咬”描寫出祥子在暴雨中舉步維艱、痛苦之極。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的形象。“哆嗦”形象地描寫出祥子在暴雨中孤苦無助的命運。PPT3、PPT4、PPT5課件出示暴雨中祥子的形象祥子全身濕透的形象濕褲子裹住他的腿,跑不了的形象上面的雨直砸他的頭和背,橫掃著他的臉。祥子不能抬頭,不能睜眼,不能呼吸,不能邁步的形象半死半活地,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拽的形象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氣懇求乘客的形象咬上了牙,蹚著水,不管高低深淺地跑起來的形象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的形象教師出鏡 隨著時間的推移,祥子在緊張勞累的一天中,經過烈日的暴曬和暴雨的橫掃,受盡了折磨。同學們在比較中可以發現,不論是烈日還是暴雨,都讓拉車的祥子難以忍受。PPT6如果說祥子在烈日下煎熬,過著騾馬一般任人宰割的生活;那么祥子在暴雨下的命運如何呢?可以用文章中的詞語將句子補充完整。 (停頓20秒)PPT6課件出示祥子在烈日下煎熬,過著騾馬一般任人宰割的生活; 祥子在暴雨中 ,過著 的生活。同學們,我們可以借助課文第11段“……任憑車夫在水里掙命”和第16段“他哆嗦得像風雨中的樹葉”兩句中的詞語,這樣填寫:“祥子在暴雨中掙命,過著樹葉一般受人擺布的生活。” 這兩個比喻形象而深刻。我們來看騾馬的比喻。作者想必也是不愿將祥子比成騾馬的,可為什么仍要將祥子比成騾馬呢?有什么深層的含義呢? 騾馬是給人拉東西的,祥子是拉車的,都是靠力氣干活的。這是兩者之間的共同點。 “拉車的人們,只要今天還不至于挨餓,就懶得去張羅買賣”,祥子在那個時候就像騾馬一樣,在這么熱的天氣里還要出去拉車,說明他的生活狀況很艱難,不干活就不能生存。祥子為生活所迫,不得不冒著酷熱去干活,完全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這點也跟騾馬非得干活一樣。也就是說,他們都是沒有自由的。這個比喻讓我有一種辛酸的感覺,作者在寫的時候也一定是內心充滿了辛酸和憐憫的。老舍自己說過,他的筆尖上便能滴出血來,他是飽蘸著對勞動人民“真摯同情和深刻理解”來寫的。同學們也許不知道,在小說前面的內容中,老舍對祥子也有一個比喻,我念給大家聽一下——“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有生氣”,那時的祥子健康富有活力,好比一棵蓬勃堅實的大樹,可是現在祥子卻變成了任人宰割的騾馬,真是痛苦悲慘的命運。我們再來看樹葉的比喻。遭受風雨襲擊之后的祥子凍得直抖,像風雨中的樹葉一樣瑟瑟抖動。而祥子悲慘的命運更像風雨中的樹葉一樣飄搖不定。風雨中的樹葉是單薄的無助的,而黑暗社會中的祥子也是單薄的無助的,他根本沒有力量和這個社會抗爭,正如風雨中的樹葉沒有力量與風雨抗衡一樣。風雨中的樹葉很有可能就被打落在地,同學們能預料到祥子的結局嗎?可能是像一片樹葉一樣被吹落在地面,被人無情地踐踏,然后無聲無息地消失吧。老舍先生在小說的最后,這么寫道:祥子“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墜,墜入那無底的深坑”。他真的就如一片經受風雨摧殘的樹葉,別無選擇地往下墜落,墜落,成為那個社會中悲劇的主角。我們閱讀《駱駝祥子》可以得知,在烈日和暴雨后祥子重病一場,后來虎妞難產,祥子不得不賣車,貼心人小福子又被迫自殺。從此祥子一蹶不振,居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身量還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氣沒有了,他不再要強了。刮風下雨他不出車,身上有點酸痛,一歇就是兩三天。染上了抽煙、喝酒、打架的陋習。對車座兒,他絕不客氣,講到哪里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頭等的“刺兒頭”。一場暴雨竟會讓一個如此善良、老實、忠厚的人變做“魔鬼”!祥子是一個“堅壯,沉默,而有生氣”的堅韌的人,卻遭到“騾馬”一樣掙扎和“風雨中的樹葉”一樣飄搖的命運,作者用兩個精當的比喻,昭示了人物的不幸,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呀!祥子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與無奈。“烈日”和“暴雨”,使他的苦難顯得更加深重。無論自然條件怎樣惡劣、身體狀況如何,祥子都得為了生計拉車向前,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和畏縮。祥子的人生,只是為了生存而努力掙扎,讓人感到沉重和可悲。小人物的無助、悲慘,在這篇小說中表現無遺。模塊二:深入理解主旨PPT7有的同學會問:如果是好天氣,祥子會不會有好的命運?PPT7課件出示如果是好天氣,祥子會不會有好的命運?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起來看看祥子兩次失車的情節,希望能從中得到啟發。PPT8 他希望自己能買輛車,做一個自食其力的、獨立的、自由的洋車夫。為此,他咬牙苦干,省吃儉用,終于花了三年時間,用“不知道多少萬滴汗”賺出了一輛車……第一次失車: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經流傳了十來天,為了貪圖幾個錢,祥子大著膽子拉車去西郊,剛出城門,就被逃兵連人帶車都搶走了。第二次失車:本來,孫偵探跟蹤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與祥子毫無關系,敲詐祥子更不在他們的計劃之內,可是既然碰到了,“祥子是遇到了點上,活該!” PPT8課件出示。資料鏈接:他希望自己能買輛車,做一個自食其力的、獨立的、自由的洋車夫。為此,他咬牙苦干,省吃儉用,終于花了三年時間,用“不知道多少萬滴汗”賺出了一輛車……第一次失車: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經流傳了十來天,為了貪圖幾個錢,祥子大著膽子拉車去西郊,剛出城門,就被逃兵連人帶車都搶走了。第二次失車:本來,孫偵探跟蹤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與祥子毫無關系,敲詐祥子更不在他們的計劃之內,可是既然碰到了,“祥子是遇到了點上,活該!” 從材料看那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祥子的社會地位,決定了任何勢力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欺壓剝削他。第一次是逃兵,第二次是孫偵探,都屬于黑暗舊社會的剝削者及其爪牙。在課文里你發現這種勢力的化身嗎?我們可以發現文中的坐車人就是剝削者的化身。請在文中找出對坐車人的描述。(停頓20秒)PPT9作者只用寥寥幾筆描寫坐車人,而且沒有出現坐車人的具體面貌,但是我們覺得坐車人形象很逼真。結合文中語句,我們就可以概括出坐車人的特點。一個“死”字表現出坐車人自私冷漠無情。他不許祥子避雨, “跺著腳喊” ,逼著他蹚水快走,表現坐車人的自私、粗暴、蠻橫。好不容易拉到地方“連一個銅板也沒多給”表現坐車人毫無同情心。比起惡劣殘酷的自然環境來,坐車人的壓迫有過之而無不及,深刻寫出貧與富、被壓迫與壓迫者的尖銳對立,這正是祥子悲苦的社會原因。由此可見祥子悲劇人生的根源不是烈日暴雨等自然環境,而是封建統治階級對百姓冷酷無情的剝削與壓迫。PPT9課件出示“坐車的仿佛死在了車上,一聲不出地任憑車夫在水里掙命。”“‘快走!你把我扔在這兒算怎么回事?’坐車的跺著腳喊。?”“坐車的連一個銅板也沒多給。”自私蠻橫 冷酷無情在本單元的課文里,我們還可以找到與祥子有著相同命運的人物。PPT10例如:《故鄉》中的閏土,他由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變成一個木訥麻木的木偶人;《多收了三五斗》中的舊氈帽兄弟們,喜迎豐收卻面臨破產。從課文中可以發現這些窮苦百姓悲慘命運的根源:《故鄉》中有一句話“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點出了閏土悲慘命運的根源在于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勢力的勾結。《多收了三五斗》中寫到“各處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頭幾批還沒吃完,外洋大輪船又有幾批運來了。”“為什么要替他們白當差!為什么要替田主白當差!”揭示了農民豐收成災的根源在于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勢力對農民的剝削與壓迫。PPT10 課件出示 《故鄉》閏土 “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多收了三五斗》舊氈帽兄弟們 “各處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頭幾批還沒吃完,外洋大輪船又有幾批運來了。”“為什么要替他們白當差!為什么要替田主白當差!”所以說就算是好天氣,祥子也不會有好命運。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之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人道的世界上”。老舍在這一章結尾的點睛之筆,不正是對舊社會的一種控拆嗎?PPT11老舍先生通過記敘北京夏季里最熱的一天的天氣變化,烘托舊社會人力車夫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掙扎著拉車的悲慘命運,表達了作者對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的舊制度的強烈抨擊。這就是這篇小說的主旨所在。PPT11課件出示通過記敘北京夏季里最熱的一天的天氣變化,烘托舊社會人力車夫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掙扎著拉車的悲慘命運,表達了作者對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的舊制度的強烈抨擊。教師出鏡 這堂課我們跟隨老舍先生走進了祥子的悲慘生活,烈日、暴雨如同親眼所見,親身感受,因為老舍的語言“把頂平凡的話調動得生動有力”,煉出白話的“原味兒”,遣詞煉字注意色彩、聲韻,有股濃郁的京味。正如老舍所說,寫作時“有時一個字兩個字能表達不少意思。你得設法調動語言。你描述一個情節的發展,若是能夠選用文字比一般的更簡練,更生動,就是本事”。文中動詞的運用就體現這個特點。如“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驢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氣的‘灌’就形象地寫出了車夫喝水的快、猛、多,可見渴之甚,思水之切,襯托出天氣酷熱難耐。用“栽”不用“倒”,更能說明發病之猝,進一步突出酷熱之甚。聽說有了涼風就“爭”“跑”“攥”“找”,有了風就“嚷”“跳”等。又如“地上的水過了腳面,濕褲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著他的頭和背,橫掃著他的臉……只覺得透骨涼的水往身上各處澆。”中“裹”,“砸”、“掃”、“澆”等動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祥子在暴風雨中拉車掙命的情景。等。這些動詞經過作者的錘煉選用,十分傳神。 除了動詞外,還多處使用疊詞,注意詞語的色彩和聲響。寫烈日時用“干巴巴”“毒花花”“白亮亮”“白花花”;寫暴雨用“灰茫茫”“冷颼颼”;寫暴雨下拉車的車夫用“慢慢”“慢騰騰”“昏昏沉沉”等。寫烈日的詞語色彩強烈,聲音響亮;寫暴雨和車夫的詞語色彩灰暗,聲音低沉,與當時的氣氛和人們的心情相協調。希望同學們也能在自己的作品中抓住景物特征,靈活運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勾勒出逼真傳神的環境,為塑造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作品主題服務。此時此刻,你的內心一定有一種情感在涌動,請以“祥子,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一段話,作為課后作業。這堂課就上到這里。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一課時.rar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一課時)教學設計.doc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二課時.rar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二課時.rar 《在烈日和暴雨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