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 導學案【學習目標】1.歸納所學知識,了解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的成就及其原因;通過圖片展示,了解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認識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2.通過研讀、分析史料,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意識。3.通過學習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外交成就,感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增強民族自豪感。【學習重難點】重點:中美關系正常化,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難點:中美關系改善和中國外交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知識結構】【新課探知】課程標準:了解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道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外交成就。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卻長期被聯合國排斥在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2.標志: 年10月,第 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3.意義: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中美、中日建交1.背景(1)敵對: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2)原因(轉機):中國 的提高和 的變化。 2.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過程(1)1971年7月,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秘密訪問中國。 (2)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中美正式簽署并發表了《 》,兩國關系開始走向 。 (3)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 中國, 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3.中日建交: 年,日本首相 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三、全方位外交1.政策和原則: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 外交政策,堅持在 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 2.舉措(1)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2)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 。 (3)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 的合作。 (4)廣泛參與 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 3.外交成就(1)布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 、 、 的布局。 (2)成果: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3)會議: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 4.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 ,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 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核心素養】歷史解釋、唯物史觀中美關系的演變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國家實力)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外交政策、當今政策)外交家們的努力;(外交人才)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總趨勢。(國際環境)【自我測評】1.1971年11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以周恩來總理為封面人物,并在封面上寫著:“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國人來了)。美國人發出這樣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周恩來首次率團訪問美國C.周恩來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 D.周恩來在文革中力挽狂瀾2.國際形勢的變化所帶來的共同安全威脅,促使中美達成某種戰略互助的默契。數年后,中國開啟改革開放,并同美國建交,促使“中美達成默契”的根本因素是( )A.國際形勢 B.國際格局 C.國家實力 D.國家利益3.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中美兩國關系開始緩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中美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處理兩國關系和國際爭端。兩國達成的共識( )A.體現了平等互利的精神 B.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C.體現了互不干涉內政的精神 D.體現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精神4.某中學八年級同學進行“周恩來活動”的主題探究,下列各項活動中按照時間 排列正確的是( )①周恩來于尼克松舉行會談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參加日內瓦會議 ④出席萬隆會議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5.2022年1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中寫道:“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維護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努力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該社論反映我國外交呈現的新特點是( )A.“一邊倒” B.“另起爐灶” C.“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D.開展全方位外交6.“萬隆會議”“重返聯合國”“上海APEC會議”等歷史事件體現的主題是( )A.文化繁榮 B.外交發展 C.經濟增長 D.民族團結7.2022年1-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并發表重要演講、出席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并舉行系列外事活動、以視頻方式在博整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等。這一系列活動反映我國( )A.順應經濟的全球化 B.關注全球經濟發展C.開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開發8.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金一南將軍在一次演講中說:“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們的毛澤東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在我們日本無人相信。毛澤東一句話中國人就站起來了?后來你們把我嚇一跳,你們把美國人從北面壓到了南面,我才感覺中國與過去相比不一樣了,看來毛澤東講的話有些道理。”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積極同鄰近國家和新興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參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動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有了“中國聲音”。材料三:1971年10月24日前,與中國建交國僅為64國,然而,1971年第2758號決議通過后,中國的外交舞臺迅速擴大到了全世界。今天,與中國建交的達到170多個國家,100多個國家是在2758號決議后與我建交的。這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各國與我國發展關系,這就為我國后來的開放政策創造了良好條件。——華夏經緯網(1)根據材料一,指出“毛澤東說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是指什么歷史事件?分析日本教授“感覺中國與過去相比不一樣了”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的中國發出了哪些“聲音”?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內容。分析上述事件的重要意義試卷第1頁,共3頁【挑戰突破】1.《冷戰國際史二十四講》一書中寫到:“兩國關系實現正常化是歷史的大勢所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間的差異和隔膜終究不能將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兩個國家永久地分割開來。無論是各自發展的需要,還是參與國際事務的需要,兩國早晚會在相互接觸、彼此合作中尋求各自國家利益的最佳結合點,這已經在兩國建交以來的歷史和現實中得到了驗證。”材料所述的“兩國”建交時間是( )A.1971年 B.1972年 C.1979年 D.1950年2.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B.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C.20世紀70年代,先后50多個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D.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經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3.下圖是1949年至今我國新建交國家數目統計圖,據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六十年全方位外交成就輝煌 B.新中國外交從孤立走向強盛C.冷戰時期的外交活動多于冷戰以后 D.中日建交起到決定性影響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 自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外交發生深刻變革并取得偉大成就。這40多年,中國同世界體系與秩序的關系,經歷了由對立者,挑戰者、革命者到跟進者,參與者、貢獻者的重大變化。中國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總體布局;中國率先把建立伙伴關系確定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為國與國交往開辟了新路徑;中國創造性地提出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為不確定性增多的世界指明了新方向。——摘編自中國青年網《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外交的變革與成就》(1)據材料一,概括1959—1979年中國外交形勢的發展變化。(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的主要成就。(3)綜上所述,分析影響中國外交變化的因素。【參考答案】【自我測評】1.A2.D3.B4.C5.D6.B7.C8.(1)事件:新中國的成立(或開國大典);原因:抗美援朝的勝利。(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3)內容: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意義:推動了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或擴大了我國的建交范圍),為對外開放創造了條件。【挑戰突破】1.C2.B3.B4.(1)變化: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增加;尤其是歐美,非洲國家中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數量取得快速增長。(答出兩點即可)(2)成就:在建立大國外交關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提出國家間交往的指導原則,開辟國與國交往的新路徑;積極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3)因素:國際形勢變化;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中國國際地位提高;外交意識形態淡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