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 知識清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 知識清單

資源簡介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
【知識清單】
【知識結構】
【知識要點】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9.21,北平)
①決定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確定首都、國旗、紀年、代國歌等。北平改為北京。②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③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重要文件。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
2.成立: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決議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
3.意義: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②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發展方向,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前提條件。③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
二、人民政權的鞏固
1.背景:①人民解放軍仍在進行解放戰爭的后期作戰,肅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裝。②必須完成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克服財政經濟上的巨大困難。③美國發動侵朝戰爭給國家帶來安全危害。
2.土地改革(1950.6-1952,農村)
(1)背景:新中國成立時,全國尚有約2/3的農民被束縛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過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全國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土地改革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
(3)影響: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土地,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解放農村生產力,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
3.穩定物價、統一財經(1949-1952,城市)
(1)原因:①國家財政困難。②投機商人的不法行為導致物價上漲,市場混亂(搶購物資,囤積居奇;拒用人民幣,倒賣銀元)
(2)措施:① 銀元之戰、米棉之戰。②采取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措施實現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
(3)結果:到1950年春,全國物價趨于穩定。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嚴重破壞國民經濟全面恢復。
4.抗美援朝(1950.10~1953.7)
(1)過程:1950.6,25,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1950.10,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經過五次戰役,中朝軍隊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1953.7.27,美國在《朝鮮停戰協議》上簽字,中國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3)影響:①沉重打擊美國侵略勢力,打出國威和軍威,提高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極大地鼓舞著全國人民為保衛和建設祖國而團結奮斗。
三、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總方針)
1.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外交內容
①另起爐灶:不承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經過談判同外國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有步驟地徹底地摧毀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控制權,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鞏固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為與世界各地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基礎
③一邊倒:中國堅定站在社會主義和世界和平民主陣營一邊。使新中國在國際交往中不致處于孤立地位
2.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4):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顯示新中國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積極作用。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3.12)——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
①過程:1953.12,中印談判時,周恩來首次提出。1954.6,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同兩國確認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
②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③意義:在國際上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4.參加亞非會議(萬隆會議)(1955.4):戰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中國提出并堅持“求同存異”的方針。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條件;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進展。
5.其他外交成就:1954.9-1956,第一次建交高潮。中國與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爾、埃及、敘利亞、也門等國建交,同英國、荷蘭建立代辦及外交關系
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1.經濟制度:(1)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
①提出:1953,中國共產黨根據國內經濟、政治條件及國際形勢的變化而提出。
②內容: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農業生產合作社)、手工業(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和平贖買)的社會主義改造。
(2)工業化——一五計劃(1953-1957):經過有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開始改變工業落后面貌。
(3)社會主義改造——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質:生產關系的變革:私有→公有)
2.政治制度: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9,北京)
①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②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3.思想領域——毛澤東思想
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在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毛澤東發揮獨特的作用。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指導思想。
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
①內容:A.主要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實質: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B.主要任務: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工作重心是進行經濟建設)。
②意義: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重要思想(1957春)
①內容:全面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特點;明確提出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兩類社會矛盾問題;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各項具體方針;強調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已經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②意義: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理論基礎。全黨整風運動和全國反右派斗爭開展,反右派斗爭被嚴重擴大化。
2.探索失誤
(1)表現:1958,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在全國掀起“大躍進”(左傾錯誤,生產力超前)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左傾錯誤,生產關系超前。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2)影響:①反映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
②片面追求經濟建設高速度,忽視客觀經濟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以及當時的自然災害等因素,1959-1961,我國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政策調整:
(1)措施:1960冬開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調整對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1962初召開的七千人大會比較深入地總結經驗,取得重要成果。1964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建設“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
(2)結果:1962-1965,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
六、偉大的建設成就
1.原因:全黨、全國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戰勝各種困難。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帶動作用。
2.表現:(1)工業:逐步建成一批門類比較齊全基礎工業項目、三線建設。為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國防 :1964.6.29,成功發射第一枚中遠程導彈;1964.10.16,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6.17,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增強國防力量,跨入核國家行列;1970.4.24,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制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3)農業:興修水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 較大幅度地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4)教育醫療: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有很大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5)外交 :20世紀70年代,第二次建交高潮。建交數量由1965的49增加到1976的111個;1971.10.25,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2、9,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開新局面,迎來新中國成立以來與世界各國建交新高潮,極大改善中國的安全環境,拓展外交活動的舞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盱眙县| 淮北市| 府谷县| 白城市| 保康县| 巴彦淖尔市| 洛浦县| 工布江达县| 遵化市| 临湘市| 遂昌县| 耒阳市| 百色市| 湘阴县| 贵州省| 四会市| 泰和县| 甘德县| 莱阳市| 额济纳旗| 灵武市| 潜山县| 永善县| 沁水县| 理塘县| 新晃| 翁牛特旗| 光山县| 老河口市| 双城市| 保德县| 二连浩特市| 铜陵市| 陈巴尔虎旗| 拜泉县| 盐源县| 翁牛特旗| 扶绥县| 铜山县| 新化县| 绵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