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背 影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2、品味細節描寫,體會作者多角度表現文章主題的寫作特點。3.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體味并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讀為主,通讀、選讀、品讀、析讀、誦讀貫穿課堂,分不同階段理解父子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在特定環境下感受到的父愛,感受文中的人性美。2.體會自己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學會關愛他人 重點難點??1.體會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感受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課時安排 : 2課時 第一課時一、導入:1、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親、領悟父愛的。 2、作者介紹:(1)、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豐腴、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代表作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2)、背景介紹:《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1917年,父親朱鴻均(任徐州煙酒公司局長)被解職,朱家“禍不單行”,祖母又去世,作者當時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念書,得知祖母去世,從北京趕到徐州與父親一道回揚州奔喪,借錢辦完事后,又變賣典質還債。喪事完畢,父親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書,父子在浦口惜別。3、展示學習目標:(1)體會作者在特定環境下感受到的父愛,感受文中的人性美。(2)品味細節描寫,體會作者多角度表現文章主題的寫作特點。二、研讀課文,整體感知。劃出生字詞,思考:本文寫了什么事情,用一句話概括出來。1、生字:差使chāi 交卸xiè 奔喪sāng 狼藉jí 不禁jīn 簌簌sù 迂yū 箸zhù 晶瑩yín 頹tuí唐 惦diàn記 柵欄zhàlan 蹣跚pánshān 躊躇chóuchú2、解詞:狼藉:亂七八糟的樣子 。 簌簌:紛紛落下的樣子。 變賣典質 :(把財產、衣物)出賣和典當出 去。典:當。質:抵押。 慘淡:凄慘暗淡,不景氣。 賦閑:丟了工作,在家閑住,即失業。 勾留:逗留、羈留、耽擱;短時間停留。 躊躇:猶豫。迂: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衰頹敗落。觸目傷懷:看到(家庭敗落的情況)心里感到悲傷。懷:心。 自已:自我控制。已,停止,引申為控制。 情郁其中: 感情聚積在心里不得發泄。 瑣屑:細小而繁多(的事)。惟:只。 箸:筷子。 大去:指死,是一種忌諱的說法。3、本文寫了什么事情?用一句話概括出來。寫父子車站送別,父親給兒子買橘子的事情。表達的是父疼子、子愛父的深情。4、在送行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檢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5、做這些事是在什么養的背景下?禍不單行。喪母、失業、典當、借錢,,悲痛加生活重壓生存危機,三、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看看共寫了幾次背影? 以背影為線索,寫了4次。每次情況各不相同,而感情是一脈相承的。請給四次背影加個定語。一個 的背影(1)惦記的背影(2)買橘子的背影(3)離別的背影(4)懷念的背影??2、最令兒子難忘的背影,是哪一次?最能表現對兒子關心的是哪件事?車站買橘。因為這次最能表現對兒子關心。三、重點賞析:最能表現父愛的是背影的描寫。第6段集中描寫了父親爬過鐵道買橘子的情景。衣著:黑布小帽、黑不大馬褂、深青布棉袍——顏色凝重。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質地棉質,可見家境不好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 體態:肥胖。走路姿態:蹣跚動作:探:只用了這一個字,準確地寫出了下去的過程。攀,是手的動作。顯示了對父親來說月臺的高度。 “縮”是腳的動作,說明無處可蹬. “傾”是身體的動作,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這一系列的動詞,細膩而簡練地寫出了父親爬月臺的整個過程。表現出了特別的艱難。像放一段緩慢的老片子一樣,色彩凝重、令人心動。最后定格在父親微傾的肥胖的努力攀爬畫面上。正是這樣才感人之至深。感人的關鍵是因為父親是在喪母、失業、典賣、借錢的境況下,不顧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為兒子穿鐵道、爬月臺、買橘子的背影,更能表現父愛的真摯。再讀。重讀動詞。要求感情深沉、富有情感。寫作啟示:(1)樸實無華的語言。(2)客觀寫實的白描。(3)細致入微的細節。(4)事情本身的真實。(5)觀察的仔細。(6)情感的真摯。原來可以浮光躍金,還可以靜影沉璧。四、小結1、生字詞2、賞析背影。 《 背 影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2、品味細節描寫,體會作者多角度表現文章主題的寫作特點。3.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體味并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過程與方法??以學生讀為主,通讀、選讀、品讀、析讀、誦讀貫穿課堂,分不同階段理解父子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會作者在特定環境下感受到的父愛,感受文中的人性美。2.體會自己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學會關愛他人 重點難點??1.體會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感受理解父親的愛子之情。 2.體會樸實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課時安排 : 2課時 第二課時一、父親的背影一點都不美,不夠瀟灑。為什么不捕捉生活中父親美的一面、美的事物去寫?會有很多素材啊,為什么要選不美的背影?老境的父親頹唐、憂傷、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但大家想想如果是個健壯靈活的父親,健步如飛、干脆利落,還能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那種關愛的深刻性嗎?作者寫的是真實的再現,那個背影已經深深地長在每個中國人心中。啟示:單有獨辟蹊徑的精神、角度還不夠,還必須有真實的、感人至深的內容支撐,否則會華而不美。那回答作者為什么用背影做標題?視角新穎獨特是文章的線索。是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凝聚著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父子依依惜別時留給兒子最深的印象,體現了父親的愛子深情。二、買橘子的背影令作者念念不忘,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請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的過程說的幾句話,并體會它所含的意思。“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2、不要緊,他們去不好!3、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4、我走了,到那邊來信!5、進去吧,里邊沒人。???①???安慰兒子,也表現自己的堅強。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善良而又堅強的父親! ???②?擔心照顧不周。兒子已二十歲,可是在父親心目中仍是一個小孩,最后還是決定親自去送。“不要緊”,是對兒子的寬慰;“他們去不好”,才是他的真實想法。這句話反映出了他的微妙曲折的心理活動,深切地體現出了他對兒子的關懷。???③???擔心兒子,怕他渴,怕他累。上了車,替兒子揀定了椅子,鋪好了座位,既關照兒子自己路上小心,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要做的幾乎都做了,要說的幾乎都說了,但又忽然想到兒子路上口喝怎么辦,他怕買橘子回來找不到兒子,又怕車上東西丟失,可看到這位慈父對于兒子的照顧是多么周到、多么細心!???④當父親與我告別時,他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他走了幾步,又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 關注安危,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北京。分別在即,今后就是關山阻隔、天各一方了,你經常來信吧,好讓老父減輕對你的刻骨思念!這一句話所表現的,就是這位父親對于兒子的這樣的真摯而深切的期待!父親的話語是最樸實無華的了。可正是這樸實無華的的話語,燃燒著火熱的情感,請從文中畫出父親說過的每一句話,體會其中潛在的情感。父親的語言都很簡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5、事事為兒子著想。依依惜別,不勝留戀,擔心兒子在車外久立受寒,所以還是叫兒子“進去吧”。可看到這位父親對于兒子的拳拳之意、殷殷之情。???這五句話都很簡短,然而飽含感情,有豐富的潛臺詞,生動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充分地表達了父親的一片愛子之心。語言樸實,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是偉大的父愛!二、兒子感受到父親的愛了嗎?表現在哪里?父親的背影,是否讓作者有所觸動?表現在哪里?四次流淚。兒子總共流了幾次淚,為什么流淚?1、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2、感動之淚:望父買橘,父子離別。3、感傷之淚:背影遠去,依依惜別。4、傷心之淚:再現背影,淚光瑩瑩。???第一次的“淚”:祖母亡故,老父解職,家境慘淡,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淚來”,為“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這次掉淚表現出觸境傷情的悲哀。?? ?第二次的“淚”是父親為買幾個橘子,不顧年紀大、手腳笨,攀上爬下,被其深厚、真摯的愛激動得“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第三次的“淚”,是在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惜別,感激、同情父親不容易。哀傷、悲愁的眼淚。???第四次的“淚”,是接讀父親來信時,父親信上說到了“大去之期”,想到父親對自己的許多好處,想到父親的背影,不禁淚如泉涌。寫此文時作者28歲,在清華教書,已為人父。8年前和父親車站分別的一幕展現在眼前,思念在腦海瞬間打開。三、看到父愛子,子愛父。但子愛父是有過程的。.文中第五節一連用了兩個“聰明”。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聰明”的????當父親忙著和腳夫討價還價的時候,“我”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父親實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澀。作者自嘲并稱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父親囑托茶房好好照應兒子,“我”暗笑父親的迂,自以為看破世情,其實是不理解父親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還是自嘲稱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這是告別了少年輕狂的歲月之后才意識到的。感情是層層推進的! “父慈子孝”。對父愛是經過背影的發酵后才理解的。瑣事消磨,那封信勾起回憶。 不能忘懷的是背影。不管是自己的學業事業、孩子多煩事多、代溝啊等。都不能消磨對父親的愛以及他對父親的理解,最不能忘懷的就在這里。四、我們該怎么做?關愛父母。上課了 。老教授讓同學們做一項問卷調查,兩道題。 1、他很愛她。她美麗動人。可因一場車禍,她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 A、他一定會 B、他一定不會 C、他可能會 2、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忽然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 A、她一定會 B、她一定不會 C、她可能會 統計,發現: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10%的同學選B,80%的同學選C。第二題呢,30%的同學選A,30%的同學選B,40%的同學選C。 “看來,美女毀容比男人破產,更讓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做這兩題時,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系?” “是啊。”同學們答得很整齊。 “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中的‘他’是‘她’的父親,第二題中的‘她’是‘他’的母親。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 教室里變得非常寧靜,一張張年青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幾分鐘后,再統計,兩道題,同學們都100%地選了A。 教授的語調深沉而動情:“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就是父母的愛啊!” 請同學們關愛父母。六、小結。七、作業;熟讀課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上2第07課-1背影.ppt 8上2第07課-背影(第一課時)教案.doc 8上2第07課-2背影.ppt 8上2第07課-背影(第二課時)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