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百分數(二)單元解讀一、鏈接課標《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在“學段目標”的“第三學段”中提出:“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萬以上的數;理解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了解負數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運用一些知識加以解決”,“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在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數學的價值”。同時也提出“會運用數描述事物的某些特征,進一步體會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解決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單元目標本單元的內容主要包括折扣、成數、稅率、利率、合理購物和實踐活動“生活與百分數”等內容,與人們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是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一些特殊領域的應用,它是在六年級上學期百分數的意義及一般性應用的基礎上進行編排的。通過教學,除了要理解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折扣、成數、稅率、利率的意義,更強調對其實際意義的理解,在生活中靈活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問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之一。本單元的總體目標是:(一)知識技能:1.知道折扣的含義,理解幾折表示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掌握折扣的計算方法:折扣=現價÷原價;2.知道成數的含義,理解成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并會進行成數和百分數的互化;3.了解納稅和應納稅額、儲蓄和稅率的含義,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應納稅額=各種收入中應納稅部分×稅率;4.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時間。(二)數學思考:1.通過具體的情境理解折扣、成數、稅率和利息的含義,明確折扣、成數與百分數之間的關系。2.在解決與新扣、成數、稅率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時,明確這些實際問題與百分數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系,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三)問題解決:1.學會選擇合理的方法解決與折扣、成數、稅率、利率等有關的百分數實際問題;2.經歷探究解決稍復雜的促銷購物問題的最優方案的過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情感態度: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應用價值,培養運用意識,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三、內容分析本單元內容要聯系上學期所學的一些“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是多少”,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有關折扣、成數、稅率、利率的問題。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進一步加強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不斷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百分數。通過教學,一方面讓學生認識生活中一些特殊百分數的運用和價值;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建立數學模型并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結合上述課標要求,單元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完善學生認知結構,豐富、拓展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六年級上冊在《百分數(一)》單元主要學習了百分數的認識以及用百分數解決一般性的問題,而本單元主要學習涉及折扣、成數、稅率、利率等有關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特殊應用知識。通過這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系,完善認知結構。同時,通過遷移、比較、推理等學習活動,更進一步鞏固涉及分數的相關數量關系。例如,在教學例1“折扣”時,老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呈現的生活情境,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首先,通過生活情境辨析,弄清“折扣”的含義,并進一步澄清學生對“打幾折”就是售價減少了原價的十分之幾的模糊認識;其次,在學生理解“八五折”“九折”等含義的基礎上,對于求商品的折后價和節省了多少錢的實際問題,通過引導聯系比較與溝通轉化,則學生會進一步明晰實際上就是解決“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少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從而實現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百分數的問題,即分別為求180元的85%是多少和求比160元少90%的數是多少。(二)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本單元所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著廣泛的聯系。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例如在教學“折扣”“成數”等概念時,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并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收集、整理、解讀有關“折扣”“成數”的信息的同時,了解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這一方面能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另一方面,借助教材與學生收集提供的素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概念。特別地,對于“利率”“稅率”這些概念,盡管也普遍存在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但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會顯得稍“陌生”些。因此,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收集、了解、記憶的基礎之上,還可適當增加一些實踐活動,以拓展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讓學生了解個人所得稅、消費稅、契稅等具體的稅種以及匯款手續費等,可以引導學生到真實的場景中(如房產中介交易所、銀行柜臺、網上銀行等)去了解學習,同時,組織學生開展積極的交流活動,具體說說自己在調查過程中的收獲與體會。顯然,上述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形成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四、課時安排第一課時:認識折扣解決與折扣有關的實際問題第二課時:認識成數解決與成數有關的實際問題第三課時:納稅的含義解決與納稅有關的實際問題第四課時:儲蓄的含義和利息的計算方法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第五課時:解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