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柳先生傳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課下文言詞語,掌握一些重點的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和用法。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3.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學習本文洗練的語言風格。 4.學習作者“不慕榮利”“守志安貧”的優秀品質,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 5.熟讀、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和關鍵 重點: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讀懂、讀通文言文。 難點:1領會作者“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的真諦,把握課文的主旨。 2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點和作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一)同學們,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處世態度都是不同的,有時我們可以從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看法、追求上,來評定他的人生態度,如周敦頤獨愛蓮是由于他與蓮花一樣具有潔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愛牡丹則透視其追求榮華的心態,那么大家知道陶淵明喜愛什么嗎?──菊(追求高潔,隱世避俗的品性) 我們學過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個性? ──《桃花源記》《歸園田居》今天我們將再次走近陶淵明,走近“五柳先生”(二)說說你對陶淵明的了解,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回憶。 陶淵明,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隱士。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滿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官場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其詩多歌頌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等。 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上級派一官員到彭澤視察,有人深知此事馬虎不得,勸陶淵明好生準備,不料陶淵明卻說“我不能為五斗米俸祿,卑躬屈膝,向鄉里小兒彎腰行禮!”當即脫去官服,辭官回老家去了。從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為五斗米折腰”表示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名利奔走逢迎。 (三)本文文體 自傳,傳記文的一種,是敘述作者自己生平經歷的文章。一般來說,自傳要介紹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貫、年齡、性格愛好及思想發展等等。本文是陶淵明托名五柳先生寫的自傳,作者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頗示己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 3.體會樸素凝練的語言風格及多用否定句的特點。 三、朗讀課文,整體把握 1.放錄音,學生聽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讀準字音、注意節奏、感情。 2.教師指導學生多形式的反復誦讀,要讀出語氣、重音,特別強調讀出層次。 3.以四人為一小組,按“讀文──釋詞──譯句”步驟釋疑解難(讓學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識)。 4.檢查預習效果,學習積累重點文言字詞。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嗜(Shì )輒(zhé )吝(lìn )褐( hè )簞(dān ) 汲( jí )戚(chóu)歟(yú )觴(shāng)儔(chóu) 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 A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領會書中的意思) B造飲輒盡,期在必醉。(于是,就) C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空蕩,空寂) D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高興的樣子) E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戚戚:憂愁的樣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樣子) 3)一詞多義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地方、處所) 曾不吝情去留(離開) 雜然相許(贊同) 去 日始出時去人遠(距離) 高可二黍許(左右、上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距離) 尋向所志 (標志) 其親舊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以樂其志 (志向) 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中的) 頗示己志 (志趣)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語氣詞,表揣測、反問)四、朗讀課文,知曉文意。1.聽錄音,讀課文。2.注意節奏。課文節奏劃分: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 不能/常得,親舊/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 /“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3.指導學生朗讀。 第一,身心放松,無拘無束;第二,讀出自我,讀出困惑。 怎樣才叫讀出了自我,就是要讀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提出過讀書的四步驟,曰:“精取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五、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 (2)“好讀書”、“不求甚解”, [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讀書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愛好——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濁的世俗社會里特立獨行,內心必有許多愁苦,寄情于酒,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脫的一種方法。他飲酒時“造飲輒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達的體現。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華出眾,著文章本是要給別人看,更不是要獻給統治者去求得官祿,而只是“自娛”,這正是他不慕榮利的體現。這與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鮮明對比,使這個身處污濁社會而保持高風亮節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欽佩萬分。 (2)至(4)條概括起來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著文章。 刻畫了一個雖然貧窮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2.作者為什么要托言為五柳先生寫傳記?而且還要交代人物為什么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作者托言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與他的隱退思想有關。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即把這位先生排除在名門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貫,“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用以為號焉”,就這樣隨便起了一個字號。晉代是很講究門第的,先生的所作所為與當時的世風顯然是背道而馳的,表現了他卓而不群、不隨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簡陋,生活貧窮,而柳樹帶一點清靜、淡雅、簡樸,以五柳為號也顯示出他的志趣。 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不求對書系統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會己心、愜己意者,也就是從中尋找思想上的共鳴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榮利思想的反映。 4.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不”字為一篇眼目 課文中共出現九處否定句 表現其思想性格“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 淡泊寧靜“不慕榮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恬淡自足“不求甚解” 胸襟開闊,意存高遠“家貧不能常得” 開朗樂觀“不蔽風日” “曾不吝情去留 ” 耿直率真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多用否定句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5. 文章結尾提到“無懷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希望人類社會返璞歸真,人們過上淳樸無爭,怡然自樂的生活。 六、課堂練習: 請用課文原句答題: 1、“五柳先生”的字號來源于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贊語中哪句話與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1、宅邊有五柳樹2、閑靜少言,不慕榮利3、好讀書 性嗜酒 常著文章 4、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 5、不汲汲于富貴 七、小結: 人物性格: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生活背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志趣愛好: 1.好讀書,2.性嗜酒 3.常著文章自娛精神面貌:淡泊名利,獨立特行, 率真自然,安貧樂道。 八、作業 1.背誦全文。 2.請用自賞自嘲的語言介紹一下自己,可以是個完整的小傳,也可以只是一兩句,抓住某個特點表現自己的個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下5第22課-五柳先生傳.ppt 8下5第22課-五柳先生傳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