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 導學案【學習目標】1.通過圖片、閱讀教材等方式,了解“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雜交水稻與青蒿素的偉大成就;通過史料分析的方式闡述“兩彈一星”的發展原因,培養史料實證意識,學會史論結合,論從史出。2.通過圖片列舉,了解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化影響力的擴大,堅定文化自信。3.了解科學家的事跡,學習他們的品質,認識科學發展對國家的重要性,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念。【學習重難點】重點: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學家的事跡;文化事業的發展。難點:新中國成立后科學技術發展的原因。【知識結構】【新課探知】課程標準:了解“兩彈一星”和雜交水稻等,了解鄧稼先的艱苦奮斗的精神,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一、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一)“兩彈一星”: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_________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試驗。③1967年,我國第一顆_________爆炸成功。④1970年,我國用長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__________________。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2、作出貢獻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義:①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②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_______________,增強了我國的________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二)航天事業:1、1999年11月,______________無人飛船成功發射。2、2003年10月,航天員________________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3、2008年9月,神舟七號升入太空,航天員____________成功完成出倉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1、雜交水稻:①人物:袁隆平,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時間: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____________雜交水稻。③意義: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被授予國家首屆最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也是國家第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獲得者。對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也有重要貢獻。2、青蒿素:①人物:中醫藥學家______________②時間:20世紀70年代,發現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________________。③意義:青蒿素類藥物對瘧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認可和大力推廣,使全球數億人受益。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化事業的發展:1、“雙百”方針: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中實行 “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的方針,即藝術問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術問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化繁榮表現:①“雙百”方針提出后,文化領域出現了繁榮景象。優秀作品:小說《紅巖》、《青春之歌》;話劇《茶館》;音樂史詩《東方紅》;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等。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成果豐富。2012年,中國作家____________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越來越大。【核心素養】歷史解釋、唯物史觀中國為什么要發展“兩彈一星”?保衛國家安全,增強國防防御實力;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打破核壟斷,維護世界和平。2.“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3.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啟示?原因:1、中國政府的重視。建國初期,建立起中國科學院,制訂科學發展規劃;2、國防建設的需要。建國初期,我國取得成就的主要領域是兩彈一星。3、經濟實力不斷增長。4、教育不斷發展完善。5、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勤勞……啟示:1.科技興國,科技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有利于國家在世界民族之林低緯度鞏固。2.科技的發展可以促進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3.科技得到發展有利于國內整政治的穩定,有利于人們的團結。4.科技的發展要依靠全民的高素質,有賴于教育的扎實推進。5.科技的發展以執政黨正確的指導方針為保障……【自我測評】1.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教人走路運風推穿過云層,帶著大空出差三人組順利回到祖國懷抱,為中國建造“天宮”打下重要基石。32年前,我國航天領域發生的一件大事天創了中國航天業的新紀元,使我國成為第五個進入大空時代的國家。這件大事是指中國( )A.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B.第一艘無人飛船試驗成功C.第一位航天員被送入太空 D.第一位航天員完成太空行走2.從新中國的誕生到今天,中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大幅的提高,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各行各業科學家們的努力,下列屬于為國防建設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是( )A.錢學森 B.許海峰 C.莫言 D.屠呦呦3.1970年4月新華社電:“這次……成功是我國發展空間技術的一個良好開端,……給反革命的美帝國主又和社會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粉碎了他們壟斷空間技術的迷夢。”該電文發表的背景是我國( )A.第一顆導彈發射成功 B.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C.神舟一號飛船試飛成功 D.成為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4.“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于2021年5月22日逝世,享年91歲。中國民間有“吃飯靠兩平”之說,意思是鄧小平和袁隆平分別從政策、科技兩個方面為解決溫飽問題作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這里的“政策”和“科技”分別指的是( )A.經濟特區的設立、秈型雜交水稻技術 B.“一國兩制”政策、天問一號著陸火星C.“一五”計劃的實施、計算機網絡的普及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秈型雜交水稻技術5.以下是某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青嵩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此人是( )A.袁隆平 B.鄧稼先 C.錢學森 D.屠呦呦6.1956年,毛澤東提出在科學文化工作中要實行的方針是( )A.“百花齊放推陳出新”B.“兼容并包” C.“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D.“科教興國”7.習近平總書記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上甘嶺戰役中,他所在部隊奉命潛伏,不料附近的枯草被敵人的炮火引燃,為了不暴露目標,他強忍烈火燒灼的劇痛,堅持埋伏不動,直至犧牲。——《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材料二 時代先鋒筑夢中國材料三 “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新中國的科技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年,嘔心瀝血、勇于攀登,把自己的微薄力量融進強國事業中,只為了新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誰 你認為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是什么 (2)材料二中圖一、圖二反映的兩位時代先鋒人物分別是誰 袁隆平獲得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主要得益于他的哪一項貢獻 屠呦呦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治療哪一類傳染病 (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當時核導彈研制成功后交接哪一部隊 核導彈研制成功。對中國有怎樣的意義 列舉一位為這項成果作出貢獻的科學家。(4)你認為這些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挑戰突破】1.新中國科技發展成就斐然,得益于一大批科學家執著奮斗,無私奉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鄧稼先(1924-1986)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便投身到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統治的斗爭中。他認為只有學習更先進的知識和本領才能報效祖國,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學習,由于學習成績突出,一年多就獲得了博士學位,被稱為“娃娃博士”。美國政府打算用優越的科研條件、生活條件留住他,但被鄧稼先婉言謝絕了,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回到祖國,并隱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數年如一日從事核武器研究,他的團隊攻堅克難、費盡心血,使新中國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彈、直彈,被授予“兩彈元勛”。——《鄧稼先》材料二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寧波市。她自幼耳聞目睹中藥治病的奇特療效,立志探索它的奧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選擇了當時一般人缺乏興趣的生藥學專業。在專業課程中,她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最感興趣。大學畢業后,屠呦呦就職于中國中醫研究院,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上世紀60年代初,全球瘧疾疫情難以控制。我國從1964年重新開始對抗瘧疾新藥的研究,1969年,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出任該項目的科研組長。她從整理歷代醫籍著手,四處走訪老中醫,編輯了以640方中藥為主的《抗瘧單驗方集》,經過200多種中藥的380多個提取物進行篩選,最后將焦點鎖定在青蒿上。她又系統查閱文獻,特別注意在歷代用藥經驗中提取藥物的方法。當地再一次轉向古老中國智慧時,東晉名醫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稱:“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可治“久瘧”。琢磨這段記載,她認為很有可能在高溫的情況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壞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用低沸點溶劑提取,效價更高,而且趨于穩定。終于,在經歷了190次失敗后,青蒿素誕生了。這劑新藥對鼠瘧、猴瘧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100%。瘧疾,一個肆意摧殘人類生命健康的惡魔,被一位中國的女性科學家制服了。——《屠呦呦與青蒿素》(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鄧稼先先生所取得科技成就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屠呦呦先生的主要貢獻。(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寫一篇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不少于200字。【參考答案】【自我測評】1.A2.A3.B4.D5.D6.C7.(1)人物:邱少云。原因: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志愿軍戰士和朝鮮軍民的并肩戰斗、英勇善戰;國內人民的踴躍參軍和大力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指揮等等(任一點)(2)人物:焦裕祿、王進喜;貢獻:成功培育秈型雜交水稻;瘧疾(3)部隊:第二炮兵部隊。意義: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任一點)。人物:鄧稼先、錢學森等(任一個)(4)愛國主義、艱苦奮斗、勇于攀登、無私奉獻(言之有理即可)【挑戰突破】1.(1)打破了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答出一點即可)(2)研制成功青蒿素,有效對抗瘧疾(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據材料“鄧稼先,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回到祖國,并隱姓埋名,在茫茫戈壁數年如一日從事核武器研究,他的團隊攻堅克難、費盡心血,使新中國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彈、直彈”;“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大學畢業后,屠呦呦就職于中國中醫研究院,她心無旁騖,埋頭從事中藥研究,取得了許多驕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以“弘揚科學家精神,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觀點,進行分析歸納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