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預習篇【寒假計劃】2024年七年級歷史寒假作業21.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學生版 教師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預習篇【寒假計劃】2024年七年級歷史寒假作業21.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學生版 教師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歷史七年級下冊 預習篇
21.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紅樓夢》
1.作者:曹雪芹和高鶚。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高鶚續寫后40回。
2.成書年代:清朝乾隆時期。
3.內容: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反映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
4.價值: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歌頌了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敢于抗爭的精神,批判了以專制家長為代表的頑固勢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5.特點:思想性強,藝術性高。
6.地位:《紅樓夢》是清代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小說,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
7.影響:后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紅樓夢》進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問——“紅學”。
二、昆劇與京劇藝術
1.昆劇
(1)興起: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
(2)發展:明朝萬歷末期,經過改良,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
(3)頂峰: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頂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舊的境地,由于脫離廣大民眾和現實生活,昆曲逐漸走向衰落.
2.京劇
(1)背景: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為乾隆帝祝壽獻藝。
(2)形成: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稱為“京戲”或“京劇”,成為最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
(3)發展:京劇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經過表演藝術家的不斷創新,日臻完善,成為最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
1.下表是期末復習時教師制作的幻燈片的內容,據此判斷其學習的主題應該是( )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
●湯顯祖《牡丹亭》是昆曲最具代表性的劇目
A.兩宋時期民族政權的并立 B.升華創新的秦漢文化
C.集歷代之大成的明清文藝 D.繁榮的宋代城市文化
【答案】C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牡丹亭》是明朝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虛構傳奇,故據此判斷其學習的主題應該是集歷代之大成的明清文藝,C項正確;幻燈片內容共同反映的主題是明清文化,不是兩宋時期文化,排除A項;幻燈片內容共同反映的主題是明清文化,不是秦漢文化,排除B項;幻燈片內容共同反映的主題是明清文化,不是宋代城市文化,排除D項。故選C項。
2.如圖所示戲劇形式,是吸取了眾多地方戲曲的精華而形成的,最初被稱為“皮黃戲”。該戲種是( )
A.昆曲 B.京劇 C.元曲 D.雜劇
【答案】B
【詳解】根據題干“皮黃戲”和所學知識可知,京劇集中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精華,是中國文化的“國粹”之一,被譽為“國劇”。在清乾隆年間,以徽劇、漢調為基礎,融合吸收其他劇種的曲調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劇,最初被稱為“皮黃戲”,B項正確;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排除A項;元曲是盛行于元朝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排除C項;雜劇是宋代以滑稽搞笑為特點的一種表演形式,元代發展成戲曲形式,排除D項。故選B項。
3.2022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以我國經典名著為主題的第五組郵票面世,郵票圖案名稱如下。此組郵票主題來源是( )
黛玉焚稿 金玉聯姻 探春遠嫁 寶玉卻塵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
【答案】D
【詳解】根據題干“黛玉焚稿、金玉聯姻、探春遠嫁、寶玉卻塵”和所學知識可知,黛玉、金玉、探春、寶玉都是《紅樓夢》的人物。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為主線,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歷史命運,被視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D項正確;明代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政治、軍事斗爭,排除A項;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以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排除B項;明代吳承恩所著的《西游記》反映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斬妖除魔的神話故事,排除C項。故選D項。
4.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因其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底層人物形態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受到人民的喜愛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說受到人們歡迎的原因是( )
A.百姓學識逐漸提高 B.封建社會走向衰落
C.內容反映現實生活 D.題材高雅不落俗套
【答案】C
【詳解】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擴大。反映現實生活的小說和戲劇備受人們的歡迎,C項正確;百姓學識逐漸提高不是材料中現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封建社會走向衰落是此時期文學產生的政治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小說和戲劇反映的題材不一定是高雅的,排除D項。故選C項。
5.下面是歷史老師在小專題復習時制作的卡片內容。該小專題的名稱最有可能是( )
·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宋應星編成《天工開物》,該書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曹雪芹著作《紅樓夢》,這是我國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作品。
A.璀璨的科技成就 B.先進的科技文化
C.昌盛的文學藝術 D.衰落的封建制度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傷寒雜病論》和《天工開物》屬于科技著作,《紅樓夢》屬于文學作品,都是先進的科技文化,B項正確;璀璨的科技成就和昌盛的文學藝術都只是涉及其中的一個方面,排除AC項;明清時期中國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與東漢時的《傷寒雜病論》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6.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解讀下面中國古代史的歷史時間軸,關于其朝代及其階段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 )

A.①是秦漢時期,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
B.②是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C.③是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④是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答案】D
【詳解】根據圖示④處的時間1368-1840年,結合所學可知,指的是明清時期,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和封建社會的由盛而衰,D項正確;秦漢時期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排除A項;②是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排除B項;③是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排除C項。故選D項。
7.豫劇是河南的代表性劇種,流布河南全省及河北、安徽、江蘇、黑龍江、甘肅、新疆、臺灣等多個省區。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共有國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這說明( )
A.豫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人們喜愛 B.河南文化歷史悠久,影響廣泛
C.豫劇是在吸收多個曲種的基礎上形成的 D.豫劇在傳承過程中,推陳出新
【答案】A
【詳解】根據“流布河南全省及河北、安徽、江蘇、黑龍江、甘肅、新疆、臺灣等多個省區。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共有國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可以看出,豫劇的社會基礎廣泛,受到民眾的喜愛,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整個河南文化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豫劇的形成過程,排除C項;“推陳出新”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
8.北宋風俗畫、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戲曲出現的相同社會條件是(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對市民階層精神需求的滿足
C.東京、臨安、大都、北京的繁榮 D.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底蘊
【答案】B
【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風俗畫、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都是為了適應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的需要,B項正確;北宋風俗畫、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的出現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表現,排除A項;東京、臨安、大都、北京的繁榮無法體現這幾個朝代文學藝術的發展趨勢是傾向于市民生活,排除C項;題干中的文學體裁并非強調文化底蘊高,而是貼近民眾生活,排除D項。故選B項。
9.明中期,昆劇在蘇州一帶大盛,并向南傳播到嘉興、杭州等地,向北傳播到無錫、鎮江等地;萬歷年間,昆劇沿運河越過長江繼續北上到達北京。昆劇的傳播反映了( )
A.經濟發展促進文化重心轉移 B.文化傳播受交通條件影響
C.商幫活動推動市民文化傳播 D.政治重心的文化吸引力不斷增強
【答案】B
【詳解】根據材料“明中期,昆劇在蘇州一帶大盛,并向南傳播到嘉興、杭州等地,向北傳播到無錫、鎮江等地;萬歷年間,昆劇沿運河越過長江繼續北上到達北京”,可以得出明中期以后,昆劇沿著長江和京杭大運河傳播,由此可見,水陸交通的發達促進了昆劇的傳播,文化傳播受交通條件影響,B項正確;昆劇的傳播并不意味著文化重心轉移,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昆劇是由商幫傳播的,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政治重心的文化吸引力不斷增強,排除D項。故選B項。
10.如果讓你制作一張以“弘揚明清時期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手抄報。下列素材可以入選的有( )
①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 ②深受群眾喜愛的中國國粹——京劇
③昆曲傳世之作《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答案】D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明清時期優秀傳統文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醫學家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豐富了我國的醫藥學寶庫,①符合題意;清朝道光年間,深受群眾喜愛的中國國粹——京劇形成,②符合題意;明朝萬歷年間,昆區形成為一個全國性劇種,《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是昆曲傳世之作,③符合題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成書于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典文學瑰寶,并稱為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A、B、C項選取不完整,排除ABC項。故選D項。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豫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傳承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為河南很有影響的戲曲劇種。豫劇在生成和發展時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聲腔劇種的藝術因素,同時廣泛吸收河南民間流行的音樂、曲藝說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樸直淳厚、豐富細膩、富于鄉土氣息的劇種特色。豫劇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馬紫晨《中原戲曲文化叢書:豫劇》
材料二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歷史小說和演義。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岳家將戲,還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戲。新中國成立之后,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等。
——丁牧著《中國戲劇的歷史》
(1)結合材料一概括河南省豫劇產生的原因。
(2)結合材料二總結豫劇劇目取材方式。
(3)綜上所述,請你為河南豫劇的發展建言獻策。
【答案】(1)吸收了其他劇種的藝術形式,吸收了河南當地的民間藝術。
(2)取材于歷史小說和演義;新中國成立之后,出現了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
(3)開展豫劇進校園活動,辦豫劇板報(言之有理即可)。
【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一“豫劇在生成和發展時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聲腔劇種的藝術因素,同時廣泛吸收河南民間流行的音樂、曲藝說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樸直淳厚、豐富細膩、富于鄉土氣息的劇種特色。”可歸納出吸收了其他劇種的藝術形式,吸收了河南當地的民間藝術。
(2)方式:根據材料二“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歷史小說和演義。”可歸納出取材于歷史小說和演義;根據“新中國成立之后,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等。”可歸納出新中國成立之后,出現了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
(3)建言獻策:開放題,可圍繞開展豫劇進校園活動,辦豫劇板報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根據下面的圖文信息,回答相關問題。
(1)【發明創造】發明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下面卡片一中的“第五大發明”指的是什么?并據卡片材料概括其作用。從卡片二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卡片一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卡片二慶歷中,有布衣畢升(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摘編自《夢溪筆談》
(2)【國家名片】國家名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分別簡述下列古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價值。
圖一明代青花扁壺 圖二明長城
(3)【人物鑒賞】做文明的引領者。從下面歷史人物中任選一位,簡述其引領文明發展的成就。
圖三關漢卿 圖四曹雪芹
【答案】(1)“第五大發明”:科舉制度。
作用:使平民有參政的機會,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
信息: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印刷效率提高;印刷成本降低。
(2)圖一:明代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樣,色彩艷麗,花紋優美,暢銷海內外。青花扁壺是明代經濟發展、制瓷技藝高超的物證。
圖二:明長城是明朝修筑的軍事防御體系。它保障了中原地區的安定,同時也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奮智慧、堅韌剛毅,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3)【示例】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力最深遠的代表作。《紅樓夢》重點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批判了以專制家長為代表的頑固勢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它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丑陋,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詳解】(1)“第五大發明”:根據材料信息“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作用:根據材料信息“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可得出:使平民有參政的機會,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信息:根據材料信息“有布衣畢升(昇),又為活版”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根據“其法用膠泥刻字……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可得出:印刷效率提高;印刷成本降低。
(2)圖一:觀察圖片“圖一 明代青花扁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代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樣,色彩艷麗,花紋優美,暢銷海內外;青花扁壺是明代經濟發展、制瓷技藝高超的物證。圖二:觀察圖片“圖二 明長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長城是明朝修筑的軍事防御體系。它保障了中原地區的安定,同時也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勤奮智慧、堅韌剛毅,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
(3)本問屬于開放性設問,主要從兩幅圖片中任意選出一幅進行說明,史實準確無誤即可。如選擇“圖四 曹雪芹”,結合他的代表作《紅樓夢》展開論述即可。示例:
【示例】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力最深遠的代表作。《紅樓夢》重點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批判了以專制家長為代表的頑固勢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它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末期的社會現實和尖銳矛盾,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奢靡與丑陋,從而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1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結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廣府戲”。2009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發源于佛山,主要流行于兩廣、臺灣和港澳,在海外廣東華僑聚居地區也有演出。粵劇傳統例戲忠實地反映了早期粵劇廣場演出的形態,至今仍在農村表演。粵劇經典劇目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隨著新媒體的誕生,有些著名粵劇如《帝女花》《紅樓夢》等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音樂劇等。
——摘編自胡雪峰《粵劇》
材料二 何尊(見題31—1圖)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青銅尊,尊體以雷紋為主,浮雕為饕餮紋,造型精美雄奇。其內底的銘文(見題31—2圖)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東周、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中“宅茲中國”一詞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

題31—1圖 何尊題31—2圖 何尊內底銘文
——摘編自唐浩明等主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佛山版)》
材料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類型
類型 涵蓋內容
思想型 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優秀人文精神
知識型 國學經典、節日節氣和人文民俗
技藝型 絕學絕技、手藝工藝和傳統藝術
實物型 歷史遺址、可移動文物和傳統用品
——摘自高文苗《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材料四 對于諸子百家思想是否優秀的評價,仍要以新時代為評判標準,要以是否與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是否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目標的實現相適合。其中,儒家、道家與法家等思想,同樣要能夠基于新時代的要求,取其精華,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的全面發展,服務于國家、民族、社會與人民的共同進步。
——摘自高文苗《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1)根據材料一,歸納粵劇的主要特點。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何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分類,并說說它入選中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的理由。
(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諸子百家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并選擇其中一個學派的重要思想,說明其能成為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思想的理由。
【答案】(1)特點:粵劇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善于吸收其他劇種的優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2)分類:何尊是可移動文物,屬于實物型史料;
理由:何尊可以用于了解西周青銅冶煉技術和藝術特點,何尊銘文中“宅茲中國”一句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
(3)背景: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諸侯林立紛爭不斷;經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文化上原來由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私學勃興,文化出現繁榮發展的局面;
道家學派的“道法自然”思想:道家主張道法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與道家學派提倡的“道法自然”思想相一致。
【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它發源于佛山,主要流行于兩廣、臺灣和港澳,在海外廣東華僑聚居地區也有演出;粵劇傳統例戲忠實地反映了早期粵劇廣場演出的形態,至今仍在農村表演,粵劇經典劇目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隨著新媒體的誕生,有些著名粵劇如《帝女花》《紅樓夢》等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音樂劇等”所學知識可知,粵劇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善于吸收其他劇種的優點;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2)分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何尊是可移動文物,屬于實物型史料,何尊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青銅尊,且有銘文,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實物史料。
理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何尊的尊體以雷紋為主,浮雕為饕餮紋,造型精美雄奇,可以用于了解西周青銅冶煉技術和藝術特點,何尊銘文中“宅茲中國”一句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具有重要價值。
(3)背景: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蕩不安,諸侯林立紛爭不斷;經濟上鐵器牛耕推廣,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發展;文化上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由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于民間,致使私學勃興。
道家學派的“道法自然”思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道家主張道法自然,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倡導保護環境,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而這正與道家學派提倡的“道法自然”思想相一致。
法家學派的“以法治國”思想: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家強調以法治國,認為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手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法治的理念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不斷完善,由此可見,法家學派的“以法治國”思想對中國建設法治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14.“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是民族賴以生存的支柱和靈魂。探究古代文化發展,回答以下問題。
【政策引領】
材料一:
(唐)太宗謂侍臣曰:“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 宋朝兒童念的神童詩,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時民間還流行著這樣的俗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顧全芳
(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唐太宗通過哪一制度實現“為政之要,唯在得人”這一目的?該制度正式創立的標志是什么?依據材料中宋朝的兒童詩和民間俗話,說出北宋時期為了鞏固統治,實行了怎樣治國策略?
【科技之光】
材料二:
圖1 畢昇 圖2 羅盤針(指南針) 圖3 宋應星
(2)圖1歷史人物的哪一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圖2指南針最早用于航海事業開始于哪個朝代?這項發明產生了怎樣的世界性影響?圖3人物的哪部科技巨著被稱作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文學之美】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 筆底波瀾。 ——郭沫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把苦難研成墨,他把貶謫當成筆,揮豪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曠達的詞章。——古代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圖4 關漢卿 圖5
(3)據所學知識說出郭沫若稱贊的“詩中圣哲”是哪位詩人?材料中這位“古代感動中國人物”是哪位詞壇巨匠?圖4是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關漢卿,請寫出他的一部代表作品。圖5描述的故事出自哪部文學名著?
【藝術之花】
圖6 明代湯顯祖 圖7 昆曲《桃花扇》劇照 …的角色行當有明確的劃分,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行……是中國的“國粹”之一,被譽為“國劇”。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4)昆曲被稱為“近代百戲之祖”,明朝時趨向成熟,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據所學知識回答圖6昆曲作家的代表作是什么?圖7是哪位昆曲作家的傳世之作?材料中的“國劇”形成于什么時期?
【文明傳承】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存續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所蘊含的智慧、理念、氣度、神韻,涵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信與自豪……中華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報告
(5)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華文化以“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你認為應該怎樣增強文化自信?
【答案】(1)科舉制;隋煬帝設立進士科;重文輕武。
(2)活字印刷術;北宋;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新航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天工開物》。
(3)杜甫;蘇軾;《竇娥冤》;《紅樓夢》。
(4)《牡丹亭》;孔尚任;道光年間。(或清朝前期)
(5)學習中華文化;弘揚、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創新中華文化;自覺抵制西方落后思想的侵蝕等。(答出任意一點即可)
【詳解】(1)由材料“為政之要,唯在得人”可知這一制度是選官用人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唐朝實行的是科舉制;結合所學知識,科舉制度創立的標志是隋煬帝設立進士科;由材料“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可知北宋重文輕武。
(2)結合所學知識,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結合所學知識,指南針最早用于航海事業開始于北宋;指南針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新航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結合所學知識,宋應星的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3)由材料“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可知這位詩人是杜甫;“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句子出自宋代詩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代表作是《竇娥冤》;結合所學知識,黛玉葬花出自《紅樓夢》。
(4) 明代湯顯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結合所學知識, 昆曲《桃花扇》是孔尚任的傳世之作;由材料“…的角色行當有明確的劃分,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行……”可知這一“國劇”指的是京劇形成于道光年間。
(5)結合所學知識,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學習中華文化;弘揚、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創新中華文化;自覺抵制西方落后思想的侵蝕等。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學科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歷史七年級下冊 預習篇
21.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一、《紅樓夢》
1.作者:曹雪芹和高鶚。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高鶚續寫后40回。
2.成書年代:清朝乾隆時期。
3.內容:以貴族青年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故事為主線,反映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
4.價值:揭示了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歌頌了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個性解放、敢于抗爭的精神,批判了以專制家長為代表的頑固勢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5.特點:思想性強,藝術性高。
6.地位:《紅樓夢》是清代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小說,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
7.影響:后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紅樓夢》進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個專門的學問——“紅學”。
二、昆劇與京劇藝術
1.昆劇
(1)興起:原是流行于蘇州昆山一帶的昆山腔。
(2)發展:明朝萬歷末期,經過改良,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有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
(3)頂峰: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藝術發展到頂峰,代表作有洪昇的《長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舊的境地,由于脫離廣大民眾和現實生活,昆曲逐漸走向衰落.
2.京劇
(1)背景:乾隆時,北京成為戲班薈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為乾隆帝祝壽獻藝。
(2)形成:徽調吸收其他地方戲的優點,加以創造和改進,在道光年間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皮黃戲博采其他劇種的優點,又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稱為“京戲”或“京劇”,成為最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
(3)發展:京劇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經過表演藝術家的不斷創新,日臻完善,成為最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
1.下表是期末復習時教師制作的幻燈片的內容,據此判斷其學習的主題應該是( )
●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
●湯顯祖《牡丹亭》是昆曲最具代表性的劇目
A.兩宋時期民族政權的并立 B.升華創新的秦漢文化
C.集歷代之大成的明清文藝 D.繁榮的宋代城市文化
2.如圖所示戲劇形式,是吸取了眾多地方戲曲的精華而形成的,最初被稱為“皮黃戲”。該戲種是( )
A.昆曲 B.京劇 C.元曲 D.雜劇
3.2022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以我國經典名著為主題的第五組郵票面世,郵票圖案名稱如下。此組郵票主題來源是( )
黛玉焚稿 金玉聯姻 探春遠嫁 寶玉卻塵
A.《三國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
4.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因其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底層人物形態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受到人民的喜愛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說受到人們歡迎的原因是( )
A.百姓學識逐漸提高 B.封建社會走向衰落
C.內容反映現實生活 D.題材高雅不落俗套
5.下面是歷史老師在小專題復習時制作的卡片內容。該小專題的名稱最有可能是( )
·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 ·宋應星編成《天工開物》,該書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曹雪芹著作《紅樓夢》,這是我國清代小說中藝術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作品。
A.璀璨的科技成就 B.先進的科技文化
C.昌盛的文學藝術 D.衰落的封建制度
6.時空觀念是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解讀下面中國古代史的歷史時間軸,關于其朝代及其階段特征的表述,正確的是( )

A.①是秦漢時期,封建社會繁榮與對外開放
B.②是宋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
C.③是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④是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7.豫劇是河南的代表性劇種,流布河南全省及河北、安徽、江蘇、黑龍江、甘肅、新疆、臺灣等多個省區。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共有國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這說明( )
A.豫劇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人們喜愛 B.河南文化歷史悠久,影響廣泛
C.豫劇是在吸收多個曲種的基礎上形成的 D.豫劇在傳承過程中,推陳出新
8.北宋風俗畫、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戲曲出現的相同社會條件是(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城市工商業的發展,對市民階層精神需求的滿足
C.東京、臨安、大都、北京的繁榮 D.春秋戰國以來的文化底蘊
9.明中期,昆劇在蘇州一帶大盛,并向南傳播到嘉興、杭州等地,向北傳播到無錫、鎮江等地;萬歷年間,昆劇沿運河越過長江繼續北上到達北京。昆劇的傳播反映了( )
A.經濟發展促進文化重心轉移 B.文化傳播受交通條件影響
C.商幫活動推動市民文化傳播 D.政治重心的文化吸引力不斷增強
10.如果讓你制作一張以“弘揚明清時期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手抄報。下列素材可以入選的有( )
①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 ②深受群眾喜愛的中國國粹——京劇
③昆曲傳世之作《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豫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傳承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為河南很有影響的戲曲劇種。豫劇在生成和發展時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聲腔劇種的藝術因素,同時廣泛吸收河南民間流行的音樂、曲藝說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樸直淳厚、豐富細膩、富于鄉土氣息的劇種特色。豫劇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馬紫晨《中原戲曲文化叢書:豫劇》
材料二 豫劇的傳統劇目有1000多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歷史小說和演義。如封神戲、三國戲、瓦崗戲、包公戲、楊家將戲和岳家將戲,還有很大一部分描寫婚姻、愛情、倫理道德的戲。新中國成立之后,出現了不少描寫現實生活的現代戲和新編歷史劇,使豫劇事業又有了新發展。如《朝陽溝》《小二黑結婚》《人歡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等等。
——丁牧著《中國戲劇的歷史》
(1)結合材料一概括河南省豫劇產生的原因。
(2)結合材料二總結豫劇劇目取材方式。
(3)綜上所述,請你為河南豫劇的發展建言獻策。
1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根據下面的圖文信息,回答相關問題。
(1)【發明創造】發明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下面卡片一中的“第五大發明”指的是什么?并據卡片材料概括其作用。從卡片二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卡片一在當時(隋唐時期)的條件下,這種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為公卿,可以參政的機會……對西方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形成產生了較大影響,有人稱它為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卡片二慶歷中,有布衣畢升(昇),又為活版。其法用膠泥刻字……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摘編自《夢溪筆談》
【國家名片】國家名片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分別簡述下列古文物所承載的歷史價值。
圖一明代青花扁壺 圖二明長城
【人物鑒賞】做文明的引領者。從下面歷史人物中任選一位,簡述其引領文明發展的成就。
圖三關漢卿 圖四曹雪芹
1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結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廣府戲”。2009年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發源于佛山,主要流行于兩廣、臺灣和港澳,在海外廣東華僑聚居地區也有演出。粵劇傳統例戲忠實地反映了早期粵劇廣場演出的形態,至今仍在農村表演。粵劇經典劇目繼承了民間傳說、京劇、昆劇等著名劇目。隨著新媒體的誕生,有些著名粵劇如《帝女花》《紅樓夢》等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話劇、音樂劇等。
——摘編自胡雪峰《粵劇》
材料二 何尊(見題31—1圖)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青銅尊,尊體以雷紋為主,浮雕為饕餮紋,造型精美雄奇。其內底的銘文(見題31—2圖)記述了周成王營建東周、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中“宅茲中國”一詞是目前發現的“中國”一詞最早的記載。

題31—1圖 何尊題31—2圖 何尊內底銘文
——摘編自唐浩明等主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佛山版)》
材料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類型
類型 涵蓋內容
思想型 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優秀人文精神
知識型 國學經典、節日節氣和人文民俗
技藝型 絕學絕技、手藝工藝和傳統藝術
實物型 歷史遺址、可移動文物和傳統用品
——摘自高文苗《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材料四 對于諸子百家思想是否優秀的評價,仍要以新時代為評判標準,要以是否與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是否與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目標的實現相適合。其中,儒家、道家與法家等思想,同樣要能夠基于新時代的要求,取其精華,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務于新時代的全面發展,服務于國家、民族、社會與人民的共同進步。
——摘自高文苗《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1)根據材料一,歸納粵劇的主要特點。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何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分類,并說說它入選中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的理由。
(3)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諸子百家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并選擇其中一個學派的重要思想,說明其能成為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思想的理由。
14.“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積淀著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準則,是民族賴以生存的支柱和靈魂。探究古代文化發展,回答以下問題。
【政策引領】
材料一:
(唐)太宗謂侍臣曰:“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 宋朝兒童念的神童詩,一開頭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時民間還流行著這樣的俗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顧全芳
(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唐太宗通過哪一制度實現“為政之要,唯在得人”這一目的?該制度正式創立的標志是什么?依據材料中宋朝的兒童詩和民間俗話,說出北宋時期為了鞏固統治,實行了怎樣治國策略?
【科技之光】
材料二:
圖1 畢昇 圖2 羅盤針(指南針) 圖3 宋應星
(2)圖1歷史人物的哪一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圖2指南針最早用于航海事業開始于哪個朝代?這項發明產生了怎樣的世界性影響?圖3人物的哪部科技巨著被稱作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文學之美】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 筆底波瀾。 ——郭沫若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他把苦難研成墨,他把貶謫當成筆,揮豪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曠達的詞章。——古代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圖4 關漢卿 圖5
(3)據所學知識說出郭沫若稱贊的“詩中圣哲”是哪位詩人?材料中這位“古代感動中國人物”是哪位詞壇巨匠?圖4是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關漢卿,請寫出他的一部代表作品。圖5描述的故事出自哪部文學名著?
【藝術之花】
圖6 明代湯顯祖 圖7 昆曲《桃花扇》劇照 …的角色行當有明確的劃分,早期分為生、旦、凈、末、丑以后歸為生、旦、凈、丑四行……是中國的“國粹”之一,被譽為“國劇”。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4)昆曲被稱為“近代百戲之祖”,明朝時趨向成熟,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據所學知識回答圖6昆曲作家的代表作是什么?圖7是哪位昆曲作家的傳世之作?材料中的“國劇”形成于什么時期?
【文明傳承】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存續的靈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所蘊含的智慧、理念、氣度、神韻,涵養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內心深處的自信與自豪……中華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摘自十九大報告
(5)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華文化以“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你認為應該怎樣增強文化自信?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长兴县| 清原| 荣昌县| 文化| 新安县| 舞钢市| 内江市| 项城市| 星座| 治县。| 博乐市| 得荣县| 东源县| 洛隆县| 焉耆| 广安市| 中阳县| 郑州市| 江津市| 二连浩特市| 贵州省| 武穴市| 修水县| 偃师市| 临海市| 宝坻区| 闻喜县| 大宁县| 夏邑县| 芜湖县| 鄯善县| 铜陵市| 江口县| 伊春市| 德兴市| 象山县| 和平区| 定结县| 博白县|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