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三 第九課 理解質量互變【知能坐標】課標要求 素養目標理解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飛躍性,懂得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理解質量互變規律;把握適度原則 科學精神:運用發展的狀態的辯證關系原理及其方法論分析現實問題公共參與:抓住機遇,參與實踐,注意從小事做起;遵循適度原則,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不犯極端化的錯誤基礎課考點 理解質量互變【核心提煉】一、認識質量互變規律1.質量互變規律的含義(1)質的含義:質是一事物成為自身并區別于他事物的內部固有的規定性。(2)量的含義:量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以及事物構成因素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方式。量的規定性不同于質的規定性,在一定范圍內量的增減并不影響某物之為某物。(3)量變與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基本狀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2.遵循質量互變規律客觀事物的質量互變規律要求我們,以統一性的觀念正確把握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漸進性與連續性 飛躍性與間斷性相互 區別 事物只是在量上發生了變化,這一事物還是它自身,是事物發展中的漸進性過程 事物在質上發生了變化,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是漸進性過程的中斷,或連續性的間斷相互 包含 ①漸進性與連續性包含著飛躍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②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 二、把握適度原則適度的 含義 (1)度的含義: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量的限度。 (2)“適度”原則:事物的變化是發生在度的范圍之內還是超出度的范圍,這是區分量變與質變的根本標志。這就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遵循適度原則掌握適 度原則 (1)思維適度原則:從思維方式上說,適度原則就是要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的原則。 (2)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深度學習】“得當”與“得中”“得當” 適度 原則 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把握好“分寸” 反對極端化錯誤“得中” 適度 思維 積極認識,推動事物發展,把持有度 反對折中主義適度原則要求在“度”的范圍內尋求和把握事物發展的適當程度,要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狀態,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積極促成事物的質變【易錯明辨】1.量變是變化,質變是發展。提示: 錯誤。質變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前進的、上升的變化,即發展;一種是下降的、倒退的變化。只有那種上升的、向前的質變才是發展。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并不表明事物的發展停止了。提示: 正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間斷性不是事物停止了發展,而是打破舊的質的規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質的規定性。3.要使事物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就要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提示: 錯誤。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使其達到我們所期望的存在狀態。【考向演練】考向1 質量互變規律【樣題1】(2022·濰坊·模擬)長三角一體化是我國一項重要的長遠發展戰略,決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有歷史耐心,要謀劃長遠。這里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質變以數量的增減為必要前提 ②質變以統一物的解體為呈現狀態?、哿孔兎e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芰孔兎e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發生質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解析】 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情況,一是數量的增減、場所的變更會引起質變;另一種是總量不變,但排列結構和次序發生變化也會引起質變,“質量以數量增減為必要前提”的說法錯誤,①不選。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都是質變過程中呈現的狀態,②不選?!皼Q不是一日之功”體現了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③入選?!耙袣v史耐心,要謀劃長遠”體現了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注重量的積累,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發生質變,④入選。【方法技巧】排錯:量變引起質變有兩種情況,一是數量的增減、場所的變更會引起質變;另一種是總量不變,但排列結構和次序發生變化也會引起質變。統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靜止的破壞等都是質變過程中呈現的狀態。直選:“決不是一日之功”體現了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要有歷史耐心,要謀劃長遠”體現了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注重量的積累,當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發生質變。【類題1】不斷地嘗試失敗,于是你積累了經驗;不斷地嘗試成功,于是你積累了信心。人生就是一個過程,積累、迸發,再積累、再迸發,最終實現完美的自我。這段話說明了( )。①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谧⒅亓康姆e累,就一定能實現質變 ③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苁挛锏陌l展最終是通過質變實現的,質變更重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材料中指出在人生發展的過程中,正是有了失敗后所得出的經驗,有了一點一滴的積累,最后才會取得成功,這說明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沒有量變就不會有質變,①③正確。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才會質變,“一定能”說法錯誤,②不選。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和質變都重要,④不選。考向2 適度原則【樣題2】(2022·山東·模擬)“滿招損,謙受益。”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氣的二十四節氣中,小滿是個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獨小滿沒有大滿與之對應。因為在中國人看來,小滿剛剛好,過猶不及。這啟示我們做事情要( )。①把握底線思維,遵循適度原則,注意分寸 ②堅持戰略思維,積極創造條件,維持事物穩定狀態?、蹐猿终壑兴季S,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做到辯證否定 ④把握發展時機,注意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解析】 當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質時,需要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維持事物穩定狀態;當需要改變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時,就要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②錯誤。折中思維是消極的思維方式,③錯誤?!斑^滿招損,過滿則溢,小滿不多不少,一切剛剛好”說明量要適當,必須適度,把握好分寸,控制好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①④正確。【方法技巧】排錯:當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質時,需要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維持事物穩定狀態;當需要改變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時,就要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事物的質變。折中思維是消極的思維方式。直選:“過滿招損,過滿則溢,小滿不多不少,一切剛剛好”說明量要適當,必須適度,把握好分寸,控制好質變的節點,防止不利的質變發生。【類題2】底線最初是指足球、籃球、羽毛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界線,后引申為社會實踐不能超越的界線、不可撼動的準則。底線思維是一種風險思維、邊界思維、戰略思維。從嚴治黨有底線,社會治理有底線,做人做事有底線,底線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線,突破底線將后患無窮。底線思維( )。①是對質量互變規律和對立統一規律的重新認識?、谑且环N科學態度,要時刻防止量變達到臨界點引起質變?、壅f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發展必須守住底線 ④是一種科學思維方式,是對潛在風險的研判和全力防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解析】 題干沒有體現對立統一規律,而且“重新認識”說法不妥,①錯誤?!胺乐沽孔冞_到臨界點引起質變”說法錯誤,該說法忽視了正向質變的積極作用,②錯誤。底線是一種不可撼動的準則,突破底線將后患無窮,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度的,追求發展必須守住底線,③正確。我們要保持底線思維,是因為底線思維是一種科學思維方式,是對潛在風險的研判和全力防范,④正確。【新情境 新視角】 美國心理學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證實,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呈線性關系,而是呈“倒U”型曲線(如圖)關系。動機處于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動機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效率難以提高;動機強度超過頂峰時,工作效率會隨強度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強的動機會使機體處于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這給我們的啟示有( )。①堅持折中主義的態度,做到動機和效率之間不偏不倚②堅持適度思維,實現適宜動機強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的統一③堅持定量分析,找到適合不同性質的任務的同一動機強度④堅持動態性思維,找到適合不同性質的任務的動機強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解析】 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不能折中,而是要適度,實現適宜動機強度和最佳工作效率的統一,①錯誤,②符合題意。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找到適合不同性質的任務的同一動機強度”說法錯誤,而且應堅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③排除。動機強度適宜、過低、超過頂峰,工作效率會隨之不同,這啟示我們要堅持動態性思維,找到適合不同性質的任務的動機強度,④符合題意。培優課 課題——管住貨幣“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時事材料在2022年6月23日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指出,十年來,我國穩健實施“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綜合研判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揮好貨幣政策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的雙重功能,前瞻性地加強跨周期調節,有效地應對內外部的沖擊。①在這個過程當中,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有力地促進穩增長、穩物價、穩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②“我們堅持管住貨幣‘總閘門’,不搞‘大水漫灌’,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标愑曷侗硎?2012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年均增速10.8%,與名義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地推動了國民經濟穩健發展。信息提取:①質量互變規律。②適度原則。思考作答主題一:質量互變規律1.模擬高考角度一:分析說明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關系。主題二:適度原則2.模擬高考角度二:如何堅持適度原則 【答案】 1.①漸進性與連續性包含著飛躍性與間斷性:漸進性與連續性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對自己的破壞,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飛躍性與間斷性。②飛躍性與間斷性包含著漸進性與連續性:正是因為有漸進性與連續性的積累,才產生了飛躍性與間斷性。2.①為了保持我們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質,應當把事物的變化控制在度的范圍內,防止過猶不及。②要改變我們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質,就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事物量的變化,并使其向度的邊緣不斷發展,使該物轉化為他物。③遵循適度原則,并不只是被動地適應事物的存在狀態,而是包含著積極地認識和推動事物發展到最佳的狀態。磨尖課 客觀題解題技巧——怎么做(措施、啟示)類【樣題透析】(2022·江蘇三模)知名學者威爾遜和凱林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戶玻璃,這扇窗戶得不到及時維修的話,那么就會有更多的窗戶玻璃被打壞。其原因就在于這個破掉的窗戶容易給別人帶來一種示范性的縱容。避免出現“破窗效應”要( )。①嚴于律己,增強約束,提高自身素質 ②提綱挈領,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郛敊C立斷,防止事物發展的不良態勢?、芊牢⒍艥u,統籌量變,堅持適度原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避免出現“破窗效應”要嚴于律己,增強約束,提高自身素質,當機立斷,防止事物發展的不良態勢,①③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強調的也不是統籌量變,堅持適度原則,②④排除。『題型特點』措施、啟示類客觀題設問一般以“措施”“建議”“要求”“做”“如何”等字詞為題眼,要求考生對有關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該類題型能直接考查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高考命題中最常用的一種設問方式。解答措施、啟示類客觀題,應從情境出發,從題干中尋找答案,針對問題,“對癥下藥”,特別要注意題目的范圍限制、主體限制等。『解題示范』方法 解題應用1.聯系教材,找出考查知識點。 2.聯系材料,分析利用直選法。 3.聯系選項,分析利用排除法 1.本題考查質量互變的知識。 2.避免出現“破窗效應”要嚴于律己,增強約束,提高自身素質,當機立斷,防止事物發展的不良態勢。 3.材料未涉及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材料講述的是避免出現“破窗效應”要當機立斷,防止事物發展的不良態勢,而不是統籌量變,堅持適度原則【類題專練】1.運動是一門科學。中國有句古話說,凡事講究適量,張弛有度。不管事物的性質好壞,都要講究“中庸之道”。對于一般人來說,運動過少或過多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每個人的運動應根據身體營養的變化狀況來決定。有人聽專家說,每天至少走一萬步才對身體有益,結果三個月后因過度運動導致膝蓋積水而住院。這啟示我們,做事情要( )。①重視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 ②抓住時機,促成事物的飛躍和發展?、蹐猿诌m度的原則,避免過猶不及 ④把握個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解析】 材料啟示我們,做事情要堅持適度的原則,避免過猶不及,把握個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④符合題意,①②不符合題意。2.“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啟示我們做事情要( )。A.要重視量的積累,為發展創造條件B.積極促成質變,達到人們期望的狀態C.堅持折中思維,適應事物的現存狀態D.注意把握分寸,堅持適度原則 【答案】 B【解析】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意思是應該趁現在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可學那割據長江南岸、建立割據勢力的霸王項羽。這啟示我們條件成熟時要積極促成質變,達到人們期望的狀態,B符合題意,A、C、D與題意不符。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