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導學案【學習目標】1.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過程,認識它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作用。認識中國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性。2.通過時間軸和表格的方式學會知識的歸納,對相關歷史知識線索和要點進行梳理,培養綜合分析和歸納能力,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框架,進而認識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征和基本趨勢。3.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確立與發展過程的學習,培養實事求是的品質和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學習重難點】重點:鄧小平及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難點: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性。【知識結構】【新課探知】課標內容:了解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意義;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1)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領導中國共產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把_________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步一步推向前進。(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統闡述_________________的理論,明確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_________為中心,堅持_____________,堅持__________。(4)南方談話:時間 _____年主要內容 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社會主義的本質,是___________,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_________;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_________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要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_____才是硬道理。意義 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__________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2.鄧小平理論的確立(1)_____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2)199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_____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提示】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二、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1.時間:2002年。2.奮斗目標:全面建設_________,把我國建設成為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國家。3.重要內容:“_________”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三、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時間:_____年。2.重要內容:提出___________。四、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1.時間:2012年。2.重要內容:(1)___________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2)提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確定了全面建成_________和全面_____________的目標。(3)_______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五、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召開:2017年,在北京召開。2.大會主題:不忘初心,_________,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3.重要報告:(1)報告:習近平作了題為《決勝全面_____________,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2)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發展之間的矛盾。4.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提示】中共八大指出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中共十九大指出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核心素養】時空觀念: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形成和確立歷史解釋、唯物史觀1.“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南方談話著名論斷解讀:鄧小平認為計劃和市場都是發展經濟的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2.為什么說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提示:(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提出要實行改革開放。(2)實行改革開放后,他提出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3)中共十二大上他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觀點。總之,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鄧小平解決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因此說他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由改革在前、開放在后到交互進行、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合力【自我測評】1.習近平總書記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我們國家要取得今天的發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對于鄧小平同志歷史地位的評價最準確的是( )A.真理標準大討論的發起者 B.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C.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探索者D.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引領者2.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并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是( )A.毛澤東思想 B.鄧小平理論 C.馬克思列寧主義 D.三個代表3.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又稱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是指導我們黨全部活動的理論體系。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的理論是( )A.馬克思主義 B.毛澤東思想 C.鄧小平理論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4.“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對新形勢下實現如何發展做出的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會議是(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以下內容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是( )①馬克思列寧主義 ②三民主義 ③鄧小平理論 ④科學發展觀 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⑥6.周明同學對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進行了探究學習。并根據每一次會議的主要內容確定了一組關鍵詞。下列選項中關鍵詞與上述會議對應正確的是( )A.主要矛盾 中國特色 初級階段 市場經濟B.主要矛盾 中國特色 市場經濟 科學發展C.經濟建設 國企改革 市場經濟 中國特色D.良好開端 走自己的路 “一國兩制” 三個代表7.2021年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上義建設歷程中,中國共產黨的會議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召開的會議有過多次。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為新中國奠基】材料一: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大會選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1)材料一起哪次會議的內容?這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中國歷史上具有怎樣的地位?這次會議的召開為新中國初步確立了哪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為新中國領航】材料二:1956年大會在北京召開。根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2)依據材料二,寫出這次大會的名稱。這次大會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什么?【開辟新道路】(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說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的歷史性決策是什么?會議的偉大歷史意義是什么?(4)鄧小平在哪次黨代會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個命題?中國共產黨的哪次會議上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5)在中共十九大上,什么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挑戰突破】1.改革開放初期的廣東有一個說法:遇到綠燈往前走,看到黃燈趕緊走,碰上紅燈繞著走。但1992年他們說:北京送來了更通暢的綠燈。“更通暢的綠燈”是指( )A.做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B.實現了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C.決定設立廈門為經濟特區 D.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改革目標2.下列會議內容或影響,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發展的歷程,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②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③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④創造性回答“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3.下面年代尺上呈現的是建國以來我國的發展歷程。下面對各個階段發生的重大史,.解讀正確的是A.①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工業化的起步B.②我國經濟、法制、科技等眾多領域停滯不前C.③外交領域取得重大成就,完成祖國統一大業D.④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新時代4.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鳳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糧食產量 5.02億千克 6.70億千克 7.15億千克(1)材料一中,鳳陽縣糧食產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農村經濟體制的推行?這一體制的推行有何意義?材料二:在推進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設立經濟特區是一個重大的突破。1980年國家首先設立四個經濟特區。這四個經濟特區毗鄰香港、澳門,與臺灣隔海相望,歷史上有出海謀生的傳統,在海外中有眾多的華僑、華裔,便于發展外向型經濟。(2)材料二中1980年設立了哪四個經濟特區?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設立這四個經濟特區的主要原因?材料三: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途中,多次發表談話,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特區姓“社”不姓“資”;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該事件有何影響?【參考答案】【自我測評】1.B2.B3.C4.D5.A6.A7.(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中共八大;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4)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五大。(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挑戰突破】1.D2.A3.A4.(1)體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意義: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農村生產力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隨之,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2)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原因:這四個經濟特區毗鄰香港、澳門、臺灣;便于吸收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有出海謀生的傳統;在海外擁有眾多的華僑、華裔;便于發展外向型經濟。(任意兩點即可)(3)事件:南方講話;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